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行啊!我这棉花到时候肯定能比村里的收成高。林立文说着,拿过装满着他刚调配好土的畚箕,开始往放好了棉种的营养钵上撒去一层土,将其覆盖住。
    面对这般自信的林立文,颇为忧心的林老大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劝说了。
    林立文这时却还提议道:爹,咱家露田那边不是每年也要种上几亩棉花么?要不咱们这次顺便也把那边棉地的苗给育好?
    暂时先不了。林老大连连摇头表示拒绝。
    同样在一旁帮着放棉种,听到了林立文这一番话的林老头也说道:我们那边地先不用你操心你只需顾好你这边的地。
    说白了,就是他们现在还是不相信林立文这法子能把棉花种好。
    唉!林立文不由得叹了口气。
    林老头和林老大他们忧心自己不能把地种好,可林立文看着他们这样种植,心里也着急。
    第36章 倒春寒
    时人在种植作物这一块上的技术,简直是简单到匮乏了。如果说水稻和麦子的产量已经很低了的话,那么棉花的产量,更是让林立文一度很是心焦。
    像林家去年种植了四亩棉花地,可最终却一共只收来了三十余斤的棉花,这就相当于一亩棉地的产量连十斤都还未到!虽说这里的重量一斤等于后世的一斤六两,可林立文把它换算下来后,一亩地也只相当于现代的十四五斤左右。(注1)
    然而就是这么低的棉花产量,林老头他们却都表示很欢喜,甚至还说出今年棉花产量甚好的话来!
    也正是因为这么低的产量,朝廷在棉地这一块的税律才会是:耕三十亩地,夫收租三斛,棉三斤。
    毕竟地里产量就这么多,朝廷只要还看重百姓,税收这一块自不能太重。
    这么一想,林立文顿时又觉得自己其实还算幸运的了。毕竟他身死后穿来的是如今这个吏治还算清明的新皇朝,而非战乱的前朝。
    如今产量低些也是暂时的,因为林立文相信,只要等到今年秋收,大家瞧见了他地里的那些产出后,来年必然会如之前争抢农具那般,巴巴的跑来与他请教种植上的事宜。
    好歹是搭过众多农业能人的巨肩,林立文这点自信总还是有的。
    大郎,这些稻草可够了?林老二踩在竹梯上,把手里的一捆稻草递给了下面单手扶着竹梯的林立文。
    林立文瞧了一眼自己脚边的那一大堆稻草,心里估算了一下后,点了点头:应该是差不多了。
    林老二闻言,这才从竹梯上爬了下来。
    这时,院子里又响起了林老大的声音:大郎,牛车给你架好了!
    好!我这就来了!林立文高声回了林老大,待林老二安稳的从竹梯下来后,这才弯腰提着满满两手的稻草往外走。
    林老二这边把竹梯收到墙角放好后,也这般的来帮林立文把剩下的那些稻草一一搬到院子里的牛车上。
    林老大架着装满稻草的牛车,在跟着林立文一起去往棉地的路上时,面上是满满的担忧。
    今日一起来,就瞧着天有些不大对劲。按照往年的经验,林老大觉得应该是春季的一波寒潮要来了。
    在每年入春这段时间里,这种寒潮时常会发生的,他们把这种寒潮叫倒春寒。而倒春寒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温度会骤然降温。人会觉得特别冷易受风寒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是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小。尤其是那种才刚种下没多久,正是出苗阶段的农作物。
    此刻一同跟着的林老头甚至都有些后悔,早知道当初他应该多劝解林立文一下的。最起码倒春寒这事,他该提点出来。这样的话,他家大郎或许就不会这么急着种棉。
    林立文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一波寒潮的即将到来,所以他才特意准备这一车的稻草。
    将稻草用牛车拉到地里后,林立文便在林老头和林老大,以及林老二他们的帮忙下,将其摊开覆盖在那一块棉花苗床上。
    大郎,你这法子能行吗?稻草覆盖完后,林老头眉头依旧紧锁。
    林立文仔细的检查了一下这些稻草的覆盖情况,确定没出什么纰漏后,便笑着回道:爷,您放心,肯定能行的!
    其实林立文还有心想解释一番的,如在寒潮来临之时,用稻草覆盖住苗床,是能很好的起到保温效果的但他见着林老头他们这情况,怕是说了也未必能听得进去。倒不如让时间来说话,反正地里日后出了成果,他们便能信服。
    巧的是,林老头他们也一样是有心想说几句的,但见着眼下这情况,棉种都已经下地了。觉得便是说再多,终究还是迟了些。倒不如让林立文自己吃个跟头,他才能真正知晓种地的深浅了。
    然而当着林立文的面,大家是什么都没说,可是一从地里给棉种覆盖完稻草回来后,林老大便忧心忡忡的与林周氏在屋里说道:唉,大郎还是年轻,又没下过地,到底是缺了些经验!
    你莫要这般叹气!我瞧着大郎那样,不似毫无把握。林周氏现在对林立文是格外的信任,还又说道:你也少来说这些丧气话,万一大郎这地没准就种成了呢?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