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臣当即就怒骂道:东胡贼子!欺人太甚!
    东胡蛮夷,结契却不守信,是为无德。抢掠残杀,是为残暴如此无德残暴者,是为禽兽畜生矣!
    文官都尚且如此,武官自不必说。
    东胡一介小小蛮夷,也敢冒犯我朝天威,偷渡我朝疆域,劫持我朝栋梁,若是轻易姑息,怕是要让东胡以为我等怕了他们,他日变本加厉,养虎为患,必成祸端!陛下,此事当遏!
    不错,东胡人此举,分明冲着那位林大郎的养马术而来。纵使林大郎是不会养马,也幸运的未曾被劫持走,但东胡人之贼心已经通过劫持这件事而昭然若揭,不可不防。
    我朝没找东胡的麻烦,他们倒是敢先找上门来了?
    当年爷爷我马踏边疆时,这一任东胡王还在娘胎里待着呢!什么鼠辈,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哼,要我说,他们就是欠揍!
    于是今日这个早朝,朝堂之上整个就一片痛骂声。也是极为难得的众文武百官们头一次,意见这般的一致。
    骂到后面,一武官甚至直接站出列队,与永兴帝请求出战东胡。
    陛下,请准臣带领兵马出征东胡,臣愿率将士们为陛下踏破东胡王帐,扬我朝威仪!
    请战一出,原本喧哗的朝堂这才安静了些。
    但很快,朝堂又变得格外热闹。
    这些在士兵面前威风凛凛的将领,一个接着一个开始了攀比!
    臣也愿请战,为陛下取来东胡王的项上人头!
    陛下,臣也愿!
    也不怪这些武将如此激动。
    前朝末年战乱频发,又接连遭逢天灾,百姓民不聊生。本朝初立后,从马上打江山的永兴帝不得不停止兵戈,大力发展民生。
    他们这些武将都很久没有上过战场了,藏在鞘里的宝刀早已迫不及待饱饮敌人血。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怎么可能谦让呢。
    而素来主和的文臣们,这回没有一人反对。
    最终,永兴帝环顾了一下众大臣,颔首:准!
    与东胡人开战一事,永兴帝是早就有此念头。只是过去每每商议此事时,朝中总有反对之声。若非永兴帝这位君主强势,早前那几次反击西州只怕也不得行。但今日早朝过后,开战一事却就此落定。
    文官们虽依旧有主和派,但这一次他们只是沉默,却再无过去那般出言反驳而不反驳,其实就是一种赞同。
    他们不轻易开启战端,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畏惧见血。
    不愿开战,是因为一场战役势必要损耗大量粮草银钱,而皇朝新建至今时日还太短,未曾修养过来。可如今西州等地因林立文之故都有了大丰收,朝堂自然就有了打仗的底气。
    而且东胡人入境劫持朝廷命官一事,使得这些极为看重名声的文官此次出奇的愤怒。再者,他们这一次劫持对象还是那位林大郎。
    须知这位林大郎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很难让人不对他心生好感和钦佩。
    像之前朝中有人对林大郎动手,是因为关系到整个家族的立场和利益。但即便如此,那些人的出手也终究是留了余地。只想着通过周夫子损坏一点林立文的名声,使他做不得屯田司的主官便行。但对其性命,却是从未有人想过要谋害他的。
    他们对林立文的这份好感和钦佩,甚至都能转移到林家众人身上。
    要不然这两年,林立文在西州任职,只留下毫无根基的林家众人在京城,他们大可不必这般礼遇。
    便是要用那位林大郎,也完全可以等他归京后再使力交好。
    朝廷与东胡开战一事传开后,林立文差点被东胡人劫持而走的消息也传开了。
    林家众人听闻这消息后,大家脸都吓白了。
    虽说林立文有成功从东胡人手中逃脱,可一日未曾见着他平安归家,林家众人便一日不能心安。
    听闻京中万佛寺香火格外灵验钱秀秀抱着瑶娘说道。
    林周氏闻言,立即便道:去,我们这就去万佛寺拜拜。说完,人便直接站了起来,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
    叫吴六把马车套上。林老太也站了起来。
    林杨氏没说什么话,人却走到了林老太的身后。
    万佛寺作为京中香火最为旺盛的一家寺庙,它坐落在离皇城极为靠近的一座坊内。因而从林家驾着马车过去,不过小半时辰。
    寺庙里的师傅听闻林家众人是来替林大郎祈福的,还直接与他们说道:诸位施主大可宽心,有道是: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注1)
    这话让林家众人听得眼眶泛红,林老太也哽咽道:谢大师吉言了。
    林立文再度返京这一路,走得不仅顺遂了,还舒坦了许多。
    西州地界有那些汉子一路护送,待到出了西州后,已然是春二月。冬雪已融,温度跟着上来了,路况较之之前也好转了些许。
    再有闫刺史安排的那一队护卫队,不仅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路途中的一些杂事他们也都帮着做了。而且在入住驿站时,驿站小吏瞧着这仗势,也不敢如以前那般需要银钱打点方才能有所好招待。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