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起那些不见刀光血影的战斗,林立文还是更喜欢种田,搞农业上的研究。然后把好的良种培育出来,也把好的种植技巧传播出去。
    林家众人知晓林立文并不是非要住在京城这座宅子里时,也很是高兴。
    要说京城不好吗?那也不是。只是林家人到底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庄稼汉,来了京城后便总觉得与那些官大人们有些格格不入。
    而且这两年林立文还不在京中,每到逢年过节时,有些官大人派遣仆从往家中送礼时,林家众人想推却又不敢推却,收得时候战战兢兢的,还礼还得也心虚异常。
    没办法,林家家底子摆在这里,他们也不可能打肿脸去充胖子吧!
    平日里除了自家人,还没个能说得上话的。
    因此林老大林老二还说他们可以去帮林立文盯着庄子里的房屋修葺,毕竟早些修缮好,大家也能早些搬到那去住。
    之后几日,坊内的那些官大人们便都听说了,林家这一大家子都要搬到京郊的庄子里去住了。
    我还是头一次见着,如林大郎这般做官的。好好的一屯田司员外郎,回京后竟是连京中宅院都不居住了,跑京郊田庄去种田!这让背地里一些等着看屯田司热闹的人气急败坏。
    便是不回屯田司,也可如以往那般去到地方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注2)呀!另一些早在得知林立文将从西州归来时,便暗暗打起了将人带去自己地盘主意的人恨不得捶足顿胸,大喊可惜!
    于是这日早朝上,有一官员便站出来对永兴帝提起了这事。还言那林立文既已回京述职多时,便该让他回归其所属部门任职才是。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朝堂上一些官员们的赞同。
    甚至那位官员还当朝点了魏郎中之名,直问他林立文该不该回屯田司去。
    魏郎中正不知该如何回答时,这时又站出来一官员提议,言那林大郎于农事上既有这般的天赋,便不该将他拘在京中一衙门的小天地里。合该跟以往一样,去到各府州教导百姓们农事。
    很快,这两拨人就针对林立文的去处开始了好一番争执。
    在这场争执中,一方是针对林立文身上的官职来辩论,另一方是针对林立文的能力来辩论。因而使得未曾参与争执的其他大臣们听下来,是觉得哪一方都有理。
    坐在龙座上的永兴帝也点着头:诸位爱卿所言皆有理。
    但对林立文的具体安排,永兴帝却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在早朝结束后,他派遣使者召见了林立文。
    此时的林立文也知晓了今日早朝上有关他的争执,来的这一路上他也琢磨了许多。去屯田司坐班他是真不喜欢,更不愿意掺和到那些个事里去。所以若是非要他在里边二选一的话,那林立文便还是如以前一样,情愿去往地方上教授百姓们农事。
    只是对于现如今的皇朝来讲,比起去往地方上教授百姓们农事,林立文深觉得此时的他更应该沉下心来培育良种和教授出一批善农事的好手。
    圣上,臣一人之力,终究过于渺小。林立文这般对着永兴帝请求道。
    永兴帝叹道:大郎仁厚矣。
    于是大家等啊等,便等来了永兴帝将林立文从屯田司调拨去了司稼寺。由从六品上的屯田司员外郎,升为从四品的司稼少卿。
    且命其主农事,育良种,修田器。(注3)
    第120章 笑话
    最早时期的司稼寺之主官为九卿之一,权利地位自是不用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官职上的改制等,如今的司农稼虽不至于如两年前的屯田司那般是个虚职,但其权利和地位也被削减和改制许多。
    只是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一般情况下司稼寺设卿一人为主官,少卿一人为副官。
    司稼寺之主官和副官也皆在,永兴帝却突然这般任命那位林大郎。
    圣上这是何意?
    你还不知?圣旨上不是都说了吗?命那位林大郎主农事,育良种,修田器。
    我自是知晓这些,我是说圣上这般做的目的到底是何意!
    也是这位林大郎于农事上天赋过人,圣上这般任命,倒也能理解若要我说,其实这般也好。
    所以如今的林立文这个官,依旧是属于原本的官员编制里多出来的那一位。也是永兴帝特意这般去任命的,为的便是能让林立文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更好的发挥出他农事上的才能。
    大郎你没事吧?圣上没有责怪你吧?待到林立文从宫中归来,林老头便赶忙问道问道。
    林家众人也一脸紧张的看了过来。
    早些时候,知晓圣上要传召林立文时,可把林家众人吓坏了。大家都很是后悔,不该随着林立文一道住到这庄子上来的。
    毕竟林立文是个做官的,哪有当官的不在衙门里坐班,天天蹲地里的啊!
    爷,我没事。林立文咧嘴笑道:圣上传召我并不是要处罚我,只是给我重新换了个官做。
    林老头追问:换了个啥官啊?
    司稼少卿,就是一个农官。林立文笑着回答。
    见着林家众人好像没怎么听明白,林立文又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就是专门在地里干活的官。
    --

章节目录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