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大人们因此行动不便,对他们出声驱赶:莫要都挤在这里碍事小儿们也是嘻嘻哈哈的笑着散开,待到过了一小会,他们便又挤到灶边来了。
    瞧见家中孩子们这般眼馋,大人们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好不容易待到米饭终于煮熟,将其一整锅端至桌上。再由家中长者拿起了勺子,开始与大家分发。
    在大人拿勺开动那一刻,全家人都是一面紧紧的注视着正散发着浓郁米香的饭锅,一面不自觉的吞起了口水来。
    最后终于等到大人将属于他们的米饭装好,大家是迫不及待的捧着碗,抓着筷子就往嘴里扒饭。
    刚出锅的米饭其实还有点烫,可这会那一点点烫痛完全被他们忽略了。口中只有大白米饭的好吃与吃进肚里时的那股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曾经饱餐一顿大白米饭是他们做梦时才能梦见的事,但如今却是真的成为了现实
    这便使得家中小儿们越吃越欢快,而长者却边吃边流泪:你爷临走前,便是在惦记着这一碗白米饭
    那时候娘病了躺在床上时,与我说她只想能喝口米粥便好
    呜呜呜若他们现在还能活着,能吃上一碗这样的大白米饭,那该有多好
    于是这一日晚上,好些人家屋里都突然响起了哭声。
    知晓稻子收割后,各村的里正也在林立文的吩咐下,与屯田司派遣下来的衙役们开始对景县各村百姓们进行水稻收获登记。
    在这之前,林立文也派人将官府这边需要登记亩产量的事告知了景县各村村民们。
    村民们很是感激林立文为他们景县所做的一切,因此在屯田司衙门上门时,也十分的配合。甚至连刚收下来的毛稻产量是多少,再到后面晾晒干水分与去除杂质后的产量都记录的很是详细。
    每每衙役们刚问,老百姓们便随即就将数据报了出来。于是整个登记过程,进行的无比顺利。
    老百姓们还主动说道:地里的稻草也都留着的
    别看景县往年地里因湖田水患之害导致其种不出庄稼,但其实它温暖的气候却是非常适合种植两季稻和再生稻的。只是年前两季稻中的早稻种子尚且不够,因此林立文便让大家试种的是再生稻。
    这再生稻若能长成,老百姓们也能多收获一茬粮食,因此大家也非常的配合。
    于是又等过了两个多月,受林立文吩咐的屯田司衙门们便再次下到乡间来进行再生稻产量的登记。
    再生稻的产量肯定是没法跟第一茬比的,可老百姓们却非常的高兴。
    前些时日,有一小子在地里收获再生稻时,便忍不住乐呵呵的说道:万万没想到,第二茬真能种出稻谷来!
    这话被同在地里收割再生稻的家人听去了,他爷便把眼睛一瞪:你知道个什么?大郎说它能种出来,它就肯定能种出来的!
    他奶也说道:就是,大郎说行它就行!
    而被挨训了的小子也不生气,只咧着嘴露出一口白牙站在那里嘿嘿嘿的傻笑。
    他娘瞧不得他这憨傻模样,便也来说他:快别杵这站着了,赶紧割稻早些割完早些回去,明日家中有媒人上门呢!
    媒人上门是来给我说亲的吗?小子难以置信的问道。
    他娘便嗔怪一声:真就是个憨货!媒人上门不是给你说亲的,还能给谁啊!
    小子听闻后,整个人都懵了,站在那显得人也更傻了。
    要知道这种情况,放在以前那可是从未有过的!但凡说亲时,只要告诉媒人是景县这地方的,对方一准皱起了眉头
    可如今真的不一样了。
    景县的地里不仅能种出来各种各样的庄稼,且池塘还养鱼,家中养家禽唯有果树苗尚小,未能立即有收获外,其余的加一块已经能使得他们现如今一年的种植可抵得上别地种植的三倍!
    自此,景县在婚姻市场的地位终于开始攀升。
    于是一些本地的姑娘不再一门心思的想着外嫁,外地一些瞧出景县具有大好潜质的人家,也愿意将闺女嫁过来了。
    但这也给景县老百姓带来了新的苦恼。
    因为林大郎还告诉过他们等家里条件富足些了后,便可养猪。说猪若是养好了,其粪可肥地,地里产出粮食蔬菜则更多。而粮食蔬菜又可喂养鱼虾与鸡鸭鹅等禽物,鸭鹅之粪便又可喂养水塘里等作物这般下来,形成了一个循环,便才真正对得上生态农业这个词。
    只是猪仔作价不便宜,因此林立文一开始才没有给大家做这般的建议。而娶媳妇回来也是要花费不小的钱财的他们今年又才是第一茬收获,便是地里收成足够多也终究有限。
    因此如今景县好些百姓家里,都在为此事苦恼。
    但这种苦恼与过去总归是大不一样了,老百姓们便是再苦恼,也是一种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盼头的幸福苦恼
    等到屯田司衙役们将景县各村的再生稻的亩产量数据交上来时,便到了林立文要离开景县的时刻了。
    临走前,林立文带着钱秀秀,与林老大林老二他们一起去了彭家道别。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