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孙策在心里嘀咕,蹲在旁边托着脸不耽误张文远来耍嘴皮子,同时琢磨着该怎么让孔融知道他这次招惹的是个不能招惹的人。
他们家主公远在冀州好心给他解围,可不是让他蹬鼻子上脸觉得天底下谁都得顺着他的心意。
五千兵马不是少数,乱世之中七八百人已经能拉起大旗成为一个势力,张辽这五千精锐兵马,对整个青州来说都是威胁,孔融不满太史慈请来冀州的兵马解北海之围,要不是担心这些人恼羞成怒强攻进城,他甚至想立刻以国相的名义将他们驱逐出北海国。
青州治所在临淄,虽然和北海国挨边儿,但是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焦和匆匆忙忙来到都昌,他拐外抹角才请来的救兵已经离开了北海国。
焦刺史从孔融口中得知发生了什么,眼前一黑险些厥过去。
他就晚了那么一会儿,人怎么还被赶走了呢?
孔融衣冠整齐,板板正正一丝不苟,看到焦和这般反应脸色一变,“太史子义手里的信,莫不是刺史调换过的?”
他就说那太史子义名声在外,不可能作出阳奉阴违的事情,若真是被人调换过,也难怪那人离开时气愤不已。
孔北海不觉得自己有错,他对袁氏那种所谓名门望族没有一点好感,袁基改名换姓占据冀州,怕不是打着改朝换代的想法,他改名换姓,将来事成随时可以改回来,若事不成,袁氏族人说这人和他们没关系,汝南袁氏依旧清清白白。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汝南袁氏乃是大汉之患,派兵过来也是猫拿耗子假好心,平原相刘备刘玄德怎么说也是汉室宗亲,虽然他和幽州公孙瓒关系匪浅,但是幽州牧刘虞是宗□□宗正,绝对不会像袁氏那般狼子野心。
刺史糊涂!
焦和不会带兵,可他能成为青州刺史,还是黄巾之乱不严重时民殷富实的青州刺史,自然有他的本事。
世家子可以不会带兵不会理政,但是不能不会说话,带兵理政都可以找人协助,和上官同僚打交道却只能他自己来,焦刺史别的不行,口才之好可以说是令人望尘莫及。
他是青州刺史,青州现在成了什么鬼样子他最清楚,各州郡都忙着自保,谁都没空去支援别人,你孔文举身为北海相,遇到险情不先给他这个刺史求助,反而去找一个刚从幽州过来不久的平原相,心里是不是瞧不起他?
先不说绕过州府求救的事情,只说那平原相刘玄德,那人治理郡县的确有本事,但是初来乍到自己都没站稳脚跟,嘴上说的再好,也不一定派兵支援。
冀州兵强马壮,连公孙瓒都暂避锋芒不敢招惹,打几个黄巾贼肯定不在话下。
你孔文举说平原相以德服人,他还说人家冀州牧仁政爱民呢。
若非冀州源源不断往兖州运粮,如今的兖州怎么会那么太平,曹孟德以前只是袁本初身边的小跟班儿,如今一越成为和他一样的州牧,冀州牧对他的帮助有多大不言而喻。
冀州有州牧,豫州有州牧,徐州有州牧,兖州也有州牧。
如今这大汉十三州,大部分的州都有州牧,只有他青州没有,如果能趁机和冀州牧交好,回头到朝廷复命,没准儿他也能往上蹦一蹦,从青州刺史变成青州牧。
焦和不会打仗,但是不代表他就是个服输的性子,之前带走青州兵马前去征讨董卓,就是觉得青州安稳,等他讨完董卓回来,战功加身必有嘉奖,身为讨董的功臣,加官进爵不会少,没准儿还能混个三公当当,到时他离开青州前去京城,青州就算有些混乱也和他没关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带兵去参加联盟,人还没到,各方人马就已经离开,等他到了,关东联盟又要解散,要不是所有事情都合情合理,他都以为那些人故意不让他参加联盟。
关东联盟已散,他再往前走也没必要了,只能带兵退回青州,谁能想到就在他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附近州郡的黄巾贼看青州无主大肆涌进,他让巫祝提前算过,官兵不是黄巾贼的对手,老天都不让他打胜仗,他当然是能躲就躲。
现在有个看上去能打的可以送信,他换成求冀州牧帮忙的信有问题吗?
以前感觉孔文举是个能相处的人,怎么现在看起来那么迂腐?
刘姓宗亲怎么了,天底下刘姓宗亲那么多,董卓作乱的时候有几个出兵帮忙的,就一个招兵买马的陈王刘宠,还只是拉了个旗子声援,连人带兵动都没动。
刘姓宗亲要是有用,天子还能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孔融以前和焦和是君子之交,谈论的都是朝廷之外的事情,当时相谈甚欢,如今涉及朝政,听到他这么污蔑皇室宗亲,整个人都愤怒了起来,“刺史慎言。”
关东联盟征讨董卓名正言顺,但是对皇室宗亲来说,天子在董卓手中,他们敢出兵,董卓就能以天子的名义把他们打成逆贼。
旁人可以等救出天子后洗脱污名,宗室王亲哪个敢等,他们只怕天子掌权后借机连他们一起清理。
关东联盟时刘姓宗亲不出兵情有可原,如今是剿灭黄巾贼,他们没有理由不出兵帮忙。
孔融信誓旦旦争辩,焦和懒得和他说太多,这时候冀州援兵应该没有走太远,他得赶紧派人去追,再不追就找不回来了。
北海国的黄巾贼退了,其他地方的可没有,他青州可不只有北海一个地方。
--
他们家主公远在冀州好心给他解围,可不是让他蹬鼻子上脸觉得天底下谁都得顺着他的心意。
五千兵马不是少数,乱世之中七八百人已经能拉起大旗成为一个势力,张辽这五千精锐兵马,对整个青州来说都是威胁,孔融不满太史慈请来冀州的兵马解北海之围,要不是担心这些人恼羞成怒强攻进城,他甚至想立刻以国相的名义将他们驱逐出北海国。
青州治所在临淄,虽然和北海国挨边儿,但是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焦和匆匆忙忙来到都昌,他拐外抹角才请来的救兵已经离开了北海国。
焦刺史从孔融口中得知发生了什么,眼前一黑险些厥过去。
他就晚了那么一会儿,人怎么还被赶走了呢?
孔融衣冠整齐,板板正正一丝不苟,看到焦和这般反应脸色一变,“太史子义手里的信,莫不是刺史调换过的?”
他就说那太史子义名声在外,不可能作出阳奉阴违的事情,若真是被人调换过,也难怪那人离开时气愤不已。
孔北海不觉得自己有错,他对袁氏那种所谓名门望族没有一点好感,袁基改名换姓占据冀州,怕不是打着改朝换代的想法,他改名换姓,将来事成随时可以改回来,若事不成,袁氏族人说这人和他们没关系,汝南袁氏依旧清清白白。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汝南袁氏乃是大汉之患,派兵过来也是猫拿耗子假好心,平原相刘备刘玄德怎么说也是汉室宗亲,虽然他和幽州公孙瓒关系匪浅,但是幽州牧刘虞是宗□□宗正,绝对不会像袁氏那般狼子野心。
刺史糊涂!
焦和不会带兵,可他能成为青州刺史,还是黄巾之乱不严重时民殷富实的青州刺史,自然有他的本事。
世家子可以不会带兵不会理政,但是不能不会说话,带兵理政都可以找人协助,和上官同僚打交道却只能他自己来,焦刺史别的不行,口才之好可以说是令人望尘莫及。
他是青州刺史,青州现在成了什么鬼样子他最清楚,各州郡都忙着自保,谁都没空去支援别人,你孔文举身为北海相,遇到险情不先给他这个刺史求助,反而去找一个刚从幽州过来不久的平原相,心里是不是瞧不起他?
先不说绕过州府求救的事情,只说那平原相刘玄德,那人治理郡县的确有本事,但是初来乍到自己都没站稳脚跟,嘴上说的再好,也不一定派兵支援。
冀州兵强马壮,连公孙瓒都暂避锋芒不敢招惹,打几个黄巾贼肯定不在话下。
你孔文举说平原相以德服人,他还说人家冀州牧仁政爱民呢。
若非冀州源源不断往兖州运粮,如今的兖州怎么会那么太平,曹孟德以前只是袁本初身边的小跟班儿,如今一越成为和他一样的州牧,冀州牧对他的帮助有多大不言而喻。
冀州有州牧,豫州有州牧,徐州有州牧,兖州也有州牧。
如今这大汉十三州,大部分的州都有州牧,只有他青州没有,如果能趁机和冀州牧交好,回头到朝廷复命,没准儿他也能往上蹦一蹦,从青州刺史变成青州牧。
焦和不会打仗,但是不代表他就是个服输的性子,之前带走青州兵马前去征讨董卓,就是觉得青州安稳,等他讨完董卓回来,战功加身必有嘉奖,身为讨董的功臣,加官进爵不会少,没准儿还能混个三公当当,到时他离开青州前去京城,青州就算有些混乱也和他没关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带兵去参加联盟,人还没到,各方人马就已经离开,等他到了,关东联盟又要解散,要不是所有事情都合情合理,他都以为那些人故意不让他参加联盟。
关东联盟已散,他再往前走也没必要了,只能带兵退回青州,谁能想到就在他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附近州郡的黄巾贼看青州无主大肆涌进,他让巫祝提前算过,官兵不是黄巾贼的对手,老天都不让他打胜仗,他当然是能躲就躲。
现在有个看上去能打的可以送信,他换成求冀州牧帮忙的信有问题吗?
以前感觉孔文举是个能相处的人,怎么现在看起来那么迂腐?
刘姓宗亲怎么了,天底下刘姓宗亲那么多,董卓作乱的时候有几个出兵帮忙的,就一个招兵买马的陈王刘宠,还只是拉了个旗子声援,连人带兵动都没动。
刘姓宗亲要是有用,天子还能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孔融以前和焦和是君子之交,谈论的都是朝廷之外的事情,当时相谈甚欢,如今涉及朝政,听到他这么污蔑皇室宗亲,整个人都愤怒了起来,“刺史慎言。”
关东联盟征讨董卓名正言顺,但是对皇室宗亲来说,天子在董卓手中,他们敢出兵,董卓就能以天子的名义把他们打成逆贼。
旁人可以等救出天子后洗脱污名,宗室王亲哪个敢等,他们只怕天子掌权后借机连他们一起清理。
关东联盟时刘姓宗亲不出兵情有可原,如今是剿灭黄巾贼,他们没有理由不出兵帮忙。
孔融信誓旦旦争辩,焦和懒得和他说太多,这时候冀州援兵应该没有走太远,他得赶紧派人去追,再不追就找不回来了。
北海国的黄巾贼退了,其他地方的可没有,他青州可不只有北海一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