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一知半解,瞧着太子妃的身影隐进鼓楼里,发现了奇事般揉揉眼睛,回过神,注意到太子妃纤秾合度的身段上,裹着半面绯色的袈裟。
袈裟纵然只有一半,可笼罩在曼妙的身姿间,竟然未曾逊了原本颜色。
亲卫队的队长名叫褚石,是个年近而立的粗犷男人,生得浓眉大眼,满身全是正气。
他方才在同绿竹一道寻人,此刻拨开人群走来,望向她道:“绿竹姑娘,小姐似乎格外体恤那两名孩子?”
绿竹在前两日便与他们通过气,不能将太子妃的身份声张,至于那些原本便知道太子妃身份的僧人们,也叮嘱过,切勿将太子妃三字悬于嘴边。
绿竹下意识点了点下颌,僵笑道:“那是自然,小姐心地良善。”
褚石附和:“佛门重地不算白来,若是主子得知,定会高兴不已。”
-
另一侧,沈融冬追赶上僧人的脚步,走进鼓楼内部有了庇荫,索性将伞收拢。她掀开睫,唇苍白没见血色:“大师,我尚有一事未明。”
僧人回首,他眼里没噙上浓墨重彩,沈融冬略略欠了欠身,道:“将他们送回后,再向大师讨教。”
她跟随在他身后将两名小孩儿送往灾民们暂居的草棚,寺庙里的厢房远远不够,能有这些临时搭建的草棚,容纳下所有人,已是相当不易。
沈融冬从香积厨端来热水,用软布将两名孩子的头发及身子都拭干,接着问他们:“你们有衣物换吗?”
他们双双点过头,沈融冬安心,将草棚的门虚掩上,出来见僧人站在檐下,身姿清朗,褪去袈裟后衣着单薄,却一点儿未见瑟缩。
沈融冬踱步至他身侧,朝他递过去一块干净的软布:“大师,先擦擦罢。”
他没接,看过来:“施主何事未明?”
沈融冬敛了眸:“大师初见我,便是一脸怜悯。原是在佛龛后,见着了我自欺欺人的模样,才会这般?”
他眸子里不蕴痕迹,但沈融冬将话点明,不过为了后话:“若下回相见,还望大师莫要再用这样的神情看待,我平素里最讨厌的,便是其他人无端的恻隐之心。”
她扬唇,字句不论缓急,皆是从容有度,仿佛在与他相商。
“施主方进寺庙,便大张旗鼓给予灾民生机,这样便不是怜悯?”他不露声色,“贫僧的目光无论是望向佛祖,亦或是望向你,望向其他僧人,灾民…乃至你的随从,都未有过任何深意,皆是同样眼光,只有施主一人觉得这叫怜悯,向贫僧来讨要说法,这便是问题的所在。施主可曾想过,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施主只能接受自身垂怜他人,却不能容忍他人反过来垂怜你,说到底,施主自觉比他人高一截,这便是本源。”
“可殊不知,怜悯本无错。”
他自在下了定论。
沈融冬听他说教,脑袋像要炸裂开似的疼,可另一方面,她竟觉着他说得分外有道理,她一时间想不来反驳的饰词。
“至于施主所说的佛龛后的事,贫僧未曾明白,”他解释,“之所以会认为施主欺瞒佛祖,乃是见施主因避人耳目,在佛祖眼前也诸般遮掩,若连自身都不能够坦然直面,又如何能祈求佛祖庇佑?”
沈融冬眼梢轻跳,听见他的话,觉着实在很牵强。
她错愕回问:“大师当真如此认为?”
“在佛门圣地,无论施主女子身,亦或是男子身,佛祖看见的都是本初,自然不会受到你的欺瞒。佛祖无处不在,日后还望施主正视自身,这样一来,施主也不会再认为,贫僧是在替佛祖垂怜于你。”
沈融冬的手不禁抚向肩侧垂散的发丝,发丝相互交缠,漫着水气。
她现在这般,才是真的在欺瞒佛祖。
可眼前的僧人当真是未曾听见她与绿竹的对话?
无论是与否,她都未曾安下心。
檐外雨势渐歇,僧人将软布递还给她,沈融冬方显迟疑接过,他的布鞋踏出檐下,鞋底浸泡往蓄积满了雨水的地面。
沈融冬只来得及望见侧面,僧人的睫经过雨水浸润,始终未见下塌。
他的声音自离开后传来,疏离且回避:“施主若是想明白了,那么贫僧也不便再说。”
沈融冬望见他消失,后知后觉回身推开草棚的门,绯色的袈裟褪在一旁,混在一堆湿掉的衣物中分外显眼。
她往肩侧一抚:“糟了。”
-
沈融冬回到厢房沐浴过后,绿竹端着碗姜汤推门:“其他人都暖进腹中,只差小姐您一人了。”
她端过姜汤,喂到唇边,瓷碗里色泽浓郁,甜香馥郁,数枚红枣漂浮。
不像在喝姜汤,倒像甜品。
绿竹总往屏风后看,一脸想问又不敢问。
沈融冬抿了口姜汤,索性将碗移开:“有什么想问的,说罢。”
“方才奴婢就在好奇,”绿竹窥着屏风后道,“您身上的一半袈裟,是在山门前见着的那名僧人褪下的吗?”
“小姑娘那里还有另一半,”沈融冬犹疑着,“到时候将它们洗过,重新缝制起来,再还给大师罢。”
虽然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将就着继续穿。
绿竹担忧道:“当时就是大师来通知的我们,可现下雨势歇了,奴婢方才也未在香积厨附近见着他,应当是还没有姜汤暖胃,不若由奴婢给他送碗姜汤过去,小姐意下如何?”
--
袈裟纵然只有一半,可笼罩在曼妙的身姿间,竟然未曾逊了原本颜色。
亲卫队的队长名叫褚石,是个年近而立的粗犷男人,生得浓眉大眼,满身全是正气。
他方才在同绿竹一道寻人,此刻拨开人群走来,望向她道:“绿竹姑娘,小姐似乎格外体恤那两名孩子?”
绿竹在前两日便与他们通过气,不能将太子妃的身份声张,至于那些原本便知道太子妃身份的僧人们,也叮嘱过,切勿将太子妃三字悬于嘴边。
绿竹下意识点了点下颌,僵笑道:“那是自然,小姐心地良善。”
褚石附和:“佛门重地不算白来,若是主子得知,定会高兴不已。”
-
另一侧,沈融冬追赶上僧人的脚步,走进鼓楼内部有了庇荫,索性将伞收拢。她掀开睫,唇苍白没见血色:“大师,我尚有一事未明。”
僧人回首,他眼里没噙上浓墨重彩,沈融冬略略欠了欠身,道:“将他们送回后,再向大师讨教。”
她跟随在他身后将两名小孩儿送往灾民们暂居的草棚,寺庙里的厢房远远不够,能有这些临时搭建的草棚,容纳下所有人,已是相当不易。
沈融冬从香积厨端来热水,用软布将两名孩子的头发及身子都拭干,接着问他们:“你们有衣物换吗?”
他们双双点过头,沈融冬安心,将草棚的门虚掩上,出来见僧人站在檐下,身姿清朗,褪去袈裟后衣着单薄,却一点儿未见瑟缩。
沈融冬踱步至他身侧,朝他递过去一块干净的软布:“大师,先擦擦罢。”
他没接,看过来:“施主何事未明?”
沈融冬敛了眸:“大师初见我,便是一脸怜悯。原是在佛龛后,见着了我自欺欺人的模样,才会这般?”
他眸子里不蕴痕迹,但沈融冬将话点明,不过为了后话:“若下回相见,还望大师莫要再用这样的神情看待,我平素里最讨厌的,便是其他人无端的恻隐之心。”
她扬唇,字句不论缓急,皆是从容有度,仿佛在与他相商。
“施主方进寺庙,便大张旗鼓给予灾民生机,这样便不是怜悯?”他不露声色,“贫僧的目光无论是望向佛祖,亦或是望向你,望向其他僧人,灾民…乃至你的随从,都未有过任何深意,皆是同样眼光,只有施主一人觉得这叫怜悯,向贫僧来讨要说法,这便是问题的所在。施主可曾想过,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施主只能接受自身垂怜他人,却不能容忍他人反过来垂怜你,说到底,施主自觉比他人高一截,这便是本源。”
“可殊不知,怜悯本无错。”
他自在下了定论。
沈融冬听他说教,脑袋像要炸裂开似的疼,可另一方面,她竟觉着他说得分外有道理,她一时间想不来反驳的饰词。
“至于施主所说的佛龛后的事,贫僧未曾明白,”他解释,“之所以会认为施主欺瞒佛祖,乃是见施主因避人耳目,在佛祖眼前也诸般遮掩,若连自身都不能够坦然直面,又如何能祈求佛祖庇佑?”
沈融冬眼梢轻跳,听见他的话,觉着实在很牵强。
她错愕回问:“大师当真如此认为?”
“在佛门圣地,无论施主女子身,亦或是男子身,佛祖看见的都是本初,自然不会受到你的欺瞒。佛祖无处不在,日后还望施主正视自身,这样一来,施主也不会再认为,贫僧是在替佛祖垂怜于你。”
沈融冬的手不禁抚向肩侧垂散的发丝,发丝相互交缠,漫着水气。
她现在这般,才是真的在欺瞒佛祖。
可眼前的僧人当真是未曾听见她与绿竹的对话?
无论是与否,她都未曾安下心。
檐外雨势渐歇,僧人将软布递还给她,沈融冬方显迟疑接过,他的布鞋踏出檐下,鞋底浸泡往蓄积满了雨水的地面。
沈融冬只来得及望见侧面,僧人的睫经过雨水浸润,始终未见下塌。
他的声音自离开后传来,疏离且回避:“施主若是想明白了,那么贫僧也不便再说。”
沈融冬望见他消失,后知后觉回身推开草棚的门,绯色的袈裟褪在一旁,混在一堆湿掉的衣物中分外显眼。
她往肩侧一抚:“糟了。”
-
沈融冬回到厢房沐浴过后,绿竹端着碗姜汤推门:“其他人都暖进腹中,只差小姐您一人了。”
她端过姜汤,喂到唇边,瓷碗里色泽浓郁,甜香馥郁,数枚红枣漂浮。
不像在喝姜汤,倒像甜品。
绿竹总往屏风后看,一脸想问又不敢问。
沈融冬抿了口姜汤,索性将碗移开:“有什么想问的,说罢。”
“方才奴婢就在好奇,”绿竹窥着屏风后道,“您身上的一半袈裟,是在山门前见着的那名僧人褪下的吗?”
“小姑娘那里还有另一半,”沈融冬犹疑着,“到时候将它们洗过,重新缝制起来,再还给大师罢。”
虽然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将就着继续穿。
绿竹担忧道:“当时就是大师来通知的我们,可现下雨势歇了,奴婢方才也未在香积厨附近见着他,应当是还没有姜汤暖胃,不若由奴婢给他送碗姜汤过去,小姐意下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