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戈咋舌,“那他们胆子真够大的,咱们私下买过那么多次生铁,都没猜出附近有铁矿。”
    杨钺回想上辈子,他没有在锦州城建将军府,与赵大力没打过交道,他没几年就调走了,至死他也没发现这里有座铁矿。
    “去问问产量。”
    “问过了,他们知道的不准确,他们分两班,昼夜不分地挖矿,每个班还分了好几队,他们只能知道自己这支队伍挖了多少。”
    杨钺刚才看到不远处有几座土屋,估计是管事们休息的地方,“你过去
    看看,把有用的东西带过来。”
    长戈很快就去而复返,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并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东西。
    “所有纸质的东西不是被他们带走了就是被烧了,看来他们知道这里会有人来查似的。”
    “你说他们为什么好端端地会放弃这里?”铁矿虽然比不上金矿银矿,可也是能卖高价的东西。
    杨钺心中有个念头,能让赵知州放弃这里的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邵芸琅已经查出他这个秘密了。
    那邵芸琅知道这里后会怎么做呢?
    想到刚才在山脚下遇到的西凉兵,杨钺目光一冷,会有这么巧吗?
    “将军,我们发现了罗校尉!”后方留守的士兵大叫起来,然后杨钺就看到了罗靳带着人跑过来。
    “将军!”罗靳欣喜地喊道。
    能在这里重逢,罗靳可太激动了,有无数话想对杨钺说。
    杨钺将他叫到一边,听他说了这段人日子锦州城以及将军府的事情。
    这里确实已经易主了,新主人就是杨钺自己,这是邵芸琅为他夺来的东西,也是杨钺最需要的东西。
    “不管赵大力做了什么,先去将他拿下,赵府的人全都不许离开,找人接管锦州城官府。”杨钺没空去处理这些,等战事结束,再来慢慢清算。
    罗靳的军龄比杨钺还长,从前老杨将军在时,并不与官府产生冲突,关系一直是比较和睦的。
    这种直接将州城父母撸下来的做法他没听说过啊。
    “将军
    可要先写个折子上奏?”官员的任免是吏部的事,他们将军不可能不知道。
    “事后再说,战时一切以安稳为主,若是赵家敢反抗,就以叛国罪缉拿!”
    罗靳想到刚才遇到的西凉兵,如果是赵大人泄露了他们的行踪,那真的可以给他定罪了。
    “是!”
    “至于这里,我会留五百人给你,先把矿工安顿好,你回去禀报夫人,由她来决定。”
    杨钺深怕邵芸琅会亲自出城来这里,特别叮嘱罗靳,“别让夫人出城,铁矿的事情不急,可以先安置矿工,把山封了,别让西凉人发现这里。”
    “属下明白。”
    罗靳目送着杨钺离开,将矿工重新登记造册,把他们挪到之前管事住的地方去安顿。
    他选出一个管理者,交代他:“你们安生待在这里,我会让人送粮食上山,等夫人决定你们的去留。”
    这群矿工虽然看淡了生死,对什么事情都格外麻木,可刚才看到那位年轻的将军,看到了他熠熠生辉的模样,突然心生渴望,或许他们还能挣扎出泥潭?
    罗靳赶回城中,城门处一切正常,进了城里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之前出城时跟踪他们的那些人消失了。
    罗靳直接带人围了知州府,带着人闯进去抓了赵知州。
    对方心知肚明,却表现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罗校尉,你这是做什么?”
    “奉将军之命,请赵大人跟我们走一趟。”罗靳拿出杨钺的令牌,
    扫了一圈众位官员,“各位大人请稍安勿躁,将军无暇断案,只是先将嫌疑人赵大力看管起来,府衙的公务由通判大人暂代。”
    官员们面面相觑,只有几个心虚的悄悄后退了一步,不敢替知州大人求情。
    赵知州在看到活着的罗靳时就知道糟了,邵芸琅有没有出城他不确定,这罗靳可是出城上山的。
    他竟然没死!难道是那些西凉人没按计划行事?
    他都没死,那邵芸琅更不可能出事了,自己的算盘落空了。
    他交出官印,主动跟罗靳离开,还以为他会将自己押入将军府地牢,没想到却将他送回了赵府,然后派兵把守住了他的家。
    当他看到站在院子里的妻儿时,心底拔凉拔凉的,那女人竟然连在他们都抓回来了,看来这次真的要完了。
    “老爷……”一家人眼巴巴地看着他。
    赵知州摆了摆手,“都安分待着,会没事的。”
    杨钺如果要杀他全家,这时候就可以动手了,而且还可以嫁祸给西凉人,只是围困,想必他们一家子还有活路。
    罗靳快马加鞭赶回将军府,生动地复述了此行种种,最令人激动人心的自然是遇到了杨钺,眼瞅着夫人的表情由凝重转为了开怀。
    他笑着说:“夫人放心,将军平安无事,只是交代您不要出城,矿山那边您觉得该怎么处理?”
    邵芸琅思考片刻后说:“问明每个矿工的出处,若是囚犯,去官府拿了名册比对
    没到出狱期限的继续关押,若是良民,给了补偿放他们离开。”
    “这……岂不是会将矿山的秘密泄露出去?”罗靳觉得这样不妥。
    第484章 局势
    “命他们签下生死状,如果他们还想堂堂正正的活着,最好管好自己的嘴,如果有人愿意继续挖矿,我们也十分欢迎,工钱和工期会重新制定。”
    谁都知道,私矿用的矿工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所以他们才会如此麻木绝望。
    而按照邵芸琅的意思,矿工只是劳动强度更高的长工而已,给足报酬,会有人源源不断地去当矿工。
    邵芸琅并没有想过要将这矿山当成私有财产,但也不能白送给朝廷,最好是能当做东北军的生铁来源。
    过了明路才是最安全的。
    正月又下了几场雪,朝廷的信使隔段时间就会来一次,但并非每次都能将圣旨传递到位,因为连军营里的人也不知道杨钺的确切位置。
    只是不停地有军报报送到京城,有时候是捷报,有时候是战败的消息,兵部将最近收到的消息汇总一番,发现东北军已经歼灭了三万多的敌军。
    “皇上,应该命邵将军出兵了,此时正是攻占西凉老巢的最佳时机!”兵部尚书激动地说。
    如果能在他在任时灭了西凉国,那他一定会成为名垂千史的能臣!
    主战派纷纷出言附和,“皇上,这大好的时机,错过了可就难再有了,西凉年年犯边,兵强马壮,就算无法攻占整个西凉国,能抢占河西走廊以北那块大草原也是好的。”
    “打!必须得打!年年被动挨打,咱们总要主动出击一次,让西凉也知道大庆的厉
    害!”
    主战派大部分都是武将,战场才是武将们发光发热的地方,若天下太平,还有他们这些武将什么事呢?
    皇帝回想杨钺写给他的私信内容,其实与大臣们不谋而合。
    皇帝也想让邵承启出兵,可几十万大军一动,国库负担不起啊。
    岳次辅等主战派陈述完后才站出来说:“皇上请三思,臣以为,此时时机虽然很好,但也不可贸然出兵。
    一来,西凉全民皆兵,随便征兵就有几十万,北地严寒,咱们的士兵本就生活艰难,连件好棉衣都没有,战马也不够强壮,若此时出兵,未必就能拿下西凉国。
    二来,我们还未弄明白西凉为何转道东北用兵,又是走哪条路,如果逼急了,他们大军压境,东北军未必扛得住啊。”
    岳尚书眼珠子一转,叹气说道:“杨小将军还是太年轻了,经验不足,区区几万敌人就将他玩的团团转,依老臣之见,不如派遣朝中老将前去相助。”
    朝堂上几位正闭目养神的武将猛地睁开眼睛,同时站出来请命。
    “皇上,末将愿前去辅助杨将军驱敌!”
    皇帝扫了他们一眼,又看向杨蹇,如今杨家只有杨蹇一人在朝。
    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声,仿佛这件事与他无关,但杨钺就在前线,他怎么可能事不关己。
    “杨统领,你的意见呢?”皇帝点名问道。
    杨蹇出列,单膝跪在大殿中央,抬头正好看到前面一排武将的后脑勺,笑
    着说:“皇上,从臣弟的奏折上判断,此次西凉出兵不超过十万。
    如今已消灭三万五,还有近一万的俘虏,这说明杨钺应付得来,并不需要有人协助,若真要协助,不如多送一些粮草和棉衣过去,让战士们吃饱穿暖,才有力气抗敌。
    至于岳次辅所说的,不过是他不懂得东北的地形以及战争的策略罢了。
    此次西凉突袭,谁都没有料到,他们一去便攻占了宁远城与益州,西凉骑兵速度极快,若我们只能跟在屁股后面追,根本追不到他们。
    而他们又分兵去突袭锦州城等地,这些城池的守备军并不多,但守城占了便利,只要善于指挥,一般也无惧几千敌军。
    东北平原少,山林多,西凉兵只要善于躲藏,想将他们找出来很难,不过再难也是时间问题。
    一战战争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如今才过去一个月而已,皇上不必着急,若杨钺输了,我杨家子弟自会上阵驰援。”
    “哼,只怕那时候就太晚了,而且每个士兵的生命也是命,岂能让一个黄毛小子拿来练手?”黄家也是将军世家,只是黄老将军没有接班人,看着杨家就格外眼红。
    杨蹇不用自己开口,朝中自然有人为杨钺撑腰。
    兵部右侍郎易峰反驳道:“话不能这么说,杨将军二十多了,有为青年,怎么能算是黄毛小子呢?何况他也不是第一次上战场,各位怕是不知道,杨将军在东北
    可是享有战神的称号呢。”
    “那不过是百姓们的愚昧无知罢了,战神,岂是随便打了两场小仗就能得到的,杨老将军确实神勇,但如今的小杨将军恐怕还不足以获得此名声。”
    杨蹇自信地说:“黄将军可敢与我赌一把?若是杨钺输了,我杨家从此不掌兵权也罢,若是他赢了,黄家也就不要苟延残喘了,将军致仕如何?”
    “你……好狂妄的小子!你父亲在世时也不敢如此与老夫说话!”黄老将军一把年纪,虽然不如杨家那样战功赫赫,但也是培养了不少武将出来的大功臣。
    他手中不掌兵权,但就连黎勇锋也是他的徒弟,因此在朝中地位也不低。
    皇帝忙开口做和事佬,“黄爱卿别动怒,杨统领也是爱弟心切,朕对杨钺有信心,他一定可以战胜西凉军的。”
    黄老将军规规矩矩地说:“怕就怕,西凉会继续增兵啊。”
    朝臣们怯怯私语起来,如果西凉国真的发兵几十万到东北,那山海关能拦得住他们吗?
    “这不现实,以北境的恶劣环境,他们不可能让几十万大军从西走到东,粮草根本供应不上。”杨蹇到底是在军营长大,看得比其他人更客观。
    就在此时,有八百里加急军报送来,一名信使被两名禁卫军抬了进来。

章节目录

庶女嫡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北木南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木南乔并收藏庶女嫡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