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进来的时候还紧张,嫁了半年之后,有些懒洋洋,如今她是一点也不愿意相信她娘说的话。
嫁进了这种人家,没有那些阴私,那能瘫着就瘫着吧,母亲说的对,人这辈子本是苦的,如今能甜甜的过,为甚要难为自己去忙碌呢。
就是苦了大嫂嫂。
母亲说,以后要对大嫂嫂好些,她真是一个人为了全家忙,要是再得不到宽慰好支持,那怕是也要撂挑子。她们的日子就没有这般悠闲了。
赵氏很满意现在的日子。所以大嫂嫂有身孕之后,她一直帮着重视着,就望她平安生下孩子。
妯娌之间和气,婆母是个好人,简直不要太舒坦。
折邵衣就见着一家子人和和气气的坐着说话,竟然有一种温馨感。
不过,这股温馨之感在折和光进来之后瞬间荡然无存。他是来要钱的。
这就不好在女儿和儿媳妇们面前说了。所以他要单独跟唐氏说,其他人便要走,折邵衣出了门,就听三嫂嫂嘀咕,“幸亏歪瓜生了个好种,不是裂枣。”
折邵衣:“……”
她笑起来,一路上回到家里还是笑着的。
五月,太子提出的在西起云州,东至青州的长城上加建楼台被皇帝亲自点头答应了。
而后,太子又提出加强武备,军马培养等细节,也被皇帝同意,着令太子从户部调任兵部,跟兵部一起落实他自己提出的重重条令。
太子高兴疯了,他觉得自己好像朝上走了一步。
兵马政一直都是朝廷慢慢改革的地方,对于朝堂来说,这件事情每年都要拉出来说几次,太子这回发起兵马政改革,也是想真的做出点事情出来的,不然就不是压制老五,而是被老五嘲讽。
老五一家家的收宅子收田,京都宗室对他厌恶至极,看见他就绕道走,但是老五心也狠,他好似真决定做个冷面王了,谁说话也不听,谁的情面不给,这般一来,外面的人骂,但是父皇却好像看见了他的长处,对他又亲近起来。
这一来,倒是让太子气急。他要着急,沈怀楠就在一边苦心的劝。他年岁小,在一众人里面说话也幼稚一些,他说出来的话比其他人也中听。
如果让李荣光说,沈怀楠虽然有点闷,主意正的时候倔,但是嘴巴却好像奸臣一般抹了蜜,说的话都是太子想听的,别人劝,太子恼怒,沈怀楠劝,太子好受一些。
这次改革条令其中有一条就是沈怀楠提出来的。沈怀楠还提议跟青州之外的蒙古广开贸易。
这其实是后面几年就要做的事情了。沈怀楠还记得,当年陛下对此事很是重视,还想亲自去青州,后来被规劝——这是十皇子跟他说的。
这话十皇子没骗人,因为很快京都其他人都知晓了。这是个商机,商人们都赶往青州跟蒙古国人做生意,沈怀楠还想过要去。
可是十皇子摇头,“咱们无家无靠的,去了反而让人嘲笑。”
沈怀楠那时候也有点心虚,他也没做过生意,不知道该如何搭建人脉,所以便放弃了。
好在他觉得吃了这么一次亏,接下来的亏就不能再吃,便好好的去看过别人是如何行商的,其中就有杨柳街的那群商户。
王五是沈怀楠观察最多的一个。别人做生意可能狡诈没底线,但是王五有,他还有点义气。
不论是他装出来的还是真有义气,他这个名声就打出去了,来找他买东西的人就多。同样的地段,他铺子里的人就更多。
但那时候,沈怀楠认识王五,王五不认识他。他也没观察多久,只几天就撤了,后来连他自己也忘记了有这个人。
后来重回一辈子,他去找人做生意,还是没想起王五,等到见了王五,才隐约记起有这么个人。
这便是缘分了。
沈怀楠一直把与蒙古开贸易的事情放在心里,还在想等到时候,他们先囤了货物,等到开贸易了,便去那里赚一笔银子。
如今,王五是死了,但是蒙古国这事情应该没变。而且算算时间,也就在年末。
他对太子说,“咱们大秦跟大金一直打仗,小乱不断,大仗虽然没有,可是总归是不平静的。”
“可是蒙古却是一直周旋于大秦和大金之间,对谁都一般。咱们跟他开贸易,便也算是为大秦赚些银子,跟蒙古交好,稳固边境。”
太子听了一耳朵,却觉得这事情可谈可不谈,父皇不一定能答应。
他现在只想做兵队的事情,对这个就不太看得上。
结果等到五月份,朝堂上就有人提议青州跟蒙古之间开贸易的事情。太子在朝堂上听了,下了朝就拉着沈怀楠去问,“你是不是把这事情告诉别人了?”
沈怀楠心知肚明怎么回事,一脸懵懵的摇头,“没有,这种事情,臣怎么可能说给别人听,只会跟殿下讲。”
他说,“臣还觉得这件事情不错,于国于民都是好事,要是殿下提出来去做,便是咱们的好处,在陛下面前得脸,对殿下只有好的,没有坏的,臣还想着怎么再跟殿下提。”
反正他没有说。
然后还怕太子不信一般,道:“殿下要是不相信,尽可以去查。”
他这般说,太子倒是相信了。他懊恼的拍了拍脑袋,“哎,哎,孤信你一回就好了。”
他叹气,“你以后有了好主意,即便孤不听,你也多说几次。”
--
嫁进了这种人家,没有那些阴私,那能瘫着就瘫着吧,母亲说的对,人这辈子本是苦的,如今能甜甜的过,为甚要难为自己去忙碌呢。
就是苦了大嫂嫂。
母亲说,以后要对大嫂嫂好些,她真是一个人为了全家忙,要是再得不到宽慰好支持,那怕是也要撂挑子。她们的日子就没有这般悠闲了。
赵氏很满意现在的日子。所以大嫂嫂有身孕之后,她一直帮着重视着,就望她平安生下孩子。
妯娌之间和气,婆母是个好人,简直不要太舒坦。
折邵衣就见着一家子人和和气气的坐着说话,竟然有一种温馨感。
不过,这股温馨之感在折和光进来之后瞬间荡然无存。他是来要钱的。
这就不好在女儿和儿媳妇们面前说了。所以他要单独跟唐氏说,其他人便要走,折邵衣出了门,就听三嫂嫂嘀咕,“幸亏歪瓜生了个好种,不是裂枣。”
折邵衣:“……”
她笑起来,一路上回到家里还是笑着的。
五月,太子提出的在西起云州,东至青州的长城上加建楼台被皇帝亲自点头答应了。
而后,太子又提出加强武备,军马培养等细节,也被皇帝同意,着令太子从户部调任兵部,跟兵部一起落实他自己提出的重重条令。
太子高兴疯了,他觉得自己好像朝上走了一步。
兵马政一直都是朝廷慢慢改革的地方,对于朝堂来说,这件事情每年都要拉出来说几次,太子这回发起兵马政改革,也是想真的做出点事情出来的,不然就不是压制老五,而是被老五嘲讽。
老五一家家的收宅子收田,京都宗室对他厌恶至极,看见他就绕道走,但是老五心也狠,他好似真决定做个冷面王了,谁说话也不听,谁的情面不给,这般一来,外面的人骂,但是父皇却好像看见了他的长处,对他又亲近起来。
这一来,倒是让太子气急。他要着急,沈怀楠就在一边苦心的劝。他年岁小,在一众人里面说话也幼稚一些,他说出来的话比其他人也中听。
如果让李荣光说,沈怀楠虽然有点闷,主意正的时候倔,但是嘴巴却好像奸臣一般抹了蜜,说的话都是太子想听的,别人劝,太子恼怒,沈怀楠劝,太子好受一些。
这次改革条令其中有一条就是沈怀楠提出来的。沈怀楠还提议跟青州之外的蒙古广开贸易。
这其实是后面几年就要做的事情了。沈怀楠还记得,当年陛下对此事很是重视,还想亲自去青州,后来被规劝——这是十皇子跟他说的。
这话十皇子没骗人,因为很快京都其他人都知晓了。这是个商机,商人们都赶往青州跟蒙古国人做生意,沈怀楠还想过要去。
可是十皇子摇头,“咱们无家无靠的,去了反而让人嘲笑。”
沈怀楠那时候也有点心虚,他也没做过生意,不知道该如何搭建人脉,所以便放弃了。
好在他觉得吃了这么一次亏,接下来的亏就不能再吃,便好好的去看过别人是如何行商的,其中就有杨柳街的那群商户。
王五是沈怀楠观察最多的一个。别人做生意可能狡诈没底线,但是王五有,他还有点义气。
不论是他装出来的还是真有义气,他这个名声就打出去了,来找他买东西的人就多。同样的地段,他铺子里的人就更多。
但那时候,沈怀楠认识王五,王五不认识他。他也没观察多久,只几天就撤了,后来连他自己也忘记了有这个人。
后来重回一辈子,他去找人做生意,还是没想起王五,等到见了王五,才隐约记起有这么个人。
这便是缘分了。
沈怀楠一直把与蒙古开贸易的事情放在心里,还在想等到时候,他们先囤了货物,等到开贸易了,便去那里赚一笔银子。
如今,王五是死了,但是蒙古国这事情应该没变。而且算算时间,也就在年末。
他对太子说,“咱们大秦跟大金一直打仗,小乱不断,大仗虽然没有,可是总归是不平静的。”
“可是蒙古却是一直周旋于大秦和大金之间,对谁都一般。咱们跟他开贸易,便也算是为大秦赚些银子,跟蒙古交好,稳固边境。”
太子听了一耳朵,却觉得这事情可谈可不谈,父皇不一定能答应。
他现在只想做兵队的事情,对这个就不太看得上。
结果等到五月份,朝堂上就有人提议青州跟蒙古之间开贸易的事情。太子在朝堂上听了,下了朝就拉着沈怀楠去问,“你是不是把这事情告诉别人了?”
沈怀楠心知肚明怎么回事,一脸懵懵的摇头,“没有,这种事情,臣怎么可能说给别人听,只会跟殿下讲。”
他说,“臣还觉得这件事情不错,于国于民都是好事,要是殿下提出来去做,便是咱们的好处,在陛下面前得脸,对殿下只有好的,没有坏的,臣还想着怎么再跟殿下提。”
反正他没有说。
然后还怕太子不信一般,道:“殿下要是不相信,尽可以去查。”
他这般说,太子倒是相信了。他懊恼的拍了拍脑袋,“哎,哎,孤信你一回就好了。”
他叹气,“你以后有了好主意,即便孤不听,你也多说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