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之中,裴淮秀看到陆瑾骑着白马潇洒而来,芳心止不住一阵欢喜振奋,对着他连连招手不停,然而重头到尾直至走过,陆瑾都没有看她一眼,不禁令裴淮秀大感失望。
见她似乎有些沮丧,同路的裴凌青抿嘴笑道:“淮秀,现在人山人海我们又站在人群中间,七郎如何能够看得见?你还是少费些力气吧。”
裴淮秀这才恍然醒悟,故作不屑地嘟起了嘴,言道:“刚才那么多的进士,谁说我是招呼七郎?况且黄昏时他总回归家,那时候再恭贺他也是不迟。”
裴凌青笑道:“今夜七郎会去温柔坊通宵达旦的饮宴,只怕不会回府了。”
“什么,他要前去温柔坊那种烟花之地。”裴淮秀一双美目陡然就瞪圆了,俏脸露出些许微不可觉的愤然之色。
裴凌青点头道:“是啊,此乃进士放榜后不成文的规定,进士们都会前去烟花柳巷寻欢作乐,以示庆贺。”
裴淮秀美目怔怔地望着陆瑾渐渐远去,想及今晚他将与那些烟花女子左拥右抱,不知为何,芳心陡然飘出了一阵酸味,使得她暗自裹紧了粉拳。
虽则是御街夸官,陆瑾还是觉得太过招摇了一些,严格来说他也不喜欢这样备受市人瞩目的情景,回首一看其他进士,许多人却是洋洋自得,兴趣盈然,毕竟一朝鱼跃龙门成为进士,将十年寒窗苦读的郁闷渲泄而出,这种受到万人膜拜恭贺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沿着天街走马向南直至淳化坊,进士马队又折向东面从新东桥渡过了洛水,一路上敲锣打鼓满是喜庆,及至来到靠近洛阳东面城墙的积德坊内,方才收缰驻马。
陆瑾高坐马背举目望去,一片金碧辉煌的寺庙巍峨矗立在层层叠叠的民居内,其中一座十来尺高度的佛塔尤为引人注目,恍若长剑一般直刺天际。
未然驻马陆瑾之旁,展颜笑道:“状元郎,前面便是大福先寺,不知你可知道它的来历?”
陆瑾笑语言道:“这我还是知道,相传此庙乃是当今天后为生母杨氏祈福所建,以前本名太原寺,建在与端门相对不远的教义坊内,一日天后登端门遥望洛阳之景,见太原寺不禁思念生母,悲恸之余令太原寺迁移到积德坊内,而太原寺从此以后也更名叫作了大福先寺。”
未然恍然笑道:“噢呀,忘记状元郎乃是天后心腹,这等事情岂会不清楚?呵呵,在下刚才怕你不知道,还想班门弄斧替你解释一二了。”
闻言,陆瑾淡淡一笑,却没有言语。其实这段故事并非是天后讲述,而是他以前身在温泉宫时,太平公主无意间提及的,故此才记在了心中。
来到寺庙门前,早有一群僧人恭候于此,为首老和尚头戴佛门志公帽,白发苍苍矍铄苍旺,瞧见众进士走马而至,立即站在原地深深一个佛礼,言道:“老衲大福先寺主持法藏,见过诸位进士。”
陆瑾心知眼前这位法藏和尚乃是盛名远扬的佛门高僧,自然不敢有所托大,急忙下马对着法藏拱手言道:“在下陆瑾,见过方丈大师,我等奉帝命前来奉先塔题名留念,还请方丈大师行个方便。”
法藏捋须微笑道:“大福先寺能够留下诸位进士的墨宝,实乃荣幸之际,诸位里面请。”
在寺庙僧人的陪同下,陆瑾带着进士们走入了大福先寺内,入目便是飞檐斗拱的庙宇,百姓们进进出出往来不断,神情虔诚地向着每一个金身佛陀雕像叩拜作礼,嘴里碎碎念叨着祈求之事,袅袅青烟萦绕盘旋四周,庄严而又肃穆。
唐时佛教兴旺鼎盛,备受平民百姓喜爱,尤盛道教多矣,未及陆瑾言语,不少进士都已经进入庙宇之内焚香叩拜。
相比佛教,陆瑾更信服土生土长的道教,因而他并没有入内向佛主叩拜,而是就这样站在外面等待。
过得半响,进士们重新聚齐,在法藏和尚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先塔之下。
这座奉先塔乃是近年新建而成,仔细数来共分七层,全是以制式统一的青砖堆砌,砖面粉刷白灰为底,看上去极为气派。
陆瑾四下环顾,正在思索改在何处题名留念,法藏已是捋须笑道:“状元郎,浮屠四周的围墙都可以用来提名,还请状元郎赐下墨宝,供人瞻仰。
陆瑾点头言是,却见一名小沙弥已是捧来了红彤彤的朱漆,恍若血水一般盛在木盆之内。
而作为题名所用的毛笔,则是一只笔锋肥硕饱满的巨大毛笔,陆瑾刚握在手中,便觉得手腕为之一沉。
不容多想,他信步来到了东面围墙前,略一思忖断然挥毫,一行行漂亮的大字已是出现在了墙面之上,写的为:调露二年,岁在庚辰,暮春之初,新科进士二十五人会于奉先塔前,感念圣恩浩荡,科举举贤,特题名留念聊作回忆。
写完这一行后,陆瑾另提一行,龙飞凤舞地写出了自己的名讳籍贯:江宁陆瑾。
“咦,原来状元郎是江宁人士啊。”站在旁边的未然颇觉惊讶地笑了起来。
陆瑾这才醒悟不知不觉写出了真实籍贯,然而现在更改却是不可能,只得点头笑道:“在下祖上乃江宁人士,故此便写为了江宁。”
未然点头笑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你我还算有缘了。”
“哦,未郎君也是江宁人?”
未然言道:“非也,在下乃丹州咸宁人,不过母亲却是江宁人士,在下在江宁县也生活甚久,算是半个家乡吧。
陆瑾本欲询问一下谢府目前情况如何,然现在人多势众,也不好再问,对着未然轻轻一笑,将手中毛笔递给了崔琳。
待到二十五名进士在围墙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奉塔题名就算完结。
魏旭伦露出了意犹未尽之色,微笑提议道:“状元郎,光是名字却没有诗句搭配,岂不枯燥无味?以在下之见,不如请状元郎你再题诗其上,聊作纪念,不知状元郎意下如何?”
话音落点,立即得到了进士们的拥护同意,纷纷出言请陆瑾题一首诗歌留在墙上,作为庆贺。
见她似乎有些沮丧,同路的裴凌青抿嘴笑道:“淮秀,现在人山人海我们又站在人群中间,七郎如何能够看得见?你还是少费些力气吧。”
裴淮秀这才恍然醒悟,故作不屑地嘟起了嘴,言道:“刚才那么多的进士,谁说我是招呼七郎?况且黄昏时他总回归家,那时候再恭贺他也是不迟。”
裴凌青笑道:“今夜七郎会去温柔坊通宵达旦的饮宴,只怕不会回府了。”
“什么,他要前去温柔坊那种烟花之地。”裴淮秀一双美目陡然就瞪圆了,俏脸露出些许微不可觉的愤然之色。
裴凌青点头道:“是啊,此乃进士放榜后不成文的规定,进士们都会前去烟花柳巷寻欢作乐,以示庆贺。”
裴淮秀美目怔怔地望着陆瑾渐渐远去,想及今晚他将与那些烟花女子左拥右抱,不知为何,芳心陡然飘出了一阵酸味,使得她暗自裹紧了粉拳。
虽则是御街夸官,陆瑾还是觉得太过招摇了一些,严格来说他也不喜欢这样备受市人瞩目的情景,回首一看其他进士,许多人却是洋洋自得,兴趣盈然,毕竟一朝鱼跃龙门成为进士,将十年寒窗苦读的郁闷渲泄而出,这种受到万人膜拜恭贺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沿着天街走马向南直至淳化坊,进士马队又折向东面从新东桥渡过了洛水,一路上敲锣打鼓满是喜庆,及至来到靠近洛阳东面城墙的积德坊内,方才收缰驻马。
陆瑾高坐马背举目望去,一片金碧辉煌的寺庙巍峨矗立在层层叠叠的民居内,其中一座十来尺高度的佛塔尤为引人注目,恍若长剑一般直刺天际。
未然驻马陆瑾之旁,展颜笑道:“状元郎,前面便是大福先寺,不知你可知道它的来历?”
陆瑾笑语言道:“这我还是知道,相传此庙乃是当今天后为生母杨氏祈福所建,以前本名太原寺,建在与端门相对不远的教义坊内,一日天后登端门遥望洛阳之景,见太原寺不禁思念生母,悲恸之余令太原寺迁移到积德坊内,而太原寺从此以后也更名叫作了大福先寺。”
未然恍然笑道:“噢呀,忘记状元郎乃是天后心腹,这等事情岂会不清楚?呵呵,在下刚才怕你不知道,还想班门弄斧替你解释一二了。”
闻言,陆瑾淡淡一笑,却没有言语。其实这段故事并非是天后讲述,而是他以前身在温泉宫时,太平公主无意间提及的,故此才记在了心中。
来到寺庙门前,早有一群僧人恭候于此,为首老和尚头戴佛门志公帽,白发苍苍矍铄苍旺,瞧见众进士走马而至,立即站在原地深深一个佛礼,言道:“老衲大福先寺主持法藏,见过诸位进士。”
陆瑾心知眼前这位法藏和尚乃是盛名远扬的佛门高僧,自然不敢有所托大,急忙下马对着法藏拱手言道:“在下陆瑾,见过方丈大师,我等奉帝命前来奉先塔题名留念,还请方丈大师行个方便。”
法藏捋须微笑道:“大福先寺能够留下诸位进士的墨宝,实乃荣幸之际,诸位里面请。”
在寺庙僧人的陪同下,陆瑾带着进士们走入了大福先寺内,入目便是飞檐斗拱的庙宇,百姓们进进出出往来不断,神情虔诚地向着每一个金身佛陀雕像叩拜作礼,嘴里碎碎念叨着祈求之事,袅袅青烟萦绕盘旋四周,庄严而又肃穆。
唐时佛教兴旺鼎盛,备受平民百姓喜爱,尤盛道教多矣,未及陆瑾言语,不少进士都已经进入庙宇之内焚香叩拜。
相比佛教,陆瑾更信服土生土长的道教,因而他并没有入内向佛主叩拜,而是就这样站在外面等待。
过得半响,进士们重新聚齐,在法藏和尚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先塔之下。
这座奉先塔乃是近年新建而成,仔细数来共分七层,全是以制式统一的青砖堆砌,砖面粉刷白灰为底,看上去极为气派。
陆瑾四下环顾,正在思索改在何处题名留念,法藏已是捋须笑道:“状元郎,浮屠四周的围墙都可以用来提名,还请状元郎赐下墨宝,供人瞻仰。
陆瑾点头言是,却见一名小沙弥已是捧来了红彤彤的朱漆,恍若血水一般盛在木盆之内。
而作为题名所用的毛笔,则是一只笔锋肥硕饱满的巨大毛笔,陆瑾刚握在手中,便觉得手腕为之一沉。
不容多想,他信步来到了东面围墙前,略一思忖断然挥毫,一行行漂亮的大字已是出现在了墙面之上,写的为:调露二年,岁在庚辰,暮春之初,新科进士二十五人会于奉先塔前,感念圣恩浩荡,科举举贤,特题名留念聊作回忆。
写完这一行后,陆瑾另提一行,龙飞凤舞地写出了自己的名讳籍贯:江宁陆瑾。
“咦,原来状元郎是江宁人士啊。”站在旁边的未然颇觉惊讶地笑了起来。
陆瑾这才醒悟不知不觉写出了真实籍贯,然而现在更改却是不可能,只得点头笑道:“在下祖上乃江宁人士,故此便写为了江宁。”
未然点头笑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来你我还算有缘了。”
“哦,未郎君也是江宁人?”
未然言道:“非也,在下乃丹州咸宁人,不过母亲却是江宁人士,在下在江宁县也生活甚久,算是半个家乡吧。
陆瑾本欲询问一下谢府目前情况如何,然现在人多势众,也不好再问,对着未然轻轻一笑,将手中毛笔递给了崔琳。
待到二十五名进士在围墙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奉塔题名就算完结。
魏旭伦露出了意犹未尽之色,微笑提议道:“状元郎,光是名字却没有诗句搭配,岂不枯燥无味?以在下之见,不如请状元郎你再题诗其上,聊作纪念,不知状元郎意下如何?”
话音落点,立即得到了进士们的拥护同意,纷纷出言请陆瑾题一首诗歌留在墙上,作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