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台风衰弱了许多,尽管依然风雨交加,大家坚信风平浪静雨过天晴的日子已经不远。
上午,指导员作了简单的收心教育,要大家打点好行装,等上面来了通知走人。
话刚说完,通知来了,并非开赴演习场,而是抢险救灾的加急文电。
连日暴雨,他们刚到粤西时驻扎的地方,边上一个小村庄引发泥石流,半个村子毁于一旦。
由于当时正在深夜,熟睡中的人毫无预防,人员房舍家畜等都被吞噬了,具体伤亡数字还在统计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大家着实吃惊不小。
救人如救火,上面发的通知说明,务必于某时前赶到救灾现场,刻不容缓。
全营在雨中集合,营长、教导员作了简短的临战动员,各强调了三点,大意是除少部留守看管营具装备,其余人员参加救灾;只携带跟救灾相关的物资,争分夺秒,轻车速行;前段时间是演习,而今是实战,救人是第一要务,但也要严加防范次生灾害。
车辆编队完毕,大家一拥而上,风雨兼程,都恨不能有一步登天的本领,马上赶到灾害现场。
虽然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真正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强大的摧毁能力,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这村庄坐落在一个山脚下,抬头望去,垮塌的半边山裸露出新鲜的泥土,山下半个村庄已经化为乌有。
当地**带着抢险队先到一步,有个人身后簇拥着人群,挥动手势高声说话,据说是县委书记,正在指挥抢险。
电视台的记者忽而将镜头对准书记,忽而聚焦废墟上掘土搬砖的人。
看到军车上跳下来的绿身影,群情振奋起来,都喊道:“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就有人跌跌撞撞地跑来,要把子弟兵引到需要施救的地方。
团长与书记碰头之后,先找当地人把情况摸清楚,然后分配救援力量。
电视台、纸质媒体的记者们发现了新的采访对象,不约而同地朝着这边聚拢。
幸免于难的村支书,脸上仍写着劫后重生的惊悸表情,把今天说了好几遍、背得滚瓜烂熟的话,再重述一遍,对着镜头描述他刚刚经历的惊魂失魄的一幕:“我半夜睡不着,心里一直嘣嘣跳着,预感有事情要发生。我就爬起来,挨家挨户地给乡亲们打电话。有几家打不通,我拿了雨伞,打了手电,一家一家地去拍他们的门。有几家开了灯,以为没什么事,又关灯睡觉了。我刚走到这里,就听见山上哗啦啦有石头滚下来啦——”
房屋、树木等休想阻挡住山上倾泻而下的泥石奔流的势头,遍地残垣断壁,有的已经被埋没了。
和村支书同时逃过一劫的人,此刻仍然惊魂未定,七嘴八舌地叫嚷着,又记挂着失踪的父老兄妹、左邻右舍的生死,一个个心急如焚。
有人已经在偷偷地抽泣,蹲在地上痛苦地哀嚎。哭声不断扩散,漫延开去。
团长手一挥,兵力全线展开,进行地毯式搜救,在村民们的引领下投入到这场攻坚战。
来时太匆忙,又是在演训期间,带来的不过是铁锹、镐头、撬棍等简陋的救援工具,有劲使不出来。
塌方太多,上面的人纵然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下面的人绝没有耐心等待的工夫,此时大家唯一的信念,跟时间赛跑,分秒必争救人。
虽然拼尽了全力,救援进展依旧太慢,好不容易铲走了一方泥沙,高喊“一、二、三!”齐心协力搬掉一块块乱石,以为会发现奇迹生还的人,结果都失望了,一无所获,白白做了无用功。
风还在刮,雨还在下,大家衣服被淋透了,一身泥泞;困乏的时候,小坐休息一会儿,冷得瑟瑟发抖,又爬起来搬砖运泥。
有几个战士手被划破了,鲜血淋淋,却都全然不顾。
大型挖掘机源源不断地开驶过来,负责清铲厚厚的浮土。紧接着专业的救援队伍也赶来了,他们带来了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
此后搜救进展显著加快,不但事半功倍,而且有的放矢,不再似先前的盲目蛮干,白白赔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突然听见一阵沸腾的声音。巡声望去,穿着白衣大褂的人提了药箱,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奔跑,挤进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
一个人刚说:“人还活着!动作轻一点。”另一个人喊道:“周围的人让开,离远一点!这里不要站那么多人。”仔细辨认,是一连连长在吆喝。原来他们连队找到了幸存者。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房屋坍塌的时候,这个五十多岁男人睡觉的地方,刚好有一根栋梁斜倒下来,撑住了上面的千钧重量,让他在墙角处有个藏身之地。
大家把出口扩宽,他便自己从里面爬出来了,不过是被砖头压伤了手脚,连声说道:“我没事,我没事,底下还有人,先救救我的孩子。”
医生们不由分说,将他按在担架上,给他量血压,接着抬到不远处的野战卫生所作进一步的检查。
其他连队听说一连先救了人,既羡慕,又嫉妒。似乎救不到人,就是渎职;而救了人,在心理上也可以起到某种程度的自我安慰,不至于在来回传递的消息中被忽略。
譬如七连连长就心有不甘地道:“咱们落后啦,大家加把劲。”言下之意似是沙场上的比武竞赛,尽心尽力就能获取好成绩。
又因为听说有人获救,大家心里都燃起了希望,不用鼓舞便浑身充满力气。有人获救的消息不断传来,罹难者的数字也在不断地叠加。
七连救起真正意义上的幸存者,已经是在投入到搜救的第四个钟点之后。
他们战斗的地方,从砖瓦结构看,这房子已是古稀之年,而被救的这个老人也是夕阳西下。
骨质疏松是老房子和老年人的共性,在雪崩一般的泥石的冲击下,房子七零八落。老人被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经过一番抢救,居然奇迹地生还了。
可是他的老伴就没那么幸运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医院的救护人员很快赶过来,给她做善后处理。也许她在临终那一刻,都没来得及看老伴一眼。
上午,指导员作了简单的收心教育,要大家打点好行装,等上面来了通知走人。
话刚说完,通知来了,并非开赴演习场,而是抢险救灾的加急文电。
连日暴雨,他们刚到粤西时驻扎的地方,边上一个小村庄引发泥石流,半个村子毁于一旦。
由于当时正在深夜,熟睡中的人毫无预防,人员房舍家畜等都被吞噬了,具体伤亡数字还在统计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大家着实吃惊不小。
救人如救火,上面发的通知说明,务必于某时前赶到救灾现场,刻不容缓。
全营在雨中集合,营长、教导员作了简短的临战动员,各强调了三点,大意是除少部留守看管营具装备,其余人员参加救灾;只携带跟救灾相关的物资,争分夺秒,轻车速行;前段时间是演习,而今是实战,救人是第一要务,但也要严加防范次生灾害。
车辆编队完毕,大家一拥而上,风雨兼程,都恨不能有一步登天的本领,马上赶到灾害现场。
虽然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真正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强大的摧毁能力,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这村庄坐落在一个山脚下,抬头望去,垮塌的半边山裸露出新鲜的泥土,山下半个村庄已经化为乌有。
当地**带着抢险队先到一步,有个人身后簇拥着人群,挥动手势高声说话,据说是县委书记,正在指挥抢险。
电视台的记者忽而将镜头对准书记,忽而聚焦废墟上掘土搬砖的人。
看到军车上跳下来的绿身影,群情振奋起来,都喊道:“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就有人跌跌撞撞地跑来,要把子弟兵引到需要施救的地方。
团长与书记碰头之后,先找当地人把情况摸清楚,然后分配救援力量。
电视台、纸质媒体的记者们发现了新的采访对象,不约而同地朝着这边聚拢。
幸免于难的村支书,脸上仍写着劫后重生的惊悸表情,把今天说了好几遍、背得滚瓜烂熟的话,再重述一遍,对着镜头描述他刚刚经历的惊魂失魄的一幕:“我半夜睡不着,心里一直嘣嘣跳着,预感有事情要发生。我就爬起来,挨家挨户地给乡亲们打电话。有几家打不通,我拿了雨伞,打了手电,一家一家地去拍他们的门。有几家开了灯,以为没什么事,又关灯睡觉了。我刚走到这里,就听见山上哗啦啦有石头滚下来啦——”
房屋、树木等休想阻挡住山上倾泻而下的泥石奔流的势头,遍地残垣断壁,有的已经被埋没了。
和村支书同时逃过一劫的人,此刻仍然惊魂未定,七嘴八舌地叫嚷着,又记挂着失踪的父老兄妹、左邻右舍的生死,一个个心急如焚。
有人已经在偷偷地抽泣,蹲在地上痛苦地哀嚎。哭声不断扩散,漫延开去。
团长手一挥,兵力全线展开,进行地毯式搜救,在村民们的引领下投入到这场攻坚战。
来时太匆忙,又是在演训期间,带来的不过是铁锹、镐头、撬棍等简陋的救援工具,有劲使不出来。
塌方太多,上面的人纵然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下面的人绝没有耐心等待的工夫,此时大家唯一的信念,跟时间赛跑,分秒必争救人。
虽然拼尽了全力,救援进展依旧太慢,好不容易铲走了一方泥沙,高喊“一、二、三!”齐心协力搬掉一块块乱石,以为会发现奇迹生还的人,结果都失望了,一无所获,白白做了无用功。
风还在刮,雨还在下,大家衣服被淋透了,一身泥泞;困乏的时候,小坐休息一会儿,冷得瑟瑟发抖,又爬起来搬砖运泥。
有几个战士手被划破了,鲜血淋淋,却都全然不顾。
大型挖掘机源源不断地开驶过来,负责清铲厚厚的浮土。紧接着专业的救援队伍也赶来了,他们带来了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
此后搜救进展显著加快,不但事半功倍,而且有的放矢,不再似先前的盲目蛮干,白白赔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突然听见一阵沸腾的声音。巡声望去,穿着白衣大褂的人提了药箱,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奔跑,挤进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
一个人刚说:“人还活着!动作轻一点。”另一个人喊道:“周围的人让开,离远一点!这里不要站那么多人。”仔细辨认,是一连连长在吆喝。原来他们连队找到了幸存者。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房屋坍塌的时候,这个五十多岁男人睡觉的地方,刚好有一根栋梁斜倒下来,撑住了上面的千钧重量,让他在墙角处有个藏身之地。
大家把出口扩宽,他便自己从里面爬出来了,不过是被砖头压伤了手脚,连声说道:“我没事,我没事,底下还有人,先救救我的孩子。”
医生们不由分说,将他按在担架上,给他量血压,接着抬到不远处的野战卫生所作进一步的检查。
其他连队听说一连先救了人,既羡慕,又嫉妒。似乎救不到人,就是渎职;而救了人,在心理上也可以起到某种程度的自我安慰,不至于在来回传递的消息中被忽略。
譬如七连连长就心有不甘地道:“咱们落后啦,大家加把劲。”言下之意似是沙场上的比武竞赛,尽心尽力就能获取好成绩。
又因为听说有人获救,大家心里都燃起了希望,不用鼓舞便浑身充满力气。有人获救的消息不断传来,罹难者的数字也在不断地叠加。
七连救起真正意义上的幸存者,已经是在投入到搜救的第四个钟点之后。
他们战斗的地方,从砖瓦结构看,这房子已是古稀之年,而被救的这个老人也是夕阳西下。
骨质疏松是老房子和老年人的共性,在雪崩一般的泥石的冲击下,房子七零八落。老人被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经过一番抢救,居然奇迹地生还了。
可是他的老伴就没那么幸运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医院的救护人员很快赶过来,给她做善后处理。也许她在临终那一刻,都没来得及看老伴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