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保龄说到这里,忍不住咳了起来,过了好一会才缓过来,继续说道:
“最难之时在于定大小:关于船澳的大小同题,曾经一度发生争议。保龄等初拟工程费为三十四万八千两之多,俟以北洋无巨款可筹,经费拮据。李中堂乃饬保龄等再议,将“如何节缩收小变通办法”通盘筹议具覆。于是提出一个“九十丈方池”之说,主强将澳身缩小,改为九十丈宽,九十丈长,可容两铁舰之回旋,则节省在十万以外。袁保龄也力赞其议。惟海军方面却坚持异议,认为面积过小,尤其是英籍海军总查琅威理反对尤烈。虽然“反复译问”琅氏依然“不甚谓然。”经过数度磋商,最后琅氏方才勉强同意。惟经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建议,宽度不变长度却增加三十丈。”
赵刚不解,为何北洋竟然连一个船坞都如此节省,但看袁保龄实在身体不佳。不敢深问。
但是能看得出来旅顺建港经费实在拮据,想到这里赵刚心说慈禧误国,历史上记载,她一天的开销,就是纹银4万两,但是在海防的费用却只有几十万两,不过一周的费用,旅顺的船坞的建设费用不过十天的生活费用而已。这样国家岂能不亡。
赵刚胡思乱想的时候,袁保龄已经缓过来了,脸色有些红润继续说道:
“船坞位置的选定:关于船坞的位置,按照保龄的原来计划,本在新筑大坝之东二六o丈处之水师营旧坞。俟以用费太多,鸿章乃于光绪八年十二月饬令津海关道周馥改估,并会同美国水师官某定议移建船坞处于水师营旧官厅之东两山之凹,视老水师营废船坞西移数十丈。将澳工缩短为九十丈方池,以供铁舰回旋停泊之地。其北则为船坞可以修理,其西则为船路(宽五十丈,长九十丈),共计改估澳工须银二十五万四千余两,视原估省土八万三千余方,省费不及七万。光绪十一年德国副将哲宁又曾在其“保守旅顺海防条陈”之内,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主张在白玉山后后造船厂。其地宽敞平坦,四面均有高山围护,的确较诸琅威理等所定澳坞地势为佳。惟以所费不止三倍,巨款无着,自然无法照办。最后始决定仍就澳工南北,考求山外抛物险所不及之处,择地先行修建船坞一座,以期铁舰来华有所归宿。”
赵刚听了,心中一喜,所费三倍不过九十余万,自己手上之数尽够了。何不趁机修起来,也好为以后的船厂打算,就问道:
“袁大人,如果经费无缺,民工不愁的话,现在动工在白玉山后后造船厂,最快几时能够完成?”
“赵大人说笑了,如果这样,三万民工六个月可以完成。”
袁保龄以为赵刚说笑,但看赵刚脸色严肃,心里多了一些希望。
“难道大人真的想?”
“不错,我奉太后密旨,重修军备,一切费用由宫中出钱,务必在年终完成军备。只是此事机密,我只告诉袁大人,袁大人不可外泄。”
这句话激起了袁保龄的雄心壮志,多年以来,自己为一两一钱计较,也知道省钱的弊端。今天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不必为银钱发愁,心里高兴,身上也觉得轻松了一半。
赵刚本来对袁保龄有些敌意,但是一番话之后心生敬意,看他病体瘦弱,一时精神亢奋对他身体极为不利。强令其休息,病好之后再谈国事。袁保龄争不过赵刚,也知道自己身体病弱,就推荐王仁宝给赵刚。
出了袁府,赵刚径直去了旅顺港衙门,早有一班幕僚候在衙门,等着这位新上司训话。赵刚没有训话,只是翻看了历年的卷宗,翻看完之后,赵刚掩卷叹息
在人事上:保龄虽为李鸿章礼重,然究非其亲信或旧部,设非取得其信任与干部协助,不仅在工作方面难以顺利开展,在人事方面也不易和谐相处。因此乃于受命之初,即请鸿章允以天津军械所总办刘含芳与之会同筹办。同时并请津海关道周馥代主施工。此一安排证明相当收效,数年之间,各方面均能合作无间,情感非常融洽。
在工程局人事方面,他则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前任时代所留下来的属员尽行辞退。仅留“憨直朴勤、最为翘楚”的副将侯得胜一人。其他服役人等冗食耗蠢者将近四百人,则悉数予以遣散,每月节省帑金千余两。同时又“裁汰长夫、惩办百长。”因之,气象顿然为之一新。
最令他头疼的便是高级助手的难得,在人浮于事、官僚成习的社会风气之下,要想物色一些热心做事、勇于负责的人员巳属不易;如欲觅得若干特别的工程技术人材,更是困难万分。可是在他虚心访求之后,终于网罗了一批廉洁认真,任劳任怨的干部,如久历河工、果敢明决的王仁宝(侯补体丞),出任坝澳工程提调,曾在行营制造阅时十年,于建库储械均能用心讲求的牛昶昞(出任军库工程提调);侃侃正直,动喜面斥人过的谢子龄(司出纳事宜);曾在永定河工多年,熟谙修守机宜的朱同保(原直隶候补典吏,任澳工委员);精明勤练,晓畅工务的潘煜(原候补巡检,任澳工委员);其他尚有守正不阿,诚朴介的李竟成(候补知县,管钱委且);精明沉稳,体用兼备的裴敏中(候补知县);精晓案牍的周敏道(候补经历);勤谨耐劳的张葆纶(候补徒九品);质朴廉正的刘献谟(库工委员);诚笃谨慎、操守不苟的李培成(管煤委员);精明干练的黄建藩(管理洱海大挖泥轮委员);聪明敏捷的陶良材(挖泥船委员);任劳任怨的王鹤龄等,均为干练有为而不可多得的助手。
记忆超人、才华出众、处事精明、用人如神、忠于朝廷,这些方面,都是世所罕见的。这样的全才,不要说东北找不出,就是在全中国里也找不出一个,赵刚甚至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总和上,也不如袁保龄。可惜呀,可惜相见恨晚,袁保龄已经是风中之烛,难堪大用了。难怪李鸿章如此看重袁世凯,当是看在袁保龄呕心沥血为他经营旅顺的份上。而将旅顺交给他,不过是李鸿章因为袁保龄病重的无奈之举。
“最难之时在于定大小:关于船澳的大小同题,曾经一度发生争议。保龄等初拟工程费为三十四万八千两之多,俟以北洋无巨款可筹,经费拮据。李中堂乃饬保龄等再议,将“如何节缩收小变通办法”通盘筹议具覆。于是提出一个“九十丈方池”之说,主强将澳身缩小,改为九十丈宽,九十丈长,可容两铁舰之回旋,则节省在十万以外。袁保龄也力赞其议。惟海军方面却坚持异议,认为面积过小,尤其是英籍海军总查琅威理反对尤烈。虽然“反复译问”琅氏依然“不甚谓然。”经过数度磋商,最后琅氏方才勉强同意。惟经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建议,宽度不变长度却增加三十丈。”
赵刚不解,为何北洋竟然连一个船坞都如此节省,但看袁保龄实在身体不佳。不敢深问。
但是能看得出来旅顺建港经费实在拮据,想到这里赵刚心说慈禧误国,历史上记载,她一天的开销,就是纹银4万两,但是在海防的费用却只有几十万两,不过一周的费用,旅顺的船坞的建设费用不过十天的生活费用而已。这样国家岂能不亡。
赵刚胡思乱想的时候,袁保龄已经缓过来了,脸色有些红润继续说道:
“船坞位置的选定:关于船坞的位置,按照保龄的原来计划,本在新筑大坝之东二六o丈处之水师营旧坞。俟以用费太多,鸿章乃于光绪八年十二月饬令津海关道周馥改估,并会同美国水师官某定议移建船坞处于水师营旧官厅之东两山之凹,视老水师营废船坞西移数十丈。将澳工缩短为九十丈方池,以供铁舰回旋停泊之地。其北则为船坞可以修理,其西则为船路(宽五十丈,长九十丈),共计改估澳工须银二十五万四千余两,视原估省土八万三千余方,省费不及七万。光绪十一年德国副将哲宁又曾在其“保守旅顺海防条陈”之内,提出了一项新的建议,主张在白玉山后后造船厂。其地宽敞平坦,四面均有高山围护,的确较诸琅威理等所定澳坞地势为佳。惟以所费不止三倍,巨款无着,自然无法照办。最后始决定仍就澳工南北,考求山外抛物险所不及之处,择地先行修建船坞一座,以期铁舰来华有所归宿。”
赵刚听了,心中一喜,所费三倍不过九十余万,自己手上之数尽够了。何不趁机修起来,也好为以后的船厂打算,就问道:
“袁大人,如果经费无缺,民工不愁的话,现在动工在白玉山后后造船厂,最快几时能够完成?”
“赵大人说笑了,如果这样,三万民工六个月可以完成。”
袁保龄以为赵刚说笑,但看赵刚脸色严肃,心里多了一些希望。
“难道大人真的想?”
“不错,我奉太后密旨,重修军备,一切费用由宫中出钱,务必在年终完成军备。只是此事机密,我只告诉袁大人,袁大人不可外泄。”
这句话激起了袁保龄的雄心壮志,多年以来,自己为一两一钱计较,也知道省钱的弊端。今天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不必为银钱发愁,心里高兴,身上也觉得轻松了一半。
赵刚本来对袁保龄有些敌意,但是一番话之后心生敬意,看他病体瘦弱,一时精神亢奋对他身体极为不利。强令其休息,病好之后再谈国事。袁保龄争不过赵刚,也知道自己身体病弱,就推荐王仁宝给赵刚。
出了袁府,赵刚径直去了旅顺港衙门,早有一班幕僚候在衙门,等着这位新上司训话。赵刚没有训话,只是翻看了历年的卷宗,翻看完之后,赵刚掩卷叹息
在人事上:保龄虽为李鸿章礼重,然究非其亲信或旧部,设非取得其信任与干部协助,不仅在工作方面难以顺利开展,在人事方面也不易和谐相处。因此乃于受命之初,即请鸿章允以天津军械所总办刘含芳与之会同筹办。同时并请津海关道周馥代主施工。此一安排证明相当收效,数年之间,各方面均能合作无间,情感非常融洽。
在工程局人事方面,他则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前任时代所留下来的属员尽行辞退。仅留“憨直朴勤、最为翘楚”的副将侯得胜一人。其他服役人等冗食耗蠢者将近四百人,则悉数予以遣散,每月节省帑金千余两。同时又“裁汰长夫、惩办百长。”因之,气象顿然为之一新。
最令他头疼的便是高级助手的难得,在人浮于事、官僚成习的社会风气之下,要想物色一些热心做事、勇于负责的人员巳属不易;如欲觅得若干特别的工程技术人材,更是困难万分。可是在他虚心访求之后,终于网罗了一批廉洁认真,任劳任怨的干部,如久历河工、果敢明决的王仁宝(侯补体丞),出任坝澳工程提调,曾在行营制造阅时十年,于建库储械均能用心讲求的牛昶昞(出任军库工程提调);侃侃正直,动喜面斥人过的谢子龄(司出纳事宜);曾在永定河工多年,熟谙修守机宜的朱同保(原直隶候补典吏,任澳工委员);精明勤练,晓畅工务的潘煜(原候补巡检,任澳工委员);其他尚有守正不阿,诚朴介的李竟成(候补知县,管钱委且);精明沉稳,体用兼备的裴敏中(候补知县);精晓案牍的周敏道(候补经历);勤谨耐劳的张葆纶(候补徒九品);质朴廉正的刘献谟(库工委员);诚笃谨慎、操守不苟的李培成(管煤委员);精明干练的黄建藩(管理洱海大挖泥轮委员);聪明敏捷的陶良材(挖泥船委员);任劳任怨的王鹤龄等,均为干练有为而不可多得的助手。
记忆超人、才华出众、处事精明、用人如神、忠于朝廷,这些方面,都是世所罕见的。这样的全才,不要说东北找不出,就是在全中国里也找不出一个,赵刚甚至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总和上,也不如袁保龄。可惜呀,可惜相见恨晚,袁保龄已经是风中之烛,难堪大用了。难怪李鸿章如此看重袁世凯,当是看在袁保龄呕心沥血为他经营旅顺的份上。而将旅顺交给他,不过是李鸿章因为袁保龄病重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