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东西值不值钱,看的是对方稀罕不稀罕。
    对方若是不稀罕,你便是送千金,人家也瞧不上。可若是送到心坎里的稀罕,不值钱的也能成宝贝。
    爹,你不晓得。林老二此时在钱秀秀眼中,便颇有一副当初林立文往各官大人家中送皮蛋那般的架势了,只听得他说道:那些官大人最喜欢大郎种的新鲜东西了!
    于是这一日,京城中那些往林家送去了添丁之喜的官大人家中便也收到了林家给的由红枣和香蕈,平菇装来的一小篮子回礼。
    啧,果然不愧是教导出林大郎那般抠门的人家,这抠门习性简直是一脉相承!
    还有一些官大人们,甚至还多思了起来。
    莫不是这林大郎,又想如上次那般,这次其实是来引诱我等派人前去西州购置这勤县红枣来着?
    是了,定是如此!
    毕竟那可是以抠门在京城出名的林大郎,别以为上次明面上送皮蛋一事,实则是在引诱他们去景县购置一事,他们就当真毫无所知了。
    因此针对林家送出来的这份礼,最后不管是收到的还是未曾收到的京城官大人们,在听闻后都做的这般猜想。
    便是后来永兴帝听闻这件事,也是做的这般想。
    又隔了几日,京中那些官大人们便瞧见有使者去了林家一趟。待到他出来时,手中提了一小篮子的红枣。
    且在第二日早朝结束后,永兴帝还留了几位比较亲近的大臣喝茶。
    喝茶时,那些大臣们便瞧着永兴帝一口接一口的食用着一碟子的红枣,显然是极为喜欢的。
    能得永兴帝喜爱的这些大臣们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便是他们很会琢磨永兴帝的心思。毕竟为人臣子,这也是他们必学的技能。
    于是待到这些官大人们离去后,很快便在家中议论了起来。
    好些人便说,这位林大郎家人送出来的香蕈和平菇就且不说了,那些个红枣确实挺不错的是西州勤县所产么?
    好像有一攀附自家的商者,貌似在西州那地有行商来着不如,给他传个讯息?
    只是这一次,京城这些人可是全都猜错了,林立文还真没打算让自家人去做这个红枣推广。他真只是见着勤县的红枣很是不错,想给家里人捎去一些。
    毕竟这年头路况不便,勤县这般好的干红枣即便是在京城有售卖,其价格必然也是颇为昂贵的。对于林家人来讲,是他们绝对舍不得去购来食用的。
    这也是时下所有水果的特性了。
    当地人不重视,外地人不知亦或者是根本食用不起。
    而对于水果一事,林立文在西州下乡巡查时,还碰见了一桩他曾经看到的一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三国时期有一个叫李衡的人,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注2)
    就是李衡每次想管家事,但是家里的事情,他妻子就是不让他插手,然后他气不过就跑去偷偷种橘子树。
    被妻子气一次,李衡就这般偷着种一次。
    一直这么偷偷摸摸的种着,直到李衡要死的时候,他才跟他儿子说:儿啊,我在哪哪哪种了多少颗橘子树,现在已经长成了,你每年可以收获多少
    然后这一次,林立文也碰见了与三国时期这位叫李衡的脑回路极为相似的一个人。
    这人姓杨,家里人唤他杨四郎。
    杨四郎很有西州汉子的一些特点,干活勤快很能吃苦,但就是不大爱说话。偏他娶了个媳妇,是个嘴巴极为厉害的妇人。
    每次妻子冲他发脾气时,杨四郎在闷不吭声的受过气后,就会忍不住跑自家附近一处紧挨着山坡的荒地里种植果树。
    他们两口子成婚到现在也已经有了近十年,于是在林立文骑着马巡查至那一片山坡时,被眼前成片的果树给狠狠震惊了一把。
    起初,林立文还以为这是当地哪个喜食果子的富户乡绅所种植的呢!因为他在这片果林里,还意外的发现了石榴树和葡萄藤!
    而这两种水果树,在西州以外的皇朝其余地方,林立文也还未曾见到过。因此,林立文便停了下来。
    结果他派赵武去询问时,可把杨四郎一家子给吓到了。
    因为朝廷有规定,荒地虽可随便开垦,但是却需要先去官府进行报备才可行。否则一经发现,朝廷是要治罪的。可一旦在官府里做了报备,等到五年免税时间一到,他们便要每年都缴纳一定的田赋。
    而杨四郎种这些果树,又并不是为着挣钱,甚至还不是奔着食用的目的去种植的。杨四郎纯粹只是在妻子那里受了气,又舍不得冲妻子发脾气,便借着种植果树发泄一番。
    也因此这些果树被种植的毫无规律可言不说,好些果树甚至还都是杨四郎从山上挖来的野生果苗栽种的。
    结出来的果子坐果率不高,品相一般,味道也很是一般。
    往日里他们也只是自家摘些来食用,吃不完的也由着村里人随意去摘食。因而等到赵武询问时,杨家众人全都矢口否认。
    他们为了躲避问责,竟是连整片果树都不打算要了!
    第107章 传艺
    杨家房屋就在这一大片果林的不远处,因而赵武前去与杨家人问话时,林立文全程都有听见。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