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外一位当事人的无条件配合之下,她可谓是屡战屡胜。
并且借此成功pua的爹娘,站在了家庭食物链的顶端。
不过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她爹还做不出来送她去上族学的事情。
“郑师说,族学所教困于一族,难见天下事,难有容天下之胸怀,不妨去筑林书院看看。”
皇帝听完,拍掌赞叹:“祁亭居士眼界胸怀之宽广,人心事理之通达,胜过世间大多人,不负盛名啊。”
世家子弟,人才良多,但大多以宗族利益为先,爱搞党争,还在他需要的时候装聋作哑,明哲保身。
怪不得他父皇临死前都对他说,一定要及时打压,权衡各派势力。
听完秦玉逢的话,他才意识到,这些人从小上族学,学的不知是经传道理,还有族中长辈给自己灌输的宗族概念。
这样长大的人,自然会一心向着家族。
皇帝:“所以爱妃曾在筑林书院念过书?”
秦玉逢看了他一眼,面色古怪:“我答应过庄老先生,不将此事说出去,但若是不说,便是欺君之罪了。”
“朕绝不会将此事外传。”他郑重承诺。
她也只好慢吞吞地交代:“确实去过,不过没待多久。”
秦玉逢的初衷,只是就教育问题给家里人上一课,并不是真的想深度学习文化知识。
但郑师托了筑林书院山长的人情,答应偶尔给学生授课,换她去跟着一起上特别设置的少年班,她也不好意思说不想去,就硬着头皮去了。
刚开始还好,毕竟是穿越者,她要跟上同龄人的进度很容易。
直到他们开始背诗。
一些刻进灵魂的东西使她开始篡改别人的dna(大概类似于“领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之类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班人包括先生都没法笑着离开诗赋课。
然后是同班有人发现了她的身份,鼓动其他人一起嘲笑她,试图逼她离开。
她就趁着他们去澡堂,雇人偷走他们的衣服,捆在一头老牛身上,将牛放走,然后放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原来的地方。
达成一人霸凌全班的成就。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地进入怼天怼地的状态,不到半年,书院里的师长都像是苍老了十岁,却拿她没什么办法。
最后山长庄易亲自出面,带着她学习了一段时间。
大佬就是不一样,博采众家之长,无论是说理还是辩才都十分厉害,让她这种喜欢搞道德绑架和诡辩的都无力反驳。
那段时间她堪称是心如止水,差点儿出家。
没坚持多久,她就表示自己性情顽劣,不适合再在书院进修,请求离开。
庄老先生在她走的时候,送了一封夸她的书信让她拿回去给祖父交差,然后语重心长地嘱咐她:“女公子日后无论有了怎样的成就,在外都不必说自己在书院中学过。”
“你在外边惹出事情来,不要说是我教的”的委婉版。
皇帝听完,觉得合理又荒谬。
荒谬就荒谬在这一系列事放在某人身上十分合理。
他艰难地消化掉这种荒谬感,问:“所以你读这本书,是想起自己在书院的日子了?”
“不。”秦玉逢摇了摇头,“臣妾是想要建一座书院,正在翻阅与书院制度有关的书籍,希望能找到可借鉴的地方。”
荒谬感重新填满皇帝的脑子:“你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
建书院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教师和生源足以卡死大部分有这种想法的人。
目前所有的书院,建立者都是非常有名望的大儒。
这些大儒本身就门生众多,受世家推崇,才能有实力建立书院。
女子办学,前所未有。
然而他眼前的女子,仿若并没有发觉这是多么惊世骇俗的事情一样,轻描淡写地说:“贤妃很喜欢书卷,学识极佳,多年来修撰古籍百卷,写下经学注解数十本。如果有一座书院能让这些书籍派上用场,她大约会高兴。”
皇帝一直知道贤妃是才女,也知道对方很喜欢书,还曾让对方随意翻阅藏书阁的书。
但依然没有料到对方竟然喜爱到如此程度。
他怔然片刻,用一种莫名的语气说:“朕只将藏书阁交给贤妃掌管,终究不如爱妃来得贴心。”
“现在改过还来得及。”秦玉逢将手中的书塞进皇帝手里,目光真诚,“陛下不妨与臣妾一道规划此事,有了您参与,不怕招不到学生啊。”
皇帝:“……”
你也知道可能招不到学生啊。
秦玉逢丝毫不在意他的充满吐槽的表情,给他画起大饼。
“到时候就说圣上才是书院的创建者……嗯,书院二字不能将圣上与其他人相别,不妨叫做学宫。等成立了,圣上再抽空去讲上几堂课,有成为天子门生的诱惑在前,还怕没人愿意入学么?”
皇帝险些在一声声“圣上”中失去自我。
但“学宫”二字戳中了他的政治敏感,让他迅速意识到这并不只是一件“令贤妃高兴”的事情。
这世界的历史从秦后拐弯,所以是有稷下学宫的。
稷下学宫乃齐国君主所建立,广邀百家入内交流学习,掀起过一场学术风潮,也使齐国拥有了大量的人才,走向繁盛。
如今天下已经统一,情况与当年截然不同。
但依然可以从中得到灵感:以天子的身份创建学宫,招收少年学子,对其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不仅能增加自身的威望,也能提升臣子的忠诚度。
这不比在已经出仕的士人中培养心腹强?
秦玉逢见他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利害,微微一笑,将另外一边摞着的书也放到皇帝手中:“圣上觉得如何?”
他被压得不轻,回过神来,口不对心地答:“不好吧,各家皆有族学,朕若是召他们来学宫,不免大张旗鼓些,也容易坏了人才。”
秦玉逢:“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一直待在族学的。大多数世家子弟在启蒙之后,要么去游学,要么就自行拜师,出身不佳,无长辈关爱的几乎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
办学的本质是打破阶级桎梏,使处于较低阶层的人能够得到与高层相同的教育,初步获得人脉,拥有与其同台竞争的初始资本。
这才是世家所不容许的。
世家中不受重视的子弟,是他们如今唯一能接受的“寒门”。
秦琰发现了她的用意,才用那样一句迂回的话来点拨她。
“如此实在是可惜。”皇帝嘴上说着可惜,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不如来京入学宫进学,朕聘贤师为他们指点迷津。”
这是连学校建在哪里都想好了。
秦玉逢搬起另外一摞书,准备继续往他手上堆,一旁的赵海德见状,连忙凑过来:“娘娘交给奴才就行。”
她挑挑眉,松手将书给他。
赵海德使了个眼色,身边的小太监将皇帝手里的书也接过去。
“圣上若是在学宫讲学,可愿让臣妾与贤妃扮作学子前去听一听?”
皇帝觉得不大好。
但转念一想华妃也不是没有出过宫,他打算建学宫的位置就在京城之内,比上次出京的路程还近上许多,要去也没那么麻烦。
而且她都主动说要“扮作学子”了,已然非常体贴他。
“自然可以。”
他一口应下,有些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件事推上日程,但突然想起自己是来约华妃出去玩的,不由看着她:“爱妃还有事要忙吗?”
“圣上若是愿意替臣妾烦恼这学院之事,臣妾自然清闲许多,正好能应贤妃之邀,去替她整理书籍。”
“那好,朕回去先把这些看完。”
皇帝看向手中的《贤士致筑林书院语·集录》,不再是看冷门书籍的眼神,而是在看老师人选。
秦玉逢将自己准备的所有书都都给皇帝打包带走。
高高兴兴地目送他离开。
带着她工作离开的皇帝也十分高兴,走到半路才突然醒过来:“华妃要使贤妃的藏书不被埋没,直接捐给筑林书院就行啊。”
赵海德以为他终于回过味来,不由生出两分期待。
“所以她的目的是让朕办学宫。”
是的,就是这样。
“她是知道我为党争心力交瘁,才设法为朕找到第二条路。”
赵海德:?
“华妃对朕,当真是一片真心。”
赵海德:……
第33章
秦玉逢将工作交给皇帝, 皇帝得到新的事业线,两人都非常满意。
其他人却因为这件事情绪大起大伏。
皇上进后宫了!
众妃面露期待,心想终于熬到这一天。
皇上到华妃宫里了!
众妃表情冷漠, 但还是觉得去完华妃淑妃她们那里就能轮到自己。
皇上又从华妃宫里回勤政殿了!
众妃幸灾乐祸,觉得是某人终于惹怒了皇帝。
皇上半夜还在点灯学习,连寝殿都不回了!还给贤妃华妃淑妃送了好多东西!
众妃呆滞,好想将一句“传宗接代是你的天职”甩在皇帝脸上。
然而她们不仅不能这么做,还得赞颂天子勤勉明德。
并且借此成功pua的爹娘,站在了家庭食物链的顶端。
不过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她爹还做不出来送她去上族学的事情。
“郑师说,族学所教困于一族,难见天下事,难有容天下之胸怀,不妨去筑林书院看看。”
皇帝听完,拍掌赞叹:“祁亭居士眼界胸怀之宽广,人心事理之通达,胜过世间大多人,不负盛名啊。”
世家子弟,人才良多,但大多以宗族利益为先,爱搞党争,还在他需要的时候装聋作哑,明哲保身。
怪不得他父皇临死前都对他说,一定要及时打压,权衡各派势力。
听完秦玉逢的话,他才意识到,这些人从小上族学,学的不知是经传道理,还有族中长辈给自己灌输的宗族概念。
这样长大的人,自然会一心向着家族。
皇帝:“所以爱妃曾在筑林书院念过书?”
秦玉逢看了他一眼,面色古怪:“我答应过庄老先生,不将此事说出去,但若是不说,便是欺君之罪了。”
“朕绝不会将此事外传。”他郑重承诺。
她也只好慢吞吞地交代:“确实去过,不过没待多久。”
秦玉逢的初衷,只是就教育问题给家里人上一课,并不是真的想深度学习文化知识。
但郑师托了筑林书院山长的人情,答应偶尔给学生授课,换她去跟着一起上特别设置的少年班,她也不好意思说不想去,就硬着头皮去了。
刚开始还好,毕竟是穿越者,她要跟上同龄人的进度很容易。
直到他们开始背诗。
一些刻进灵魂的东西使她开始篡改别人的dna(大概类似于“领家有女初长成,力拔山兮气盖世”之类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班人包括先生都没法笑着离开诗赋课。
然后是同班有人发现了她的身份,鼓动其他人一起嘲笑她,试图逼她离开。
她就趁着他们去澡堂,雇人偷走他们的衣服,捆在一头老牛身上,将牛放走,然后放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原来的地方。
达成一人霸凌全班的成就。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地进入怼天怼地的状态,不到半年,书院里的师长都像是苍老了十岁,却拿她没什么办法。
最后山长庄易亲自出面,带着她学习了一段时间。
大佬就是不一样,博采众家之长,无论是说理还是辩才都十分厉害,让她这种喜欢搞道德绑架和诡辩的都无力反驳。
那段时间她堪称是心如止水,差点儿出家。
没坚持多久,她就表示自己性情顽劣,不适合再在书院进修,请求离开。
庄老先生在她走的时候,送了一封夸她的书信让她拿回去给祖父交差,然后语重心长地嘱咐她:“女公子日后无论有了怎样的成就,在外都不必说自己在书院中学过。”
“你在外边惹出事情来,不要说是我教的”的委婉版。
皇帝听完,觉得合理又荒谬。
荒谬就荒谬在这一系列事放在某人身上十分合理。
他艰难地消化掉这种荒谬感,问:“所以你读这本书,是想起自己在书院的日子了?”
“不。”秦玉逢摇了摇头,“臣妾是想要建一座书院,正在翻阅与书院制度有关的书籍,希望能找到可借鉴的地方。”
荒谬感重新填满皇帝的脑子:“你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
建书院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教师和生源足以卡死大部分有这种想法的人。
目前所有的书院,建立者都是非常有名望的大儒。
这些大儒本身就门生众多,受世家推崇,才能有实力建立书院。
女子办学,前所未有。
然而他眼前的女子,仿若并没有发觉这是多么惊世骇俗的事情一样,轻描淡写地说:“贤妃很喜欢书卷,学识极佳,多年来修撰古籍百卷,写下经学注解数十本。如果有一座书院能让这些书籍派上用场,她大约会高兴。”
皇帝一直知道贤妃是才女,也知道对方很喜欢书,还曾让对方随意翻阅藏书阁的书。
但依然没有料到对方竟然喜爱到如此程度。
他怔然片刻,用一种莫名的语气说:“朕只将藏书阁交给贤妃掌管,终究不如爱妃来得贴心。”
“现在改过还来得及。”秦玉逢将手中的书塞进皇帝手里,目光真诚,“陛下不妨与臣妾一道规划此事,有了您参与,不怕招不到学生啊。”
皇帝:“……”
你也知道可能招不到学生啊。
秦玉逢丝毫不在意他的充满吐槽的表情,给他画起大饼。
“到时候就说圣上才是书院的创建者……嗯,书院二字不能将圣上与其他人相别,不妨叫做学宫。等成立了,圣上再抽空去讲上几堂课,有成为天子门生的诱惑在前,还怕没人愿意入学么?”
皇帝险些在一声声“圣上”中失去自我。
但“学宫”二字戳中了他的政治敏感,让他迅速意识到这并不只是一件“令贤妃高兴”的事情。
这世界的历史从秦后拐弯,所以是有稷下学宫的。
稷下学宫乃齐国君主所建立,广邀百家入内交流学习,掀起过一场学术风潮,也使齐国拥有了大量的人才,走向繁盛。
如今天下已经统一,情况与当年截然不同。
但依然可以从中得到灵感:以天子的身份创建学宫,招收少年学子,对其进行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不仅能增加自身的威望,也能提升臣子的忠诚度。
这不比在已经出仕的士人中培养心腹强?
秦玉逢见他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利害,微微一笑,将另外一边摞着的书也放到皇帝手中:“圣上觉得如何?”
他被压得不轻,回过神来,口不对心地答:“不好吧,各家皆有族学,朕若是召他们来学宫,不免大张旗鼓些,也容易坏了人才。”
秦玉逢:“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一直待在族学的。大多数世家子弟在启蒙之后,要么去游学,要么就自行拜师,出身不佳,无长辈关爱的几乎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
办学的本质是打破阶级桎梏,使处于较低阶层的人能够得到与高层相同的教育,初步获得人脉,拥有与其同台竞争的初始资本。
这才是世家所不容许的。
世家中不受重视的子弟,是他们如今唯一能接受的“寒门”。
秦琰发现了她的用意,才用那样一句迂回的话来点拨她。
“如此实在是可惜。”皇帝嘴上说着可惜,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不如来京入学宫进学,朕聘贤师为他们指点迷津。”
这是连学校建在哪里都想好了。
秦玉逢搬起另外一摞书,准备继续往他手上堆,一旁的赵海德见状,连忙凑过来:“娘娘交给奴才就行。”
她挑挑眉,松手将书给他。
赵海德使了个眼色,身边的小太监将皇帝手里的书也接过去。
“圣上若是在学宫讲学,可愿让臣妾与贤妃扮作学子前去听一听?”
皇帝觉得不大好。
但转念一想华妃也不是没有出过宫,他打算建学宫的位置就在京城之内,比上次出京的路程还近上许多,要去也没那么麻烦。
而且她都主动说要“扮作学子”了,已然非常体贴他。
“自然可以。”
他一口应下,有些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件事推上日程,但突然想起自己是来约华妃出去玩的,不由看着她:“爱妃还有事要忙吗?”
“圣上若是愿意替臣妾烦恼这学院之事,臣妾自然清闲许多,正好能应贤妃之邀,去替她整理书籍。”
“那好,朕回去先把这些看完。”
皇帝看向手中的《贤士致筑林书院语·集录》,不再是看冷门书籍的眼神,而是在看老师人选。
秦玉逢将自己准备的所有书都都给皇帝打包带走。
高高兴兴地目送他离开。
带着她工作离开的皇帝也十分高兴,走到半路才突然醒过来:“华妃要使贤妃的藏书不被埋没,直接捐给筑林书院就行啊。”
赵海德以为他终于回过味来,不由生出两分期待。
“所以她的目的是让朕办学宫。”
是的,就是这样。
“她是知道我为党争心力交瘁,才设法为朕找到第二条路。”
赵海德:?
“华妃对朕,当真是一片真心。”
赵海德:……
第33章
秦玉逢将工作交给皇帝, 皇帝得到新的事业线,两人都非常满意。
其他人却因为这件事情绪大起大伏。
皇上进后宫了!
众妃面露期待,心想终于熬到这一天。
皇上到华妃宫里了!
众妃表情冷漠, 但还是觉得去完华妃淑妃她们那里就能轮到自己。
皇上又从华妃宫里回勤政殿了!
众妃幸灾乐祸,觉得是某人终于惹怒了皇帝。
皇上半夜还在点灯学习,连寝殿都不回了!还给贤妃华妃淑妃送了好多东西!
众妃呆滞,好想将一句“传宗接代是你的天职”甩在皇帝脸上。
然而她们不仅不能这么做,还得赞颂天子勤勉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