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上转悠一圈回到王府,戈柔心满意足。
“回来了,赶紧吃饭,吃完饭有话跟你说。”
“什么话?”
“吃完再说。”
戈柔没再追根究底,夫妻俩吃过饭,胤禛开口:“弘昭今个过来找我了,他想出海。”
“他怎么想的?”
“这些年, 咱们对弘昭的教育方式你也是知道的,该教导的都教导了,眼界也宽,但是他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
只要亲眼看过了才知道世界的样子,书本上所知道的,终究不如亲眼所见。
弘昭自幼就被戈柔跟胤禛轮流教导, 他地位虽然高, 但是却从不娇纵, 他也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有戈柔这样一个存在,不仅康熙那个当皇阿玛的压力大,弘昭这个做儿子的压力也不小。
好在他都撑下来了,这些年来,嘉亲王嫡长子这个位置,他做的更好,即便不到弱冠之年,行事有条有理,康熙见了都说好。
“孩子大了,想出去我也没意见,只是皇阿玛那边怕是不会同意。”
这些年,弘昭主要是由她跟胤禛教导,但是康熙也时不时待在身边教导一番。
自从康熙没什么可教导戈柔的后,就开始教导弘昭了。
可以说, 弘昭也是被当成帝王来培养得了。
弘昭要出去闯荡,戈柔作为阿玛,虽然会忧心,但是也是同意的,孩子想去看看世界的样子,这也是好事。
只是他年纪还不算特别大,康熙怕是会担心他的安危。
“我就是要跟你说这事,皇阿玛那边你去说说吧!”
“我去说,皇阿玛恐怕要打人了,以前皇阿玛就说我对孩子太过放心,养的不够精细,被皇阿玛知道了,皇阿玛还不得说我不顾孩子死活。”
康熙是个挺宠孙子的人。
对弘昭可比对戈柔好多了。
其实跟弘昭同辈的堂哥也有出去的,只是不多,那孩子康熙没养过都不太同意,最后拗不过理亲王所求,才同意了,如今让弘昭去,海上航行不是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万一有个意外,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康熙眼中好皇孙可保大清百年太平, 若是弘昭出了意外, 弘旭年纪还小,以前也没被当成继承人培养过, 他的心思也不在这上面,大清的以后又该如何?
康熙绝对不会放弘旭离开的。
“弘旭那孩子,皇阿玛不同意他怕是要偷偷跑出去的。”
叹了口气,戈柔说道:“回头我跟皇阿玛说说这事吧!”
孩子生来就是过来讨债的。
“对了,今个儿你去找皇阿玛说的事怎么样了?”
“皇阿玛再等他生辰过了再说,以前也没遇到过这样的事,一时间我也不知道皇阿玛是什么想法。”
“不应该啊!”胤禛喃喃道。
五年义务教育,说大是大事,但是对如今的大清而言,也不算特别难的事。
如今大清的百姓本就对教育十分重视,都盼着自己家孩子能做工人,也算另一类的光宗耀祖了。
康熙以前同意过比这还要“过”的事,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磨叽”了呢?
实在不应该。
“那就再等等吧!”
皇宫里,戈柔离开后,梁九功便给康熙新添了茶水。
康熙喝了一口,还是这个味道。
舒了口气,康熙对梁九功道:“梁九功,你跟着跟也就快五十年了吧!”
梁九功是康熙登基后不久就跟在他身边的老人了,以前这样的老人其实不止梁九功一个,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就剩梁九功一个人了。
康熙看着梁九功头发已经半白了,他也多黄不让。
“是啊,奴才跟着皇上已经有四十七年了。”
梁九功还比康熙大几岁呢!已经六十出头了,康熙登基时才八岁,他的贴身太监,年纪不能太大,不然不好调教,不听主子的话,太小也伺候不好主子,这才选中了梁九功这些人。
“你都老了,跟着朕这么多年,也没一天能休息的。”
梁九分这个位置,是真正的全年无休,康熙工作,他工作,康熙享受他负责听使唤,康熙病了,他负责照顾。
可以说,梁九功这辈子都跟在康熙身边,是陪伴他最久的人。
“能伺候皇上,是奴才的福分,奴才可不觉得累,皇上莫不是嫌弃奴才伺候的不够周到了?”
康熙笑着摇头:“你伺候朕,朕早就已经习惯了,换个人来,朕指不定要不习惯呢。”
可以说,康熙可以不去睡属于的嫔妃,但是不能不用梁九功。
康熙又继续道:“朕只是觉得年纪大了,老四也能独当一面了,朕没什么可以教导她什么的了,朕为大清也算操劳了多年,也想休息几年。”
太医定期给康熙请平安脉,康熙的身子没啥大问题,但是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
早年登基早,为了亲征,没少费心思,还两次亲征,身子也有一些陈年旧疾,以前没觉得有什么,如今年纪大了,精力已经跟不上如今大清的发展了。
康熙甚至已经意识到,他坐在皇帝这个位子上,似乎是大清的阻碍了。
有了这样的觉悟,康熙便有了“退休”的心思,越想越觉得该退休了。
趁着他还活着就定下来,这也是好事,能让戈柔坐的更稳。
梁九功听了这话却惊了:“皇上?!”
“别说出去,朕再想想。”
梁九功想到今日嘉亲王过来送折子,皇上却推迟到生辰过后,便觉得皇上要退位之事十有八九了。
这也太突然了些。
不过想了想,梁九功觉得这也是好事。
他虽然已经活够本了,但是谁不想人生最后几年活的安稳一些,皇上提前退位,对他这个贴身总管太监来说,也算是好事。
皇位交替,见血的都不少,这样也不错。
“皇上,奴才愿意一辈子都伺候您,下辈子,奴才还伺候您。”
“行了,你知道就行。”
可以说,梁九功是唯一知道康熙想法的人。
说起来康熙也有些“可怜”,过了大半辈子,没一个知心人,戈柔有什么都可以跟胤禛直言不讳,两人之间做到了真正的互通有无,互不隐瞒。
可是康熙一辈子都没碰到那么一个人,要不然也不至于跟梁九功说这种感慨的话。
“回来了,赶紧吃饭,吃完饭有话跟你说。”
“什么话?”
“吃完再说。”
戈柔没再追根究底,夫妻俩吃过饭,胤禛开口:“弘昭今个过来找我了,他想出海。”
“他怎么想的?”
“这些年, 咱们对弘昭的教育方式你也是知道的,该教导的都教导了,眼界也宽,但是他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
只要亲眼看过了才知道世界的样子,书本上所知道的,终究不如亲眼所见。
弘昭自幼就被戈柔跟胤禛轮流教导, 他地位虽然高, 但是却从不娇纵, 他也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有戈柔这样一个存在,不仅康熙那个当皇阿玛的压力大,弘昭这个做儿子的压力也不小。
好在他都撑下来了,这些年来,嘉亲王嫡长子这个位置,他做的更好,即便不到弱冠之年,行事有条有理,康熙见了都说好。
“孩子大了,想出去我也没意见,只是皇阿玛那边怕是不会同意。”
这些年,弘昭主要是由她跟胤禛教导,但是康熙也时不时待在身边教导一番。
自从康熙没什么可教导戈柔的后,就开始教导弘昭了。
可以说, 弘昭也是被当成帝王来培养得了。
弘昭要出去闯荡,戈柔作为阿玛,虽然会忧心,但是也是同意的,孩子想去看看世界的样子,这也是好事。
只是他年纪还不算特别大,康熙怕是会担心他的安危。
“我就是要跟你说这事,皇阿玛那边你去说说吧!”
“我去说,皇阿玛恐怕要打人了,以前皇阿玛就说我对孩子太过放心,养的不够精细,被皇阿玛知道了,皇阿玛还不得说我不顾孩子死活。”
康熙是个挺宠孙子的人。
对弘昭可比对戈柔好多了。
其实跟弘昭同辈的堂哥也有出去的,只是不多,那孩子康熙没养过都不太同意,最后拗不过理亲王所求,才同意了,如今让弘昭去,海上航行不是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万一有个意外,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康熙眼中好皇孙可保大清百年太平, 若是弘昭出了意外, 弘旭年纪还小,以前也没被当成继承人培养过, 他的心思也不在这上面,大清的以后又该如何?
康熙绝对不会放弘旭离开的。
“弘旭那孩子,皇阿玛不同意他怕是要偷偷跑出去的。”
叹了口气,戈柔说道:“回头我跟皇阿玛说说这事吧!”
孩子生来就是过来讨债的。
“对了,今个儿你去找皇阿玛说的事怎么样了?”
“皇阿玛再等他生辰过了再说,以前也没遇到过这样的事,一时间我也不知道皇阿玛是什么想法。”
“不应该啊!”胤禛喃喃道。
五年义务教育,说大是大事,但是对如今的大清而言,也不算特别难的事。
如今大清的百姓本就对教育十分重视,都盼着自己家孩子能做工人,也算另一类的光宗耀祖了。
康熙以前同意过比这还要“过”的事,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磨叽”了呢?
实在不应该。
“那就再等等吧!”
皇宫里,戈柔离开后,梁九功便给康熙新添了茶水。
康熙喝了一口,还是这个味道。
舒了口气,康熙对梁九功道:“梁九功,你跟着跟也就快五十年了吧!”
梁九功是康熙登基后不久就跟在他身边的老人了,以前这样的老人其实不止梁九功一个,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就剩梁九功一个人了。
康熙看着梁九功头发已经半白了,他也多黄不让。
“是啊,奴才跟着皇上已经有四十七年了。”
梁九功还比康熙大几岁呢!已经六十出头了,康熙登基时才八岁,他的贴身太监,年纪不能太大,不然不好调教,不听主子的话,太小也伺候不好主子,这才选中了梁九功这些人。
“你都老了,跟着朕这么多年,也没一天能休息的。”
梁九分这个位置,是真正的全年无休,康熙工作,他工作,康熙享受他负责听使唤,康熙病了,他负责照顾。
可以说,梁九功这辈子都跟在康熙身边,是陪伴他最久的人。
“能伺候皇上,是奴才的福分,奴才可不觉得累,皇上莫不是嫌弃奴才伺候的不够周到了?”
康熙笑着摇头:“你伺候朕,朕早就已经习惯了,换个人来,朕指不定要不习惯呢。”
可以说,康熙可以不去睡属于的嫔妃,但是不能不用梁九功。
康熙又继续道:“朕只是觉得年纪大了,老四也能独当一面了,朕没什么可以教导她什么的了,朕为大清也算操劳了多年,也想休息几年。”
太医定期给康熙请平安脉,康熙的身子没啥大问题,但是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
早年登基早,为了亲征,没少费心思,还两次亲征,身子也有一些陈年旧疾,以前没觉得有什么,如今年纪大了,精力已经跟不上如今大清的发展了。
康熙甚至已经意识到,他坐在皇帝这个位子上,似乎是大清的阻碍了。
有了这样的觉悟,康熙便有了“退休”的心思,越想越觉得该退休了。
趁着他还活着就定下来,这也是好事,能让戈柔坐的更稳。
梁九功听了这话却惊了:“皇上?!”
“别说出去,朕再想想。”
梁九功想到今日嘉亲王过来送折子,皇上却推迟到生辰过后,便觉得皇上要退位之事十有八九了。
这也太突然了些。
不过想了想,梁九功觉得这也是好事。
他虽然已经活够本了,但是谁不想人生最后几年活的安稳一些,皇上提前退位,对他这个贴身总管太监来说,也算是好事。
皇位交替,见血的都不少,这样也不错。
“皇上,奴才愿意一辈子都伺候您,下辈子,奴才还伺候您。”
“行了,你知道就行。”
可以说,梁九功是唯一知道康熙想法的人。
说起来康熙也有些“可怜”,过了大半辈子,没一个知心人,戈柔有什么都可以跟胤禛直言不讳,两人之间做到了真正的互通有无,互不隐瞒。
可是康熙一辈子都没碰到那么一个人,要不然也不至于跟梁九功说这种感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