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皇后接过那方丝帕,上面沿途绣着各种地名,还用红丝线绣着行进的路线,旁边或是雨点,或是绣着圆饼、鱼头、狐狸头,莺莺指点:这是胡饼、攒冻鱼头、野狐肉干。
    贺皇后看得津津有味:难为你们小两口这般蜜里调油。
    莺莺忙跪在地上:还请娘娘为我相公正名!
    她进殿以来就言笑晏晏,陪侍在贺皇后恭敬又得体,忽然跪在地上将诸人都吓了一跳。
    贺皇后才反应过来,问她:你何出此言?
    莺莺便垂首道:娘娘,我家夫君去了河工,昼夜不停奔波,可如今黄河决堤,他生死不知失去音讯,我又听朝堂上有人弹劾他,心急如焚便想来求娘娘
    她言辞恳切,再加上适才铺垫得实在是好,在皇后和宫娥们心里先留下一个忠诚、正直、爱妻的正面印象,再提起自己所求之事,叫皇后心里无法升起反感。
    莺莺见皇后面色松动,忙道:娘娘,我夫君沿途风餐露宿,殚精竭虑,有书信为证,自然不敢欺瞒娘娘。
    她手里手绢便是证据。
    贺皇后斟酌着开口:可若是河堤失守百姓流离失所,我也救不了你。
    今年的大雨娘娘是知道的,一下一月,我家大人便是再怎么能干,也无法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何况每年修建河堤都是从正月修到季春,我夫君还没去上任呢,就算有罪也应当是那些河堤使的错,与我夫君无关。莺莺急切道。
    贺皇后便道:可后宫不能干政
    莺莺心里一喜,知道贺皇后这是已经完全被自己说服认定萧照无罪了,眼下她犹豫的问题已经变成担心后宫不能干政。
    莺莺抬头,乘胜追击:前朝长孙皇后有贤良之名,可她也曾劝过太宗皇帝饶了魏征,朝中大臣非但不说她干政反而盛赞她堪为贤后,她的儿女也深得皇帝爱重,就是如今人们称赞起她的贤良时也会说起这件事呢。
    长孙皇后可是赫赫有名,贺皇后若有所思。
    民间都说娘娘素有贤名,与官家又有相互扶持的情谊,便是当世长孙皇后。莺莺诚恳道,我夫君有可能已经为国殉职,若能娘娘相助也能侥幸留个薄名,不至于让人心寒。
    贺皇后犹豫起来,说起来莺莺所说每一句都戳到了她心里:
    她这么处处节俭低调谦逊,就是为了树立个贤后的招牌。这些年忍辱负重她也的确有了贤后的名头,上到官家下到庶民提起她都要赞一句贤良,凭着这名声她将宸妃踩得死死的。
    可随着太子的举动她的名声便没有那么好了,官家也开始厌弃她了,这时候她若不再做些什么只怕就要重归寂寂无名。
    那时候宸妃可要爬到她头顶上去
    想到这里贺皇后就打了个激灵,她与官家年少相知相爱,可宸妃后来居上。
    官家自己与皇后一样都是谨慎低调的性子,却偏偏喜欢宸妃那样火爆爱争夺的性子,处处宠着她,如今又宠着她的二皇子,人人都说或许二皇子这是要做太子了!
    到那时候又哪里有贺皇后与她腹中孩儿什么事?!
    贺皇后当机立断,问莺莺:你确定你夫君没有贪赃枉法?
    莺莺跪在地上坚定道:绝不会!夫君只去了一月,这一月的日程都写在了信中。
    随后她从怀里掏出了萧照的信笺:这信笺是当初他亲手写给我的,自然句句为真,没有造假必要,他那时候自然预料不到今日会失去音讯,娘娘若不信可着人比对他的字迹。
    贺皇后接过信笺,仔细翻阅,的确这信笺上写得密密麻麻说了每日做什么,看这行程几乎是风尘仆仆从一处河堤奔赴到另一处,甚至常常连当地官员都不见官衙都不进,只提前叫河堤使在河岸上等他差遣,到地方便说事,而后匆匆奔赴下一地。
    丝毫没有任何可能玩忽职守的地方。
    贺皇后已经信了,她收下信笺:好!我便勉力一试。
    莺莺喜出望外,忙跪谢皇后:\quot;多谢圣人娘娘!\quot;
    贺皇后点点头:只不过事成与否不由我来定。
    那是自然!莺莺感激涕零,言辞诚恳,娘娘答应一试已经是臣与夫君的幸运。
    贺皇后收下了东西,与莺莺倒格外看重:萧照如今生死未卜,这种情形下有两种人:要么撇清关系赶紧清点财产准备改嫁,要么哭哭啼啼如天塌了一般毫无主心骨。
    可莺莺却不哭不闹,反而镇定机智,还想出了帮萧照正名的方法,单是这几点,就算得上是贤惠能干。
    她对莺莺另眼相待,待到宫人通禀要摆午膳时甚至还留了莺莺一起用膳。吃完饭后贺皇后还特意吩咐宫娥给莺莺装了些绸缎等赏赐,这才叫人送莺莺出宫。
    钱如意又送莺莺出门,这一回他待莺莺更加郑重:萧夫人情深义重又镇定自若,可谓是女中豪杰。
    宫里那么一个人人功利倾轧谋夺权势的地方,却人人都高看真情,也算是一大奇景。
    莺莺淡淡笑:大人谬赞。只是不想叫我家大人失踪得不明不白。萧大人就算真的因公殉职死在了外面,她也希望萧大人能得到该有的公道,而不是成为替罪羊。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