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口服补盐
且不说吕范到了刘备处,和刘备、诸葛亮怎么个勾心斗角,怎么个虚与委蛇,这个时候刘厚正在做苦思着怎样拯救甘夫人、避免自己成为孤儿的良策。
刘厚并不是如无头苍蝇一样乱来的,他已经有了治疗的方向。这得益于2003年的那场大疫。这一年,共和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疫情。
这场疫情在历史长河中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刘厚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其传播速度之快,染病人数之多,死亡人数、死亡比例都是生长在“历史上最好的年代”的他从来没见过的。
这场疫病的意义不仅使共和国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还使上到执政官员,下到普通民众,对传染病防治的意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刘厚亲历了那段日子,在2003年初,社会上悄悄传言有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在蔓延,陆陆续续的,板蓝根、百炎净甚至盐都成为老百姓抢购和囤积的对象。刘厚工作单位也曾买了一箱板蓝根和百炎净回来,当时刘厚还喝了一包板蓝根,觉得那个味道特令人恶心。
初时,刘厚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传染病”是什么东西,毕竟那时候的信息还很不透明。大家也是人心惶惶,到了后面才知道,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叫“沙士”。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也逐渐透明化,大家对这种新传染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多,于是知道了它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传播,然后,口罩脱销了。
那场传染病死了几千人,相对于历史上那些大瘟疫流行时期死的人数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尤其是在旧社会,动辄死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瘟疫多了去了。但是,相对于刘厚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的20多年人生,这件事足够震撼他的心灵。于是,在那段日子里,他和那时候的很多人一样,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不“中招”,他也恶补了一些传染病防治知识。
得益于互联网时代,得益于度娘、谷哥,这是年代要想了解什么知识,方便得很。刘厚也在这些强大的搜索引擎帮助下,搜了很多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网页、帖子出来。当时正爆发这种前所未有的疫情,所以,关于这些方面的帖子满天飞。
刘厚冥思苦想,记起了曾经看到某个帖子,由开始讲针对“沙士”的预防方法,引申到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通用的预防方法,再引申到讲通过其他渠道传播的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刘厚记得其中讲到消化道传染病时,作者就拿最典型的消化道传染病霍乱为例子。而现在,刘厚看过甘夫人的病况后,感觉她的病和那帖子描述的霍乱病症很相似。都是剧烈的呕吐、腹泻,短期内导致脱水的症状。
当然,刘厚也不敢肯定甘夫人得的是霍乱,毕竟他不是专业的医生,也没有现代医院的检查手段,光靠自己朦胧的记忆也不能判断。更令他犹疑的是当初那个帖子举霍乱为例子时是以印度恒河流域的疫情为例子的,他也不知道霍乱在三国时期有没有传入中国,或者说中国是不是自古就有这个病。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甘夫人现在一定是因为吐、泻而脱水,而那个帖子有说道,治疗霍乱最重要的是要及时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方法竟然出奇的见到——口服补盐。
口服补盐的配方很简单,主要成分是葡萄糖、盐、氯化钾和小苏打。医学上用的口服补盐各种成分是有严格比例的,但是偏偏刘厚却不记得那个比例了。刘厚对数字一向不是很敏感,对这些百分数更不敏感,这才是此刻让他皱眉的地方。
刘厚在花园踱来踱去,皱眉苦思,如果有人看到他的样子一定会啧啧称奇:一个3岁的小孩子怎么会做有那么成熟的举动?
刘厚最后也没能想到口服补液盐各种成分的比例,最后不得不放弃。“算了,死马当活马医活马医,只能搏一搏了,只要能让她脱水没那么严重,吊着一条命,等张仲景来了就有机会救她回来,成不成功,只能看天意了。”
刘厚的想法是,先不管各成分比例问题,先胡乱上吧。刘厚叫来了左慈,忽悠他说自己有一仙方,可以为甘夫人续命。左慈听后大感兴趣,甘夫人现在这种情况,也真的只有神仙才能救了。有机会获知可以延寿续命的仙家方剂,对于一个丹家来说,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不过左慈一听刘厚说出来的方子,就愣住了:“米汤加点糖,加点盐。”这么简单?这……这也算仙家续命方?左慈不禁感到深深的怀疑与失望。
刘厚也没有办法,这年头去哪里找葡萄糖,他倒是知道蜂蜜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不过他听说葡萄糖是润肠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加重腹泻,他也不敢用,小苏打、氯化钾更是没有影的东西,只能简化再简化了。
“师傅,这……这,能行吗?米汤真能治这个病?”人命关天的事左慈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疑问。
“治不好……”
“呃……”左慈露出一副“治不好你还用?”的疑问样。
“虽然治不好,但是或许可以吊几天命,你不是说已经快马去请张仲景了吗?只要能熬到他到来,就有希望了。”刘厚还是对医圣很有信心的。
“或许……”左慈马上捉住这句话的重点了,“师傅你也没把握吗?”
刘厚翻了翻白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难测,我们做人做事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早就跟你说过了,我现在也不过是肉身凡胎,能使用的手段也很有限。”他也只好这样忽悠左慈了。
“弟子明白。”左慈一副我了解的样子。
左慈匆匆离去忽悠那些大夫了,虽然这个方看上去过于简单有点不靠谱,不过以他左仙翁的名头,相信那些大夫就算有疑问也会试上一试的。刘厚虽然担心甘夫人,也帮不上再多的忙了,只能在后院继续过着无聊的日子。
由于刘厚的到来,甘夫人保住了一条命,他胡乱捣鼓出来的“仙方”果然令甘夫人撑到张仲景的到来。张仲景不愧为“医圣”,硬是从鬼门关将甘夫人捞了回来。不过中医手段毕竟无法象现代西医那样立竿见影,甘夫人这次又是病的极重,命虽然抢回来了,不过她身体很虚弱,张医圣说她最少要休养上三个月到半年。
刘厚这条“仙方”不但救了甘夫人,也救了无数感染了这次瘟疫的人。由于那些大夫看到甘夫人用了左慈这条“仙方”后,第二天就有了起色,马上禀报刘备,刘备第一时间不是去关心探望一下甘夫人,而是马上布置下去,用这个方法全力抢救染疫的百姓,果然不愧为爱民如子,仁义无双的刘皇叔。
这样一来,很多染疫人都能撑到张仲景的到来,很多人也捡回了一条性命。当然,这条活人无数的“仙方”也被大家记在了左慈头上,基本上没刘厚什么事。刘备第一次开始重视起这个左仙翁来。
刘厚当然不在乎些许的名声,事实上,在现阶段,他巴不得能让左慈多出点风头,引起刘备的重视。毕竟左慈是他的代言人,他在刘备哪里越能说得上话,就越方便自己行事。
刘厚现在想的是怎么样才能让张仲景留下来。这样的绝世人才,顶级大能,不招揽在自己身边,真是枉为穿越者了。尤其是在这个卫生条件奇差,医疗水平低下的年代,一个超级医生太重要了,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和性命啊,怎么可以不留在身边?
为此,刘厚动了不少心思,无奈,一切都绕不开左慈,只能先让左慈去劝说张仲景,无效之下,又让左慈去劝说刘备,想让刘备出面挽留张仲景。其实刘备也想留下张仲景,而且他礼贤下士方面一向姿态很足,所以根本不用左慈多说什么,他就亲自出马了。
他磨破嘴皮,又是流泪又是摆低姿态,又是讲抱负又是荣华富贵的利诱,可惜人家张仲景根本不鸟他,还是坚持要走。
其实并不是张仲景有多大牌,却好相反,张仲景是真的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你想想,人家好好的一个长沙太守都不做,到处去治病救人,图的是什么?他并不想攀附权贵,更不想被权贵束缚,只想到处去救治苦难的人们。
象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歌唱的那样“哪里不平,哪有我……”他是“哪里有病(人),哪有我。”他到处游方,哪里爆发疫情他就往哪里跑,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医圣”的名号他实至名归。所以在荆州的疫情平复后,他就飘然而去,奔赴下一个疫区去了。刘厚只能长嗟短叹,总不能找人把他绑起来吧,人才,尤其是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不是那么容易得到滴。“只好以后再想办法了,这样的人才,我怎么能放过!”从此,张仲景在刘厚心中挂上号了。
且不说吕范到了刘备处,和刘备、诸葛亮怎么个勾心斗角,怎么个虚与委蛇,这个时候刘厚正在做苦思着怎样拯救甘夫人、避免自己成为孤儿的良策。
刘厚并不是如无头苍蝇一样乱来的,他已经有了治疗的方向。这得益于2003年的那场大疫。这一年,共和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疫情。
这场疫情在历史长河中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刘厚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其传播速度之快,染病人数之多,死亡人数、死亡比例都是生长在“历史上最好的年代”的他从来没见过的。
这场疫病的意义不仅使共和国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还使上到执政官员,下到普通民众,对传染病防治的意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刘厚亲历了那段日子,在2003年初,社会上悄悄传言有一种可怕的传染病在蔓延,陆陆续续的,板蓝根、百炎净甚至盐都成为老百姓抢购和囤积的对象。刘厚工作单位也曾买了一箱板蓝根和百炎净回来,当时刘厚还喝了一包板蓝根,觉得那个味道特令人恶心。
初时,刘厚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传染病”是什么东西,毕竟那时候的信息还很不透明。大家也是人心惶惶,到了后面才知道,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叫“沙士”。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也逐渐透明化,大家对这种新传染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多,于是知道了它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传播,然后,口罩脱销了。
那场传染病死了几千人,相对于历史上那些大瘟疫流行时期死的人数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尤其是在旧社会,动辄死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瘟疫多了去了。但是,相对于刘厚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的20多年人生,这件事足够震撼他的心灵。于是,在那段日子里,他和那时候的很多人一样,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不“中招”,他也恶补了一些传染病防治知识。
得益于互联网时代,得益于度娘、谷哥,这是年代要想了解什么知识,方便得很。刘厚也在这些强大的搜索引擎帮助下,搜了很多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网页、帖子出来。当时正爆发这种前所未有的疫情,所以,关于这些方面的帖子满天飞。
刘厚冥思苦想,记起了曾经看到某个帖子,由开始讲针对“沙士”的预防方法,引申到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通用的预防方法,再引申到讲通过其他渠道传播的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刘厚记得其中讲到消化道传染病时,作者就拿最典型的消化道传染病霍乱为例子。而现在,刘厚看过甘夫人的病况后,感觉她的病和那帖子描述的霍乱病症很相似。都是剧烈的呕吐、腹泻,短期内导致脱水的症状。
当然,刘厚也不敢肯定甘夫人得的是霍乱,毕竟他不是专业的医生,也没有现代医院的检查手段,光靠自己朦胧的记忆也不能判断。更令他犹疑的是当初那个帖子举霍乱为例子时是以印度恒河流域的疫情为例子的,他也不知道霍乱在三国时期有没有传入中国,或者说中国是不是自古就有这个病。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甘夫人现在一定是因为吐、泻而脱水,而那个帖子有说道,治疗霍乱最重要的是要及时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方法竟然出奇的见到——口服补盐。
口服补盐的配方很简单,主要成分是葡萄糖、盐、氯化钾和小苏打。医学上用的口服补盐各种成分是有严格比例的,但是偏偏刘厚却不记得那个比例了。刘厚对数字一向不是很敏感,对这些百分数更不敏感,这才是此刻让他皱眉的地方。
刘厚在花园踱来踱去,皱眉苦思,如果有人看到他的样子一定会啧啧称奇:一个3岁的小孩子怎么会做有那么成熟的举动?
刘厚最后也没能想到口服补液盐各种成分的比例,最后不得不放弃。“算了,死马当活马医活马医,只能搏一搏了,只要能让她脱水没那么严重,吊着一条命,等张仲景来了就有机会救她回来,成不成功,只能看天意了。”
刘厚的想法是,先不管各成分比例问题,先胡乱上吧。刘厚叫来了左慈,忽悠他说自己有一仙方,可以为甘夫人续命。左慈听后大感兴趣,甘夫人现在这种情况,也真的只有神仙才能救了。有机会获知可以延寿续命的仙家方剂,对于一个丹家来说,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不过左慈一听刘厚说出来的方子,就愣住了:“米汤加点糖,加点盐。”这么简单?这……这也算仙家续命方?左慈不禁感到深深的怀疑与失望。
刘厚也没有办法,这年头去哪里找葡萄糖,他倒是知道蜂蜜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不过他听说葡萄糖是润肠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加重腹泻,他也不敢用,小苏打、氯化钾更是没有影的东西,只能简化再简化了。
“师傅,这……这,能行吗?米汤真能治这个病?”人命关天的事左慈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疑问。
“治不好……”
“呃……”左慈露出一副“治不好你还用?”的疑问样。
“虽然治不好,但是或许可以吊几天命,你不是说已经快马去请张仲景了吗?只要能熬到他到来,就有希望了。”刘厚还是对医圣很有信心的。
“或许……”左慈马上捉住这句话的重点了,“师傅你也没把握吗?”
刘厚翻了翻白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难测,我们做人做事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早就跟你说过了,我现在也不过是肉身凡胎,能使用的手段也很有限。”他也只好这样忽悠左慈了。
“弟子明白。”左慈一副我了解的样子。
左慈匆匆离去忽悠那些大夫了,虽然这个方看上去过于简单有点不靠谱,不过以他左仙翁的名头,相信那些大夫就算有疑问也会试上一试的。刘厚虽然担心甘夫人,也帮不上再多的忙了,只能在后院继续过着无聊的日子。
由于刘厚的到来,甘夫人保住了一条命,他胡乱捣鼓出来的“仙方”果然令甘夫人撑到张仲景的到来。张仲景不愧为“医圣”,硬是从鬼门关将甘夫人捞了回来。不过中医手段毕竟无法象现代西医那样立竿见影,甘夫人这次又是病的极重,命虽然抢回来了,不过她身体很虚弱,张医圣说她最少要休养上三个月到半年。
刘厚这条“仙方”不但救了甘夫人,也救了无数感染了这次瘟疫的人。由于那些大夫看到甘夫人用了左慈这条“仙方”后,第二天就有了起色,马上禀报刘备,刘备第一时间不是去关心探望一下甘夫人,而是马上布置下去,用这个方法全力抢救染疫的百姓,果然不愧为爱民如子,仁义无双的刘皇叔。
这样一来,很多染疫人都能撑到张仲景的到来,很多人也捡回了一条性命。当然,这条活人无数的“仙方”也被大家记在了左慈头上,基本上没刘厚什么事。刘备第一次开始重视起这个左仙翁来。
刘厚当然不在乎些许的名声,事实上,在现阶段,他巴不得能让左慈多出点风头,引起刘备的重视。毕竟左慈是他的代言人,他在刘备哪里越能说得上话,就越方便自己行事。
刘厚现在想的是怎么样才能让张仲景留下来。这样的绝世人才,顶级大能,不招揽在自己身边,真是枉为穿越者了。尤其是在这个卫生条件奇差,医疗水平低下的年代,一个超级医生太重要了,关系到自己的健康和性命啊,怎么可以不留在身边?
为此,刘厚动了不少心思,无奈,一切都绕不开左慈,只能先让左慈去劝说张仲景,无效之下,又让左慈去劝说刘备,想让刘备出面挽留张仲景。其实刘备也想留下张仲景,而且他礼贤下士方面一向姿态很足,所以根本不用左慈多说什么,他就亲自出马了。
他磨破嘴皮,又是流泪又是摆低姿态,又是讲抱负又是荣华富贵的利诱,可惜人家张仲景根本不鸟他,还是坚持要走。
其实并不是张仲景有多大牌,却好相反,张仲景是真的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你想想,人家好好的一个长沙太守都不做,到处去治病救人,图的是什么?他并不想攀附权贵,更不想被权贵束缚,只想到处去救治苦难的人们。
象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歌唱的那样“哪里不平,哪有我……”他是“哪里有病(人),哪有我。”他到处游方,哪里爆发疫情他就往哪里跑,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医圣”的名号他实至名归。所以在荆州的疫情平复后,他就飘然而去,奔赴下一个疫区去了。刘厚只能长嗟短叹,总不能找人把他绑起来吧,人才,尤其是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不是那么容易得到滴。“只好以后再想办法了,这样的人才,我怎么能放过!”从此,张仲景在刘厚心中挂上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