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
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已经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震惊。河北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开门迎接叛军,或弃城逃跑,或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河北。
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同时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
唐朝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封常清、高仙芝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都是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而且还没有经过训练。
安禄山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仍然于十二月十二日攻入洛阳。
退守潼关的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奈何,唐玄宗听信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玄宗斩杀封常清、高仙芝两员大将之后,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二十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天宝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再攻打便可不战而擒。”
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打了几个大胜仗,进展十分顺利。郭、李二将同样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
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道:“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
玄宗轻信谗言,对郭、李之谋置之不理,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
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
有封常清、高仙芝被斩的前车之鉴,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
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
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近二十万唐军,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余人。
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
哥舒翰被部下胁迫,投降安禄山。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唐玄宗错误估计形势,拒绝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急转直下。
崔乾佑潜锋蓄锐,诱唐军弃险出战,会战时又偃旗欲遁,诱唐军进入伏击区,因而取得大胜。
得知潼关失守,长安一阵混乱,百官中上朝的不过一两个人,唐玄宗到勤政楼颁下制书说要亲征,众人都不信。
最终,唐玄宗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在禁卫六军护卫下往蜀地逃去。
再之后就是马嵬驿兵变。
潼关之战是安之之乱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潼关若在,欧阳朔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打赢这场战役。潼关若失,那乐子可就大了。
…………
长安城外,欧阳朔跟凤囚凰汇合,耳边传来一阵阵战役公告。
“战役公告:安史之乱共八位领主参与,总兵力四十五万。唐朝阵营共两位领主,总兵力十五万万;安禄山阵营共六位领主,总兵力三十万。”
……
“战役公告:唐朝阵营因为兵力弱于安禄山阵营一方,根据战役规则,唐朝阵营自动获得部队防御提升50%的增益加成。”
……
因为唐朝阵营兵力只有安禄山阵营的一半,此次增益加成非常可观。
“战役公告:根据爵位和功勋值检测结果,唐朝阵营异人代表为岂曰无衣,王爵。安禄山阵营异人代表为帝尘,一等侯爵。”
……
虽然得到【功勋符】,帝尘距离公爵应该还差一点,就是不知道战役结束,帝尘能否晋升为公爵。
真要那样的话,中国区很快就会诞生第二个王朝。
欧阳朔按下心思,照例先找到军需官登记,继而问起当前战事进展,“敢问将军,眼下叛军打到何处,潼关是否还在?”
“启禀两位大人,日前潼关已失,西京混乱,两位大人率军来援,正当其时。”军需官的回答,让欧阳朔跟凤囚凰心中哇凉。
凤囚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糟糕,这次我们真是要败给帝尘他们了。稳妥起见,还是赶紧率部逃进深山,捱到战役结束吧。”
听到这话,欧阳朔还没说什么,军需官的表情已是大变。
欧阳朔冲军需官微微一笑,道:“将军无需担心,我等既然来援,就不会半途而废,替我转告宫里,本王稍后就进宫觐见陛下。”
“诺!”
军需官脸色稍霁,转身离去。
见凤囚凰疑惑不解,欧阳朔笑着说道:“走,去营帐相商。”
盖亚推演的战役时间节点,确实有些出乎欧阳朔的预料。不错,历史上唐朝在长安沦陷之后,最终还是平定了叛乱,可那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战役地图跟历史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异人军团这一变数。
安禄山阵营有了【炎黄盟】的三十万异人部队,还会像历史上那般,被唐朝各地节度使一一吞噬殆尽吗?未必。
而且有帝尘等人在,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想要“弑父”,继而导致安禄山阵营大乱的一幕,在战役地图也不会发生。
整个战争形势对唐朝阵营是极为不利的。
回到营帐,欧阳朔对凤囚凰说道:“盖亚不会安排一个真正的死局,看似走上绝路,那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破解困境的关窍而已。”
“话虽这么说,可潼关已经沦陷,敌军很快就要杀到长安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凤囚凰依然不乐观。
欧阳朔微微一笑,道:“不必着急,我先去见一见那位传说中的唐玄宗李隆基,回来之后,再做计较。”
“也只能如此了。”
待凤囚凰离开,欧阳朔这才对随行军师庞统说道:“士元,如何破解此局,就有赖你的智谋了。”
此番出征,欧阳朔没带之前惯用的贾诩,而是带上庞统这位“新人”,自然是想给庞统一个发挥才干的机会,好在资政阁真正立足。
对用人之道,欧阳朔已是道行极深。
“王上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庞统也是有傲气的,自蜀汉转投大夏,进入谋士如云的资政阁,自然也想表现一番。
资政阁中,除张良外,贾诩、沮授跟陈宫三人可都是跟他同一时代之人。
欧阳朔临行前,庞统突然说了一句:“王上进宫见过玄宗之后,不妨抽时间再去见一见那位太子李享。”
欧阳朔一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庞统能说出这样的话,证明三天的战役准备时间里,对安史之乱这一场战役很是做了不少功课,忠心可嘉,怎不让欧阳朔感到欣慰。
“也不知道,此番能不能见到那位传说中的杨贵妃?”望着长安城的高大城墙,欧阳朔发出这样的感慨。
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
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已经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震惊。河北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开门迎接叛军,或弃城逃跑,或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河北。
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同时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
唐朝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封常清、高仙芝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都是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而且还没有经过训练。
安禄山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仍然于十二月十二日攻入洛阳。
退守潼关的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奈何,唐玄宗听信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玄宗斩杀封常清、高仙芝两员大将之后,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二十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天宝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再攻打便可不战而擒。”
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打了几个大胜仗,进展十分顺利。郭、李二将同样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
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道:“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
玄宗轻信谗言,对郭、李之谋置之不理,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
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
有封常清、高仙芝被斩的前车之鉴,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
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
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近二十万唐军,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余人。
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
哥舒翰被部下胁迫,投降安禄山。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唐玄宗错误估计形势,拒绝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急转直下。
崔乾佑潜锋蓄锐,诱唐军弃险出战,会战时又偃旗欲遁,诱唐军进入伏击区,因而取得大胜。
得知潼关失守,长安一阵混乱,百官中上朝的不过一两个人,唐玄宗到勤政楼颁下制书说要亲征,众人都不信。
最终,唐玄宗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在禁卫六军护卫下往蜀地逃去。
再之后就是马嵬驿兵变。
潼关之战是安之之乱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潼关若在,欧阳朔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打赢这场战役。潼关若失,那乐子可就大了。
…………
长安城外,欧阳朔跟凤囚凰汇合,耳边传来一阵阵战役公告。
“战役公告:安史之乱共八位领主参与,总兵力四十五万。唐朝阵营共两位领主,总兵力十五万万;安禄山阵营共六位领主,总兵力三十万。”
……
“战役公告:唐朝阵营因为兵力弱于安禄山阵营一方,根据战役规则,唐朝阵营自动获得部队防御提升50%的增益加成。”
……
因为唐朝阵营兵力只有安禄山阵营的一半,此次增益加成非常可观。
“战役公告:根据爵位和功勋值检测结果,唐朝阵营异人代表为岂曰无衣,王爵。安禄山阵营异人代表为帝尘,一等侯爵。”
……
虽然得到【功勋符】,帝尘距离公爵应该还差一点,就是不知道战役结束,帝尘能否晋升为公爵。
真要那样的话,中国区很快就会诞生第二个王朝。
欧阳朔按下心思,照例先找到军需官登记,继而问起当前战事进展,“敢问将军,眼下叛军打到何处,潼关是否还在?”
“启禀两位大人,日前潼关已失,西京混乱,两位大人率军来援,正当其时。”军需官的回答,让欧阳朔跟凤囚凰心中哇凉。
凤囚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糟糕,这次我们真是要败给帝尘他们了。稳妥起见,还是赶紧率部逃进深山,捱到战役结束吧。”
听到这话,欧阳朔还没说什么,军需官的表情已是大变。
欧阳朔冲军需官微微一笑,道:“将军无需担心,我等既然来援,就不会半途而废,替我转告宫里,本王稍后就进宫觐见陛下。”
“诺!”
军需官脸色稍霁,转身离去。
见凤囚凰疑惑不解,欧阳朔笑着说道:“走,去营帐相商。”
盖亚推演的战役时间节点,确实有些出乎欧阳朔的预料。不错,历史上唐朝在长安沦陷之后,最终还是平定了叛乱,可那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战役地图跟历史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异人军团这一变数。
安禄山阵营有了【炎黄盟】的三十万异人部队,还会像历史上那般,被唐朝各地节度使一一吞噬殆尽吗?未必。
而且有帝尘等人在,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想要“弑父”,继而导致安禄山阵营大乱的一幕,在战役地图也不会发生。
整个战争形势对唐朝阵营是极为不利的。
回到营帐,欧阳朔对凤囚凰说道:“盖亚不会安排一个真正的死局,看似走上绝路,那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破解困境的关窍而已。”
“话虽这么说,可潼关已经沦陷,敌军很快就要杀到长安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凤囚凰依然不乐观。
欧阳朔微微一笑,道:“不必着急,我先去见一见那位传说中的唐玄宗李隆基,回来之后,再做计较。”
“也只能如此了。”
待凤囚凰离开,欧阳朔这才对随行军师庞统说道:“士元,如何破解此局,就有赖你的智谋了。”
此番出征,欧阳朔没带之前惯用的贾诩,而是带上庞统这位“新人”,自然是想给庞统一个发挥才干的机会,好在资政阁真正立足。
对用人之道,欧阳朔已是道行极深。
“王上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庞统也是有傲气的,自蜀汉转投大夏,进入谋士如云的资政阁,自然也想表现一番。
资政阁中,除张良外,贾诩、沮授跟陈宫三人可都是跟他同一时代之人。
欧阳朔临行前,庞统突然说了一句:“王上进宫见过玄宗之后,不妨抽时间再去见一见那位太子李享。”
欧阳朔一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庞统能说出这样的话,证明三天的战役准备时间里,对安史之乱这一场战役很是做了不少功课,忠心可嘉,怎不让欧阳朔感到欣慰。
“也不知道,此番能不能见到那位传说中的杨贵妃?”望着长安城的高大城墙,欧阳朔发出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