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林家,即便他们的地已经播种完了,但村里人之前从未使用过耧车,少不得就得先找林家请教一下。于是林老头和林老大他们并未因此空闲下来,这几日他们都被村里人请去指教新农具耧车的用法。
    其实这些人最开始想请教的是林立文,但林立文最近又想到了一种新农具,正琢磨着如何制作反倒是林老头他们,对被人请教的事倒是感兴趣的很。
    那些来借用耧车的人大多旱地都跟林家差不多,因此顶天用上一日即可。有些人家地更少的,干脆就和另外一户同样地少的一起合用一天。这样既能快点忙完播种,还能节省租牛的物资。
    林老头他们便越发的忙碌起来了,早早出门下地,到了下午又换到另一户的地里。一直这般忙碌了好几天后,耧车的用法基本被村民们摸熟了,需要请教的人才渐渐少了。
    对此林老头他们心里还略感遗憾,要知道他们往常可从未被村里人这般热情对待过。但很快,这一丝遗憾便被他们抛却掉了。
    因为冬小麦到了可以收割的阶段了。
    在这里,小麦的亩产量在一百来斤左右,比水稻还不如。可就是这般低的产量,从播种到收割,中间却需要付出不小的劳动力。
    就拿这收割来说,林家几乎每年种植的冬小麦都是在两亩地左右,可是单是收割便需要全家齐上阵忙碌上好几天,再有之后的脱粒,又是一番辛苦的劳作。
    因此,林立文这一次将要制作的农具,便是专门针对这次麦收来的。
    林立文再次找林立泽要了纸和墨水,将新农具的制作图画出来后的这天下午,他便拿上了家里的柴刀,打算去一趟山里砍些竹子回来。
    在他们这里,山上野生的竹子一大把。都不需要林立文走远,才刚走到一处山外围,他便看见了一大片的竹林。
    林立文挑选了一下,选了一处瞧着略大一些的野竹林开始动手。
    结果他才刚劈断一根竹子,就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的林立文以为碰上什么山林野物了,未曾想下一刻,一个脑袋便从那竹林里扎了出来。
    原来是一个正在竹林里拔野笋的老汉。
    大郎,你在这劈竹子做什么?老汉后背背着大半背篓拔好的竹笋,手里还抓着一把,头上顶着几片不知在哪沾上的枯树叶,冲林立文笑着问道。
    林立文记得这老汉,之前学做秧马和耧车时还来过林家。他先喊了声六爷爷,才回道:我想砍几颗竹子,拿回去试着做个新农具。
    要砍竹子做新农具啊!那你把柴刀给我,我来给你砍!老汉说着,直接伸手过来拿林立文手里的柴刀。
    林立文本不想麻烦对方的,奈何老汉实在太过热情,他推脱不掉,只能道谢:那麻烦六爷爷了。
    这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老汉在询问过林立文需要怎样的竹子后,拿着柴刀咔嚓几下,就砍了一堆竹子。
    还是林立文在旁边忙说够了够了后,老汉这才停了手。然后又扯了旁边的藤蔓将竹子捆扎好,还询问林立文是否需要他帮忙送回家。
    多谢六爷爷了,我自己拿回去就好。对方实在太过好意,弄得林立文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无事。老汉摆摆手,砍几根竹子而已,这活对他来讲轻省的很。不过他对林立文说要做新农具的事,心里也是好奇的紧,忍不住就问道:大郎,你这是要拿竹子做个什么样的新农具啊?
    林立文如实回道:是用来收割麦子的。
    老汉震惊:竹子也能收割麦子?
    光靠竹子肯定是不行的,还是那句话,农具若想好使,大多都是离不开铁的。所以才会说铁的使用,是农具质料上最伟大的革命。(注1)
    但在家里银钱不够,使用不起太多铁时,林立文只能绞尽脑汁尽可能的少使用,或者是利用家里已有的一些铁质农具进行改良。
    大郎,这些竹子只要编织成你图中所画的模样就行了吗?林老二看着眼前的一堆竹子问道。
    林立文点头:对,二叔可会编织?
    林老二木工上的活还算不错,林立文也见识过了,但这编织竹子的事,他不确定林老二是否能行。
    这有何难。林老二回道。
    林立文图纸中所画的东西对林老二来讲,真没什么难度。先就不说跟先前较复杂的耧车比了,就是比之最开始的秧马都来得简单。
    毕竟秧马好歹是个新物件,林立文若是不说,林老二一时还不知道从何下手。可这次林立文需要他制作的东西,林老二只是瞧上几眼心里便有数了。
    于是三两下的功夫,林老二便用竹子将林立文这次新农具的第一部 分给编织出来了。
    是一个形状状似簸箕一样的物件,不同的是簸箕都编织的比较密,但这物件却是带孔的,且孔还不小。在物件的前口处,还有一个L形的拐把。
    林立文拿过东西一看,深觉林老二手是真的巧,做出来的这东西完全就是自己曾经见过的模样,忍不住高兴的说道:二叔做的真好!
    大郎觉得好就好!林老二也格外的高兴。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