第43章 东海锁钥
第43章 东海锁钥
夜幕降临,星月暗淡,大海苍茫,舰队点起灯火,仿佛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这一群人奋起于黑暗之中。
鼓声阵阵,各舰瞭望塔上灯火闪烁。这是通讯排在组织夜间通讯联络,译码后的口令回荡在海上。
“旗舰命令:各舰报告情况!”
“平倭号报告,航行正常!”
“荡倭号报告,航行正常!”
“驱倭号报告,航行正常!”
“旗舰命令:加强夜间瞭望!”
一阵阵口令传来,看来这套夜间联系方式还是令人放心的,只是稍欠熟练,译码速度比旗语稍慢,但只要多加练习,速度和效率会不断提高。
夜已深沉,海风渐起,除了值班水手以外,大家各自进入梦乡。
早上舰队被一阵鼓声唤醒。我爬起来一看,船舱外晨曦微露,东方渐白,海上一片沉寂。
我整理衣装,来到舱外,通讯兵的鼓点还在继续,瞭望塔上译码完成,报告到:“各舰报告,右舷出现海岸!”
这时,吴子谦、佛朗和老吕等人也纷纷过来,大家向右舷望去,那是海天之间的一片黑黑的剪影,在晨曦中历历在目,目测约有七八公里的样子。
负二层舱室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我知道那是佛朗设立了一个小冶铁炉,领着工匠们开始试制刺刀了,希望在舰队抵达琉球时,能够研制完成。
傍晚日落时分,张志成报告说,根据航程和指南针方位指示,舰队已经抵达鸡笼海域,应该按计划转向东偏北方向了。
我表示同意,张志成转身去安排。不一会,瞭望台上鼓声响起:“旗舰命令:舰队转向东北!各舰跟进,开始夜间航行。”
我听到张志成下达口令:“右舵五!”接着感到船体在微微转向,巨大的风帆也随之晃动,发出吱吱的声响。
夜半时分,舰队进入太平洋,海上风浪加大,船只有些颠簸。我各舱巡视了一下,看到有不少人晕船比较厉害,各舱准备的木桶不停的向外倾倒大伙的呕吐物。只有佛朗带着几个铁匠还在专心致志的在小冶铁炉旁忙碌着,几个已经冶炼成形的刺刀摆在一旁。我挑选了一支半米长的三棱刺刀,底座部分用一个圆柱形套筒卡在燧发枪枪口下方位置,强度和大小都不错,也不影响射击。
“就是它了,给每把枪都配上一个吧”,我对佛朗的设计很满意。
一夜南风吹,送我出东洋。
第四天早上,瞭望塔报告:“舰首方向发现陆地。”
我来到操舵甲板,顺着瞭望更的手指方向看去。果然,在船头方向偏右位置,海天之间出现了几座耸立的小山。慢慢地,船队逐渐接近。这几座小山互不相联,山上植被茂盛。其中较大的一座看起来海拔在二三百米的样子,东西走向,山势比较陡峭,北坡稍缓,在山腰和山脊位置有几片空地。
我看到岛上有几条小溪,淡水充沛,而且周围海域海产丰富,是著名渔场。考虑到近两天来风浪较大,大家都有些晕船,我决定暂时在这里修整一下。
我传令通讯排旗语发布命令:“跟随旗舰,减速,上岛修整”。
舰队来到岛近前,绕到东侧避风浅海处,“镇倭号”吃水较深,抛锚停船,其他三舰慢慢靠向岸边,放下跳板登岛。
我搭乘“镇倭号”的小艇,来到岸边,踏上了土地。
这是一片山脚下的缓坡,周边开阔,海波轻拂。
看看“平、荡、驱”三舰的水手们,略显疲惫,精神尚可,但工匠们普遍面有菜色,东倒西歪。
我和李长昊、张益在各舰看了一圈,舰只状态良好。张益反映说,晚间浪涌大,为了追赶旗舰,只好满帆前进,船头有些上浪,颠簸厉害,大家有点吃不消。
我心想,连大吨位的“镇倭号”都有不少人晕船,这三舰一定更厉害,看来的确需要休整。
于是我决定,用一天时间,除了值更水手以外,剩下人员分批到岸上休息,明日下午再出发。
这个决定得到了大伙的热情回应。我安排赵文成准备岸上伙食,让吕振鹏带人去附近溪流打水,补充船上淡水。同时各舰分头搭帐篷宿营。
看着大家在分头准备,我拉上吴子谦、张志成和陈彦的白虎排,顺着山脊,拨开草木,开辟道路,向山顶攀登。
临近中午,我们登上了岛的最高点。举目四望,天空高远,海天一色。近岸处,海分四色,礁石嶙峋,白浪拍岸,好一番壮丽景色。
午饭时间,我们回到营地,大家搭起帐篷,埋锅造饭。老吕几个驾着小舢舨从海上回来,打来了一筐活蹦乱跳的海鱼,大黄鱼、小黄鱼还有石斑鱼,就在海边剖洗干净,火堆上直接烤了起来,香气四溢。
我注意到营地旁边有一块巨石,高大宽阔,质地白皙光滑,像是一个巨大的广告牌。
我找来赵文成,递给他一个纸卷,拜托他找个书法好手,将纸上的字描红刻在这巨石之上。
赵文成接过纸卷,打开一看,六个字:“大明东海锁钥。”
(本章完)
夜幕降临,星月暗淡,大海苍茫,舰队点起灯火,仿佛天地之间只有我们这一群人奋起于黑暗之中。
鼓声阵阵,各舰瞭望塔上灯火闪烁。这是通讯排在组织夜间通讯联络,译码后的口令回荡在海上。
“旗舰命令:各舰报告情况!”
“平倭号报告,航行正常!”
“荡倭号报告,航行正常!”
“驱倭号报告,航行正常!”
“旗舰命令:加强夜间瞭望!”
一阵阵口令传来,看来这套夜间联系方式还是令人放心的,只是稍欠熟练,译码速度比旗语稍慢,但只要多加练习,速度和效率会不断提高。
夜已深沉,海风渐起,除了值班水手以外,大家各自进入梦乡。
早上舰队被一阵鼓声唤醒。我爬起来一看,船舱外晨曦微露,东方渐白,海上一片沉寂。
我整理衣装,来到舱外,通讯兵的鼓点还在继续,瞭望塔上译码完成,报告到:“各舰报告,右舷出现海岸!”
这时,吴子谦、佛朗和老吕等人也纷纷过来,大家向右舷望去,那是海天之间的一片黑黑的剪影,在晨曦中历历在目,目测约有七八公里的样子。
负二层舱室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我知道那是佛朗设立了一个小冶铁炉,领着工匠们开始试制刺刀了,希望在舰队抵达琉球时,能够研制完成。
傍晚日落时分,张志成报告说,根据航程和指南针方位指示,舰队已经抵达鸡笼海域,应该按计划转向东偏北方向了。
我表示同意,张志成转身去安排。不一会,瞭望台上鼓声响起:“旗舰命令:舰队转向东北!各舰跟进,开始夜间航行。”
我听到张志成下达口令:“右舵五!”接着感到船体在微微转向,巨大的风帆也随之晃动,发出吱吱的声响。
夜半时分,舰队进入太平洋,海上风浪加大,船只有些颠簸。我各舱巡视了一下,看到有不少人晕船比较厉害,各舱准备的木桶不停的向外倾倒大伙的呕吐物。只有佛朗带着几个铁匠还在专心致志的在小冶铁炉旁忙碌着,几个已经冶炼成形的刺刀摆在一旁。我挑选了一支半米长的三棱刺刀,底座部分用一个圆柱形套筒卡在燧发枪枪口下方位置,强度和大小都不错,也不影响射击。
“就是它了,给每把枪都配上一个吧”,我对佛朗的设计很满意。
一夜南风吹,送我出东洋。
第四天早上,瞭望塔报告:“舰首方向发现陆地。”
我来到操舵甲板,顺着瞭望更的手指方向看去。果然,在船头方向偏右位置,海天之间出现了几座耸立的小山。慢慢地,船队逐渐接近。这几座小山互不相联,山上植被茂盛。其中较大的一座看起来海拔在二三百米的样子,东西走向,山势比较陡峭,北坡稍缓,在山腰和山脊位置有几片空地。
我看到岛上有几条小溪,淡水充沛,而且周围海域海产丰富,是著名渔场。考虑到近两天来风浪较大,大家都有些晕船,我决定暂时在这里修整一下。
我传令通讯排旗语发布命令:“跟随旗舰,减速,上岛修整”。
舰队来到岛近前,绕到东侧避风浅海处,“镇倭号”吃水较深,抛锚停船,其他三舰慢慢靠向岸边,放下跳板登岛。
我搭乘“镇倭号”的小艇,来到岸边,踏上了土地。
这是一片山脚下的缓坡,周边开阔,海波轻拂。
看看“平、荡、驱”三舰的水手们,略显疲惫,精神尚可,但工匠们普遍面有菜色,东倒西歪。
我和李长昊、张益在各舰看了一圈,舰只状态良好。张益反映说,晚间浪涌大,为了追赶旗舰,只好满帆前进,船头有些上浪,颠簸厉害,大家有点吃不消。
我心想,连大吨位的“镇倭号”都有不少人晕船,这三舰一定更厉害,看来的确需要休整。
于是我决定,用一天时间,除了值更水手以外,剩下人员分批到岸上休息,明日下午再出发。
这个决定得到了大伙的热情回应。我安排赵文成准备岸上伙食,让吕振鹏带人去附近溪流打水,补充船上淡水。同时各舰分头搭帐篷宿营。
看着大家在分头准备,我拉上吴子谦、张志成和陈彦的白虎排,顺着山脊,拨开草木,开辟道路,向山顶攀登。
临近中午,我们登上了岛的最高点。举目四望,天空高远,海天一色。近岸处,海分四色,礁石嶙峋,白浪拍岸,好一番壮丽景色。
午饭时间,我们回到营地,大家搭起帐篷,埋锅造饭。老吕几个驾着小舢舨从海上回来,打来了一筐活蹦乱跳的海鱼,大黄鱼、小黄鱼还有石斑鱼,就在海边剖洗干净,火堆上直接烤了起来,香气四溢。
我注意到营地旁边有一块巨石,高大宽阔,质地白皙光滑,像是一个巨大的广告牌。
我找来赵文成,递给他一个纸卷,拜托他找个书法好手,将纸上的字描红刻在这巨石之上。
赵文成接过纸卷,打开一看,六个字:“大明东海锁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