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恪慌了神,衣冠不整的左右踱步:阿兄,那、那这怎么是好?去求皇后?
    朱恂摇头叹气:说是今日早朝,丞相还想保你,拿给宗正寺来办,可皇后首度上殿,袿衣临朝,陈词
    朱恪盯着他开合的双唇,希望系于他唇间。
    说是交与廷尉按律查办,绝不姑息!
    朱恪登时神魂俱散,在奴仆的搀扶下才勉强站稳,狠狠一锤腿,愤叹:祸根,祸根!
    说话间,廷尉来拿人的队列穿过了长安市坊,如黑色潮水,涌至了炙手可热的丹砂宅邸前。
    府上还悬着灯笼,花烛红火,明灯满檐。
    这是十月初一,朱令月大婚的前夕。
    勿论发生什么变故,圣旨一下,朱令月和郑无伤的婚事已如江水东下,绝不可能有丝毫变数。
    朱恪出事,动摇不了根本。
    要么慢慢想办法,实在不救也可以,这是郑太后和周容密谈之后得出的共识。
    当务之急,是把联姻坐实,其他的事再慢慢转圜。
    短短数日,郑太后头发又斑白了些许,她强笑着安慰周容道:没事,这一出不过是皇后咽不下这口气,为她母亲不平意气而为。
    仿佛为了确定,她又喃喃了一遍。
    意气而为。
    她还是太嫩了,比她外祖母差远了。不过竟也敢袿衣临朝,面斥丞相。哀家倒是有些对她刮目相看了。
    平阳侯出了事。
    郑氏依旧倾力奉迎新妇。
    婚事像起不可逆的卷地秋风,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前推进着,扫荡出两个坊的映天红糜,带来了继帝后大婚之后的第一桩惊动长安的盛事。
    十月初三,吉日,吉时,雅乐弥奏,郑公子黑袍青骢,黄金为络,白玉为鞍。
    在他身后有玄车一乘,描金点翠,从车两乘,珍珠作帐,携鲜雁一羽、乃得皇帝特赏从上林苑猎来。后有车骈各十,骑奴侍僮,夹毂节引。
    在他面前有仆妇六名,金盏捧手,执烛引导。
    侍女正在给朱令月上妆,玉粉敷上,胭脂盖上,又很快被她的泪水冲的支离破碎。
    侍女上了三次,妆都被冲花了,见吉时将至,众人催促不休,忙劝道:贵人不要哭,再哭上不了妆了,郑公子马上就到。
    朱令月双眸红肿,抽泣不歇,摇着头道:我不嫁了,我要阿爹。她说着就要往外冲,朱恂夫人张氏忙来按着她道的:阿月,阿月!没事的。拥她在怀,抚摸颈脊安慰她。
    你爹不会有事的。
    朱令月埋在张氏怀里,上气不接下气:他们说,御史台弹劾的罪名,大不敬、大不敬可能要杀头的。爹爹,爹爹她紧紧攥着张氏的衣袖,浑身颤抖,切齿战栗道:是她,是朱晏亭。
    抬起一双红肿的双眸,忿声道:朱晏亭恨我,她要杀了我的亲爹,她要杀了自己的亲爹。
    张氏唬得一跳,忙掩她口:怎可对殿下不敬。
    朱令月挣开她手,厉声道:不是她捣鬼又是谁,她不仅不救爹爹,还还她根本瞧不起朱家,恨不得没有姓这个朱,怎么不跟国姓去,怎么要生在我们家。
    说到最后一句时,已声嘶力竭。
    住口!张氏便是再和软的性子,此时亦是语出铿锵的堵了她的话。复高声道:这是朱氏女郎说得出口的话吗?你的荣华富贵是从谁身上来的?你以为真的是从你爹吗?你知不知道这话传出去就能治你的罪!
    朱令月被她吼得一愣,四顾一圈,眼泪唰的流了满面。
    张氏吼完,喝令奴仆封口,叹了口气,又将她搂在怀里。
    我要我娘等我娘来朱令月红着眼,抓紧她的衣袖,目中迸出愤恨,喃喃等我嫁过去、她等我嫁过去。
    张氏只顾哄着她快些梳妆,掏腹说着和软的话:你娘在章华看家,过些日子就来了,等你成了世子夫人,得了封诰,接你娘来,你也好为你爹爹说话啊,好孩子,快些梳妆罢。
    朱令月渐渐停止了哭泣,坐回妆台前。
    奴仆又来梳妆。
    金冠簪入她黑得滴水的发。
    胭脂盖上她红得如渗血的眼。
    从上林苑猎来的大雁,足上打了金环,关在桂枝做的笼子里,由郑无伤的童子捧上。
    朱氏宅邸前早已围得水泄不通。
    郑公子亲迎,朱令月众星捧月一般被捧了出来,她已梳妆整齐,面覆盖巾。
    赠了雁,行过礼后,朱令月至车前,随礼官唱授绥,郑无伤将车上的红索递给了她,扶她上车以后,亲自执过绳辔驾车。
    翩翩少年郎,生的面如傅粉,一路散花而行,金玉摇铎,佩环叮当,路过的妇人便也朝车上抛掷鲜花。
    郑无伤哈哈大笑,捡一朵海棠别在了帽侧,红花映郎面,愈显得神姿灵动,捡缰策马之际,围观人群哄笑不止。
    侍奉朱令月的奴子小声笑着说:郎君好俊雅,又是高门嫡子,风流会疼人,女郎好福气。
    --

章节目录

三十六陂春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衣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冉并收藏三十六陂春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