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与大黄 作者:报纸糊墙
分卷阅读177
饭还得回来报道。
“这糖熬得咋样了?我们头儿说了,咱先预定一百斤。”罗森开口就说要买糖。
“这万一要是熬焦了,你们也要?”高长嘴里嚼着花生米,歪着身子靠在旁边的八仙桌上,笑着问道。
“要,头儿说了,你要是肯卖,咱就包圆。”罗森高声回答说。
“包圆?高长你可不能答应他,要包包给我,我这就让他们扛布过来。”五叔公也是个大手笔的,这老头儿孙满堂,又个个孝顺,还真就拿得出这么多布匹。
“咋还要往外包呢?这红糖熬出来,要包咱院子的人就包了。”陈玉珍也跟着起哄。
“嘿,包圆,想得倒美,咱一家老小辛辛苦苦种甘蔗熬红糖,到头来一下被包圆了,老板都让你们当了,老子不就成了个打工仔?”高长拍板:“按人头,每人限购一斤,谁也不许投机倒把。”
“那行,咱上坎这边的兄弟先要一百斤了。”白宝手底下的人手加起来现在已经不止一百个了,要一百斤不算多。
“现款现货,概不赊账。”高长挺得意,独门生意就是好做,说啥是啥,谁也甭想讨价还价。
“糖都没熬出来,尾巴就先翘到天上去了。”老九叔在一旁笑着说。
“咱有骄傲的资本。”高长嘿嘿了几声,一边又撺掇陈玉珍多做点花生糖,打算晚一点给宝华寺的和尚送去,索帛这孩子不太合群,在宝华寺读书上课,高长也不可能时时看顾得到,全靠寺里的和尚们照顾。
早些年高长也挺不认同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的行为,觉得很是助长歪风邪气,等自己做了家长之后,他才终于有点明白了,其实家长送礼的出发点大多都还是很单纯的,就是希望在自己照顾不到的时候,老师能对自家孩子多上点心。
不过宝华寺的这群和尚着实不错,附近几个村子的娃娃们,也都被教得挺好,在寺里不仅学了写字和算数,每天还会跟着和尚们念一个小时的经文,又有师父为他们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各个村子的人都说,小孩自从在宝华寺上学之后懂事了不少,家长们对这群和尚自然更加尊敬。
因为过节的缘故,这一晚各个院子的晚餐都很丰盛,吃过饭以后,桌面上都还剩下不少菜,村里的人把小孩送去宝华寺以后,就又围坐到了桌边。喝着刚刚开坛的黄酒,闻着越来越浓的红糖香,除了几个倒霉家伙抽到短签出去站岗放哨之外,其他人今晚都不用干活。
“嘶,这鬼天气,像是要下雪啊。”白宝带着罗森大刘几个手下,大概是吃饱了饭就过来等红糖出锅了。
“这才几月啊?”院子里头烧着几口大锅,大家倒也都没觉得冷,就听见外头的风呼呼地吹着。
“咱从前是北方人,闻闻味儿,就知道下不下雪,你们等着看好了,今晚不下,明天指定也得下。”白宝很笃定。
“这才八月就下雪,那冬天得冷成啥样?”
“算阳历的话,也到十月份了,今年这么冷,下雪也正常。”
晚上八点多,第一锅红糖出锅,被陈玉珍舀去小半,做了十几斤花生糖,她自己留了几斤,剩下的都给了高长,高长在院子里发了一圈,去了大半。
剩下的大半锅糖浆被装在高长提前跟崔大爷定做的木槽里,等糖浆冷却了以后,就成了一大块四四方方的糖砖,被高长用刀切成一块块,一旁就有人等不及说要买了,当下拿了秤出来称重,这家三斤那家三斤的,没两下就被分了个精光。
好在后面几锅也相继好了,一锅锅糖浆倒出来冷却,锅里又加上新的甘蔗汁继续熬煮,前面看锅的人也有些累了,就换其他人替上,一院子的壮劳力,不愁没人干活,对于帮忙的人,高长自然也不会小气。
村里好几个老人都说要做姜糖,只可惜姜糖这东西做起来有点麻烦,今晚怕是来不及了,等过两天把糯米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再慢慢鼓捣吧,反正红糖有了,不愁姜糖做不出来。
第二锅糖还没出锅的时候,外边果然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作为一个南方人,高长两辈子加起来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辛巴跟喵仔他们也都从外边回来了,抖了皮毛上的雪花,就往火炉边凑过去,英仔也不急着上梁,落在地上,迈着两条不太擅长走路的短腿,跟着喵仔它们去烤火。
“这雪一下,天气就该更冷了,师父们衣服被子也不知道够不够。”村里的人看着外边的鹅毛大雪,首先想到的就是宝华寺里的和尚,听说宝华寺从前就建在西南那边,也是四季如春的地方,根本没有经历过寒冬。
“我去问问看,顺便给他们带点糖。”高长说着就站了起来,从屋里取了块丝绸出来,包了十几块糖砖,刚刚分剩下的花生糖也都一起打包了,又对白宝说:“你让人去小学那边去看看,当初那些人搬家的时候,我看他们的行李少得很,实在不行,就先借他们一些布匹棉被,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活活冻死。”
“说起来,当初借给林芳他们那群人的蚕丝被,就被一把火给烧了。”借是可以,可是总这么有借无还,也不是回事啊。
“人都死了,还说这些干嘛?”
“一个村子好几十口人,说没就没了,还惦记那点东西?”
“先问问看,要真没办法,只好每家摊点了。”
院子里的人七嘴八舌地说着,也都做好了出东西的准备,村里的人就算小气点,却也都不是会见死不救的,加上这段时间以来受佛法的熏陶,一直被劝导要与人为善,渐渐的,做善事好像也变得时髦起来,人们在行善的过程中,自己本身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高长裹着棉袄,和大黄两人一起出了村子,地上已经薄薄积了一层雪,踩下去嘎吱嘎吱作响。自从那场海啸之后,伴随着海平面的升高,气温也降低了许多,这几个月下来,一直都没有明显的回升,今年这么早就下雪,其实也是可以预料的事。
到了宝华寺,把红糖给了大和尚,了解到他们的物资相当丰富,根本不缺衣服棉被之后,高长他们又去海堤上看了看,不知道这一场大雪过后,他们的海湾会不会结冰?照理说这应该算是件好事,冬日里大雪封山,如果连海湾都结冰的话,外边就算打仗,他们这里也不会受多少影响。
当天晚上,高长家的所有红糖就都熬好了,第二天好多人顶着风雪扛着布匹来找他买糖,足不出户,就把红糖差不多都卖完了,只留了一些自己吃。
这种糖砖嚼起来味道相当不错,焦香甜脆,索帛也很喜欢,每天出门去学校之前,都得跟高长要一块糖砖,高长想着自己小时候,他们学校的同学也没少吃糖,每天一块糖砖虽然多点,但是应该也出不了什么事,索帛这孩子喜
分卷阅读177
-
分卷阅读177
饭还得回来报道。
“这糖熬得咋样了?我们头儿说了,咱先预定一百斤。”罗森开口就说要买糖。
“这万一要是熬焦了,你们也要?”高长嘴里嚼着花生米,歪着身子靠在旁边的八仙桌上,笑着问道。
“要,头儿说了,你要是肯卖,咱就包圆。”罗森高声回答说。
“包圆?高长你可不能答应他,要包包给我,我这就让他们扛布过来。”五叔公也是个大手笔的,这老头儿孙满堂,又个个孝顺,还真就拿得出这么多布匹。
“咋还要往外包呢?这红糖熬出来,要包咱院子的人就包了。”陈玉珍也跟着起哄。
“嘿,包圆,想得倒美,咱一家老小辛辛苦苦种甘蔗熬红糖,到头来一下被包圆了,老板都让你们当了,老子不就成了个打工仔?”高长拍板:“按人头,每人限购一斤,谁也不许投机倒把。”
“那行,咱上坎这边的兄弟先要一百斤了。”白宝手底下的人手加起来现在已经不止一百个了,要一百斤不算多。
“现款现货,概不赊账。”高长挺得意,独门生意就是好做,说啥是啥,谁也甭想讨价还价。
“糖都没熬出来,尾巴就先翘到天上去了。”老九叔在一旁笑着说。
“咱有骄傲的资本。”高长嘿嘿了几声,一边又撺掇陈玉珍多做点花生糖,打算晚一点给宝华寺的和尚送去,索帛这孩子不太合群,在宝华寺读书上课,高长也不可能时时看顾得到,全靠寺里的和尚们照顾。
早些年高长也挺不认同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的行为,觉得很是助长歪风邪气,等自己做了家长之后,他才终于有点明白了,其实家长送礼的出发点大多都还是很单纯的,就是希望在自己照顾不到的时候,老师能对自家孩子多上点心。
不过宝华寺的这群和尚着实不错,附近几个村子的娃娃们,也都被教得挺好,在寺里不仅学了写字和算数,每天还会跟着和尚们念一个小时的经文,又有师父为他们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各个村子的人都说,小孩自从在宝华寺上学之后懂事了不少,家长们对这群和尚自然更加尊敬。
因为过节的缘故,这一晚各个院子的晚餐都很丰盛,吃过饭以后,桌面上都还剩下不少菜,村里的人把小孩送去宝华寺以后,就又围坐到了桌边。喝着刚刚开坛的黄酒,闻着越来越浓的红糖香,除了几个倒霉家伙抽到短签出去站岗放哨之外,其他人今晚都不用干活。
“嘶,这鬼天气,像是要下雪啊。”白宝带着罗森大刘几个手下,大概是吃饱了饭就过来等红糖出锅了。
“这才几月啊?”院子里头烧着几口大锅,大家倒也都没觉得冷,就听见外头的风呼呼地吹着。
“咱从前是北方人,闻闻味儿,就知道下不下雪,你们等着看好了,今晚不下,明天指定也得下。”白宝很笃定。
“这才八月就下雪,那冬天得冷成啥样?”
“算阳历的话,也到十月份了,今年这么冷,下雪也正常。”
晚上八点多,第一锅红糖出锅,被陈玉珍舀去小半,做了十几斤花生糖,她自己留了几斤,剩下的都给了高长,高长在院子里发了一圈,去了大半。
剩下的大半锅糖浆被装在高长提前跟崔大爷定做的木槽里,等糖浆冷却了以后,就成了一大块四四方方的糖砖,被高长用刀切成一块块,一旁就有人等不及说要买了,当下拿了秤出来称重,这家三斤那家三斤的,没两下就被分了个精光。
好在后面几锅也相继好了,一锅锅糖浆倒出来冷却,锅里又加上新的甘蔗汁继续熬煮,前面看锅的人也有些累了,就换其他人替上,一院子的壮劳力,不愁没人干活,对于帮忙的人,高长自然也不会小气。
村里好几个老人都说要做姜糖,只可惜姜糖这东西做起来有点麻烦,今晚怕是来不及了,等过两天把糯米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再慢慢鼓捣吧,反正红糖有了,不愁姜糖做不出来。
第二锅糖还没出锅的时候,外边果然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作为一个南方人,高长两辈子加起来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辛巴跟喵仔他们也都从外边回来了,抖了皮毛上的雪花,就往火炉边凑过去,英仔也不急着上梁,落在地上,迈着两条不太擅长走路的短腿,跟着喵仔它们去烤火。
“这雪一下,天气就该更冷了,师父们衣服被子也不知道够不够。”村里的人看着外边的鹅毛大雪,首先想到的就是宝华寺里的和尚,听说宝华寺从前就建在西南那边,也是四季如春的地方,根本没有经历过寒冬。
“我去问问看,顺便给他们带点糖。”高长说着就站了起来,从屋里取了块丝绸出来,包了十几块糖砖,刚刚分剩下的花生糖也都一起打包了,又对白宝说:“你让人去小学那边去看看,当初那些人搬家的时候,我看他们的行李少得很,实在不行,就先借他们一些布匹棉被,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活活冻死。”
“说起来,当初借给林芳他们那群人的蚕丝被,就被一把火给烧了。”借是可以,可是总这么有借无还,也不是回事啊。
“人都死了,还说这些干嘛?”
“一个村子好几十口人,说没就没了,还惦记那点东西?”
“先问问看,要真没办法,只好每家摊点了。”
院子里的人七嘴八舌地说着,也都做好了出东西的准备,村里的人就算小气点,却也都不是会见死不救的,加上这段时间以来受佛法的熏陶,一直被劝导要与人为善,渐渐的,做善事好像也变得时髦起来,人们在行善的过程中,自己本身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高长裹着棉袄,和大黄两人一起出了村子,地上已经薄薄积了一层雪,踩下去嘎吱嘎吱作响。自从那场海啸之后,伴随着海平面的升高,气温也降低了许多,这几个月下来,一直都没有明显的回升,今年这么早就下雪,其实也是可以预料的事。
到了宝华寺,把红糖给了大和尚,了解到他们的物资相当丰富,根本不缺衣服棉被之后,高长他们又去海堤上看了看,不知道这一场大雪过后,他们的海湾会不会结冰?照理说这应该算是件好事,冬日里大雪封山,如果连海湾都结冰的话,外边就算打仗,他们这里也不会受多少影响。
当天晚上,高长家的所有红糖就都熬好了,第二天好多人顶着风雪扛着布匹来找他买糖,足不出户,就把红糖差不多都卖完了,只留了一些自己吃。
这种糖砖嚼起来味道相当不错,焦香甜脆,索帛也很喜欢,每天出门去学校之前,都得跟高长要一块糖砖,高长想着自己小时候,他们学校的同学也没少吃糖,每天一块糖砖虽然多点,但是应该也出不了什么事,索帛这孩子喜
分卷阅读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