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是厉害啊。”
张华坐在曹髦的面前,思绪仿佛还是在那太学之内,忍不住感慨道。
郭责同样点着头。
他们当真是大开眼界。
曹髦看起来就惬意了很多,他笑着说道:“能开辟一派学说之人,自然是厉害的。”
此刻,他们正坐在那处曹髦总是喜欢去的食肆里。
食肆的主人将左处的民宅买了下来,将两处民宅打通,又在外挂了招牌,增设了坐席,倒也热闹。
那人的穿着也与过去不同,已经不再是原先那农人打扮,愈发像一个商贾,而走动的也不再是他家里的孩子,他还雇了两个小厮。
前来此处的人也是多了起来,形形色色的。
曹髦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有成就感。
他想要的不只是庙堂税收的增加,他更想要提升百姓们的生活质量。
就如今看来,反正洛阳内百姓的生活质量是明显提升了不少的。
能有闲钱在食肆吃饭,就说明了这一点。
就在此刻,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走进了食肆内。
这一行人的出现,让原先还很热闹的食肆顿时就寂静了下来。
进来的这一行人,留着奇特的发型,穿着打扮也与中原人士皆然不同。
可他们并非是匈奴人,他们用动物的毛皮围绕着脖颈,这跟匈奴人的打扮是不同的。
在他们出现的那一刻,张华便忍不住说道:“鲜卑人。”
曹髦有些惊愕,他还是头次看到鲜卑人,他忍不住看向了进来的那几个人。
看这些人的相貌,其实看不出什么太大的不同来,也就是颧骨略微高一些,眼窝略深,跟匈奴人也不同。
他们有五個,还牵着骏马,马背上挂着满满当当的东西。
这让他们的身份一目了然,胡商。
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小厮有些警惕的挡在了他们的面前。
“诸位客人,此处不能带着骏马进来。”
那几个人当即聊了起来,众人也听不懂他们的话,很快,一人看向了小厮,问道:“马放在何处?”
“这内外并没有放马的地方。”
小厮回答道。
其实并非是没有,只是他们不太愿意招惹麻烦而已,洛阳的胡商也并不少。
但是,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在魏国在西域设立了长史府,并且册封西域诸王后,西域的胡商偶尔会出现在洛阳,这些是受过册封的自己人,他们是可以住在官府的驿站里,享受到不错的待遇。
但是鲜卑人,并不在册封的名单之中。
享受这样待遇的鲜卑人,就只有辽东那里的鲜卑部,他们是因为帮助司马懿打仗,得到了册封,故而能被认为是自己人。
但是面前这几个,完全不是辽东鲜卑。
辽东鲜卑人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他们的汉化程度极高,而且喜欢戴冠,不会打扮的这么古怪。
成济都已经站起身来,远处的那些壮汉也偷偷拿起了武器。
曹髦此刻却是格外的好奇。
他笑着招了招手,“帮着他们牵马吧,再给他们些饭菜,那个为首的,你且过来,与我坐一会。”
那几个人此刻方才注意到了曹髦,小厮不敢违背这位贵人,急忙上前牵马。
而那个为首者,此刻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很是无奈的坐在了曹髦的面前。
曹髦笑着说道:“你勿要害怕,我不会抢你的东西,我颇有家资,还不至于看上你这点东西,只是心里好奇,特意想跟你聊聊,可能吃酒?”
那人警惕的摇着头,“不会吃酒。”
“大丈夫岂能不饮酒?!”
曹髦大手一挥,执意令人拿来酒水。
“这府内,我的人起码有一百多个,想要杀你,还需要在酒水里下毒吗?”
那胡人这才拿起了酒,朝着曹髦敬了一下,随即一饮而尽。
曹髦点着头,问道:“伱是河西人?”
“秃发鲜卑?”
胡人点着头,回答道:“正是秃发鲜卑。”
曹髦眯起了双眼,“那怎么会出现在此处呢?”
“我等乃是商贾,来此经商”
“我听闻你们的首领是个有能力的人,他为什么不归顺朝廷呢?”
这胡人顿时目瞪口呆,“我只是个商贾,实在不知”
“只有归顺庙堂,成为大魏的子民,才能在此处经商,才能出现在大魏的土地上,你们的首领都不曾归顺,也不曾得到大魏的册封,你们就敢出现在此处?”
“你们还是回去吧,回去之后,告诉你们的首领,让他尽快归顺,否则,凶多吉少啊。”
这胡商有些生气。
可曹髦这里人多,他又不敢得罪,只是称是。
吃了几口饭,就带着其余人匆匆离开了。
郭责忍不住说道:“陛下,这胡人前来通商,乃是好事,能让他们知道大魏之文教,助他们教化,况且这些人进出关卡,也是要缴纳钱财的,是没有坏处的,您何必”
曹髦摇着头,“若是没有区别,那归顺庙堂的贤王岂不是要心寒?!”
郭责当即说不出话来。
这秃发鲜卑跟匈奴人是不同的。
南匈奴是归顺了大汉的,他们的人员有大魏户口,自从秦汉开始,华夏就是个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了,秦汉设立道,所谓的道,跟县是同级的,区别是此处的百姓多是胡人。
在胡人占据多数的地区,庙堂就设道,由庙堂的官吏以及当地胡人的首领共同治理,先前姜维所攻打的狄道,其实就是狄县,只是因为当地的狄人百姓多,故而称为道。
这些人同样要缴纳税赋,要受到官府的治理,庙堂在边塞地区有不少的道,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道里是胡汉杂居,双方甚至已经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
但是秃发鲜卑这样的,他们是后来迁徙到河西等地的,他们不住在道内,没有接受过大汉的册封,本身不需要缴纳税赋,在野外称王称霸。
那这就不能算是大魏子民了。
雍凉地区的胡人问题困扰了庙堂多年,可无论是大汉和大魏,都很难处理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地的胡羌混居,成分又杂乱。
其中有不少是接受大汉治理的自己人,有迁徙的外地人,还有百姓们受不了税赋跑出去当外地人的数百个部族,主张和亲近以及汉化程度都不同,极难治理。
秃发鲜卑,如今不过几万人,盘踞在野外,还不曾归顺。
曹髦总觉得,治理这些地区时,应该明确界限,表明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别。
而且在接受归顺的时候,也不能那么容易。
今日在看到这些秃发鲜卑后,曹髦心里忽然有了更多的想法。
雍凉地区,蜀人很喜欢联络这里的胡羌来协助自己出兵,每次说起要治理此处的胡羌问题时,双方总是争执不断。
有人觉得该杀,有人觉得要怀柔。
可曹髦却觉得,这两者都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怀柔自己人,杀掉入侵者。
裴秀的政策已经开始在南匈奴进行了,这些方式应该要带来些好处才行,例如说,只有接受教化的自己人,才能正常进行贸易和放牧等事情。
若是外来者,不愿意接受教化,那就该对他们进行驱逐,封锁,他们的牧场就交给自家人来放,岂不是很好?
曹髦轻轻的叩打着面前的木案。
就在曹髦沉思着这件事的时候,王肃在诸多士人们的簇拥下走出了太学。
这一刻,真正的王学方才出现在了洛阳之中。
当王学开始传播的时候,都不需要庙堂再多做什么,王肃的诸多想法已经在各地传的沸沸扬扬。
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反应的慢点的还在询问着那些他们所无法理解的内容,而反应过来的人此刻已经在高呼着要大一统了。
一时间,春秋公羊的大一统仿佛又借着玄学的壳活了过来,充斥在洛阳之中。
人人所谈论的都是这些事情,士人们的热议甚至一度成为了底层百姓们口中的怪事。
竹林的那几位此刻也是得知了具体的情况。
当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谈这件事的时候,他们的想法似乎出现了分歧。
因为信念崩塌而失去了动力的阮籍,此刻变得有些不同了,王肃的学说给了他全新的启发。
阮籍同样是个经学家,虽然比不上王肃,但是造诣还是有的,阮籍当即就认可了王肃的学说,毕竟他那种追求更高层次的主张,也同样得到了王肃的认可,甚至被王肃认为是在在太平世里保持巅峰国力的治国经学。
可刘伶却保持着不同的看法,刘伶认为,这只是王肃为了帮着皇帝完成大一统而编撰出来的,不必理会。
而其余几个名士,各自的想法却都不太一样。
其中感触最大的应该就是嵇康了。
嵇康是很支持曹髦的,可同样,他反对曹髦的残酷政策,他认为应当采用无为而治的手段,并且认为当下的政策会给后来带来隐患,可是在接触了王肃的经学之后,他猛地醒悟,这只是暂时之法啊。
比起他无依据的反对,王肃的想法更具备说服力。
阮咸几乎是反对王肃的,他觉得王肃的学说就是在淡化玄学,这是用儒学来吃玄学,利用玄学的壳子来讲儒学的道理,根本就是错误的东西。
他们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
张华坐在曹髦的面前,思绪仿佛还是在那太学之内,忍不住感慨道。
郭责同样点着头。
他们当真是大开眼界。
曹髦看起来就惬意了很多,他笑着说道:“能开辟一派学说之人,自然是厉害的。”
此刻,他们正坐在那处曹髦总是喜欢去的食肆里。
食肆的主人将左处的民宅买了下来,将两处民宅打通,又在外挂了招牌,增设了坐席,倒也热闹。
那人的穿着也与过去不同,已经不再是原先那农人打扮,愈发像一个商贾,而走动的也不再是他家里的孩子,他还雇了两个小厮。
前来此处的人也是多了起来,形形色色的。
曹髦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有成就感。
他想要的不只是庙堂税收的增加,他更想要提升百姓们的生活质量。
就如今看来,反正洛阳内百姓的生活质量是明显提升了不少的。
能有闲钱在食肆吃饭,就说明了这一点。
就在此刻,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走进了食肆内。
这一行人的出现,让原先还很热闹的食肆顿时就寂静了下来。
进来的这一行人,留着奇特的发型,穿着打扮也与中原人士皆然不同。
可他们并非是匈奴人,他们用动物的毛皮围绕着脖颈,这跟匈奴人的打扮是不同的。
在他们出现的那一刻,张华便忍不住说道:“鲜卑人。”
曹髦有些惊愕,他还是头次看到鲜卑人,他忍不住看向了进来的那几个人。
看这些人的相貌,其实看不出什么太大的不同来,也就是颧骨略微高一些,眼窝略深,跟匈奴人也不同。
他们有五個,还牵着骏马,马背上挂着满满当当的东西。
这让他们的身份一目了然,胡商。
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小厮有些警惕的挡在了他们的面前。
“诸位客人,此处不能带着骏马进来。”
那几个人当即聊了起来,众人也听不懂他们的话,很快,一人看向了小厮,问道:“马放在何处?”
“这内外并没有放马的地方。”
小厮回答道。
其实并非是没有,只是他们不太愿意招惹麻烦而已,洛阳的胡商也并不少。
但是,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在魏国在西域设立了长史府,并且册封西域诸王后,西域的胡商偶尔会出现在洛阳,这些是受过册封的自己人,他们是可以住在官府的驿站里,享受到不错的待遇。
但是鲜卑人,并不在册封的名单之中。
享受这样待遇的鲜卑人,就只有辽东那里的鲜卑部,他们是因为帮助司马懿打仗,得到了册封,故而能被认为是自己人。
但是面前这几个,完全不是辽东鲜卑。
辽东鲜卑人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他们的汉化程度极高,而且喜欢戴冠,不会打扮的这么古怪。
成济都已经站起身来,远处的那些壮汉也偷偷拿起了武器。
曹髦此刻却是格外的好奇。
他笑着招了招手,“帮着他们牵马吧,再给他们些饭菜,那个为首的,你且过来,与我坐一会。”
那几个人此刻方才注意到了曹髦,小厮不敢违背这位贵人,急忙上前牵马。
而那个为首者,此刻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很是无奈的坐在了曹髦的面前。
曹髦笑着说道:“你勿要害怕,我不会抢你的东西,我颇有家资,还不至于看上你这点东西,只是心里好奇,特意想跟你聊聊,可能吃酒?”
那人警惕的摇着头,“不会吃酒。”
“大丈夫岂能不饮酒?!”
曹髦大手一挥,执意令人拿来酒水。
“这府内,我的人起码有一百多个,想要杀你,还需要在酒水里下毒吗?”
那胡人这才拿起了酒,朝着曹髦敬了一下,随即一饮而尽。
曹髦点着头,问道:“伱是河西人?”
“秃发鲜卑?”
胡人点着头,回答道:“正是秃发鲜卑。”
曹髦眯起了双眼,“那怎么会出现在此处呢?”
“我等乃是商贾,来此经商”
“我听闻你们的首领是个有能力的人,他为什么不归顺朝廷呢?”
这胡人顿时目瞪口呆,“我只是个商贾,实在不知”
“只有归顺庙堂,成为大魏的子民,才能在此处经商,才能出现在大魏的土地上,你们的首领都不曾归顺,也不曾得到大魏的册封,你们就敢出现在此处?”
“你们还是回去吧,回去之后,告诉你们的首领,让他尽快归顺,否则,凶多吉少啊。”
这胡商有些生气。
可曹髦这里人多,他又不敢得罪,只是称是。
吃了几口饭,就带着其余人匆匆离开了。
郭责忍不住说道:“陛下,这胡人前来通商,乃是好事,能让他们知道大魏之文教,助他们教化,况且这些人进出关卡,也是要缴纳钱财的,是没有坏处的,您何必”
曹髦摇着头,“若是没有区别,那归顺庙堂的贤王岂不是要心寒?!”
郭责当即说不出话来。
这秃发鲜卑跟匈奴人是不同的。
南匈奴是归顺了大汉的,他们的人员有大魏户口,自从秦汉开始,华夏就是个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了,秦汉设立道,所谓的道,跟县是同级的,区别是此处的百姓多是胡人。
在胡人占据多数的地区,庙堂就设道,由庙堂的官吏以及当地胡人的首领共同治理,先前姜维所攻打的狄道,其实就是狄县,只是因为当地的狄人百姓多,故而称为道。
这些人同样要缴纳税赋,要受到官府的治理,庙堂在边塞地区有不少的道,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道里是胡汉杂居,双方甚至已经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
但是秃发鲜卑这样的,他们是后来迁徙到河西等地的,他们不住在道内,没有接受过大汉的册封,本身不需要缴纳税赋,在野外称王称霸。
那这就不能算是大魏子民了。
雍凉地区的胡人问题困扰了庙堂多年,可无论是大汉和大魏,都很难处理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地的胡羌混居,成分又杂乱。
其中有不少是接受大汉治理的自己人,有迁徙的外地人,还有百姓们受不了税赋跑出去当外地人的数百个部族,主张和亲近以及汉化程度都不同,极难治理。
秃发鲜卑,如今不过几万人,盘踞在野外,还不曾归顺。
曹髦总觉得,治理这些地区时,应该明确界限,表明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别。
而且在接受归顺的时候,也不能那么容易。
今日在看到这些秃发鲜卑后,曹髦心里忽然有了更多的想法。
雍凉地区,蜀人很喜欢联络这里的胡羌来协助自己出兵,每次说起要治理此处的胡羌问题时,双方总是争执不断。
有人觉得该杀,有人觉得要怀柔。
可曹髦却觉得,这两者都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怀柔自己人,杀掉入侵者。
裴秀的政策已经开始在南匈奴进行了,这些方式应该要带来些好处才行,例如说,只有接受教化的自己人,才能正常进行贸易和放牧等事情。
若是外来者,不愿意接受教化,那就该对他们进行驱逐,封锁,他们的牧场就交给自家人来放,岂不是很好?
曹髦轻轻的叩打着面前的木案。
就在曹髦沉思着这件事的时候,王肃在诸多士人们的簇拥下走出了太学。
这一刻,真正的王学方才出现在了洛阳之中。
当王学开始传播的时候,都不需要庙堂再多做什么,王肃的诸多想法已经在各地传的沸沸扬扬。
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反应的慢点的还在询问着那些他们所无法理解的内容,而反应过来的人此刻已经在高呼着要大一统了。
一时间,春秋公羊的大一统仿佛又借着玄学的壳活了过来,充斥在洛阳之中。
人人所谈论的都是这些事情,士人们的热议甚至一度成为了底层百姓们口中的怪事。
竹林的那几位此刻也是得知了具体的情况。
当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谈这件事的时候,他们的想法似乎出现了分歧。
因为信念崩塌而失去了动力的阮籍,此刻变得有些不同了,王肃的学说给了他全新的启发。
阮籍同样是个经学家,虽然比不上王肃,但是造诣还是有的,阮籍当即就认可了王肃的学说,毕竟他那种追求更高层次的主张,也同样得到了王肃的认可,甚至被王肃认为是在在太平世里保持巅峰国力的治国经学。
可刘伶却保持着不同的看法,刘伶认为,这只是王肃为了帮着皇帝完成大一统而编撰出来的,不必理会。
而其余几个名士,各自的想法却都不太一样。
其中感触最大的应该就是嵇康了。
嵇康是很支持曹髦的,可同样,他反对曹髦的残酷政策,他认为应当采用无为而治的手段,并且认为当下的政策会给后来带来隐患,可是在接触了王肃的经学之后,他猛地醒悟,这只是暂时之法啊。
比起他无依据的反对,王肃的想法更具备说服力。
阮咸几乎是反对王肃的,他觉得王肃的学说就是在淡化玄学,这是用儒学来吃玄学,利用玄学的壳子来讲儒学的道理,根本就是错误的东西。
他们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