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每日在朝堂之上充当隐形人,坐在那里全当是个镇殿之宝,不时出声附和几句,以示他还活着。
    文武百官诵经一般的声音无比催眠,让他每时每刻都期盼着赶紧下朝,回去寝殿再睡一觉。
    一听到御史的弹劾,他顿时精神了,眼神都明亮了起来,目光如柱。
    昨天那本书他当然也看了,还跟着进宫来的安乐讨论了一番,两人所见略同,相谈甚欢。
    其余人听了这话,反应不一,看过书的早有预料,没看过的难掩惊愕。
    怎么哪哪都有她?
    第110章 如何破局
    因朝臣中有许多人看过此书, 当即出列,臣附议。
    臣附议。
    接二连三,有许多人站了出来,仿佛写书的人果真罪大恶极, 动摇了江山社稷一般。
    其中也有不赞同的, 比如钟侍郎,他看过月明的书, 也跟她进行过交流, 不得不承认她虽是女子之身,但亦有远见、才华。
    她写出来的这本书虽然荒诞无忌, 但也不用如此大张旗鼓,给她扣上这么大的帽子。
    圣人,臣反对。钟侍郎出列道。
    他此言一出, 顿时引来了同僚的怒目而视,谴责他背叛。
    那只是话本,虽其中的故事匪夷所思,但没有煽动群众言论,亦或者造谣生事,更谈不上危害江山社稷, 动摇国本, 请圣人明鉴。
    怎么不算危害江山社稷?她写了女尊男卑,鼓动女子外出,若是日后有许多无知妇人听信了她的话, 不能安心待在后宅, 大唐未来的子民由谁来孕育?有大臣急不可耐地反驳道。
    更何况此人将周公, 孔子的言论,堂而皇之地篡改词句, 违背原意,颠倒伦常,胡乱编造,对学术造成极大危害,这些文字若被不懂明辨是非的孩童看到,潜移默化,影响甚广,还请圣人下令,捉拿此人。
    钟侍郎哑口无言。
    却又有一人附和他,圣人,臣以为钟侍郎说的有理,诸君太过危言耸听,其实不必夸大其词。
    关于对圣贤言论的篡改,月明已经在书后标注,对其进行说明,并已提示过此书不建议给十五岁以下的孩童阅读。且在书的扉页中再三强调,书中故事来自于作者幻想和虚构,请勿联系现实。
    站出来替钟侍郎和月明说话的正是裴舟,他长身玉立,身姿挺拔,在这满朝大把胡子的官员中,甚为显眼。
    每回见到他时,有不少官员摸着自己的皱纹和花白胡子,暗暗与其比较,感慨自己青葱年华不在,岁月不饶人。
    裴舟是武将,因职位的关系,在朝堂之上不怎么发言,也极少与人打嘴仗,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一次主动参与进来。
    许多官员感到惊诧,此事跟他无关,他怎么也掺和。而且听他话里的意思,明显也看过这本书。
    裴将军何时转了性子?怎么连这种书也看?还站出来为其说话。
    钟侍郎感动得两眼泪汪汪,裴将军肯定是为他出面,不然他跟月明没有交情,为什么一定要在此时站出来?那是为了他呀!
    没想到裴将军平日里看起来生人勿进,内地里如此热心肠,为孤军奋战的他挺身而出。
    裴舟说完话后,众人静默了片刻,不知道该怎么挑刺回答,尤其是他说的在理,细细琢磨起来确实没那么大罪过,但他们心里就是不舒坦。
    比起罪行,更像是冒犯到了众人心中的至高真理,所以他们才会如此愤怒,迫不及待地想要定她的罪。
    几位高权重的大臣,也都没有说话,就如钟世郎所言,只是个不入流的话本,并不值得他们大动干戈。
    太后从方才起没有说话,任由他们争来吵去。
    但她一直在听,心中不断冷笑,说什么无知妇人、安心待在后宅。
    其实真正想说的是她吧!她这个无知妇人没有安心待在后宫,大胆地入主前朝,干涉朝政,碍着他们的眼了。
    先帝在时,她欲往前朝垂帘听政,也遇到了不少阻拦,若不是因为她的铁血手腕,对反对的人毫不留情,恐怕坐不到现在这个位子上。
    即便到了如今,反对她的人也不少,只不过都藏在心里,没有大胆地说出来。
    这就是众卿所谓的要事?太后不带一丝感情,冷声问道。
    方才出言提起此事的御史汗毛一竖,打了个哆嗦。
    下次若是无事,可以不议,不用专门找事。早朝的时间不是来给你们吵架的,是南边的水患不值得你们关注,还是北疆境外部落的蠢蠢欲动不值一提?
    圣人恕罪,是微臣等之过。众人齐声道。
    此事揭了过去。
    皇帝好生遗憾,他还没看过瘾呢,他就想看那种两方激情对骂,甚至大打出手的刺激场面。
    不过母亲的立场表现地很明显,她没有出言阻止,那就是支持了月明。
    皇帝虽然不懂朝政,也懒得去干涉争夺,但对他母亲还是颇为了解的,知道她看似不偏不倚,轻描淡写揭过,本身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同时,他庆幸地松了口气,还好母亲出言阻止了,若是这本书真被禁了,或者月明被捕入狱,那他的乐子可就没了。
    .

章节目录

我靠狗血小说创飞古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今天也在长头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天也在长头发并收藏我靠狗血小说创飞古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