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乐找个阴凉地方,靠着背囊,刚打了半个盹,通信员急匆匆跑过来说连长有请,十万火急。
    于永乐莫名其妙,一问,才知道是孙大发这个刺头兵捅了娄子。
    满脑生意经的当地商贩看见一队人马在此驻留,岂肯错失这个生财机会,三轮车拉着吃、喝、抽三样东西,在山脚下吆喝。
    孙大发伙同三四个人,抄了别道,秘密下山,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刚要做成交易,被军务股长人赃并获地逮住了。
    顺着通信员手指方向,拐了三道弯,两位主官对着这几个肇事的人,怒目而视,忍气吞声地批评,生怕家丑外扬。
    刚到现场,连长正要将火力转移,于永乐审时度势,首先把责任揽了过来,说:“我兵没带好,回去以后再作检查。”
    临走,指导员不改铁青着脸的本色,说:“出了这样的事,大家脸上都不光彩。回去先看机关的通报,连队再作处理决定。”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因为这件事,全连都跟着服了一剂辛辣刺鼻的中药。
    开饭前,连长、指导员少不得将此作反面教材,给每个人打了一回预防针。
    于永乐受牵连挨了两位主官的怒目而视,心情大受影响,气打多处来。
    看见孙大发阴郁的脸,好容易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再作火上浇油地批评。
    孙大发也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不可饶恕。
    原以为班长会对他劈头盖脸批评一顿,偏偏于永乐又这样的不动声色,反倒加重了心理上的负罪感。
    饭后行军,孙大发有意要将功赎罪,积极地做事,郭兴维的枪也被他接过去了。
    一路上,于永乐始终若无其事,看他瘦弱的背影,觉得可气可笑可怜。
    倒是旁人幸灾乐祸,拿他们说笑个不了,七嘴八舌地道:“孙大胆,回去看你们做报告。”
    “报告可以这么写: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蓝蓝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我摔跤——”
    “怎么那么不走运,偏偏撞枪口上了?也许昨晚你们半夜起来小便,把尿撒在人家地盘里,今天找你们算账来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横竖都是一刀,想开点。”
    也有偷偷骂军务股长的,说这人怎么样怎么样。
    他手下的纠察队就是狗仔队,一个个趾高气扬,狐假虎威,被逮住了不死也要脱层皮。
    下午照样是热得出奇,大家都说春意还未远走,盛夏已经粉墨登场了,到三伏时节,还不知会热到什么程度。
    赵不识突然说:“到最热的时候,不光是人,只要是动物,都不敢在路上走了。猪在操场上跑了一圈,回来变成了烤猪,拔了毛,蘸了油盐酱醋就可以直接吃。”
    洪边祁道:“猪只会往菜地里跑。猪怎么会跑到操场上?只有你这头猪才会在操场上跑来跑去。”
    赵、洪两人为此吵起嘴来了。
    孙大发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样子,煽风点火道:“本是同根生,何必争得你死我活的呢?”
    于永乐有气无力地摆出威严道:“别吵了!别吵了!天气这样热,我都累得要死,你们还有精力斗嘴!”
    于永乐三言两语,平息了一场世纪纷争。
    傍晚前,天气温和了好些,一阵风吹过,落叶沙沙作响。
    官兵们高兴地说,苍天有眼,总算送来了凉风。
    苍天仿佛听到这句赞扬,骄傲起来,再接再厉地送风。
    又过了半个多钟头,天边起了乌云,天色开始变得灰蒙蒙一片,天地衔接处融化在连绵起伏的山峦里,紧接着细雨一脉相承,纷飞起舞。
    果然是天有不测风云,大骂这雨下得不是时候。
    天公听到官兵们的抱怨,伤心起来,雨也变得越来越稠密。
    大家连忙穿上雨衣,披在背囊上,防止被子被雨水浸湿。
    连长在前面喊:“步子迈开一点,还有五公里就到宿营地了。”
    到了宿营地,首先搭好帐篷,保护好背囊,相互宽慰道:“无论怎样,今天的路算走完了,熬过今晚,明天回家,万事大吉。”
    炊事班挖灶做晚饭,柴被淋湿了,好半天烧不着,狼烟四起。
    保障处来了两个助理员检查伙食,三句不离本行,说他们无烟灶没挖好,若在战时,定然暴露了目标。
    司务长解释了半天,他们才起了怜悯之心,没叫搬迁,另起炉灶。
    等他们背影消失,司务长鼻子出冷气,骂他们纸上谈兵:“这天气烧什么不起烟?除非用电磁炉。”
    晚上九点钟,这雨乘着夜色,淅淅沥沥下起来了。
    官兵们望着黑压压的天,听着雨打帐篷的声音,心想今晚莫非要重演水淹七军的历史悲剧么?
    便陆陆续续有人爬起来,穿上雨衣,拿了工兵锹挖排水沟。
    一个帐篷就是一座城堡,四周都是护城河。
    睡到午夜,恍惚中隐约听见有人喊:“不好了!”
    接着是郑鹏程的声音:“都起来,帐篷塌了!”
    原来这帐篷喝饱了雨水,醉醺醺地弯着腰,又因缺钙,断了几根肋骨,强撑不住,一股脑儿趴在地上。
    郑鹏程找出背包绳,给帐篷做捆绑包扎,总算又能支撑起来,有个安身之处。
    乐观的人常说,天塌下来,不是我一个人顶着。
    郑鹏程懊恼地叹息:帐篷塌了,倒只有他们三个顶着。
    裹紧被子,还是觉得冷。
    于永乐被冻醒,寒气正围城,四面皆楚歌。
    左手不小心摸到了冷冰冰的一滩水,打开手电一照,才知道雨水沿着篷布流下渗进来,被子都湿了一角。
    这帐篷只能抵御细雨露水,风雨稍大些,它就无可奈何了。
    郭兴维在于和洪的中间,一副高高挂起的样子,酣然大睡。
    他身宽体胖,睡觉又不老实,狭窄的帐篷被他一个人巧取豪夺占用了一半的空间。
    于、洪协力帮他调整睡姿,动用了蛮力,洪边祁甚至在他大腿上狠掐一下,他依然不为所动。
    雨水不停地渗进来。
    郭兴维一转侧身体,于、洪就向两旁积水处靠近,两人如临深渊,小心地护惜着被子。
    这时候,他们不像是在睡觉,倒成了郭兴维的防洪大堤。
    寒冷从地面直逼上来,两人同时起来找绒衣穿上。
    睡意只在眼前飘荡,若即若离。
    郭兴维惊天地、泣鬼神的鼾声,又让他们无法耳根清静。
    他昨晚倒怪洪边祁打呼噜,而今看来,分明是贼喊捉贼了。
    天还没亮就起床,雨还在下,只比先前小了些,纷纷扬扬,像从花露水瓶里喷出来一般四处弥漫。
    尖刀班先出发,要到五公里外的地方定点。
    接着部队迤逦跟进。
    构工地点就在对面山脚下的树木里。
    土质疏松,构工本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两手沾了湿泥,镐头、铁锹握不紧,滑溜溜的像捉泥鳅,有劲使不出来。
    刘大友手拿相机,给战士们拍特写。
    镜头里一个个灰头土脸,一身泥泞,无须化妆,每个人的模样便是电影里浴血奋战中想要的效果。
    大家齐心协力,挖好了掩体,机关检查过了,接着将土反填回去,恢复原来的地貌。
    大家归心似箭,冷得瑟瑟发抖。
    军务股长用对讲机跟团里联络,电池恰巧没了电。
    换了一个对讲机,刚跟作训股长联络上,讲不到几句话,传来团长的声音:“急着回去奶孩子呀,三番五次地问!再等一等!”
    大家哄堂大笑。
    心想即使家里孩子嗷嗷待哺,咱们这些爷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电台突然响起,接通知的人报告说,全团定于几时几分返回。
    连长喊了声全体注意:“把周围的白色垃圾收拾掩埋好,我们是文明之师,别走一路垃圾丢一路。范排长带几个人后面走,消除痕迹。”
    那天直到掌灯时分,才到团大门口,一个个步履蹒跚。
    团里又下了奔袭的命令。
    连长抖擞精神,用嘶哑的声音道:“目标,连队,冲刺!”
    大家毕其功于一役,争先恐后,拼了命地往前奔跑。
    回到连队,上气不接下气,卸下背囊,一屁股坐在地上,人都要昏厥过去。
    关于孙大发几个人违纪的最终处理结果是这样的。
    军务股长觉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长了杂草,说出去无异于自打嘴巴,因此并没有向团领导报告,只要求连队批评教育,内部自行处理了事。
    指导员则说,我跟连长低三下四地向机关同志求情半天,人家总算给我们点面子,这事机关就不通报了。
    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我们绝不搞下不为例,纪律是条高压线,谁碰了该自认倒霉,该处理的还是要处理。”
    支委会研究出的处理意见,本着治病救人、警示部队的原则,孙大发等四个人在全连军人大会上作出深刻的书面检查。
    每人字数不少于两千字,时间初定于下周日晚收看新闻之后;于永乐等人有管理不力的责任,得向全连官兵作口头检查,并向连队党支部书面保证加强所属人员管理。
    全体官兵要举一反三,引以为鉴,杜绝此类现象再度发生。
    处理结果出来以后,郑鹏程笑嘻嘻地说:“老于,终于有机会听你作报告了,到那天你登台,我跟排长借了相机,给你咔嚓咔嚓照几张相。”
    于永乐冷笑一声,没好气地说:“明天我就递休假报告表,我把抛头露面的机会让给你。”
    正眼不瞧他,走出排房。郑鹏程讨了个没趣,空留一张落寞愕然的脸。

章节目录

征尘漫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令狐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令狐原并收藏征尘漫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