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章 大姐
玉泉镇有东西二市,东市算是大杂烩,肉铺、面馆、粮铺、布坊,乃至露天表演的杂耍班子与百姓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一切都能在这里找到,谢记食卤亦在其中。
而西市不及东市那般嘈杂,坐落在西市的铺面相对而言却更“高端”些,出入西市消费的群体家境至少都是温饱有余。
这里坐落着玉泉镇最大的酒楼,附近还有书肆、银楼、茶馆等诸多装饰或高雅或奢华的所在。
众多铺面中,混着一间并不起眼的小门店,门店看似不大,仔细看去却会发现,其牌匾并非普通木刻,更不是常见的招幌,而是一幅精致无比的绣品,金线在夕阳中闪闪生辉,其名曰绮罗坊。
顾名思义,外表看似不大的门店,内里其实是一间绣坊。且已在镇上经营了三代。
起初是个只有几人的小作坊,传到这一代的薛玉章母子手上时,绣坊规模早已壮大十倍,只坊中绣娘便有近百人。
这些年母子二人经营有方,已然打通与州县的生意渠道,只是母子俩习惯了低调,是以旁人只知绮罗坊被他们经营得有声有色,却不知其分店甚至已经开到外地州县当初薛玉章之所以过年都难回家,便是为了促成此事。
虽则如此,当年薛家男主人突然离世,一帮亲戚急着吃绝户,附近邻里都是眼睁睁看着李氏从亲戚手中守住了夫君的遗产,又将遗腹子独自抚养长大。这些年来,孤儿寡母竟一力撑起了当初险些倒下的绣坊,邻里谁见了不是啧啧称奇
薛家母子亦成了众人口中“别人家的娘亲”、“别人家的儿子”。
曾经住在隔壁的胡大娘就对李氏养出这么个好儿子羡慕极了。
她那滥赌成瘾的儿子成日游手好闲,只知从家中偷钱,胡大娘拦过一回两回,拦不住第三回,气得坐在地上捶地大骂“你怎就不能学学人家隔壁的薛家大郎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有你这个欠债的”
她儿子也是个混不吝的,当下道“那你怎的不学学薛大郎他娘我花自家钱怎么了我不花指不定你就给相好的花了。”
无辜被cue的薛玉章母子当场懵逼,闻声而来的左邻右舍狠狠吃了一口大瓜,对不知是“自爆”还是给亲娘泼脏水的狠人表示“敬仰”有没有可能你爹还活着呢虽说常年在外干活,却不能当不存在罢
尽管胡大娘一家已经搬走,薛家这对“别人家的母子”却在邻里之间名声大震。如今这对母子组合之中又加入了第三个人数月之前才嫁入薛家的新媳妇谢梅。
当初这新媳妇嫁过来时,可是引得左邻右舍热议许久,眼热不已。对方虽说没有多大的来头,可架不住有两个出息的兄弟。
长兄在大名鼎鼎的永济堂当学徒,据说被一位大夫收为亲传弟子。这也就罢了,自诩上流的人家未必看得上大夫这份职业。
偏偏她还有个十岁就中了秀才的堂弟。放眼整个玉泉镇,堪称年轻姑娘中的头一份。试问哪个年轻姑娘有这
份“嫁妆”
娘家兄弟得力还只是其一,这新媳妇本人亦是个出挑的人物,不仅模样好、性子大方,居然识文断字,能写会算,嫁入薛家后,管账样样拿手,婆婆手把手带了她一阵,就放心地让她跟着一起打理绣坊。这两月以来,绣坊又推出不少从前没有过的时新花样,生意愈加红火,李氏在外逢人就夸,大家才知这竟是她儿媳妇的功劳。
于是乎,继“别人家的娘亲”与“别人家的儿子”后,薛家又出了个“别人家的媳妇”。眼见绮罗坊日渐兴隆,左邻右舍只能感叹咋什么好事都让薛家给碰上了
临近年关,东西二市迎来一年最热闹的时节。即便是平日里节俭惯了的农户,在年节时分都难得奢侈一把,给自家孩子买几颗饴糖甜甜嘴,往家里割几块上好的肉。
西市的银楼与绣坊亦是日升月恒。未出阁的女孩子结伴而来,叽叽喳喳讨论着如何在新年中漂漂亮亮“登场”。而有了心上人的年轻小伙子则是红着脸在铺面里来回徘徊,精心挑选着送给心上人的贺礼。
天色将暮,绮罗坊中再无一个客人。
谢梅一手拿着帕子,一手执着针线,一边看店一边绣花。夫君去了外地收帐,过两日才能回来,她与婆婆便在家打理绣坊。不过不久前婆婆回后院烧饭去了,谢梅便在这里先看着,免得错过上门的客人。
这实在是个清闲的活。临近饭点,家家户户都忙着生火造饭,哪里有客人上门
谢梅索性便拿了帕子和针线出来,琢磨起这两日想出的新花样,神情逐渐入迷。
咚咚咚
却在这时,柜台被人敲响。
“谢娘子,你娘家人来找你了”谢梅回过神,就听着属于附近一位大婶的声音从头顶上传来,带着风风火火的劲儿,“我才买了肉回来,就在前面路口撞见他们的牛车,你三叔三婶、兄弟嫂嫂都在,车上还有两个好俊的小娃娃,生得真好哩。”
“我晓得了,多谢李大娘。”
谢梅不慌不忙停下手中针线,先抬头朝面前的大娘道了一声谢,脑中仍琢磨着她的新花样,目光漫不经心向路口方向看去。
倒不是她的反应过分冷淡,只是再如何激动的事情,次数一多,也就习以为常了。
谢松夫妻常年在永济堂,谢森从前便在镇上干活,如今更是特意替家里经营食肆,同在镇上的谢梅与他们不说是日日相见,但十次八次总是有的。尤其是谢记食卤开张以来,她与婆婆隔三差五便要去光顾一回,三叔谢森还给了她们永久七折呢。
传话的李大娘却还没走。
这位李大娘是附近出了名的热心人,且尤为热衷八卦,哪里有热闹哪里有她,谢梅倒是没怀疑对方为何多管闲事来传话。
她只诧异道“大娘还有事”
李大娘满脸堆笑。
“这个,谢娘子啊。我家阿芸你是见过的,不说别的,手脚是一等一的勤快,性子也善解人意,谁见了不夸一声好不论嫁到谁家定然都是贤
妻良母。”她突然对自家小女儿一阵夸,态度尤为热情,“谢娘子,你看我家阿芸如何”
谢梅“”
“阿芸的确是个好姑娘”
一头雾水的她顺着李大娘的话夸了一句,就见李大娘激动地一拍掌“可不是吗要不怎么都说谢娘子你眼光好呢难怪一门都是俊杰,论眼光都比旁人强多了。”
“方才我还在牛车上见到了你家弟弟。”她脸上的笑容幅度夸张了好几倍,语调中洋溢出来的热情也浓郁了好几倍,“不愧是秀才公,打眼就不一般,我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出彩的后生”
她正想来一句“听说秀才公还没说亲”,劝谢梅认清“官家小姐眼高未顶,进了门未必愿意伺候公婆,说不定还看不起谢梅这大姑子”,然后再顺势提一嘴“我家阿芸如何贤惠,就很合适秀才公”云云,哪知话还未出口,谢梅已经扔下帕子跑了出去,瞬间化作一阵旋风消失在她眼前。
只留下惊喜的尾音在空中回荡。
“拾哥儿终于回来了”
“拾哥儿这边这边”
牛车车轱辘碾过青石铺就的街道,谢拾还在四下张望绣坊所在,就听见谢梅的声音从道旁传来,他眼前一亮,三两步下了车。
“大姐”
谢梅收回高高招起的手,看见小堂弟朝她奔来,没忍住嘴角高高翘起,“拾哥儿你可算回来了,在府学这几月过得如何”
“我很好,还交到不少好朋友大姐你呢在薛家过得如何”
谢拾上下打量谢梅一阵,见她梳着妇人发髻,脸色带着健康的红润,身着杏色袄裙,头上插着珠花,耳间是明显成套的珍珠耳坠,温柔不失大方,可见大姐夫薛玉章至少在用度上对妻子算是大方的。
谢梅脸上的笑容不似作假。
“我也很好,拾哥儿莫担心我。你只要在外照顾好自己,好生读书就是了。”
谢梅见过自家小堂弟出生时的异象,这些年来也见惯了小堂弟为家里操心的模样。可仔细一想,小堂弟才多大年纪在龙凤胎出生之前,他是家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却偏偏像小大人似的有操不完的心,仿佛理所当然一般将家人当成他的责任。就连与她一母同胞的兄长谢松都不曾如此。她好歹也是长姐,哪里能总是让弟弟操心
姐弟二人寒暄几句,牛车驶至,就见谢森夫妇带着龙凤胎,谢松携着他媳妇郑氏,车上还摆着大包小包的货物,可谓齐齐整整。
几人同谢梅招呼了一声“我们原是要回村的,拾哥儿说好久没见你了,走之前来看看你。”
谢梅连忙叫他们稍等,她自己又匆匆回了绣坊,不多时再出来时,手上已经多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包裹。她将之递给谢拾。
“这是我给你绣的新书袋。”
她拿出书袋,展示给谢拾看。看得谢拾赞不绝口,围着自家大姐姐吹起了彩虹屁“大姐的绣工又精进了,这雪中寒松绣得
栩栩如生,咦,好似又用了新的针法”
还是你有眼光我给你姐夫看时,他居然说没什么好看的。10”谢梅先是眉开眼笑地夸了弟弟一句,又气呼呼地哼了一声。
谢拾立刻无条件站自家大姐一边“如此没眼光的男人,还好大姐你看得上他。”
“咱们姐弟相聚,不说他了。”谢梅没好气地摆摆手,将书袋塞到小堂弟手中,“本来还想绣件衣裳的,最近绣坊太忙,衣裳还没绣完,年后再给你带去。”
“大姐你等等。”
谢拾让谢松先帮自己拿着书袋,又上牛车在行囊中翻了一阵,这才找出一个包装精致的木匣子。
他像是捧着宝贝一样捧到谢梅面前“这是府城最近时兴的花样,我特意给你带的。”
打开匣子,只见两枚耳坠静静躺在其中,雪白的绒布上,宛如两朵怒放的红梅。精致小巧,艳而不俗,晃得谢梅眼睛发亮。
欣喜过后,她皱着眉“这耳坠看着就不便宜,你哪里来的这许多钱”自家小堂弟便是在外省吃俭用只怕也买不下这对耳坠,可别一不小心被有心之人给带歪了
“大姐放心,我写书赚了不少钱。”
谢拾提起三年童试两年模拟,谢梅这才放心。这本书玉泉镇上其实也有卖,她只以为小堂弟一次性赚了几百文罢了,如今才知道他赚的居然是分红。
等谢拾美滋滋地抱着书袋重新坐上牛车,却见大哥谢松朝他投来异样的眼神,一头雾水的谢拾用眼神回以谢松一串问号。
“”
谢松却只摇摇头“梅姐儿待你可比待我亲近多了。”
虽说谢松知晓这其中有自己常年在镇上的缘故,也有小堂弟本身贴心讨喜的缘故,就说他自己,其实也挺喜欢这个小堂弟。
他故意发出一声叹息,惆怅道“一个送书袋,一个送耳坠。唉,可怜我这个冒着风雪接人的大哥得靠边站喽”
“大哥你这是在吃醋吗”谢拾好笑地从行囊中又翻出一件礼物,“给给给,这是你的,我给家里每人都带了年礼呢。”
谢松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
他这般大的人了,怎么会吃弟弟妹妹的醋呢不存在的。
谢松当场转移话题“其实吃醋的另有其人才对。你和梅姐儿居然都没发觉。”
谢拾顿时朝他投来好奇的目光“大哥你在说谁呀”
“当然是我那好妹夫。”谢松露出已婚男人才懂的微笑,“梅姐儿又是给你绣书袋,又是给你绣衣裳,可怜我那妹夫,该不会至今连一块帕子都不曾有吧”
谢拾“啊”了一声。怎么听起来,他好像成了大姐姐与薛玉章之间闪亮的大灯泡
不能笑,千万不能笑。
谢拾强行压住幸灾乐祸的微笑,撇撇嘴道“娶了大姐,他就该美着了。这么大一家绣坊,还缺大姐为他绣衣裳”
“那不一样。”
谢松也跟着笑起来。
“能将绣坊生意经营红火,书袋好不好看,我那好妹夫岂能识别不出若是为他绣的,只怕在他眼里就好看得紧了。”
而西市不及东市那般嘈杂,坐落在西市的铺面相对而言却更“高端”些,出入西市消费的群体家境至少都是温饱有余。
这里坐落着玉泉镇最大的酒楼,附近还有书肆、银楼、茶馆等诸多装饰或高雅或奢华的所在。
众多铺面中,混着一间并不起眼的小门店,门店看似不大,仔细看去却会发现,其牌匾并非普通木刻,更不是常见的招幌,而是一幅精致无比的绣品,金线在夕阳中闪闪生辉,其名曰绮罗坊。
顾名思义,外表看似不大的门店,内里其实是一间绣坊。且已在镇上经营了三代。
起初是个只有几人的小作坊,传到这一代的薛玉章母子手上时,绣坊规模早已壮大十倍,只坊中绣娘便有近百人。
这些年母子二人经营有方,已然打通与州县的生意渠道,只是母子俩习惯了低调,是以旁人只知绮罗坊被他们经营得有声有色,却不知其分店甚至已经开到外地州县当初薛玉章之所以过年都难回家,便是为了促成此事。
虽则如此,当年薛家男主人突然离世,一帮亲戚急着吃绝户,附近邻里都是眼睁睁看着李氏从亲戚手中守住了夫君的遗产,又将遗腹子独自抚养长大。这些年来,孤儿寡母竟一力撑起了当初险些倒下的绣坊,邻里谁见了不是啧啧称奇
薛家母子亦成了众人口中“别人家的娘亲”、“别人家的儿子”。
曾经住在隔壁的胡大娘就对李氏养出这么个好儿子羡慕极了。
她那滥赌成瘾的儿子成日游手好闲,只知从家中偷钱,胡大娘拦过一回两回,拦不住第三回,气得坐在地上捶地大骂“你怎就不能学学人家隔壁的薛家大郎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有你这个欠债的”
她儿子也是个混不吝的,当下道“那你怎的不学学薛大郎他娘我花自家钱怎么了我不花指不定你就给相好的花了。”
无辜被cue的薛玉章母子当场懵逼,闻声而来的左邻右舍狠狠吃了一口大瓜,对不知是“自爆”还是给亲娘泼脏水的狠人表示“敬仰”有没有可能你爹还活着呢虽说常年在外干活,却不能当不存在罢
尽管胡大娘一家已经搬走,薛家这对“别人家的母子”却在邻里之间名声大震。如今这对母子组合之中又加入了第三个人数月之前才嫁入薛家的新媳妇谢梅。
当初这新媳妇嫁过来时,可是引得左邻右舍热议许久,眼热不已。对方虽说没有多大的来头,可架不住有两个出息的兄弟。
长兄在大名鼎鼎的永济堂当学徒,据说被一位大夫收为亲传弟子。这也就罢了,自诩上流的人家未必看得上大夫这份职业。
偏偏她还有个十岁就中了秀才的堂弟。放眼整个玉泉镇,堪称年轻姑娘中的头一份。试问哪个年轻姑娘有这
份“嫁妆”
娘家兄弟得力还只是其一,这新媳妇本人亦是个出挑的人物,不仅模样好、性子大方,居然识文断字,能写会算,嫁入薛家后,管账样样拿手,婆婆手把手带了她一阵,就放心地让她跟着一起打理绣坊。这两月以来,绣坊又推出不少从前没有过的时新花样,生意愈加红火,李氏在外逢人就夸,大家才知这竟是她儿媳妇的功劳。
于是乎,继“别人家的娘亲”与“别人家的儿子”后,薛家又出了个“别人家的媳妇”。眼见绮罗坊日渐兴隆,左邻右舍只能感叹咋什么好事都让薛家给碰上了
临近年关,东西二市迎来一年最热闹的时节。即便是平日里节俭惯了的农户,在年节时分都难得奢侈一把,给自家孩子买几颗饴糖甜甜嘴,往家里割几块上好的肉。
西市的银楼与绣坊亦是日升月恒。未出阁的女孩子结伴而来,叽叽喳喳讨论着如何在新年中漂漂亮亮“登场”。而有了心上人的年轻小伙子则是红着脸在铺面里来回徘徊,精心挑选着送给心上人的贺礼。
天色将暮,绮罗坊中再无一个客人。
谢梅一手拿着帕子,一手执着针线,一边看店一边绣花。夫君去了外地收帐,过两日才能回来,她与婆婆便在家打理绣坊。不过不久前婆婆回后院烧饭去了,谢梅便在这里先看着,免得错过上门的客人。
这实在是个清闲的活。临近饭点,家家户户都忙着生火造饭,哪里有客人上门
谢梅索性便拿了帕子和针线出来,琢磨起这两日想出的新花样,神情逐渐入迷。
咚咚咚
却在这时,柜台被人敲响。
“谢娘子,你娘家人来找你了”谢梅回过神,就听着属于附近一位大婶的声音从头顶上传来,带着风风火火的劲儿,“我才买了肉回来,就在前面路口撞见他们的牛车,你三叔三婶、兄弟嫂嫂都在,车上还有两个好俊的小娃娃,生得真好哩。”
“我晓得了,多谢李大娘。”
谢梅不慌不忙停下手中针线,先抬头朝面前的大娘道了一声谢,脑中仍琢磨着她的新花样,目光漫不经心向路口方向看去。
倒不是她的反应过分冷淡,只是再如何激动的事情,次数一多,也就习以为常了。
谢松夫妻常年在永济堂,谢森从前便在镇上干活,如今更是特意替家里经营食肆,同在镇上的谢梅与他们不说是日日相见,但十次八次总是有的。尤其是谢记食卤开张以来,她与婆婆隔三差五便要去光顾一回,三叔谢森还给了她们永久七折呢。
传话的李大娘却还没走。
这位李大娘是附近出了名的热心人,且尤为热衷八卦,哪里有热闹哪里有她,谢梅倒是没怀疑对方为何多管闲事来传话。
她只诧异道“大娘还有事”
李大娘满脸堆笑。
“这个,谢娘子啊。我家阿芸你是见过的,不说别的,手脚是一等一的勤快,性子也善解人意,谁见了不夸一声好不论嫁到谁家定然都是贤
妻良母。”她突然对自家小女儿一阵夸,态度尤为热情,“谢娘子,你看我家阿芸如何”
谢梅“”
“阿芸的确是个好姑娘”
一头雾水的她顺着李大娘的话夸了一句,就见李大娘激动地一拍掌“可不是吗要不怎么都说谢娘子你眼光好呢难怪一门都是俊杰,论眼光都比旁人强多了。”
“方才我还在牛车上见到了你家弟弟。”她脸上的笑容幅度夸张了好几倍,语调中洋溢出来的热情也浓郁了好几倍,“不愧是秀才公,打眼就不一般,我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出彩的后生”
她正想来一句“听说秀才公还没说亲”,劝谢梅认清“官家小姐眼高未顶,进了门未必愿意伺候公婆,说不定还看不起谢梅这大姑子”,然后再顺势提一嘴“我家阿芸如何贤惠,就很合适秀才公”云云,哪知话还未出口,谢梅已经扔下帕子跑了出去,瞬间化作一阵旋风消失在她眼前。
只留下惊喜的尾音在空中回荡。
“拾哥儿终于回来了”
“拾哥儿这边这边”
牛车车轱辘碾过青石铺就的街道,谢拾还在四下张望绣坊所在,就听见谢梅的声音从道旁传来,他眼前一亮,三两步下了车。
“大姐”
谢梅收回高高招起的手,看见小堂弟朝她奔来,没忍住嘴角高高翘起,“拾哥儿你可算回来了,在府学这几月过得如何”
“我很好,还交到不少好朋友大姐你呢在薛家过得如何”
谢拾上下打量谢梅一阵,见她梳着妇人发髻,脸色带着健康的红润,身着杏色袄裙,头上插着珠花,耳间是明显成套的珍珠耳坠,温柔不失大方,可见大姐夫薛玉章至少在用度上对妻子算是大方的。
谢梅脸上的笑容不似作假。
“我也很好,拾哥儿莫担心我。你只要在外照顾好自己,好生读书就是了。”
谢梅见过自家小堂弟出生时的异象,这些年来也见惯了小堂弟为家里操心的模样。可仔细一想,小堂弟才多大年纪在龙凤胎出生之前,他是家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却偏偏像小大人似的有操不完的心,仿佛理所当然一般将家人当成他的责任。就连与她一母同胞的兄长谢松都不曾如此。她好歹也是长姐,哪里能总是让弟弟操心
姐弟二人寒暄几句,牛车驶至,就见谢森夫妇带着龙凤胎,谢松携着他媳妇郑氏,车上还摆着大包小包的货物,可谓齐齐整整。
几人同谢梅招呼了一声“我们原是要回村的,拾哥儿说好久没见你了,走之前来看看你。”
谢梅连忙叫他们稍等,她自己又匆匆回了绣坊,不多时再出来时,手上已经多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包裹。她将之递给谢拾。
“这是我给你绣的新书袋。”
她拿出书袋,展示给谢拾看。看得谢拾赞不绝口,围着自家大姐姐吹起了彩虹屁“大姐的绣工又精进了,这雪中寒松绣得
栩栩如生,咦,好似又用了新的针法”
还是你有眼光我给你姐夫看时,他居然说没什么好看的。10”谢梅先是眉开眼笑地夸了弟弟一句,又气呼呼地哼了一声。
谢拾立刻无条件站自家大姐一边“如此没眼光的男人,还好大姐你看得上他。”
“咱们姐弟相聚,不说他了。”谢梅没好气地摆摆手,将书袋塞到小堂弟手中,“本来还想绣件衣裳的,最近绣坊太忙,衣裳还没绣完,年后再给你带去。”
“大姐你等等。”
谢拾让谢松先帮自己拿着书袋,又上牛车在行囊中翻了一阵,这才找出一个包装精致的木匣子。
他像是捧着宝贝一样捧到谢梅面前“这是府城最近时兴的花样,我特意给你带的。”
打开匣子,只见两枚耳坠静静躺在其中,雪白的绒布上,宛如两朵怒放的红梅。精致小巧,艳而不俗,晃得谢梅眼睛发亮。
欣喜过后,她皱着眉“这耳坠看着就不便宜,你哪里来的这许多钱”自家小堂弟便是在外省吃俭用只怕也买不下这对耳坠,可别一不小心被有心之人给带歪了
“大姐放心,我写书赚了不少钱。”
谢拾提起三年童试两年模拟,谢梅这才放心。这本书玉泉镇上其实也有卖,她只以为小堂弟一次性赚了几百文罢了,如今才知道他赚的居然是分红。
等谢拾美滋滋地抱着书袋重新坐上牛车,却见大哥谢松朝他投来异样的眼神,一头雾水的谢拾用眼神回以谢松一串问号。
“”
谢松却只摇摇头“梅姐儿待你可比待我亲近多了。”
虽说谢松知晓这其中有自己常年在镇上的缘故,也有小堂弟本身贴心讨喜的缘故,就说他自己,其实也挺喜欢这个小堂弟。
他故意发出一声叹息,惆怅道“一个送书袋,一个送耳坠。唉,可怜我这个冒着风雪接人的大哥得靠边站喽”
“大哥你这是在吃醋吗”谢拾好笑地从行囊中又翻出一件礼物,“给给给,这是你的,我给家里每人都带了年礼呢。”
谢松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
他这般大的人了,怎么会吃弟弟妹妹的醋呢不存在的。
谢松当场转移话题“其实吃醋的另有其人才对。你和梅姐儿居然都没发觉。”
谢拾顿时朝他投来好奇的目光“大哥你在说谁呀”
“当然是我那好妹夫。”谢松露出已婚男人才懂的微笑,“梅姐儿又是给你绣书袋,又是给你绣衣裳,可怜我那妹夫,该不会至今连一块帕子都不曾有吧”
谢拾“啊”了一声。怎么听起来,他好像成了大姐姐与薛玉章之间闪亮的大灯泡
不能笑,千万不能笑。
谢拾强行压住幸灾乐祸的微笑,撇撇嘴道“娶了大姐,他就该美着了。这么大一家绣坊,还缺大姐为他绣衣裳”
“那不一样。”
谢松也跟着笑起来。
“能将绣坊生意经营红火,书袋好不好看,我那好妹夫岂能识别不出若是为他绣的,只怕在他眼里就好看得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