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动不动,恍若未闻。
    隔了一会儿,曹舒小心翼翼提醒道:陛下今日说过,飧食后去长信宫看望太后。
    他不提则以,提这一句,皇帝猛地抬手掷过了脉案,竹片撞地,清锐一声。
    不去,丢人。
    掖庭丞景轩从宣室殿出来以后,脚下极快的向宣室殿以北的椒房殿走去。
    未央宫里没有秘密,今日太后与皇后几乎放到明面上的剑拔弩张已传遍了千楼万阕。
    所有人都在暗中观望局势。
    郑太后是今上亲母,作了将近二十年皇后之后又皇太后,河西郑氏在先帝孝明一朝就屡获封迁,隐有成一脉豪族之势。
    而新来的皇后与太后比起来,母家几乎可以算作寒族。
    太后在皇后获封第二天就发难,在众人看来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毕竟郑氏女才是太后真正中意的立后人选。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发难,在众人设想中该是任人拿捏的皇后居然没有落下风。
    从长信宫里传出来隐晦的两条消息陛下婚后首日就荒废了晨参暮省整整一天,太后的脸色都不好看。
    这其间,蕴含着无数可作的文章,稍微敏感者,就能嗅出是什么风向。
    而景轩的手里,此时还捏着第三个足以震动整个未央宫的消息。
    景轩身形枯槁,微伛偻背,穿着一身青色袍服,手肘搭着雪白的麈尾,双手捧一明黄绢卷,腰间挂明晃晃的掖庭铜印,身后领着四五个身量还未长足的内监。
    巍峨的椒房殿,这夜灯火通明。
    殿前双阕如丹凤舒展开两翼,廊腰缦回的复道如缠绕丹凤的霞带,景轩自宣室殿从复道至椒房殿,只花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
    他轻轻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叩至椒房殿阶前,递上了自己的铜印。
    椒房前殿满溢新刷上的椒泥芬芳,洁白氍毹,桀靴踩上去一点声音也没有。
    景轩前驱入殿,即行叩拜大礼:奴婢景轩,暂掌掖庭诸事,叩见殿下,殿下千秋无期。
    起来吧。未曾谋面的皇后声音听起来很温和,令人如沐春风。
    景轩再拜之后站起身来,弓着背,眼皮上撩,见皇后容色极艳,却只着一身常服,端坐在案,案上堆了几卷书轴,雁足灯下摊开一卷,不知写着什么。
    她对自己礼重,眼离了卷,在砚台前搁下了笔,望过来:孤本意三日后再传召诸内廷丞吏,掖庭丞却来得早。深夜造访,有何要事?
    景轩将双手奉来的黄绢小心翼翼递给内监。
    朱晏亭摊开绢书,见其下皇帝之玺,复移目自右上方看。
    圣旨的内容令她微微有些吃惊这是一旨将婕妤南夫人褫夺封号,当即逐出兰池殿,降为二百石待诏,重归掖庭辖制的圣旨。
    这是按照陛下今日口谕代拟的诏书,已加印,陛下圣意,宣旨之前先请殿下过目。
    朱晏亭看罢,缓缓合上绢书:她因何罪见责?
    景轩语气平静的说了四个字:不敬君上。
    事实上,自皇帝东巡归来,这位昔日最得盛宠的夫人还连皇帝一面都没有见过,更遑论作出不敬君上的行为来。他心知肚明,他料皇后也心知肚明。
    朱晏亭容色不改,将绢书卷回去,递给内侍,内侍又传回景轩手上。
    孤知晓了,办事去吧。
    掖庭丞忙着去宣旨,黝黑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殿门口。
    朱晏亭重新看向山形架上的笔,挽袖,重新提起笔。
    她案台上摊开的卷宗里,是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她一个一个看过,在旁注文,写完后又吹干了墨迹,望卷沉吟。
    过了一会儿,曹舒亲自过来通报:陛下歇在宣室殿了,请殿下早歇。
    又道:陛下已看过脉案,嘱咐您记得用药。
    多谢陛下挂怀,请阿翁带我转达,嘱陛下早歇,明日千万早起。
    喏
    送走曹舒之后,鸾刀扶着朱晏亭到内殿,为她解散发髻,篦开头发。
    屏退随侍宫娥,小声说;关眺查过,是兰池殿女史画的殿下画像,想必陛下那边也查出来了,才会处置得这样快?
    鸾刀话中几分唏嘘:听说南夫人是陛下一手扶起来的,禀绝貌,擅歌舞,曾经宠冠六宫,若不是至今无子,已封了美人以上了。原本以为她要为祸害殿下,定然极为难缠,没想到处置竟然来的这样快。
    岂止是快,简直又快又狠,骤如雷霆,令人毫无喘息之机。
    御旨在这一日连夜就发了下去,南夫人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不管南夫人是受了谁的挑拨,事实是,她作为皇帝的人,当了旁人手中的刀。
    齐凌一定对她失望之极,故而毫不留情褫夺了封号,打入掖庭,她几乎不可能再有翻身之日妃嫔入掖庭之后只得靠着掖庭丞的举荐承宠,而掖庭丞不可能再进她触怒圣颜。
    这是随意打发个所在,按照比轶两百石,养她下半生了。
    她的一切来自于皇帝。
    也可以轻而易举被皇帝只手翻复。
    --

章节目录

三十六陂春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衣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冉并收藏三十六陂春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