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7章 永昌(八)
    车经过未央宫北司马门, 门就关上了。南行百丈远是柏梁台,台上布了重兵。通往朱雀门的通道还是紧紧锁死, 还没有从叛军手中拿回来。
    除此之外未央宫几乎和平常没什么两样, 兰陵、昭阳、披香、飞翔数殿灯火通明,宫中住的夫人已被接去桂宫,阑干侧不时见着探头探脑的影, 许是宫人松散偷闲,少府乐府还有弦歌声,和被血洗火烧的桂宫如云泥之别。
    车驾停在椒房殿, 朱晏亭不等接引, 疾步下车, 衣下生风,拾级而上。
    椒房殿空荡荡,二三掌灯洒扫侍儿见到她都露出错愕的神情,才下拜。
    因她喜爱,经这些年不断修葺,椒房殿已如紫阙贝宫,金屏凤翅, 荪壁紫坛,珊瑚扶疏, 炉中焚楚地香草, 鲛绡长坠如冰雪,入目旷然。
    一切都像从前一样摆放着,干净如一盆水洗过,似她今日傍晚才出门。
    而离她上一次离开椒房殿, 已经过去了半载的时光。
    她没有一刻停留, 不住跨过道道门槛, 终于在推开其中一扇门时,失声叫出来:昱儿!
    鸾刀转过头,指压唇上。
    她捂住自己的嘴,看见安然躺在鸾刀怀里睡着的齐昱,眼角便红了。
    鸾刀见她发蓬鬓乱,裙裳沾血,面露讶色,轻轻把太子放回床上,过来扶她:殿下为何这个时辰才
    朱晏亭没有看她,轻手轻脚走到床边。周遭安静极了,齐昱两只手里抱着脏兮兮蜡像,睡梦正酣。新长的软发如枝丫上的嫩柳,灯下色似鹅黄。朱晏亭手上都是血,不敢碰他,只将手捂着自己的脸,静悄悄的掉泪。
    鸾刀拧了巾帕来,蹲在她足边为她净手,指头缝里擦出血来,指尖红红丹蔻也凝着干的血迹,她轻轻替她用毛巾捂软了,再细细挫下。
    鸾刀听过桂宫之中的情状,为她遇到的险境痛心:午时太医就说陛下醒过来了,如何还闹到那地步?
    我要我要引敌。那时候太太早了,鱼还没有咬饵,如果放弃,就功亏一篑了。泪流的脸上痒,朱晏亭抽着气,抽回手挡上脸,轻轻说了一句:我就给他喂了令他昏睡的药泪水慢慢从指缝里溢出来,残红湿乱,伴随她喉咙里隐忍到极致颤:我端着药进去,他还没有全醒过来,就又我从前说我哪儿都不会去,还是骗了他。
    鸾刀欲言又止他知道你喂了药吗?
    我不知道。朱晏亭摇摇头,回忆起今日太阳偏西时,太医突然去明光殿,悄悄告诉她齐凌好像醒过来了。
    她乍喜涌身难以自抑,偏还在执尚书台掌朝事,一身庄重披挂,缓缓起身向后,穿过竖屏脚步才快起来。
    齐凌果真是要醒了,神识未回转,但有渴水之兆。太医号脉对她说,最凶险的时候已经过了,好在陛下壮年,底子打熬得好,昨日还周身滚烫气若游丝,今日烧退,脉搏强劲,想来应是无碍了。
    她怔怔的盯着他,面上挂着笑,眼前却雾蒙蒙,颊上泪流如梭。
    只觉失而复得,惊心动魄。
    几乎忘却堪堪点燃的一城烽火,忘却城下兵荒马乱,直到鸾刀的声音,提醒她:
    诸事要上报陛下。
    这短短一句话,令她如坠冰窟。
    她记得那时候感觉到耳边热,那是太阳烘烤在远处的瓦檐上,其实只是余光瞥见,日头刚刚有些慵懒,斜斜西挂碧天的日昳时。
    那时,局面一片大好。
    齐凌亲手锻造的尚书台像个不需要主人权力怪物,冗余符节全无,撇去三公,一令通至,禁军如臂指使,生杀褫夺尽在一念。
    正是倚仗这个初生、甚至不完备的尚书台,她才能以朝中几乎无人之身,在半日里完成了对长安城的控制。
    这颠覆了朱晏亭的认知。
    从前章华要做举国大事,总要在朝堂上演一遍遍激烈对峙,丞相、卿大夫、将军们日出吵到日落,歇了一夜,又吵。母亲便在座上昏昏欲睡,一定要等待他们理论出个结果。
    母亲说,人之一身能知能晓者终究有限,待众人理论过,知各方诉求,方能决事。否则一叶障目,犯下大错。
    但尚书台不需要,尚书台只需要一个人决定。
    此剑之过利,令执者心畏这还是一把在众人反对下还没锻好的剑,还没有拿在最适合的人手里,已有如此威力。
    此时,朱晏亭忽然能理解,齐凌为何要先换一个无能的丞相,而丞相等,为何会想尽一切办法反对尚书台。
    动人所得,如弑杀之。
    在这日的日昳时分,齐凌醒来的前一刻,丞相被困未央宫,朱恂已将长安诸门封锁,控制了乱党家眷,朱灵刚刚拿下北军,太子已被送到未央宫。
    他醒得正是时候,丞相獠牙已露,正可最小代价平乱,一旦显露朝臣之前,这些日子以来笼罩在长安的疑云尽可消散。
    但这对朱晏亭,就是最差的时候。
    再早一些、或者哪怕再晚一些,都比现在要好。
    她已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

章节目录

三十六陂春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衣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冉并收藏三十六陂春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