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有人断言,子通人名,凡是京中名字带有子字的人,皆对大齐有莫大的威胁,为确保万无一失,理应驱逐之。
但又有人觉得不可,子字对应的该是书院中大谈经世治论的学子,不辨黑白,仗着有几分学识,制造声势,出言诽谤,实乃误人子弟,且对朝廷有着大大的不利。
鉴于近来京中流传的各派学子诋毁朝廷的狂悖言论,永康帝深以为然,思忖过后,当即下旨,活捉这些肆意抨击政法的学子。
政令即出,官府迅速出动,全城大力搜捕制造妖言的学子,以雷霆万钧之势扫荡了数家书院,凡是查出曾参与了诽谤生事的人,一应捉拿毫不留情面。
短短不过五日间,逮捕进监等侯发配的学子就达到了上百人,余下的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又有术士进言,说是卜算出了新的结果。
凡是子时出生的人,都是对大齐有威胁之人,理应处以极刑。
永康帝依旧深信不疑,又连发了两道圣旨,抓捕生于子时的平头百姓,无论男女,皆押解进监,其次若遇不服者,必要时甚至可斩立决。
此举反抗声骤起,各处都是□□起义的底层穷苦平民,不甘受辱,拼死一搏,但都被朝廷强制性镇压了。
永康帝为巩固皇权到了近乎癫狂的地步,对于百官的忠言只觉得逆耳,却唯独奉真人的话为神明。
在接连又削了几位言官的乌纱帽后,朝中已无人胆敢再提劝谏一事。
而被抓入狱的百姓们,皆遭受到极为严苛的谩骂与拷打,官吏们秉承着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信念,肆意残害无辜之人,暴虐至极,引发民愤无数。
刑部大狱喊冤声不绝于耳,押送犯人的囚车进进出出,车辕声振聋发聩,秋日长风拂面,甚至能闻到空气中的血腥味。
侯府闭门已有数日之久,第五辞唯二两次出门,还都是为了替温娴跑腿,顺便问候温府和上书院打探付淮安的消息。
如今京中不太平,到处都是身披玄甲,手持长戟的兵士,威风凛凛,神出鬼没,据说还能治小儿夜啼,震慑力不可谓不强。
温娴本就不太爱出门,经此一吓,更是整日都窝在了房内,第五辞待不住,偶尔偷偷潜出府,联系了一些赵珩的部下,试图为他多笼络一些朝中的支持者。
但天不遂人愿,转眼间的功夫,时局就又倒向另一个方向。
原是宫中有一名唤潮生的术士,呈书向陛下进言,说自己曾于梦中得天神指点,后又摆卦开天眼,最终推测出了国运,说齐有大劫,出自王室,子为尊称,乃天家之子。
潮生没有把话挑明,但矛头所指的是谁,众人心知肚明。
永康帝本就是个多疑的性子,对诸皇子早就有了猜忌之心,此番借着潮生的言论,不过是更好地满足了自己的削权之心。
禁卫军搜查了诸位皇子包括寝宫,府邸,甚至是別苑等所有住所,缴获的钱财,密信,贪赃等就已达到上万余箱,多数皇子因此受到牵连,虽是暂未获罪,但毕竟已失圣心,唯有暂居封地的诸王,侥幸逃过一劫。
然而更令人唏嘘的是,韩照亲自带人前往京郊,在皇家园林内属于赵珩的行宫中翻出了前朝禁书,暗示其为谋反。
永康帝勃然大怒,当即便把赵珩从寝宫拖拽了出来,当着一众宫人太监,抬脚踹在他的胸口。
你干的好事!
接连数日的幽闭,赵珩已经没有多少力气再与永康帝抗衡,此时冷不丁又挨了一记踹,膝盖弯曲不受力,身子随着惯性往后仰,就地滚了一个圈,朝后滑出好长一段距离,只等撞到了长柱,才被迫停了下来。
他用指腹抹去嘴角的殷红血迹,没做辩解,只是弯腰不住地低咳,随后鲜血越涌越多,指缝已经全部染成了赤红色。
所谓的谋逆之说,本就是无稽之谈,乱七八糟的证据不过也都是捏造而已,此事真假难辨,重点在于陛下是否真的相信,但照目前的情势来看,他确实难逃一死。
诚如前日所言,以战神白起为例,赵珩便已知自身难保,作为皇子,自出身起便会背负着这个罪责,如头悬利剑,百口莫辩。
他极力吐出一口浊气,盯着上方黄袍加身的阴郁帝王,费劲地喊出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宫人闻言仓皇下跪,永康帝怒不可遏,单手抽出角落长剑,自高阶疾步而下,直抵赵珩咽喉。
竖子敢尔!
双方僵持约有半盏茶的时间,永康帝撑不住病体,真气即将耗尽,摇晃着将剑插入地上勉强借力,才堪堪站直身子,咬牙唤来殿外的侍卫。
随后赵珩被拖入狱中,等侯进一步的发落。
匹夫本无罪,怀璧则有罪,任凭赵珩喊破喉咙,也抹不去压在自己身上的这道冤屈。
本就是多事之秋,原本尚愿意追随于他的部分臣子,此刻也只得偏居一侧,选择明哲保身。
从前无上尊贵,百官拥护,享食禄三千石的矜贵皇十七子,一朝跌落,隐入尘灰,最终成了皇权更迭中的一枚弃子。
--------------------
作者有话要说:
来不及写作者有话说了,听你们说
第五十三章
--
但又有人觉得不可,子字对应的该是书院中大谈经世治论的学子,不辨黑白,仗着有几分学识,制造声势,出言诽谤,实乃误人子弟,且对朝廷有着大大的不利。
鉴于近来京中流传的各派学子诋毁朝廷的狂悖言论,永康帝深以为然,思忖过后,当即下旨,活捉这些肆意抨击政法的学子。
政令即出,官府迅速出动,全城大力搜捕制造妖言的学子,以雷霆万钧之势扫荡了数家书院,凡是查出曾参与了诽谤生事的人,一应捉拿毫不留情面。
短短不过五日间,逮捕进监等侯发配的学子就达到了上百人,余下的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又有术士进言,说是卜算出了新的结果。
凡是子时出生的人,都是对大齐有威胁之人,理应处以极刑。
永康帝依旧深信不疑,又连发了两道圣旨,抓捕生于子时的平头百姓,无论男女,皆押解进监,其次若遇不服者,必要时甚至可斩立决。
此举反抗声骤起,各处都是□□起义的底层穷苦平民,不甘受辱,拼死一搏,但都被朝廷强制性镇压了。
永康帝为巩固皇权到了近乎癫狂的地步,对于百官的忠言只觉得逆耳,却唯独奉真人的话为神明。
在接连又削了几位言官的乌纱帽后,朝中已无人胆敢再提劝谏一事。
而被抓入狱的百姓们,皆遭受到极为严苛的谩骂与拷打,官吏们秉承着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信念,肆意残害无辜之人,暴虐至极,引发民愤无数。
刑部大狱喊冤声不绝于耳,押送犯人的囚车进进出出,车辕声振聋发聩,秋日长风拂面,甚至能闻到空气中的血腥味。
侯府闭门已有数日之久,第五辞唯二两次出门,还都是为了替温娴跑腿,顺便问候温府和上书院打探付淮安的消息。
如今京中不太平,到处都是身披玄甲,手持长戟的兵士,威风凛凛,神出鬼没,据说还能治小儿夜啼,震慑力不可谓不强。
温娴本就不太爱出门,经此一吓,更是整日都窝在了房内,第五辞待不住,偶尔偷偷潜出府,联系了一些赵珩的部下,试图为他多笼络一些朝中的支持者。
但天不遂人愿,转眼间的功夫,时局就又倒向另一个方向。
原是宫中有一名唤潮生的术士,呈书向陛下进言,说自己曾于梦中得天神指点,后又摆卦开天眼,最终推测出了国运,说齐有大劫,出自王室,子为尊称,乃天家之子。
潮生没有把话挑明,但矛头所指的是谁,众人心知肚明。
永康帝本就是个多疑的性子,对诸皇子早就有了猜忌之心,此番借着潮生的言论,不过是更好地满足了自己的削权之心。
禁卫军搜查了诸位皇子包括寝宫,府邸,甚至是別苑等所有住所,缴获的钱财,密信,贪赃等就已达到上万余箱,多数皇子因此受到牵连,虽是暂未获罪,但毕竟已失圣心,唯有暂居封地的诸王,侥幸逃过一劫。
然而更令人唏嘘的是,韩照亲自带人前往京郊,在皇家园林内属于赵珩的行宫中翻出了前朝禁书,暗示其为谋反。
永康帝勃然大怒,当即便把赵珩从寝宫拖拽了出来,当着一众宫人太监,抬脚踹在他的胸口。
你干的好事!
接连数日的幽闭,赵珩已经没有多少力气再与永康帝抗衡,此时冷不丁又挨了一记踹,膝盖弯曲不受力,身子随着惯性往后仰,就地滚了一个圈,朝后滑出好长一段距离,只等撞到了长柱,才被迫停了下来。
他用指腹抹去嘴角的殷红血迹,没做辩解,只是弯腰不住地低咳,随后鲜血越涌越多,指缝已经全部染成了赤红色。
所谓的谋逆之说,本就是无稽之谈,乱七八糟的证据不过也都是捏造而已,此事真假难辨,重点在于陛下是否真的相信,但照目前的情势来看,他确实难逃一死。
诚如前日所言,以战神白起为例,赵珩便已知自身难保,作为皇子,自出身起便会背负着这个罪责,如头悬利剑,百口莫辩。
他极力吐出一口浊气,盯着上方黄袍加身的阴郁帝王,费劲地喊出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宫人闻言仓皇下跪,永康帝怒不可遏,单手抽出角落长剑,自高阶疾步而下,直抵赵珩咽喉。
竖子敢尔!
双方僵持约有半盏茶的时间,永康帝撑不住病体,真气即将耗尽,摇晃着将剑插入地上勉强借力,才堪堪站直身子,咬牙唤来殿外的侍卫。
随后赵珩被拖入狱中,等侯进一步的发落。
匹夫本无罪,怀璧则有罪,任凭赵珩喊破喉咙,也抹不去压在自己身上的这道冤屈。
本就是多事之秋,原本尚愿意追随于他的部分臣子,此刻也只得偏居一侧,选择明哲保身。
从前无上尊贵,百官拥护,享食禄三千石的矜贵皇十七子,一朝跌落,隐入尘灰,最终成了皇权更迭中的一枚弃子。
--------------------
作者有话要说:
来不及写作者有话说了,听你们说
第五十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