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徭役政策,从明年一月一日起。开始服役的年龄从十八岁上调至二十岁。结束服役的年龄从五十岁下调到四十岁。服役人员每年除兵役之外,服役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每次服役结束,责任人应当出具服役证明,避免多次征招。兵役每两年服役一个月,由各县县尉负责。战争期间可随时征调服役,不得抗拒。”赵括继续说道。
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帮助官府修路,修宫殿,开河渠,以及戍卒、更卒等等都属于徭役,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从起源上来说,徭役并不是为了压榨百姓,获得无本劳动力。周朝建立之初,国人与国君共享国家。国家强盛,国人与之俱荣。国君昏庸,国人也可以逐君,重立君主。
不要说修路,挖河这些事情,就是外敌入侵,国人也都是扛着武器,架着战车就冲上去了,压根不需要国君逼迫。
时过境迁,现在国人、野人的概念早已澹化,君权一步步加强,徭役也逐渐变成国家强压在人民身上的重担。
如果说一开始使用徭役的原因是因为国家没钱,那么到了后来,即便国家有钱也不会花钱招工人。
毕竟,能白嫖谁会选择花钱呢!
古代君主一旦修建宫殿,大兴土木,便会引起百姓不满,被所有人大骂,不就是因为不给钱吗,如果每天发工资,百姓会不满?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兴土木,百姓也只会夸他是圣君,每天高高兴兴来上班。
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有个地方赚钱,哪怕苦点累点也是非常幸福的。
赵括没有直接取消徭役,一方面,现在的社会生产力不允许,赵国虽然赚钱快,但是花钱更快,赵国需要一部分不花钱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白嫖确实会使人上瘾,特别是今年一年赵括只征派一个月的徭役,却被人赞扬成仁君之后,赵括深深感觉到时代的参差。
对于百姓来说,幸福只是少服几天徭役,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赵括选择将服役时间定为每年一个月,避免过渡征派徭役。至于不超过两次,则是因为这年代徭役除了干活之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赶路上。如果距离远,征派过去一天就让回来,路上却耽搁三五天。最后表面上服了一个月的徭役,实际上服了半年。
至于戍卒,北方草原已经变成赵国牧马场,不需要戍卒驻扎。代郡有李牧军团,河西剧辛,贺兰乐间麾下皆有军队,在非战争期间足够防守各地了。
每两年训练一个月,让大家知道基本常识,在战争来临的时候能够协助守城就行了,至于上战场冲锋,肯定是让正卒来。
“第五条,士卒待遇。从明年一月一日起,士卒年满四十五岁由官府安排退伍,拥有内气者,可以申请延迟到五十岁。罡元境及以上者,不作限制。”
现在士卒都能吃饱,而且每隔几天都能吃到肉,战斗力保持到四十岁左右不成问题,如果有内气的话,能够保持到接近五十岁。
“退伍之后,官府会为其发放为期五年的俸禄,标准为退伍之前的六成。并会为其在户籍地安排一份工作,士卒也可以拒绝。伤残士卒可额外获得一份抚恤金。”
“战死士卒的家庭,免除农税五年,若五年之后长子仍未年满十八岁,则一直免除农税至长子年满十八岁。另外,接下来五年内,除河套地区普及教育之外,所有郡县都会建造学院。战死士卒的家庭可荫一子入当地学院学习,五年内所有东西全部免费。”
五年时间,只要愿意学习,在这个识字都是奢望的时代将自己以及整个家庭提升一个阶级绝对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战死士卒的家庭可获得为期十年的抚恤金,金额为士卒生前的六成,若十年之后,长子未满十八岁,则一直发到长子年满十八。”
“这笔金额发放给士卒的妻子,若妻子带着孩子改嫁,则继续发放。若未带孩子改嫁,则发放给孩子抚养者。若妻子和家中其他人发生意外,孩子无人抚养,则由当地官府送至邯郸,由寡人安排人抚养。”
他就是要让所有士卒再无后顾之忧。
“所有退伍士卒监督,凡有发放不到位或被贪污者,可直接至太尉府或大将军府反馈,也可直接面见寡人。”
赵括扫视了一圈,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声音有些冰冷。
显然,如果上报到他这里,事情处理结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很有可能连太尉和大将军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时代人们的血性,特别是老卒,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死后,自己所保护的那群人吸着他们的血,欺辱他们的家人,还要奴役他们的后人。
如果这样,他们宁愿同归于尽。
也只有这样一把不受掌控的大刀,才能让那些官吏伸手的时候摸一摸脖子,再思考一下值不值。
“所有士卒战死后必须送入英灵殿,享受三年祭祀后荣归故里,名字永远刻在英灵殿上。特殊战功者,可永葬英灵殿。四时节气,由寡人率领所有国人祭祀,礼同祭天。生者受其利,死者享其荣。”赵括将双手按在桌子上,缓缓站起身子,震声说道。
所有人跟着站了起来,微微躬身,既是对赵括,也是对战死的士卒。
无人提出反对,这不是宋明,没有人看不起士卒。
先秦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的尚武精神都远超后来那些朝代,每一个国家都是在乱世一步步杀出来的。
至于祭天大礼,这更不是问题,虽然有些逾越,但是赵括都没有意见,谁敢有意见?
秦国的军功制尚且能让士卒死战,赵国给足了士卒所有的荣耀和利益,在这个信义的时代足以让所有底层人奋不顾身。
“另外,无论是新兵入伍,还是老兵退伍,全部拉到英灵殿前上一炷香再回去。赵国不灭,香火不绝!”
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帮助官府修路,修宫殿,开河渠,以及戍卒、更卒等等都属于徭役,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从起源上来说,徭役并不是为了压榨百姓,获得无本劳动力。周朝建立之初,国人与国君共享国家。国家强盛,国人与之俱荣。国君昏庸,国人也可以逐君,重立君主。
不要说修路,挖河这些事情,就是外敌入侵,国人也都是扛着武器,架着战车就冲上去了,压根不需要国君逼迫。
时过境迁,现在国人、野人的概念早已澹化,君权一步步加强,徭役也逐渐变成国家强压在人民身上的重担。
如果说一开始使用徭役的原因是因为国家没钱,那么到了后来,即便国家有钱也不会花钱招工人。
毕竟,能白嫖谁会选择花钱呢!
古代君主一旦修建宫殿,大兴土木,便会引起百姓不满,被所有人大骂,不就是因为不给钱吗,如果每天发工资,百姓会不满?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兴土木,百姓也只会夸他是圣君,每天高高兴兴来上班。
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能有个地方赚钱,哪怕苦点累点也是非常幸福的。
赵括没有直接取消徭役,一方面,现在的社会生产力不允许,赵国虽然赚钱快,但是花钱更快,赵国需要一部分不花钱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白嫖确实会使人上瘾,特别是今年一年赵括只征派一个月的徭役,却被人赞扬成仁君之后,赵括深深感觉到时代的参差。
对于百姓来说,幸福只是少服几天徭役,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赵括选择将服役时间定为每年一个月,避免过渡征派徭役。至于不超过两次,则是因为这年代徭役除了干活之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在赶路上。如果距离远,征派过去一天就让回来,路上却耽搁三五天。最后表面上服了一个月的徭役,实际上服了半年。
至于戍卒,北方草原已经变成赵国牧马场,不需要戍卒驻扎。代郡有李牧军团,河西剧辛,贺兰乐间麾下皆有军队,在非战争期间足够防守各地了。
每两年训练一个月,让大家知道基本常识,在战争来临的时候能够协助守城就行了,至于上战场冲锋,肯定是让正卒来。
“第五条,士卒待遇。从明年一月一日起,士卒年满四十五岁由官府安排退伍,拥有内气者,可以申请延迟到五十岁。罡元境及以上者,不作限制。”
现在士卒都能吃饱,而且每隔几天都能吃到肉,战斗力保持到四十岁左右不成问题,如果有内气的话,能够保持到接近五十岁。
“退伍之后,官府会为其发放为期五年的俸禄,标准为退伍之前的六成。并会为其在户籍地安排一份工作,士卒也可以拒绝。伤残士卒可额外获得一份抚恤金。”
“战死士卒的家庭,免除农税五年,若五年之后长子仍未年满十八岁,则一直免除农税至长子年满十八岁。另外,接下来五年内,除河套地区普及教育之外,所有郡县都会建造学院。战死士卒的家庭可荫一子入当地学院学习,五年内所有东西全部免费。”
五年时间,只要愿意学习,在这个识字都是奢望的时代将自己以及整个家庭提升一个阶级绝对不成问题。
“除此之外,战死士卒的家庭可获得为期十年的抚恤金,金额为士卒生前的六成,若十年之后,长子未满十八岁,则一直发到长子年满十八。”
“这笔金额发放给士卒的妻子,若妻子带着孩子改嫁,则继续发放。若未带孩子改嫁,则发放给孩子抚养者。若妻子和家中其他人发生意外,孩子无人抚养,则由当地官府送至邯郸,由寡人安排人抚养。”
他就是要让所有士卒再无后顾之忧。
“所有退伍士卒监督,凡有发放不到位或被贪污者,可直接至太尉府或大将军府反馈,也可直接面见寡人。”
赵括扫视了一圈,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声音有些冰冷。
显然,如果上报到他这里,事情处理结果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很有可能连太尉和大将军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时代人们的血性,特别是老卒,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死后,自己所保护的那群人吸着他们的血,欺辱他们的家人,还要奴役他们的后人。
如果这样,他们宁愿同归于尽。
也只有这样一把不受掌控的大刀,才能让那些官吏伸手的时候摸一摸脖子,再思考一下值不值。
“所有士卒战死后必须送入英灵殿,享受三年祭祀后荣归故里,名字永远刻在英灵殿上。特殊战功者,可永葬英灵殿。四时节气,由寡人率领所有国人祭祀,礼同祭天。生者受其利,死者享其荣。”赵括将双手按在桌子上,缓缓站起身子,震声说道。
所有人跟着站了起来,微微躬身,既是对赵括,也是对战死的士卒。
无人提出反对,这不是宋明,没有人看不起士卒。
先秦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的尚武精神都远超后来那些朝代,每一个国家都是在乱世一步步杀出来的。
至于祭天大礼,这更不是问题,虽然有些逾越,但是赵括都没有意见,谁敢有意见?
秦国的军功制尚且能让士卒死战,赵国给足了士卒所有的荣耀和利益,在这个信义的时代足以让所有底层人奋不顾身。
“另外,无论是新兵入伍,还是老兵退伍,全部拉到英灵殿前上一炷香再回去。赵国不灭,香火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