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阁老中,内阁首辅姜尚负责统揽全局,相当于总理政务大臣;次辅寇准主要督管朝堂,次辅严嵩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地方。
三人互相配合,才能让大夏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流畅。欧阳朔这位主君则高居内阁之上,遥控整个朝局。
…………
二十二日下午,勤政殿。
姜尚、寇准以及严嵩三位阁老,萧何、卫鞅、范蠡以及杜如晦四位掌院大臣齐聚一堂,共同敲定大夏王朝盖亚五年的年度财政预算。
列席廷议的还有工业署长陈炳光以及四海钱庄主官孟致达。
自开朝立国起,大夏王朝的财政收支管理就变得越发正规起来。一年到头,朝廷财政节余多少资金,明年又有哪些大的开支,预计能有多少财政收入,必须在年前一一敲定,再不能像之前那般随意支配财政。
到了年尾,还得对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进行核算,以理清职责。
谁超支了,谁就得挨板子。
“开始吧!”
欧阳朔端坐王座,淡淡说道。
自登基以来,欧阳朔已经很少像当领主时那般对领地规划大包大揽,细心地规划好一切,让大臣们执行就是。
到了现在,欧阳朔只总览全局,说的话确是越来越少了。
一则很多事情无需他说,自有臣子领会意图,照章办理。二则欧阳朔现在贵为帝王,金口玉言,随意一句话就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自然慎重。
姜尚见此,出列说道:“范大人,财政院先将去年的开支情况,给王上汇报一下,再议明年的开支。”
“诺!”
范蠡跟着出列,汇报道:“赖王上洪福,朝廷去年全年财政收入达6500万金币,以税收跟集团收益为主,其中税收5100万金币,集团收益850万金币。”
集团收益中,既包括四海钱庄的金融收益,也包括【蜀山钢铁集团】、【华夏航运集团】等企业的盈利。
日前,在欧阳朔主导下,工业署继【蜀山钢铁集团】之后,整合火炮、战舰、兵器铠甲、拟态飞行器、火枪等军工厂,联合设立【苍龙军工集团】,一跃成为王朝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集团。
大夏王朝的集团改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渐渐成为朝廷经济支柱。
“全年财政支出6100万金币,其中公共事业支出2100万金币,军费支出1850万金币,行政支出1200万金币,补贴性支出500万金币,其他支出450万金币。”
公共事业支出,包括基本福利、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等在内的一应公共事业开支,故而占财政支出的大头。
其他支出中有一项比较特殊,就是王室支出。
夏宫的维护费用,女官、宫女的俸禄、用度,欧阳朔、宋佳以及冰儿等王室成员日常耗费等,都有一个完整的账册,有定额,而非随意挥霍。
将王室支出列入其中,意味着欧阳朔并不准备在国库之外,设立私库。
历朝历代的皇家私库和国库是分开的,国库收入一般是农业和商业税等,皇家私库一般是丝、茶、盐、铁等垄断性的产业税。
相比之下,大夏早就放开了对丝绸、茶叶与食盐的专卖。随着跟澳大利亚签订铁矿石进口协定,对铁矿石的监管也在逐渐松绑。
这些产业税也就无从谈起。
皇家私库要养皇亲国戚,还要修宫殿等,一般都会有剩余,国库不足的时候还要拿出来充实国库。
当然也有不够的时候。
尤其是到了王朝中后期,皇亲国戚阵容庞大,数以万计,他们就像一群蛀虫在腐蚀着王朝根基。
宫殿的每一次大修,也要耗费海量的银子。
明嘉靖年间,宫里一场大火,仅是要将宫殿修缮完毕,就耗费七百万两白银,占了大明朝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小半。
国库则一般用来发俸禄、修路、架桥、修水利等,遇到灾年还要赈灾。当然也有奢靡的皇帝,将国库钱财转到私库,供个人享乐之用。
明朝中后期,此邪风盛行,皇帝骄奢淫逸,纵容宦官打着皇帝的旗号到处敛财,盘剥百姓,侵吞国库银。
有些皇帝甚至跟贪官污吏沆瀣一气,分成赃款,或者通过抄家的方式直接把赃款据为己有,抄家灭门者不知凡几。
如此肥了皇家,苦了百姓,断了王朝根基,
因此,欧阳朔打一开始就要杜绝此弊端。
王室用度除了财政院预算拨付的费用,实则还有其他经济来源。
一是欧阳朔外出探险时,缴获的金银珠宝会分一些给内库。二则宋佳执掌的【山与海娱乐控股集团】,每年都能产生可观的利润。
有此两项收入,王室成员又仅三个,欧阳朔自然无须挪用国库之财。更何况欧阳朔历来提倡王室节俭,除了必要的场合,绝不铺张浪费。
正所谓:上行下效。
以欧阳朔为首的王室提倡节俭,王公贵族们自然就不敢太过奢靡,整个王朝风气为之一正,方为兴盛之道。
……
收支相抵,一年下来,朝廷也不过节余400万金币。
当然在外界眼中,大夏拥兵数百万,一年之内发动三四场大战,还能实现财政节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全球范围内,一半以上的领地早已入不敷出,只能通过不断增加赋税、发行国债等方式,艰难维持领地运转。
第五次系统更新之后,更慢的建设速度,更真实的灾难系统,更聪明的百姓,更激烈的全球竞争,会让这些领地在盖亚五年更加难熬。
一个不好,甚至可能惹恼覆巢之祸。
【炎黄盟】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底子都快被打光,好在随着【炎黄盟】跟北美远洋航路的打通,凭借他们的经商天分,还是很快就能起死回生。
前番帝尘在拍卖会上耗费的四百万金币,估计也是家族掏腰包,以邯郸城的财政状况,没可能拿得出这笔钱来。
谈完去年的收支,范蠡接着说道:“据财政院分析,盖亚五年有四大利好。其一,新进的四个行省整合完毕,可极大地增加朝廷税收。其二,【苍龙军工集团】等集团经过内部整合,逐渐走向正轨,将贡献更加可观的利润。”
“其三,工业化初露峥嵘,民间作坊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继而刺激商业税的增长。其四,《跨地中海贸易伙伴关系协定》与《泛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协定》的落地,将进一步刺激远洋贸易,增加关税。”
“综合以上利好,财政院初步测算,明年的财政收入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可达9500万金币,甚至突破一个亿,实现46%以上的增长。”
欧阳朔听了,不置可否,46%的增长率看起来很惊人,可那是建立在王朝不断开疆拓土的基础上,而非内生增长动力,绝难持久。
想到盖亚五年的几场大战,朝廷财政并不会如何轻松。
姜尚见此,眼神微眯,道:“财政院的测算虽然很乐观,可明年的开支也将再上一个台阶,四大院都有哪些大的开支计划,都议一议吧!”
王上的一举一动,自然都在这位内阁首辅的注意下。
姜尚说完,行政大臣萧何第一个出列。
公共事业支出中,除民政署管辖的基本福利支出,剩下的公共支出大都由行政院主导,再加上占大头的行政支出,行政院在四大院中的财政支出是占比最大的,甚至超过花钱如流水的枢密院。
明面上,行政院又没什么直观的财政贡献。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萧何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了,但是该说的还得说,“明年,科教文卫署要在四大行省推进基础教育与基础医疗,农业署要疏通水利,建设署要拓展道路网络,公共开支预计要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400万金币。”
欧阳朔问:“四大行省的公共建设情况,行政院可有派人下去摸底?”
“有的。总体来看,四大行省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只是因为之前互不统属,不成体系,需要统一规划,其中的一些建设标准也要跟朝廷接轨。”
“转告贾思勰,趁着开春之前,抓紧时间组织百姓疏通水利,有条件的郡县尽可能地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不要让土地荒废。”
“诺!”萧何连忙应下。
王上亲自嘱托之事,怕是另有深意,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欧阳朔却是联想到盖亚更新的“天灾系统”,让农业署早作准备。
随着王朝工业化加快,商业繁荣,从事手工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遭到削弱。
以古代相对落后的农耕技术,想要保证足够的粮食供应,就得有相应数量的农田,更要有足够的农民来耕作。
没有农药、化肥、杂交水稻辅助的农业,根本不可能产生什么奇迹,大幅度提高亩产,只能投入大量的农民去耕作。
因此在农业、商业跟工业三大板块,必须要有一个全盘考量。
三人互相配合,才能让大夏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流畅。欧阳朔这位主君则高居内阁之上,遥控整个朝局。
…………
二十二日下午,勤政殿。
姜尚、寇准以及严嵩三位阁老,萧何、卫鞅、范蠡以及杜如晦四位掌院大臣齐聚一堂,共同敲定大夏王朝盖亚五年的年度财政预算。
列席廷议的还有工业署长陈炳光以及四海钱庄主官孟致达。
自开朝立国起,大夏王朝的财政收支管理就变得越发正规起来。一年到头,朝廷财政节余多少资金,明年又有哪些大的开支,预计能有多少财政收入,必须在年前一一敲定,再不能像之前那般随意支配财政。
到了年尾,还得对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进行核算,以理清职责。
谁超支了,谁就得挨板子。
“开始吧!”
欧阳朔端坐王座,淡淡说道。
自登基以来,欧阳朔已经很少像当领主时那般对领地规划大包大揽,细心地规划好一切,让大臣们执行就是。
到了现在,欧阳朔只总览全局,说的话确是越来越少了。
一则很多事情无需他说,自有臣子领会意图,照章办理。二则欧阳朔现在贵为帝王,金口玉言,随意一句话就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的命运,自然慎重。
姜尚见此,出列说道:“范大人,财政院先将去年的开支情况,给王上汇报一下,再议明年的开支。”
“诺!”
范蠡跟着出列,汇报道:“赖王上洪福,朝廷去年全年财政收入达6500万金币,以税收跟集团收益为主,其中税收5100万金币,集团收益850万金币。”
集团收益中,既包括四海钱庄的金融收益,也包括【蜀山钢铁集团】、【华夏航运集团】等企业的盈利。
日前,在欧阳朔主导下,工业署继【蜀山钢铁集团】之后,整合火炮、战舰、兵器铠甲、拟态飞行器、火枪等军工厂,联合设立【苍龙军工集团】,一跃成为王朝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集团。
大夏王朝的集团改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渐渐成为朝廷经济支柱。
“全年财政支出6100万金币,其中公共事业支出2100万金币,军费支出1850万金币,行政支出1200万金币,补贴性支出500万金币,其他支出450万金币。”
公共事业支出,包括基本福利、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等在内的一应公共事业开支,故而占财政支出的大头。
其他支出中有一项比较特殊,就是王室支出。
夏宫的维护费用,女官、宫女的俸禄、用度,欧阳朔、宋佳以及冰儿等王室成员日常耗费等,都有一个完整的账册,有定额,而非随意挥霍。
将王室支出列入其中,意味着欧阳朔并不准备在国库之外,设立私库。
历朝历代的皇家私库和国库是分开的,国库收入一般是农业和商业税等,皇家私库一般是丝、茶、盐、铁等垄断性的产业税。
相比之下,大夏早就放开了对丝绸、茶叶与食盐的专卖。随着跟澳大利亚签订铁矿石进口协定,对铁矿石的监管也在逐渐松绑。
这些产业税也就无从谈起。
皇家私库要养皇亲国戚,还要修宫殿等,一般都会有剩余,国库不足的时候还要拿出来充实国库。
当然也有不够的时候。
尤其是到了王朝中后期,皇亲国戚阵容庞大,数以万计,他们就像一群蛀虫在腐蚀着王朝根基。
宫殿的每一次大修,也要耗费海量的银子。
明嘉靖年间,宫里一场大火,仅是要将宫殿修缮完毕,就耗费七百万两白银,占了大明朝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小半。
国库则一般用来发俸禄、修路、架桥、修水利等,遇到灾年还要赈灾。当然也有奢靡的皇帝,将国库钱财转到私库,供个人享乐之用。
明朝中后期,此邪风盛行,皇帝骄奢淫逸,纵容宦官打着皇帝的旗号到处敛财,盘剥百姓,侵吞国库银。
有些皇帝甚至跟贪官污吏沆瀣一气,分成赃款,或者通过抄家的方式直接把赃款据为己有,抄家灭门者不知凡几。
如此肥了皇家,苦了百姓,断了王朝根基,
因此,欧阳朔打一开始就要杜绝此弊端。
王室用度除了财政院预算拨付的费用,实则还有其他经济来源。
一是欧阳朔外出探险时,缴获的金银珠宝会分一些给内库。二则宋佳执掌的【山与海娱乐控股集团】,每年都能产生可观的利润。
有此两项收入,王室成员又仅三个,欧阳朔自然无须挪用国库之财。更何况欧阳朔历来提倡王室节俭,除了必要的场合,绝不铺张浪费。
正所谓:上行下效。
以欧阳朔为首的王室提倡节俭,王公贵族们自然就不敢太过奢靡,整个王朝风气为之一正,方为兴盛之道。
……
收支相抵,一年下来,朝廷也不过节余400万金币。
当然在外界眼中,大夏拥兵数百万,一年之内发动三四场大战,还能实现财政节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全球范围内,一半以上的领地早已入不敷出,只能通过不断增加赋税、发行国债等方式,艰难维持领地运转。
第五次系统更新之后,更慢的建设速度,更真实的灾难系统,更聪明的百姓,更激烈的全球竞争,会让这些领地在盖亚五年更加难熬。
一个不好,甚至可能惹恼覆巢之祸。
【炎黄盟】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底子都快被打光,好在随着【炎黄盟】跟北美远洋航路的打通,凭借他们的经商天分,还是很快就能起死回生。
前番帝尘在拍卖会上耗费的四百万金币,估计也是家族掏腰包,以邯郸城的财政状况,没可能拿得出这笔钱来。
谈完去年的收支,范蠡接着说道:“据财政院分析,盖亚五年有四大利好。其一,新进的四个行省整合完毕,可极大地增加朝廷税收。其二,【苍龙军工集团】等集团经过内部整合,逐渐走向正轨,将贡献更加可观的利润。”
“其三,工业化初露峥嵘,民间作坊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继而刺激商业税的增长。其四,《跨地中海贸易伙伴关系协定》与《泛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协定》的落地,将进一步刺激远洋贸易,增加关税。”
“综合以上利好,财政院初步测算,明年的财政收入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可达9500万金币,甚至突破一个亿,实现46%以上的增长。”
欧阳朔听了,不置可否,46%的增长率看起来很惊人,可那是建立在王朝不断开疆拓土的基础上,而非内生增长动力,绝难持久。
想到盖亚五年的几场大战,朝廷财政并不会如何轻松。
姜尚见此,眼神微眯,道:“财政院的测算虽然很乐观,可明年的开支也将再上一个台阶,四大院都有哪些大的开支计划,都议一议吧!”
王上的一举一动,自然都在这位内阁首辅的注意下。
姜尚说完,行政大臣萧何第一个出列。
公共事业支出中,除民政署管辖的基本福利支出,剩下的公共支出大都由行政院主导,再加上占大头的行政支出,行政院在四大院中的财政支出是占比最大的,甚至超过花钱如流水的枢密院。
明面上,行政院又没什么直观的财政贡献。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萧何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了,但是该说的还得说,“明年,科教文卫署要在四大行省推进基础教育与基础医疗,农业署要疏通水利,建设署要拓展道路网络,公共开支预计要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增加400万金币。”
欧阳朔问:“四大行省的公共建设情况,行政院可有派人下去摸底?”
“有的。总体来看,四大行省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只是因为之前互不统属,不成体系,需要统一规划,其中的一些建设标准也要跟朝廷接轨。”
“转告贾思勰,趁着开春之前,抓紧时间组织百姓疏通水利,有条件的郡县尽可能地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不要让土地荒废。”
“诺!”萧何连忙应下。
王上亲自嘱托之事,怕是另有深意,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欧阳朔却是联想到盖亚更新的“天灾系统”,让农业署早作准备。
随着王朝工业化加快,商业繁荣,从事手工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遭到削弱。
以古代相对落后的农耕技术,想要保证足够的粮食供应,就得有相应数量的农田,更要有足够的农民来耕作。
没有农药、化肥、杂交水稻辅助的农业,根本不可能产生什么奇迹,大幅度提高亩产,只能投入大量的农民去耕作。
因此在农业、商业跟工业三大板块,必须要有一个全盘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