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
——若蝗虫为天谴,当使其蚀我心,勿害百姓。
袁卿家能在祭天的时候说出这种话,甚至以身犯险亲自食用蝗虫来安定民心,如果当时掌权的是他,他肯定没办法像袁卿家那样决策果断。
先以祭天来安定民心,再发布政令来赈济灾民处理后事,一点时间都没有耽搁,险而又险的让天下在蝗虫之后没有饥荒,他不觉得他自己能做到这些,甚至他皇兄、父皇、皇祖父,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样。
不是他妄自菲薄,这是实话实说,他又不瞎,这些年在洛阳在长安在邺城见到的事情不少,他是皇帝不假,可是像他这样流利失所无处可去的皇帝,古往今来估计也只有这一个。
如果他是百姓,他肯定更乐意跟着袁卿家,而不是跟着能把百姓逼到造反的坏朝廷,袁卿家心怀百姓,遇到天灾能妥善处理,身边文臣武将本领不俗,内能治理郡县,外能守家保民,这么好的人还不上赶着追随,除非脑袋被门夹了。
小皇帝撇撇嘴,要不是身份不合适,他也想追随袁卿家,说句对不起老祖宗的话,他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袁卿家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那一个。
算了算了,现在想这些伤人伤己,他乖乖干自己的事情不给袁卿家找麻烦就好,真是的,他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想不明白?
早知道会是这样,他身边就只留杨太尉一个人,其他人继续留在长安当官得了,反正他们什么都不用干,比他这个皇帝还像摆设。
就算他已经到了能掌权的年纪,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突然间让他来接手朝政也不合适,董将军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小皇帝叹了口气,烦躁的趴在书案上拿书盖住头,他知道他的处境很危险,以他的身份不该对袁卿家过于信任,君臣有别,袁卿家权势过大对他这个天子来说不是好事,可是他从登基到现在一直不曾掌权,比起董卓和王允,他更乐意当袁卿家手中的傀儡。
反正跟在谁身边都是当摆设,董卓残暴,王允伪善,至少袁卿家温和有礼干什么都让人无可指摘。
算了,左右掌权的不是他,待会儿袁卿家来了他如实说就是,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但凭袁卿家做主,现在事情还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袁卿家或许能留他们一命,如果他们执迷不悟,十有八九要连累全族。
刘协趴在书案上一动不动,大概能猜到董承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今年已经十五岁,登基时年岁虽小,董卓也没忘了往他后宫塞人,后来到了长安,王允也隔三差五给他送美人,他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每个送到后宫的美人都和前朝有关系。
前些年外戚和宦官斗得不可开交,现在能和外戚抗争的宦官尽数死在袁绍手中,只要他这个皇帝还在,外戚就永远不会消失,一个二个估计都想和何进一样以外戚的身份染指朝政,如果这一点都看不明白,他也白活到现在了。
袁卿家待他们这些自长安而来的“难民”极好,不光给他修建行宫,还对他身边那些对朝廷有几分忠心的人大加封赏,杨太尉已至三公,官位已经升无可升,也拒绝了再增加食邑,可董承、伏完等人都接受了“列侯”的爵位,官职也升了不少,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
非得和何进一样当没有名义的皇帝才肯罢休吗?
书房里一片寂静,不多时,外面的小黄门小跑着进来回话,趴在书案上的小皇帝这才揉着脸打起精神,身边不靠谱的人已经够多,他要是再靠不住,连累杨太尉可怎么办。
原焕跟着带路的小黄门进来,行礼之后看着欲言又止的小皇帝,扬起唇角温声道,“陛下,青州牧士孙君荣推举刘备刘玄德为徐州牧,那刘玄德如今已经走马上任,陛下这里可曾得到消息?”
眼前之人看上去分明和以前一样温柔可亲,但是刘协愣是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袁卿家会不会以为他和董承等人一样刚过上安稳日子就得寸进尺奢求更多?
小皇帝抿了抿唇,捏着拳头没有说话,只是眼眶有些发红。
“陛下,臣没有恶意,只是询问一二,若陛下身边有不妥之人,总得将人寻出来。”原焕轻叹一声,缓步上前揉揉小皇帝的脑袋,将人牵到窗边坐下,“陛下想学着处理朝政臣不会不放手,只是如今情况特殊,循序渐进方是正理。”
不管心里怎么想,漂亮话不能少,原老板仗着自己长得好,哄起小孩儿来毫无压力。
小皇帝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低头讷讷出声,“朕只想研究学问,不想给袁卿家添乱,刘玄德是什么人朕不清楚,他说他是汉室宗亲,宗正府又没有人前去确认,士孙州牧如此轻信他人,这样不好。”
刘协本来就有些愧疚,听到原焕的话后更加不好受,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对朝政也是真的没有兴趣,如果他自己可以选择,他宁愿当一辈子的陈留王。
士孙瑞先斩后奏,宗正府也没有承认刘备的身份,那些后来从关中找到邺城的朝臣中有几个心怀不轨,袁卿家自己看着办吧,如果不牵扯到其他人,最好还是不要多造杀孽。
他只有这些要求,袁卿家愿意听就听听,不愿意听就当他什么都没有说,反正他都习惯了,一点也不介意被人忽视。
少年人吸吸鼻子,细声细气的说着,怎么看怎么委屈。
--
袁卿家能在祭天的时候说出这种话,甚至以身犯险亲自食用蝗虫来安定民心,如果当时掌权的是他,他肯定没办法像袁卿家那样决策果断。
先以祭天来安定民心,再发布政令来赈济灾民处理后事,一点时间都没有耽搁,险而又险的让天下在蝗虫之后没有饥荒,他不觉得他自己能做到这些,甚至他皇兄、父皇、皇祖父,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样。
不是他妄自菲薄,这是实话实说,他又不瞎,这些年在洛阳在长安在邺城见到的事情不少,他是皇帝不假,可是像他这样流利失所无处可去的皇帝,古往今来估计也只有这一个。
如果他是百姓,他肯定更乐意跟着袁卿家,而不是跟着能把百姓逼到造反的坏朝廷,袁卿家心怀百姓,遇到天灾能妥善处理,身边文臣武将本领不俗,内能治理郡县,外能守家保民,这么好的人还不上赶着追随,除非脑袋被门夹了。
小皇帝撇撇嘴,要不是身份不合适,他也想追随袁卿家,说句对不起老祖宗的话,他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袁卿家才是最适合当皇帝的那一个。
算了算了,现在想这些伤人伤己,他乖乖干自己的事情不给袁卿家找麻烦就好,真是的,他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想不明白?
早知道会是这样,他身边就只留杨太尉一个人,其他人继续留在长安当官得了,反正他们什么都不用干,比他这个皇帝还像摆设。
就算他已经到了能掌权的年纪,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突然间让他来接手朝政也不合适,董将军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小皇帝叹了口气,烦躁的趴在书案上拿书盖住头,他知道他的处境很危险,以他的身份不该对袁卿家过于信任,君臣有别,袁卿家权势过大对他这个天子来说不是好事,可是他从登基到现在一直不曾掌权,比起董卓和王允,他更乐意当袁卿家手中的傀儡。
反正跟在谁身边都是当摆设,董卓残暴,王允伪善,至少袁卿家温和有礼干什么都让人无可指摘。
算了,左右掌权的不是他,待会儿袁卿家来了他如实说就是,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但凭袁卿家做主,现在事情还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袁卿家或许能留他们一命,如果他们执迷不悟,十有八九要连累全族。
刘协趴在书案上一动不动,大概能猜到董承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今年已经十五岁,登基时年岁虽小,董卓也没忘了往他后宫塞人,后来到了长安,王允也隔三差五给他送美人,他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每个送到后宫的美人都和前朝有关系。
前些年外戚和宦官斗得不可开交,现在能和外戚抗争的宦官尽数死在袁绍手中,只要他这个皇帝还在,外戚就永远不会消失,一个二个估计都想和何进一样以外戚的身份染指朝政,如果这一点都看不明白,他也白活到现在了。
袁卿家待他们这些自长安而来的“难民”极好,不光给他修建行宫,还对他身边那些对朝廷有几分忠心的人大加封赏,杨太尉已至三公,官位已经升无可升,也拒绝了再增加食邑,可董承、伏完等人都接受了“列侯”的爵位,官职也升了不少,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
非得和何进一样当没有名义的皇帝才肯罢休吗?
书房里一片寂静,不多时,外面的小黄门小跑着进来回话,趴在书案上的小皇帝这才揉着脸打起精神,身边不靠谱的人已经够多,他要是再靠不住,连累杨太尉可怎么办。
原焕跟着带路的小黄门进来,行礼之后看着欲言又止的小皇帝,扬起唇角温声道,“陛下,青州牧士孙君荣推举刘备刘玄德为徐州牧,那刘玄德如今已经走马上任,陛下这里可曾得到消息?”
眼前之人看上去分明和以前一样温柔可亲,但是刘协愣是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已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袁卿家会不会以为他和董承等人一样刚过上安稳日子就得寸进尺奢求更多?
小皇帝抿了抿唇,捏着拳头没有说话,只是眼眶有些发红。
“陛下,臣没有恶意,只是询问一二,若陛下身边有不妥之人,总得将人寻出来。”原焕轻叹一声,缓步上前揉揉小皇帝的脑袋,将人牵到窗边坐下,“陛下想学着处理朝政臣不会不放手,只是如今情况特殊,循序渐进方是正理。”
不管心里怎么想,漂亮话不能少,原老板仗着自己长得好,哄起小孩儿来毫无压力。
小皇帝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低头讷讷出声,“朕只想研究学问,不想给袁卿家添乱,刘玄德是什么人朕不清楚,他说他是汉室宗亲,宗正府又没有人前去确认,士孙州牧如此轻信他人,这样不好。”
刘协本来就有些愧疚,听到原焕的话后更加不好受,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对朝政也是真的没有兴趣,如果他自己可以选择,他宁愿当一辈子的陈留王。
士孙瑞先斩后奏,宗正府也没有承认刘备的身份,那些后来从关中找到邺城的朝臣中有几个心怀不轨,袁卿家自己看着办吧,如果不牵扯到其他人,最好还是不要多造杀孽。
他只有这些要求,袁卿家愿意听就听听,不愿意听就当他什么都没有说,反正他都习惯了,一点也不介意被人忽视。
少年人吸吸鼻子,细声细气的说着,怎么看怎么委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