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俪君淡定地抬眼看了林九郎一眼:“发光?人怎么可能会发光呢?你是不是看错了?”
林九郎其实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毕竟他当时很快就晕了过去,兴许真的是受伤时又饿又痛,才产生的幻觉呢?
可他为什么看别人没有产生幻觉,只在见李俪君的时候有呢?再说,当时李俪君背对着他,他压根儿就没看见她的脸, 也没反应过来那就是前不久才认识的隋王府四娘子。若不是方才醒过来后,瞧见她在屋里,他还不知道她也来了桥陵呢。
所以林九郎还是倾向于,自己没有看错。可他若是没看错,李俪君身上又怎么会发光?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李俪君仍旧是一脸无辜的样子,歪着头想了想,忽然作恍然大悟状, 笑着走到窗台边,伸手把窗子给打开了。月光从窗外照射进屋,照在了她的袖子和裙摆上。
李俪君回过头冲林九郎笑笑:“你当时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光?”她把自己的衣袖放在月光下挥动,白色的衣料表面仿佛浮现出一层淡淡的光芒。
林九郎看得睁大了双眼:“好象……就是这个样子!”只不过当时他看到的光,比现在还要再明亮一点。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是因为李俪君穿着白衣白裙,在月光下才有了那个效果。如今她人在屋里,只有一部分衣衫照到月光,自然不如在外头看着明亮了。
李俪君笑着把窗子重新关好,悄悄儿地把给自己衣袖打光的法术给撤了,方才走回到榻边,对林九郎道:“这也是凑巧了,我身上有重孝,因此穿着白色的麻衣。今晚的月色又格外好,月光照在白衣上, 才象是发光似的。别人不象我这样穿,因此你就没察觉。人怎么可能会发光呢?会发光, 那不是成神仙了?”
林九郎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承认是自己大惊小怪了。
李珅已经结束了与林四郎和那位守陵长官的对话,走到他们身边笑问李俪君:“寻常的白衣在月光下也不会象是发光一般,你这料子莫非又是赵陈记出的新品?先前赵陈记的崔掌柜送今秋的新料子到我们邹王府时,可没提起这一茬。既有好东西,怎能忘了长年熟客呢?”
李俪君苦笑道:“赵陈记但凡出了新品,都是我娘和我先试用的。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日常谁会拿白色麻料做衣裳穿?因我如今有重孝在身,乳娘才会把压箱底的料子翻出来给我做衣裳。若不是林九哥提起,我还不知道它在月色下是这样的呢。只是如今赵陈记也是乱糟糟的,哪里顾得上新品?等事情料理清楚了,果真有好料子,我肯定不会忘了太叔祖一家的。”
李珅关心地问:“赵陈记出什么事了?”当初陈翁去世,赵陈记虽有过些许动荡,也很快平静下来,从没影响过日常经营。可如今听李俪君的口气,这回陈氏去世,赵陈记竟是连正常的经营都无法维持了?
李俪君叹道:“我娘刚去的时候,小杨氏和她兄弟杨铄就联合了陈家几个旁支的长辈,借口要代我打理我娘的嫁妆私房,想把赵陈记抢过去。嬷嬷们拦着, 还被他们捆起来逼问契书与账簿何在呢,幸得阿婆及时发现救下,又把陈家人赶走了。可赵陈记的掌柜伙计当中,还真有被他们说动的,有人想要改投陈家其他人,有人想要带着铺子投奔杨家姐弟,还有人有意改投别家权贵门下。杨家姐弟出事,这些人就被晾在中间了,不上不下的,抱不上别家的大腿,也回不到赵陈记来,因此一片混乱,还不知要几时才能平静下来。”
李珅若有所思:“怪不得……当初我就听说过,隋王婶把陈家的人给送官了,心里还纳闷,你娘才去世,隋王婶怎么就跟亲家起了嫌隙?原来竟是杨氏姐弟搞的鬼!赵陈记的人若真个曾经叛主另投,还是投的仇家,那即使他们如今没投奔成功,人也不能再留下来了。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他们一旦有了异心,天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背叛主家?还不如早些把人打发走的好。”
只是这些人不是一个两个,还在要紧位置上,一下子全都打发了,赵陈记的日常经营肯定会受到影响。
李俪君叹道:“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跟嬷嬷们商量,是不是把赵陈记和其他产业都重新整顿一下,关掉一部分的店铺或作坊?哪怕少赚一点钱,只图一个日后安稳就好。毕竟我这个年纪,实在没办法亲自打理产业。如果把生意交到别人手里,又怕那人不可靠。与其叫别人败坏了外祖的心血,还不如我亲自结束它。”
李珅听得唏嘘不已。作为陈翁好友邹王的孙子,又曾经向陈翁请教过经营之道,他心里清楚陈翁与陈氏父女俩曾为赵陈记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这么结束经营,也未免太过可惜。
可李俪君说得有理,她一个小女孩要打理这么大的产业,实在太不现实了。而隋王府的人,从隋王到嗣王李玳,都不是擅长庶务者,窦王妃又不是亲祖母。倘若将来李玳新继室进门,恃宠接手这份产业,那今后赵陈记的归属就真的说不清了!
小杨氏不就打过赵陈记的主意么?只是被窦王妃阻止了而已。若不是她很快就罪行败露,只怕还要继续算计这份产业呢。将来嫁进隋王府的新人未必不会有同样的想法。李俪君不想把外家的产业拱手让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对此,李珅只能表个态:“将来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管跟珅叔开口。我们两家不但是同宗同族,情份更是不一般,你可别跟我客气。我阿翁阿耶阿兄若在此,定然也是这么说的。”
李俪君笑着向他行礼:“多谢珅叔。日后若有需要,我一定不会跟你客气。”
李珅点头,面上依然愁眉不展。他是真的在为李俪君将来担心。即使结束了赵陈记,李俪君依然坐拥大笔财富。她才九岁,没有母亲护持,父亲又不可靠,祖父母皆隔了一层,外家已无至亲,她真的能保住这份财富,平安长大吗?李珅觉得,他们邹王府得替孩子多考虑一下才行。
邹王府随从的到来打断了李珅的思考。先前派往客店报信的人,已经依照他的吩咐,把马车赶过来了,可以将林九郎送往客店去。时间已晚,奉先县城早已关了城门,要进城去林四郎的宅子,也得等到天亮之后。
众人小心将林九郎挪到了马车上,李珅又让李俪君也一块儿上车。夜凉风大,小孩子自然是坐车比骑马更安全温暖。李俪君没有回绝,就这么带着二红登上了林九郎所在的车厢。
林九郎冲李俪君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
李俪君见其他人都在车厢外说话,便趁机小声问了林九郎一个问题:“林国公有心谋取剑南节度使之位,他的信心从何而来?是走了谁家的门路?”
林九郎其实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毕竟他当时很快就晕了过去,兴许真的是受伤时又饿又痛,才产生的幻觉呢?
可他为什么看别人没有产生幻觉,只在见李俪君的时候有呢?再说,当时李俪君背对着他,他压根儿就没看见她的脸, 也没反应过来那就是前不久才认识的隋王府四娘子。若不是方才醒过来后,瞧见她在屋里,他还不知道她也来了桥陵呢。
所以林九郎还是倾向于,自己没有看错。可他若是没看错,李俪君身上又怎么会发光?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李俪君仍旧是一脸无辜的样子,歪着头想了想,忽然作恍然大悟状, 笑着走到窗台边,伸手把窗子给打开了。月光从窗外照射进屋,照在了她的袖子和裙摆上。
李俪君回过头冲林九郎笑笑:“你当时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光?”她把自己的衣袖放在月光下挥动,白色的衣料表面仿佛浮现出一层淡淡的光芒。
林九郎看得睁大了双眼:“好象……就是这个样子!”只不过当时他看到的光,比现在还要再明亮一点。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是因为李俪君穿着白衣白裙,在月光下才有了那个效果。如今她人在屋里,只有一部分衣衫照到月光,自然不如在外头看着明亮了。
李俪君笑着把窗子重新关好,悄悄儿地把给自己衣袖打光的法术给撤了,方才走回到榻边,对林九郎道:“这也是凑巧了,我身上有重孝,因此穿着白色的麻衣。今晚的月色又格外好,月光照在白衣上, 才象是发光似的。别人不象我这样穿,因此你就没察觉。人怎么可能会发光呢?会发光, 那不是成神仙了?”
林九郎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承认是自己大惊小怪了。
李珅已经结束了与林四郎和那位守陵长官的对话,走到他们身边笑问李俪君:“寻常的白衣在月光下也不会象是发光一般,你这料子莫非又是赵陈记出的新品?先前赵陈记的崔掌柜送今秋的新料子到我们邹王府时,可没提起这一茬。既有好东西,怎能忘了长年熟客呢?”
李俪君苦笑道:“赵陈记但凡出了新品,都是我娘和我先试用的。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日常谁会拿白色麻料做衣裳穿?因我如今有重孝在身,乳娘才会把压箱底的料子翻出来给我做衣裳。若不是林九哥提起,我还不知道它在月色下是这样的呢。只是如今赵陈记也是乱糟糟的,哪里顾得上新品?等事情料理清楚了,果真有好料子,我肯定不会忘了太叔祖一家的。”
李珅关心地问:“赵陈记出什么事了?”当初陈翁去世,赵陈记虽有过些许动荡,也很快平静下来,从没影响过日常经营。可如今听李俪君的口气,这回陈氏去世,赵陈记竟是连正常的经营都无法维持了?
李俪君叹道:“我娘刚去的时候,小杨氏和她兄弟杨铄就联合了陈家几个旁支的长辈,借口要代我打理我娘的嫁妆私房,想把赵陈记抢过去。嬷嬷们拦着, 还被他们捆起来逼问契书与账簿何在呢,幸得阿婆及时发现救下,又把陈家人赶走了。可赵陈记的掌柜伙计当中,还真有被他们说动的,有人想要改投陈家其他人,有人想要带着铺子投奔杨家姐弟,还有人有意改投别家权贵门下。杨家姐弟出事,这些人就被晾在中间了,不上不下的,抱不上别家的大腿,也回不到赵陈记来,因此一片混乱,还不知要几时才能平静下来。”
李珅若有所思:“怪不得……当初我就听说过,隋王婶把陈家的人给送官了,心里还纳闷,你娘才去世,隋王婶怎么就跟亲家起了嫌隙?原来竟是杨氏姐弟搞的鬼!赵陈记的人若真个曾经叛主另投,还是投的仇家,那即使他们如今没投奔成功,人也不能再留下来了。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他们一旦有了异心,天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背叛主家?还不如早些把人打发走的好。”
只是这些人不是一个两个,还在要紧位置上,一下子全都打发了,赵陈记的日常经营肯定会受到影响。
李俪君叹道:“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跟嬷嬷们商量,是不是把赵陈记和其他产业都重新整顿一下,关掉一部分的店铺或作坊?哪怕少赚一点钱,只图一个日后安稳就好。毕竟我这个年纪,实在没办法亲自打理产业。如果把生意交到别人手里,又怕那人不可靠。与其叫别人败坏了外祖的心血,还不如我亲自结束它。”
李珅听得唏嘘不已。作为陈翁好友邹王的孙子,又曾经向陈翁请教过经营之道,他心里清楚陈翁与陈氏父女俩曾为赵陈记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这么结束经营,也未免太过可惜。
可李俪君说得有理,她一个小女孩要打理这么大的产业,实在太不现实了。而隋王府的人,从隋王到嗣王李玳,都不是擅长庶务者,窦王妃又不是亲祖母。倘若将来李玳新继室进门,恃宠接手这份产业,那今后赵陈记的归属就真的说不清了!
小杨氏不就打过赵陈记的主意么?只是被窦王妃阻止了而已。若不是她很快就罪行败露,只怕还要继续算计这份产业呢。将来嫁进隋王府的新人未必不会有同样的想法。李俪君不想把外家的产业拱手让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对此,李珅只能表个态:“将来若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管跟珅叔开口。我们两家不但是同宗同族,情份更是不一般,你可别跟我客气。我阿翁阿耶阿兄若在此,定然也是这么说的。”
李俪君笑着向他行礼:“多谢珅叔。日后若有需要,我一定不会跟你客气。”
李珅点头,面上依然愁眉不展。他是真的在为李俪君将来担心。即使结束了赵陈记,李俪君依然坐拥大笔财富。她才九岁,没有母亲护持,父亲又不可靠,祖父母皆隔了一层,外家已无至亲,她真的能保住这份财富,平安长大吗?李珅觉得,他们邹王府得替孩子多考虑一下才行。
邹王府随从的到来打断了李珅的思考。先前派往客店报信的人,已经依照他的吩咐,把马车赶过来了,可以将林九郎送往客店去。时间已晚,奉先县城早已关了城门,要进城去林四郎的宅子,也得等到天亮之后。
众人小心将林九郎挪到了马车上,李珅又让李俪君也一块儿上车。夜凉风大,小孩子自然是坐车比骑马更安全温暖。李俪君没有回绝,就这么带着二红登上了林九郎所在的车厢。
林九郎冲李俪君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
李俪君见其他人都在车厢外说话,便趁机小声问了林九郎一个问题:“林国公有心谋取剑南节度使之位,他的信心从何而来?是走了谁家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