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很感激刘大人,不过并不是因为我今日的地位,而是因为驿站裁撤之后我李某才是个人,而不是畜生。”李自成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渐渐变得几乎听不到了。
    第二十四节 谅解
    在回家乡之前,李自成是驿站的驿卒。崇祯三年,朝廷裁撤驿站,时为一员驿卒的李自成随之失去糊口的生计。这个许平早已经知道,不过李自成要讲的是他在驿站时的工作。
    看到李自成好长时间没有说话,许平估计闯王必定有一段难以回首的往事,于是他没有不耐烦或是发问,而是很有耐心地等待着。许平看到李自成几番张口,都没有发出声音来,反倒是他的胳膊在难以自制地抖动。月光照在李自成的脸上,许平看到一副复杂的表情,闯王的那只独眼里也满是难以言喻的苦痛。
    “裁撤驿站以前,刘大人的奏章我就听说过。”李自成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讲述他的故事:“等我识字以后又找来仔细地读,三边驿政每年要花六十八万两银子,刘大人说,其中的八成都是官员用来干自己的私事,公务连两成都不到。”
    可能是因为没有说到伤心往事,所以李自成的语气显得流利自如,没有如同许平预料的那样磕磕巴巴,他给许平讲起刘懋的那次改革:“其实刘大人说的还是太客气了,哪里有两成公务?根本就没有干任何公务,至少我在的驿站就是这样。我的,还有周围的几个驿站,按册面上写的应该有八百个驿卒,一年的饷银和马草银加起来是一万多两,可是实际上只有五十个驿卒,一年的钱不过五百两。平日没有传递过几次公文,全是供着官员们往来吃喝。”
    说到这里李自成停顿了一下,许平忍不住问道:“五百两怎么供得起?”
    “当然供不起,再说,都拿去供应官员,我们自己的肚子怎么填饱?”李自成的手臂又开始哆嗦,经过一次漫长的沉默后,李自成继续说下去,他的音调变得低沉,必须要竖起耳朵才能听清楚:“我们只能去驿站周围的百姓家里拿。”
    三人之间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李自成那变得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还有他艰难地吞咽口水的声音。
    “驿马早就没有了,我们养不起马,如果有官员要换马的话,我们也只能去拿百姓的马,拿回来慢了还会挨鞭子。”李自成的头垂向地面:“许兄弟,你肯定没有听说过我的这些事,我做的这些事几乎从来没有和人讲过……驿站旁边住着一户寡妇,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她家里没有男人,只养了两匹马,她就靠着把它们租给农家度日。平时,我们驿站的兄弟是绝不会动她家的马的……只是……只是……”
    李自成想说,那次是一个退休的尚书过境,不要说尚书本人,就是陪同的地方官都是驿卒们得罪不起的大人物;李自成还想说,因为尚书大人的排场很大,周围的百姓刚一得到风声,就带着牲口及时逃走了;李自成更想为自己辩护,牵马并不是他的主意,甚至李自成还曾极力替那个寡妇向同僚求情。
    但是最后李自成一个字都没能说出来,因为几个驿卒终究还是把寡妇家的马牵走了,李自成本人也硬着心肠不去理会那女人撕心扯肺的哭喊声:“那女人哭得是那样的凄惨,今天好像我还记得她的哭声。”李自成只感到自己的心里一阵阵地揪紧,那天寡妇拖着一个同伴的腿不放他们走,没想到那个瘦弱的女人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力气,同伴半天都挣扎不开,一个同行的驿卒用鞭子抽那个女人的头,只把那个寡妇打得血流满面,可她还是不肯松手:“我们最后把她打晕了过去,才带走了她的两匹马。”
    听着李自成的故事,许平忍不住又回想起自己在山东的往事——他奉命攻破的那个寨子,被带走的妇孺抽噎着不肯离开死去的丈夫和父亲的尸体,士兵们不得不一个个地把他们从亲人的身旁拖走。一开始新军的士兵还有些下不了手,但撕扯片刻后,新军的士兵因为收到抵抗而怒火上涌,开始用武器殴打百姓,迫使他们服从。
    “换给那寡妇的两匹病马,没两天就死了。”李自成的语速变得越来越慢,艰难地把故事继续讲述下去:“那个寡妇拖着伤病向邻居们借米,可是周围的人都很穷,她过不下去了。于是就把女儿买了,换回一匹一匹小马驹想养大。”养那匹小马的时候,寡妇跑到李自成所在的驿站,想讨一些草料回去,驿站里的明军对这个遍体鳞伤的女人也有些歉疚,就帮她割些草料,李自成还曾给她家送去过几次:“可不幸的是,那个马驹也死了。”
    虽然这是大明治下每一天都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的惨剧,但每一次听到这种故事时,许平还是感到难以忍受。
    “她把自己也卖掉了,和她女儿一样,跟着过路的商队走了,卖身的钱给了儿子的姑夫。”那个寡妇给儿子做了件新衣,送到他姑姑家去了,那个女人走了以后,李自成常常看到孩子在外面哭,他姑丈对他不好,每当这时李自成就会想到是自己一伙儿把这户人家害得如此下场:“等我识字后我看过刘大人的奏章,他说裁掉驿站能够给国家省下六十八万两银子。可是等驿站裁掉了,朝廷照样找百姓们要这笔银子,来年陕西大旱,朝廷还是连十万两银子的赈济款都不给。”
    提出赈济灾民以避免动乱的杨鹤,因为朝廷拒绝给他十万两赈济银而失败,陕西的赋税仍然继续收取。走投无路的灾民,和抗粮抗税的百姓合流,山陕一带战火四起,不愿意出十万两银子赈灾、不愿意免税的朝廷,决定从加征二百万两银子的练饷派军队镇压。
    “企图断人财路的刘大人被骂得体无完肤,很快就丢官了,横死在异乡。他得罪的人太多了,所以地方官不给他发丧。大家畏惧官府,甚至没有一个人敢去给他抬棺材,哪怕就是过往的客商,也没有一个人敢替刘大人料理身后事,没人敢把他的遗骨运回故乡,听凭刘大人的棺材暴露在路边,被日晒雨淋。”李自成的话语里满是感慨:“可是我还清清楚楚记得驿站被裁的那一天,周围的百姓奔走相告,几十里内到处都是鞭炮声,一连放了三天,比过年都要喜庆。”
    “大王,明廷君昏臣奸,等异日大王得志,当能给刘大人一个妥帖的定论。”不知不觉中,许平对刘懋也用上了敬称。
    “昏君无道,民不聊生,我李某起初只是想带着兄弟们找一条活路,但到了今天,如果说心中仍然没有异志,那当然是欺心之语。”李自成落寞地笑了笑:“只是我若是败了,那文人们笔下的刘大人就是一个祸乱天下的奸佞;我若是成功了,那文人们就会把刘大人的所作所为叫做‘为王前驱’。无论如何我都不可以替刘大人说话,我每称赞他一句,只能是更加重他的罪名。至于百姓的鞭炮声,他们是永远不会写在史书上的。”
    “因为他们写下来就是在骂自己。”许平转向清治:“看来只有指望大师了,我们三个人里,只有你有机会把闯王今天的话记下来,或许可以作为野史流传。”
    “贫道不是文人,写的文字连野史都算不上。”清治摇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刘居士所求的也不会是青史流传吧?”
    许平点点头:“这话不错,刘大人想的还是为昏君解忧,而昏君也用罢官、暴棺道边酬劳了他。”
    刚才听到许平说起那个孩子的故事时,李自成也被打动了心事,就站在那里听起来了。现在将心中隐藏的故事讲述完毕,李自成长长吐出一口大气:“我今晚来这里,本想和你谈谈开封府境内的治理问题,无意间吐露了一桩心事,松快许多。”
    “大王的意思末将很明白了。”
    “我就是生怕几位兄弟误会了我,我的志愿就是让百姓能吃饱穿暖。”李自成希望许平能够理解他,把两人之间的那块疙瘩解开:“这么多年的征战,死在我李自成手里的人不计其数。以前被官兵追着跑的时候,我和刘兄弟们都诅咒发誓要报仇,但第一次大败官兵后,我们先是一阵狂喜。但解气后看到那遍地的尸体是,我就忍不住想到,我们要求一条活路,但却杀伤了这么多的性命,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有父母、妻儿等着他们去养活,那天,我和刘兄弟他们大醉一场,以后每次大胜之后,我们都会喝得烂醉如泥,就这样杀啊杀啊杀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许平轻轻点头,他也有着同样的感触,所以许平坚决不肯杀俘,只有这样他才能让自己心里舒服一些。
    “听说许兄弟不杀俘,我猜许兄弟和我有着一样的心事,我用来宽慰自己的办法就是不征粮食,只有我的地盘上百姓能有东西吃,我杀人后才不会做噩梦。”李自成道:“和官兵打下去,会杀很多人,不和官兵打下去,还是会有很多人会死,我们是叛贼,我们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都是错。我总是想,如果我让百姓们过上一段好日子,那么我的罪过就小一些。我面前有两条路,都是错路,我至少走的是那条错得不太厉害的路。”
    “末将和孙将军做那些事情,实在是无奈之举。大王既然要想安民,那我们就得有安民的武力……”
    不等许平说完,李自成就连连点头:“许兄弟说的不错,我是一时有些糊涂,等到赶走了明军,我们再把这些法令撤去不迟。”
    “大王的顾虑是对的,”虽然李自成表示认错,但许平并没有接受:“我常常问自己,到底我的底线在哪里?为了获得能够对抗官兵、新军的实力,我能够对河南的百姓做到什么地步?如果我可以无所不为的话,那我和官府就没有了区别,我也没有了宽慰自己和部下的理由。”
    “那许兄弟的底线在哪里?”
    “无论是不是士人,只要不曾坐在官府大堂上祸害过百姓,我就对他们一视同仁。”许平已经基本中止对谨慎的抄家行动,现在开封府和归德府内追赃仅限于当过官的那群人:“对于这些无辜的人,我的底线就是绝不害他们的性命,只要我还有一口饭吃,我就不会看着任何人饿死,只要我还有衣服穿,我就不会看着其中任何一个冻死。”
    “这个想法不错。”李自成称赞道:“只要许兄弟和孙兄弟保证永远不像官府那样把百姓逼上绝路,我就不管你们如何行事。”
    “大王,我们击掌为誓。”
    许平和李自成连击三掌,归德新政的制度至此获得了闯营的一致认可。
    ……
    转日,许平重新向李自成说起朝廷又发新军来河南一事。蒲观水的军事行动已经公开了,对闯军来说并无秘密可言。三个营的新军预计会有一万两千名官兵,与这些新军同行的还有几十万石粮草,运送这些粮食的民夫不少是沿途征发的,所有的数字在朝廷的邸报上可以一览无余。
    这次新军的规模颇为庞大,李自成、牛金星对此都极为重视,许平评价道:“新军准备得非常仓促,不少官兵都是临时从其他各营中抽调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竟然在冬季大举进攻,无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这在军事上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牛金星笑道:“听起来许兄弟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不敢说有十全的把握,一万两千新军还是远比我们强大的军力。”许平说话的口气很轻松,脸上也挂着淡淡的笑意:“如果现在是春季或是夏季,这么多新军会给我们造成非常大的威胁,但冬季的天气足以抵消他们的兵力优势,大王既然回到河南那就更加没有问题了。现在我考虑的是如何重创这支新军。”
    李自成和牛金星都同意把部分闯营部队移向开封,不过仍然要留下相当的兵力继续监视秦军。新上任的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正在大规模搜罗兵力,准备再出潼关进攻李自成。秦军以往无论是赴辽驰援锦州,还是上次入河南进攻洛阳,秦军都在陕西保存了一支相当的预备兵力,以往洪承畴和傅宗龙指挥的大部分兵力都是他们招募训练的新兵。但这次汪乔年为了组织兵力,甚至不惜抽调各镇驻边的将领。预计秦军这次动员的规模将超过五万,其中大部分将是老兵而不是招募流民组成的新部队。这样全面的动员当然比较费事,气候原因也加剧了各镇集结换防所需要的时间,所以闯军估计,秦军出潼关的时间不太可能早于明年二月。
    十月二十二日,李自成在许平和李定国的陪同下亲自观望开封的城防。城南五里处是贾明河抢修起来的棱堡,现在山岚营就坚守在这个堡垒里。这个堡垒的存在破坏了闯军包围圈的完整,严重干扰着闯军的行动。不过,许平和李定国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攻破这个堡垒的方法来。
    “他们有很多大炮,而且新军不停地加固棱堡,把这个堡垒修得越来越结实,根本无法靠强力攻取。”虽然李定国很难接受,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这个棱堡无计可施。李定国说:“棱堡与开封之间的联系也难以切断,贾将军从军多年,固守营盘的经验看来十分丰富,我觉得开封断粮以前我们是不可能攻下它的。”
    “末将想请大王亲自包围开封。”许平计划把李定国的营也调到东线去对付蒲观水三营,李定国的这个营名叫西首营,之前许平评价这个名字不太好听,不过李定国不以为然,觉得西首营这个名字足以说明这是西营中第一个实现新规范的营,也是第一个营。孙可望要走了两个营的番号,分别叫做:西锋营和西锐营。这两个营孙可望声称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军械问题,不需要许平拨给资源。昨天和李自成不欢而散后,孙可望一早就走了,宣称要返回归德府去处理政务和军务问题。
    李过的部队还离完成整还很远,此外还有肩负监视楚军的任务,既然把近卫营和西首营调去抵抗新军,那么就需要另外一支精锐部队来监视山岚营,所以许平希望李自成带着他的亲领监视开封。
    李自成率领的这一万闯军虽然装备不如近卫、西首两营,但配合其他部队足以维持对开封的封锁,有这些军队在,贾明河就休想杀出开封来和蒲观水会师。
    这样的部署自然是许平和李定国唱主角,而把李自成的亲领放到了配角的位置。牛金星似乎想说什么,但李自成抢在他反对前表示同意,许平的话音才落李自成就立刻点头道:“很符合我的想法,就这么办吧。”
    第二十五节 清野
    早在西首营调过来之前,许平已经沿着兰阳向开封的官道挖壕修垒。等李定国的部队到了以后,他们也立刻开始和近卫营一起修工事。在这个防御体系中,所有的核心工事同样是威力巨大的棱堡,但是这些棱堡的规模都不会太大,每个堡垒里顶多能驻扎几百个士兵,堡墙也用木头建造。
    许平对这些堡垒的修建速度感到比较满意,他并无长期坚守其中某一个堡垒的打算,而是计划用连绵不断的工事消耗新军的冲击力,这也是他不用土石机构而用木头修筑堡垒的原因之一。
    山东布政司和朝廷的邸报把新军的动向源源送来,加上闯营自己搜集来的情报,新军在山东接受兵力和装备后许平很快就得到警报。新军的粮草由山东提供,京师向这三营新军提供补充兵和主要的补给,而其他一些装备则从南京送来,这些物资沿途始终在山东新军的保护下,新军参谋部希望靠这个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耗损——如果交给官吏体制健全的直隶来负责运输,新军参谋部很怀疑到底能及时送到多少物资。
    一利必生一弊,新军虽然避开了地方官府的干扰和贪墨,但行军路线因此受到极大限制。确认新军靠近黄河后,许平下令实施坚壁清野的政策,沿着官道也就是许平防御区的周边,所有的村民都必须立刻撤离,所有的居民点都要被焚毁。
    坚壁清野的命令一直到官军迫近后才发布,听说消息后,黑保一急忙去指挥部找许平,却听说他已经到一线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去了。黑保一更不多说就直奔兰阳。大部分百姓被向南疏散,尽管如此官道上仍是人流滚滚,那些南方承受不下的百姓排成持续不断的人流,蜿蜒向西而行。在这条长蛇的旁边,黑保一在路旁找到了正在旁观的许平。
    “许兄弟,你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黑保一怒气冲冲地问道。
    许平看了黑保一一眼,又把目光投向大道上滚滚的人流。百姓扶老携幼,冒着寒风走向闯军划定的安全区,而近卫营也出动大批官兵、并动员他们所有的车辆协助这些百姓搬迁。
    “我并非不知道这会给百姓造成苦难,我并非不知道我焚毁的民居是这些百姓菲薄的家产。可是,为了胜利我不得不如此,我为此深感痛苦和内疚,日后也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去弥补他们今天的损失。”许平心里已经对黑保一的问题作出了回答,但他并没有把这段话宣诸于口,这个理由他可以对部下们说,但在这个直肠子的回回面前却感到难以启齿。
    见许平一言不凡,黑保一大声叫道:“许兄弟,我们打跑官兵是为了不让百姓挨饿受冻,我们怎么好做让他们挨饿受冻的事?如果反正都是要祸害百姓,那我么又何必去大官兵?”
    许平依旧无言以对,跟在他身旁的沈云冲是计划的参与策划者,也是执行者之一,他见许平始终不作声便替他辩解道:“黑大人,您为什么不听听百姓们的意思呢?”
    不等黑保一答话,沈云冲就跑到道边,向路过的百姓高呼:“乡亲们,你们愿意让官府再回河南么?”
    “不愿意!”
    “我们不愿意!”
    虽然路上的百姓一个个步履匆匆,但每一个听到沈云冲问话的人都这样回答。沈云冲转身缓步走回到许平和黑保一身前,他背后仍传来河南百姓一阵阵的呼喊声:“闯营的好汉们,杀官兵啊。”
    “黑大人,您都听到了吧。”沈云冲问道,“在大将军正式发下这个撤离的命令之前,我们就打算去和百姓们好好做个解释。不过不等我们说明来意,听说有有地方可能会来官兵后,这些百姓就纷纷西逃以躲避官兵。”沈云从不客气地说道:“黑大人,我们是顺应民心啊。”
    “我们在河南征粮抽税,许兄弟你不是一直说是为了要打跑官兵么?”黑保一不与沈云从争辩,质问许平道:“你不是一直说什么这是合约关系么?既然是合约,那你怎么能不遵守,你不保卫百姓们的家,岂不是拿了钱不办事?”
    “我会办事的,我也会遵守合约的。”许平突然张口说起来:“我让军队帮助每一户人家尽可能地带上家私,而他们不得不留下的东西我也派人记录下来,明年我们闯营都会加倍偿还,他们的房屋我们也会给他们重建起来。”许平说完后平静地看着黑保一:“黑兄弟可满意了?”
    “我不满意!”黑保一大声反驳道:“许兄弟你就是想得太多了,这人世不过是一场考验罢了,你太在乎输赢胜负了,官兵来了我们就去与他们拼死厮杀一场,若是真主让我们赢,我们就继续走我们的路;若是真主要召唤我们去见他,许兄弟你再怎么斤斤计较也是无用。”
    “在这里的百姓,有很多是不信真主的,黑兄弟你难道想看他们下地狱吗?”许平平心静气地反驳道:“难道黑兄弟你不认为,真主给你的使命就是保护善人、与凶徒作对么?”许平讲起他和黑保一逃亡路上的种种惨状:“难道黑兄弟你就想着赶快去天堂享福,不愿意在人世多待一段,不愿意帮助别人了么?”
    想起发生在河南种种令人发指的兽行,黑保一脸上的怒容渐渐褪去,自从许平把官兵围困在开封以后,这里的百姓确实生活好了很多,他看着逃难的人群,虎着脸对许平道:“要是到春天我们还不能夺还失地,他们就无家可归了,也会耽误了他们春耕。”
    “是的,所以我们绝不能打输,我们一定要打败新军,不仅仅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河南的千万百姓。”
    黑保一离开了,看着他那渐渐远去的魁梧背影,许平的参谋长周洞天有些担忧地说道:“大人,真的要把装甲营交给他么?卑职担心他会坏事啊。”
    “你不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么?”许平冷不丁地问道。
    “道理?”周洞天莫名其妙地看着许平:“什么道理?不管不顾地去与新军血拼一场?如果可以这么打仗,那还要我们做什么?”
    “我不是说他打仗的道理,我是说他的担忧。”
    “什么担忧?”周洞天满脸都是迷惑。
    之前许平已经和部下们详细讨论过对策,削弱新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利用天气。官兵前来百姓肯定会大量逃亡,但他们剩下的房屋会被新军用来避寒,有了这些现成的建筑新军的日常工作量就会大减,不一定每到一处就需要砍伐树木兴建供全部士兵避寒的营房;百姓也不可能带走全部的生活物资,而这些东西同样会减轻新军的负担,降低他们对补给的需求。因此许平下令进行彻底的破坏工作,面对这种坚壁清野政策,那些军纪败坏、劫掠成性、受到贪污、浪费的朝廷部队很可能会直接崩溃。但以新军的严格军纪,许平估计这只能削弱他们,让近卫、西首两营能够与他们一战。
    “很多百姓,确实是本来就要逃亡以躲避官兵,还有随之而来,被新军保送回来的地方官府,但一定有一些百姓是不愿意走的,虽然不多,但总会有一些人舍不得家产,想留下来碰碰运气。”许平始终用百姓本来就会自发逃亡,闯军的帮助让这些逃亡的人不至于在路上遭遇饥寒:“但是现在,他们统统得走了,没有人可以留下。在这个天气里在路上风餐露宿,无论我们如何小心,那些本打算留下碰运气的人里,总是会有一些人遭到不幸,而如果他们真的留下的话,或许新军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毕竟现在没有朝廷的文官督师。”
    “那样我们闯营的士兵就会多死很多人,他们的命难道不是命么?如果我军被击溃,河南的地方官都回来了,那将来死的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么?”周洞天飞快地反问道。
    “现在我的感觉就好像是一辆快要失去控制的马车的车夫,疾驰的马车大路上飞奔,面前是一个岔路,左面的路上有五个人、右面的路上有一个人。”许平喃喃说道,无论怎么选择都是不道德的:“我该向左还是向右?”
    许平自言自语着:“或者我可以像黑兄弟那样,闭上眼,让他的真主来选。即使是撞死了五个人,我也可以安慰自己说这是他们命该如此。”
    “大人您想得太多了。”周洞天宽慰道。
    “以前不需要我选,我不需要想这个问题,可是现在我坐在这个位置上了,我已经不能不去想了。”许平满心都是苦闷,最近一年来他的身份急剧地提高,速度快到他没有时间来适应:“我以前总是对侯爷很不满,可是我现在在想,是不是侯爷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侯爷不愿意让老天来选,他打算撞死几个、救几个,而我刚巧就是侯爷打算撞死的。”
    “侯爷,”周洞天嘿嘿一声:“卑职就知道大人您想得太多了。第一:卑职觉得侯爷是身不由己,他总不能去撞自己的亲朋子弟,只好来撞我们;第二:不管为了什么,有人要来撞我,那我就不会不视他为敌。”
    “我们说的不是一回事,”许平摇摇头:“我始终无法想像,一个活民亿万的人——其中也包括我的命,会不为天下百姓现在的遭遇而痛苦。我帮过的人远远不能和侯爷相比,我不信我能体会侯爷的爱民之心,可我看到民不聊生时、看到我亲手把求活的百姓打进火海时仍会苦不堪言,为什么侯爷能忍心看下去?”
    “可是这都是大人您在想,卑职倒是觉得侯爷的锐气已经被磨平了,侯爷是朝廷贵爵,已经和朝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周洞天道:“卑职觉得,我们所作所为就是顺天应人。”
    ……
    十一月四日,大雪降临在河南,这并非今年以来的第一场雪,却是几十年来前所未见的大雪,一夜之间积雪就深到了人的小腿。许平早上起来时大雪还在继续下,即使只隔着几步远,人物景色也看不清楚。平时军纪严明的闯军大营现在人声鼎沸,无数官兵从他们的营帐中涌出,在漫天飘落的大雪中纵声欢呼,一些农家出身的闯军将士甚至喜极而泣。
    开封、归德两府的降雪陆续飘扬了两天三夜,河南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在大雪中欢呼雀跃。一个已经年过八十的老人因为长寿,往年就是县官也会给他来拜年,平日他总是威严地坐在家中,被子孙们所环绕,现在却像个孩童般地趴在雪中,双手捧起地上厚厚的积雪,脸上老泪纵横:“这样的大雪,还是七十年前才见过一次啊,这是闯王带来的福气啊,大王果然是天命之主。”
    这位老人不知道,这次的降雪不仅仅出现在河南,连直隶和山西境内也是大雪普降,在山西大同,雪一连下了五天才停。一时间,大明北方地区的老人们都仿佛青春焕发,向从未见过或听说过这番景象的后辈们讲述起他们少年、童年时的类似场面——那时这并不是什么罕见的奇景。
    往年冬天,京城虽然飘过雪花,但多数时间连地面都盖不住,刚落地就融化殆尽,偶然在地上铺了薄薄的一层,满城的人就兴高采烈地出门去“踏雪”。今年京师附近下雪的时间虽然比山西稍短,但也有两天之久。喜悦并非仅出现在在百姓之间,自大雪来临后,朝廷上的百官人人喜形于色,争先恐后地上书给当今天子称贺。
    京师的皇城内,大明崇祯天子为此专程前往太庙祭谢。回到皇宫后仍然满脸都充满了喜色,与他的皇后笑谈时还几次忍不住起身向天公再三称谢。
    自万历年以来,北方的大旱越来越频繁,而南方的气温骤降,这个现象已经成为几十年的常态,朝臣们都把原因归结于皇帝德行有亏,责难一直沉重地压在大明皇帝的肩头。导致天下大灾的罪魁祸首万历死后,这个责任就被天启皇帝和魏忠贤扛下。
    崇祯即位初期,他心里一直是把责任偷偷地推给前几位皇帝的。但他登基过去了十几年,灾情仍毫无起色,甚至愈演愈烈。广州的海面开始结冰;闽粤冬季下雪;太湖全湖封冻以致数百渔民饥寒毙命;河南、山西有几个县数年不下雨……这一切让崇祯皇帝惊恐不已,他一次次减膳,直到最后一天只吃一顿饭;一次次节俭衣服,直到穿皇后、妃子自己织布给他做出来的衣服。崇祯自问,让老婆孩子一起挨饿,皇太子连聘礼都拿不出、以致只能拖着不能成亲,恐怕自古以来当皇帝的也就是他独一份,但这老天还是不下雨,说什么也不下雨。
    即位以来的种种征兆,似乎都是在向天下人通报着大明国祚将尽。崇祯皇帝嘴上不说,心里其实也是骇然。他还曾失态地对自己的后妃痛哭出声:“奈何处处皆是亡国之兆?”
    “朕的一片赤诚,总算感动了天心。”今天心怀大畅的崇祯皇帝破例喝了一小杯酒,他笑嘻嘻地对皇后道:“不过还不可增膳,当以天心释然为第一要务。”
    在举国欢腾声中,只有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看到的是什么。镇东侯站在自家的院内,伸出手接住飘落的雪片,盯着它在自己掌心间慢慢地融化。身旁的妻子高兴地说:“真是瑞兆啊。”他听见后只是随口附和了一声。
    太阳的黑子活动已经恢复正常,地球两极的冰盖正在退缩,大气中的含水量不断增加;而随着气温的继续回升,青藏高原上的冰雪在来年会加倍地融化,大量的融水将使长江、黄河以及其它河流的径流量猛增。

章节目录

虎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灰熊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灰熊猫并收藏虎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