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照这么算下来,他们岂非与商人师出同门?
    简直荒唐!
    一直没说话的孟晖忽出声道:“圣人有言,有教而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裴先生品性高华,行事不拘小节,颇有魏晋风流,能得他收入门下者,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诸位怎好如此背后议论?实非君子所为。”
    那几人被他三言两语戳中心思,不觉面上做烧,又有人恼羞成怒。
    “孟兄这话说得好没道理!自古士农工商泾渭分明,又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等十数年来寒窗苦读圣人书,怎能妄自菲薄,与商贾之流为伍?”
    他越说越气,仿佛蒙受了奇耻大辱一般。
    “况且一小小女子……”
    他们这些人尚且不能拜入裴门,那一个女流之辈,一介商贾而已,如此低贱不堪入目,却能得到他们所不能的!
    天道不公!
    旁边几人面面相觑,这话说得忒刻薄!
    你不屑与商贾为伍,可偏偏裴先生收了商人为徒,说到底不就是对裴先生不满吗?
    眼见不妙,那几人便跳出来打圆场。
    “哎呀,不过玩笑而已,何必当真呢?”
    “就是这话,况且这是裴先生的家事,与我等何干?大家说过也就算了!”
    “玩笑,玩笑而已,不如大家等会儿一起出去喝一杯,怎么样?”
    孟晖却冷笑出声,盯着方才抱怨的那人道:“你既然满腹怨言,何不转头说与裴先生听?前倨而后恭,闻之令人发笑!”
    他也曾经想拜裴远山为师而不能,可既然不能,也就认命读书,却不曾迁怒于旁人。
    在他看来,此等言行属实卑劣!
    “你!”那人被气个倒仰。
    孟晖却不理他,当即拂袖而去。
    他答应了别人要尽快下场的,时间紧迫,哪里有那么多闲情逸致与此等俗人舌战?
    孟晖此举越发令同窗怒不可遏,忍不住狂追几步,指着他的背影跳脚骂道:“简直岂有此理!尔等自甘堕落,对得起圣人,对得起陛下吗?”
    他们这边的内乱,师雁行和裴远山全然不知。
    见她登门,宫夫人喜得无可无不可,拉着手左看右看,直说瘦了。
    师雁行笑道:“哪里就瘦了?只是个子略抽条了些,去了去奶膘,其实身子骨可结实呢!如今我一顿都能吃两碗饭!”
    已经死过一次的人尤其注重养生之道,现在她即便再忙,每日早晚也会固定抽出几刻钟来锻炼,或是随着胡三娘子打拳扎马步,或是拉弓锻炼臂力和核心肌肉群。
    估计再这么下去,成年之后就能看见腹肌了。
    宫夫人失笑道:“两顿饭倒也罢了,民以食为天,就是要多吃饭才好呢。”
    师雁行与他们说笑一回,先挽了袖子去厨房腌肉,准备炸点小酥肉吃。
    诗云照例跟过去打下手,又小声说:“姑娘这几个月都没来,老爷和夫人虽然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可念着呢,时常往窗外看。”
    之前夫妻两人孤身来此,若是习惯了,倒也罢了。偏偏又收了个女弟子,后面两个徒弟也赶来陪伴,一时热闹非常。
    热闹的时候热闹,偏要冷清的时候也冷清,三个弟子一股脑走了个干净!
    如此巨大的落差,让人一时半会儿回不过神来。
    师雁行一声叹息,又细细地问诗云师父师娘的情况。
    “老爷生性洒脱,虽偶尔怔怔出神,但有夫人宽慰,倒也无甚大碍。”
    诗云按照吩咐挖了一瓢面来,看着师雁行调味,又小声说:“只是前儿偶然听夫人说了句宋大人的话……小两年没见了,肯定也是想的。”
    宋大人……
    师雁行道:“大师兄?”
    诗云点头。
    现在裴远山膝下共有四名弟子,除了田顷、柴擒虎和师雁行之外,另有大弟子宋云鹭现居京城,在翰林院苦熬。
    裴远山如今被贬,不方便书信关照,而宋云鹭家境贫寒,性格内敛,也不大可能往这边送信。
    粗粗算来,师徒二人互无音信已经有小两年,怎能不牵挂?
    后面师雁行炸好了小酥肉,又往上面撒了点椒盐,单独拿出几条来炖了酥肉汤,这才正式开饭。
    刚出锅的小酥肉还有些烫,又香又酥又脆,吃了一条,还想再吃。
    做成汤之后虽没了那种爽脆的口感,但是炖煮过的汤汁去除大部分油腻,原本的清汤中也多了油花,进而生出另一种全然陌生的神奇口味。
    师雁行回来,裴远山和宫夫人肉眼可见的高兴,席间还小酌一杯。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师雁行才老实交代道:“大师兄那边……我已送去了年礼,师父师娘不必太过担心。”
    对面两人就是一怔。
    可细细一想,倒也蛮符合她未雨绸缪的做派,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什么时候的事?”裴远山问道。
    师雁行摸摸鼻子,“上个月初,估摸着再有几天也就到了。商会中人有亲戚在京城附近,我想着二师兄三师兄即便有意探望,恐怕也去不了那么快,便找了他们,额外多加了点钱,托他们给大师兄送些年礼和书信。”
    反正差不多顺路,又额外给了路费,那些人本就十分愿意。
    况且一听又是送给翰林院中的官员,不觉惶恐,还曾想要给师雁行退钱。
    宫夫人又惊又喜,“你这孩子怎么不跟我们说呢?”
    裴远山瞅了眼嘿嘿傻笑,试图蒙混过关的小弟子,“都送了些什么,夹带了多少银子?”
    师雁行:“……”
    您老人家就不能不这么明察秋毫吗?
    她老老实实道:“怕给多了大师兄不肯收,就只给了三百两。”
    她与宋云鹭虽未曾蒙面,但也从两位小师兄口中听说过他的为人,知道那是一位极其清廉,又自尊自爱的老实人,若平白无故给他大笔银两,必然不肯要的。
    裴远山皱眉道:“那也不少了。”
    纵然京城开销大,年下里又要四处打点,三百两也够支应一年的了。
    师雁行狡黠一笑,“师父不必担心,我自有张良计。”
    数日后,京城。
    京城东北一带有一片比较特殊的住宅区,大多是窄小的二进小院,乍一看平平无奇,可这里却汇聚了朝廷大半五品以下的官员。
    京城出身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来此地为官,少不得租住房屋,奈何京城大不易居,高昂的房价令不少人为之兴叹。
    莫说买房置地,就是想要有片瓦遮身也非易事。
    好在朝廷也要脸面,为防止官员们因为囊中羞涩而流落街头,朝廷许多年前就有举措,凡在京租住房屋者,每月皆可领一部分补贴。
    宋云鹭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在翰林院为官固然清贵,奈何名声填不饱肚子,月俸实在羞于启齿。
    若非朝廷贴补,怕有许多官员不到月底就要揭不开锅了。
    这日,宋云鹭像往常一样下衙。
    他雇不起车马轿辇,每日都是步行回家。
    快过年了,街上处处张灯结彩,人人皆满面笑容,到处采办年货。
    想着家中快要没米下锅,宋云鹭咬了咬牙,先去割了一斤肉,又去买米。
    奈何年关将至,物价飞涨,同样的价钱原本能买一斤的,如今却只好少二两。
    宋云鹭心疼得不得了,又懊恼自己为何没有早早采买,一路走一路叹。
    可转念一想,就他这点微薄的俸禄,便是再早几个月,也不过勉强开销而已,又哪里有得余力多买粮米?
    时值大雪,宋云鹭进门时,黑色官帽和双肩都已白了。
    “宋大人!”
    正要进门时,背后却有人叫住他,说是有信到。
    周遭一带都是贫寒小官,日常不在家,偶然有亲朋好友送来的家书和行李,便都集中放在街头的小屋内,有专人派送。
    听说有信,宋云鹭先是一惊,生怕是老家有人出什么事了。
    可待到看见信封上的字迹后,微微惊讶,旋即释然。
    上面写着“宋师兄  亲启”几个字,背面还有落款:师雁行。
    宋云鹭想起来了。
    之前两位师弟来信时曾说过,师父在五公县新收了一位小师妹,十分冰雪聪明,正是这个名字。
    和书信一起来的,还有几个油纸包,打开一看却是熏制好的腊肉香肠,还有风干鸡鸭等。
    都是耐存放的,只要保存得当,吃一年也不会坏。
    另有几块方方正正的东西,打开一瞧,红彤彤香喷喷,却说是用牛油熬的火锅底料。
    若是冬日里懒得做饭,可以随手切一块丢在清水锅中,随便涮些什么菜啊肉的,就是一顿好饭。
    宋云鹭一声轻叹,心下又是惭愧,又是感动。
    惭愧的是,他身为大师兄,非但不能为几个师弟师妹做些什么,却反而要时常受他们接济。
    感动的却是人情冷暖,在这官场之中,虽少不得尔虞我诈,却也有人在千里之外惦念着他的吃喝饮食,怎不令人动容?
    只是感慨这片刻,那雪水就化了不少,浸透布料渗进来,寒津津一片。
    宋云鹭忙脱下官袍,小心挂起来抚平褶皱,生起炉火,又换了家常的旧棉袄。
    待到炉火驱散这一隅的寒气,宋云鹭忙蹲下来烘烤双手,等到五指灵活才拆开信细看。
    先是笔走龙蛇满纸好字,大气磅礴,果敢刚硬,却不像个十四五岁的少女所书。
    宋云鹭暗自赞了一回,也替她高兴。
    字如其人,足可见小师妹行事果决,有如此心性,做什么不成?

章节目录

食全食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少地瓜并收藏食全食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