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臣之前的争执,其实也是一种党派之间的利益之争。虽林立文只是一草民,可他却是归牧州王氏所献上来的。
    如林立文所立功劳越大,王氏一党便也能跟着一起获益。而他们这位坐在龙椅上的君王永兴帝,是不会因为派系上的这种小争执而生气的。可这种争执若放在真正的朝中大事上,却是绝对不能够有的。
    林立文若只是想出一些好使的农具,亦或者是在荒地上种植出高产的棉花他们已经得了设计图和技术,便都有理由继续争执下去,可那棉花种植之法上面却记载了一种育苗移植技术。
    这技术放在南方,作用只是能使得棉花高产且避开秋寒。可这法子要真能行的话,那便意味着棉花也能在北地种植了。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棉花种植的方子,它还很可能从此改变北地万千黎民的生活。使得他们也能有棉布可穿,有棉衣可保暖。
    然北地毕竟从未有棉花种植成功过,所以哪怕有林立文所写的棉花种植之法在,这些大臣们也不敢轻易开口换其他人来接下这差事。
    所以这一次,朝堂上便再无反对之人。
    永兴帝也点着头,神情愉悦的对着下面站着的终于安静如鸡的众大臣说道:既如此,那便下旨传召林大郎入京吧!
    第48章 脱棉籽与绿肥
    一晃,时间便到了永兴六年的冬月,又是一年之中服徭的时候。然林家今年得了圣上嘉奖的五千两巨款,大家便终于舍得花钱买去服徭的事。(注1)
    前些日子家里还花了不少钱,添置了五十亩上好的水田。而买下的这五十亩的水田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桑田,故一家人伺候的可精心了。
    所以林老大今年不用去服徭,但也没能闲下来。
    因为在水稻收割完时,林立文就趁机提出了绿肥。所谓的绿肥便是在已经收割完的水田里,撒上一直被大家用作喂食猪牛家畜等的野草紫云英种子。
    林家众人虽依旧觉得这种种地的法子非常的新奇,但因为有了棉花的成功种植,现在大家对林立文种地上的天赋,也是越发的信任了。
    便是村里人在瞧见林家这般种地后,也纷纷的跟着学了起来。
    不止水田可用此法增强肥力,旱地也有同样的法子。见着大家肯主动来与他学绿肥养田后,林立文心情十分的好。
    于是林立文在将水田使用绿肥养田的好处与注意事项跟大家详细讲解完后,便又带着大家用另外一种绿肥去养旱地。
    旱地使用的绿肥是一种当地叫苕子的野草。
    苕子这种野草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便是贫瘠一些的土地也是能种植成的。且它的耐旱性要好过紫云英,故适合用在旱地里。
    这两种适合播种的时间都是在八九月,而这里的种植多为大豆,水稻和棉花,在八九月之时,这些作物基本上也全都收割完了。在时间上,也是稳合在了一起。
    只唯一的一个缺点,那便是两种绿肥的种子不大够。毕竟当初林立文还未在种地上把这种地的天赋展现给大家看到,故收集种子这一事,只他带着林家众人去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家自身的田地是够了,但要想要全村的田地都足够是绝对不可能的。
    最后林立文便只能留够给林大姑婆家需要用的种子后,再将剩下的种子分与村里人。
    在分种子时,林立文也对村民们说道:大家今年便且先试一试,若是能行,明年咱们再多多收集些种子便是。
    多谢大郎了!虽种子不大够,可这事还是让大家很是高兴。
    大郎既然说了能行,那便是一定能行的!
    就是!大郎说的,我们还有什么不相信的!
    现如今的村民们,对林立文的信任显然更上一层楼了。大有林立文指着一块硬邦邦的石头,说此石头能肥地,大家不仅肯相信,还会一窝蜂的去争抢的架势了。
    于是这便使得眼下虽已经是冬月,可田地里一样望去,竟有许多地方还是绿油油的一片。
    林老大这些日子,便没少跟着林老头一块去地里巡查。
    至于林老二,他最近又被林立文安排上了一个任务,在家里制作新的农具。
    待农具制作的差不多了后,林老二又架着牛车,陪同林立文一起去了县城。
    他们这次先去的铁铺。
    大郎你来啦?今日又要定制何种农具啊?如今的铁匠师傅都与林立文处熟了,一看见他过来,手里面的动作便停下来,笑着与他来打招呼。
    林立文也回以对方一笑,说道:这次需要劳烦师傅帮我制作一台去棉籽的农具。
    这台去棉籽的农具,林立文用的是后人根据《王祯农书》上所记载的木棉搅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版轧花机车。
    唔,这物件颇有点难度!铁匠瞧完林立文递过来的图纸后,皱着眉头又向林立文询问了一些细节。
    好在林立文专业知识够扎实,解说起来也很是详细。于是待铁匠经过一番仔细的询问后,便知晓该怎么制作了:得七日后才可来取。
    多谢师傅。林立文又道:来取者依旧是我二姑夫。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