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无可种之良田,更甚至其余作物都很难种植成活,于是它便成了时下婚姻市场上最不受欢迎的地方。
    是人总要给自己寻活路的,景县地理位置委实太差,便何止是村里男子娶不到媳妇啊!这几年许多机灵一点的男丁,都开始往外县跑。
    这些男丁是没法如女子一般嫁人,但是他们可以选择入赘。如此一来,景县的人口能不下滑的厉害么?
    听闻林立文上门拜见,崔刺史很是高兴地接待了。只是听完林立文的来意后,崔刺史也着实被惊了一把。
    只见崔刺史皱眉问道:大郎为何突然想去景县?
    崔刺史是不大懂农事,但作为一州主官,其辖下各县城的情况他还是知晓的。如景县因湖田众多导致当地多洼田,致使当地百姓们因种植不出作物而纷纷逃往外乡一事,崔刺史不仅清楚,还很是为其头疼。
    林立文说道:大人,我在经过巡查与询问后发现,景县此地多湖田,百姓种植作物时便因此颇受水患之苦,最终致使当地百姓弃田而逃但我若能想出法子解决景县湖田水患之害,相信那些离去的百姓便会自行归来。
    就像当初皇朝新建时,那些因为战乱而逃离的老百姓们为何会愿意接受朝廷的归乡函告,重新返回景县?
    难道在前朝时,景县就无湖田水患之害了吗?
    而那些还愿意回去的老百姓,其中不乏许多已经在别处安家落户了的。说到底,都不过是为了一句故土难离。
    若非逼到绝路,没有人会愿意舍弃自己的故乡的。
    崔刺史果然心动了,只一脸凝重地问道:大郎,你果真有法子可解景县湖田水患之害?
    林立文便一脸诚恳地对他说道:大人,我皇朝疆域辽阔,南北相距甚远,便使得各地气候,山川田地等均有不同便是同一个府城,也会因所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每一个地区便会有适宜当地所种植的作物与种植方式。所以,景县也应是如此。
    还是那句话,种地也要讲究因地制宜。只要肯用心,每个地方都会找到适合它们的农业发展道路。
    就像吉州的周北,过去那般苦寒。可自打去年棉花种植成功后,那边据说已经有商者在当地开办起了纺织工坊。
    而林立文会知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前些日子陪着钱秀秀他们去府城布店购置布匹衣物时,便有店家指着一些高档布料与他们介绍说道:这可是我家东家,花费了大力气才从周北购置回来的上等棉!这可还是大郎亲自教授所种植出来的您瞧瞧这光泽与纹路,是不是比别处的棉质要来得更好?
    猛不丁地从布店老板嘴里听闻自己的名字,林立文颇有点哭笑不得。但他也从布店老板的嘴里看出来了一件事,不要小瞧了任何一个时代的商人。
    因为商人是最讲究实际的,只要能让他们在其中赚取不少的银钱,他们便愿意对其花费大力气。同时,他们也是消息最灵敏的,只要周北的棉质远优于其他地区地方所种植的棉花,便不愁引不去商家。
    而崔刺史也在听闻林立文这一番话后,一脸郑重地与他说道:既如此,我便多谢大郎为景县之百姓谋一生路了!
    林立文忙躬身回礼:下官万不敢当!这都是我分内之事。
    而景县湖田水患之害若能得以改善,这等于是林立文白送崔刺史一个大功绩了!因此崔刺史赞赏完林立文后,还表示让他去了景县后只管大胆地去做事。行事中林立文若有需要协助的地方,可随时去寻景县衙门。
    今日到来之目的达成,林立文也很是欢喜,口中忙道:下官何其有幸,能碰上大人这般爱民如子的好官!
    于是崔刺史越看林立文,便越发地喜欢了。
    此时已是十一月中旬,来参加农业培训班的各县城的农家好手们也于月初时便早早归乡了。而林立文也为了不耽误来年景县的春种,从崔刺史那回来后便得开始收拾行礼,准备赶往景县去。
    只是这样一来,即便林立文今年身处牧州,但也如之前在吉州一般,过年也无法归家了。
    林立文便让林老二今年暂时别陪着他去景县了,而是留在府州与林杨氏一起等林立泽官学放假后,他们一同归家过年。
    大郎,真不用我陪着你一起去景县吗?林老二一脸忧心地问道。
    二叔,这次不用。林立文笑道:屯田司人手本就足够我使用了的万一不够,刺史大人也已经给景县彭县令下达过通知,命其尽力协助我你便与二婶二弟他们好生一道回家过年,待年后再来景县寻我便是。再替我和秀秀与爷奶爹娘致歉,今年未能回家团聚尽孝了
    林老二听闻林立文这般说了,这才作罢。
    将事情都交待完了后,第二日林立文便带着钱秀秀与几名屯田司的衙役一并朝着景县出发了。
    之前去过一次景县,林立文对当地的一些情况也是知晓的。只是那次为的巡查当地的气候与田地间的情况,因此林立文并没有去往景县县城。
    而这次不同,既是为着公事而来,林立文首要的便是先去景县县衙与当地屯田司衙门。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