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不仅希望方丞相自尽,言外之意也希望齐皇自尽。唯有他自尽, 方能洗刷之前的污名。
    文人将名声看得有多重, 不需多说。
    方夫人知道他们的打算, 但他瞧不上这些人的算计,斥道:这些人实在是恶毒, 若是换成他们, 且看他们愿不愿意死!
    谁不畏死?只是事情没发生到自己身上, 所以才一个个站着说话不腰疼。
    方夫人知道自己丈夫走不出来了, 所以才着急地劝说道:您也不必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总归还有圣上陪着咱们呢, 外头那些风言风语终究只是一时的。
    连方夫人都看得出来齐皇怕死,方丞相又怎会不知呢?
    他攥着妻子的手,苦笑着说:话虽如此,但人言可畏,不得不如了他们的愿。
    她夫人有一句说错了,那些风言风语可不只一时,闹得不好,那就是一辈子蒙羞。
    方夫人见他铁了心要死,也怒了:既然都是要自尽的,妾请先死,夫君再死也不迟。
    不,你不必。方丞相安抚着她的情绪,谈及生死仿佛如吃饭穿衣一般寻常小事,我是因为身居高位,不得不以身殉国。你还年轻,又管教着一家老小,何必做那等无谓的牺牲?
    方夫人哭道:您也知道是无谓的牺牲?
    方丞相无言。若是可以,他又怎么会选择一条死路呢,眼下是被逼到绝境了。
    方夫人眼中噙着泪:您若没了,家就倒了。来日燕国与夏国清算时,一样不会轻饶了方家。
    倒也不会。燕国为利,夏国为名,两国都不是穷凶极恶之徒,不会对无辜之人大开杀戒的。
    至于他,死了之后反倒会让两国安心。其实方丞相知道,自己自尽是最好的结果,一则体面,二则也能为方家谋个好名声。他已经逃过一回,决不能有第二回。方家也不能因为他而留有贪生怕死的污名。
    还不如他干脆殉国,往后不拘是夏国还是燕国掌控齐国,他们方家的子孙后代都能拿着这份好名声谋求一份出路。
    他是非死不可的。
    方夫人知道他心意已绝,纵然再不忍,再不愿,却也劝不动他,整日以泪洗面。
    方丞相欲坦然赴死,可齐皇做不到。
    他觉得方丞相有病,还病的不轻!好好的活人不当,非要去做刀下亡魂。其他自己一个人死就算了,还想要拉扯无辜的自己,跟着他一起死!
    他凭什么要死?既没杀人放火,又没招谁惹谁,整个国最无辜的就是他了。若他跟着一道死了,只怕老天爷都要看不下去了。
    就因为方丞相步步紧逼,齐皇这段时间都有些不敢见他。
    这日,齐皇在园中散步,看到不远处有一池塘时,不由得绕道而行。
    他现在看到水就想到了湖,想到了湖不免又想起了那句投湖自尽。
    那方丞相想他死都已经有点魔怔,谁知道他会不会在这水旁边下点手脚,好让自己主动投湖自尽呢?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齐皇打了一个哆嗦,正要往回,一转身就又碰到了阴魂不散的方丞相。
    怎么又是他,齐皇头都大了!
    齐皇下意识就要走,却被方丞相给拦住了。
    方丞相见齐皇如此,知道他在害怕什么,心里一叹,却还是上前说道:圣上,夏国今日动用了火炮,燕国的攻势也越发猛烈了,几位大臣想请您过去商议个法子。
    原来不是劝他去死的,齐皇松了一口气,不过想到燕国跟夏国那两个王八羔子步步紧逼,他又觉得丧气:朕能有什么办法?早就说要舍了这燕京继续往北,你们又不同意。
    如今好就好在,燕京还能撑一撑。齐皇就这点好,他想的比较开,又比别人乐观一些,哪怕眼下都已经大祸临头了,他却还在庆幸燕京起码现在还□□着。
    方丞相忍着火气:舍了燕京还能往哪儿逃?
    逃去东北啊。
    那本是个不毛之地。
    正是如此,才更应该去那儿,只有那儿夏国和燕国都看不上。齐皇振振有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必跟他们硬撑到底呢?朕也不是贪生怕死,只是觉得没必要与他们对上。
    对,就是这样,齐皇心里笃定。
    方丞相彻底失望了。他们的圣上为了活命,连最后一点脸面都不要了。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没必要同他们对上?难道正要被逼得一点尊严都不剩,圣上才会悔悟么?
    事已至此,多劝无益,方丞相也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多做纠缠。这位毕竟是一国之君,铁了心不愿意死他也没什么办法,于是方丞相便逼着齐皇去了前殿。
    今天来这里议事的人出乎意料的多,齐皇刚踏进去,便发现里头气氛古怪,整座殿中仿佛萦绕着一层挥不去的压抑跟愁苦。
    齐皇心里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他却故作不知,泰然地坐上了主位:众爱卿有何话要说?
    宁尚书忧心忡忡:圣上,燕国已经快要破城了。
    齐皇还问:果真守不住了?那还能守多久?
    只怕就在眼下,两国便能破了这燕京城。
    --

章节目录

穿到古代搞基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七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七令并收藏穿到古代搞基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