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领兵至临淄,传令犒赏三军,大赞丁奉智勇双全,自此对其更为器重。
    丁奉将唐咨带至帐前,已为其包扎伤口,太史慈冷嗤道:“此等不忠之人,留之何用?”
    唐咨见这老者气度非凡,竟与周瑜同座,不敢反对,忙跪地道:“大都督饶命,只因程喜轻敌,谎报军情,我等轻敌,才有此败!丞相称王,军中上下极为不满,小人早欲弃之,请大都督收留,在下对吴侯亦仰慕久矣,绝不背叛!”
    太史慈听他伶牙俐齿,愈发不屑,瞟了一眼周瑜,不再说话,军中决策他不便干预。
    “为唐将军看座!”周瑜却是淡淡一笑,摆手示意丁奉将唐咨扶起,笑道:“今曹贼篡逆,天下英雄理当讨之,将军既迷途知返,吾岂有拒绝之礼?”
    唐咨大喜,忙谢礼小心坐在一旁,抱拳道:“末将诚心情愿归顺,愿为东吴效命,万死不辞。”
    周瑜淡淡道:“唐将军此言差矣,吾等起兵伐曹,是为匡扶朝廷,中兴汉室,而非只为东吴也!将军本为汉将,此番弃暗投明,乃顺应天意,何谈归顺?”
    “呃……”唐咨没想到马屁没拍对,顿时愣在那里,不知该如何回话。
    丁奉和徐盛也互视一眼,竟是疑惑,大都督向来以江东基业为重,什么时候改匡扶朝廷了?
    又一想可能是为照顾唐咨颜面,故意说些场面话,也不再细想,遂向唐咨敬酒压惊。
    酒过三巡,周瑜问道:“夏侯惇在泰山集合人马而来,未知军情如何?”
    唐咨答道:“夏侯惇麾下尚有精兵三万,又得曹丞……曹贼拨鲜卑骑兵五千,河北军两万,欲收复青州,再两路军南下,乘势进取淮南。”
    周瑜又问道:“夏侯惇必起大军来,将军有何对策?”
    唐咨言道:“夏侯惇常败将军,以大都督之智,二位将军之勇,破之易如反掌,何足道哉?”
    周瑜大笑,举杯与众将共饮,询问夏侯惇军中情况,次日送唐咨暂回北海养伤,众将沿淄河布防,等候迎战。
    ……
    夏侯惇支援青州不及,被吴军挡在泰山郡,自入秋几次进兵,都被周瑜杀退,心中一直憋着一口气。
    此番曹操班师回朝,进爵魏王,又亲至徐州督战,魏军上下士气高涨,大有一举反攻之势。
    夏侯惇再见曹操,也激动得热泪盈眶,干涩许久的左目也自觉滋润了许多,受封征东将军,增兵三万,誓要踏平青州。
    人马刚过泰山,正与心腹将领钟缙、钟绅边走边聊,畅想魏国盛世,忽然前方败军逃回,禀告程喜兵败,人马俱丧。
    “程喜谄媚之徒,挫我军威,坏某大事。”夏侯惇大怒,马上召集众将,兼程往前报仇。
    一员小将出列劝道:“周瑜乃江东俊杰,善于用兵,将军未可轻敌冒进。”
    夏侯惇见是王凌,此人颇受曹操器重,曾任相府掾属,后来又得曹丕喜爱,安排在军中历练,初来乍到便急于表现,不悦道:“小将军有何高见?”
    王凌言道:“可先于章丘驻军,以泰山、济水为屏障,步步为营,方为上策!”
    夏侯惇冷笑道:“某奉魏王将令取回青州,首战不利,若不反败为胜,振奋士气,如何破敌?”
    身后一将大笑道:“我听说江南人都矮小瘦弱,不经风霜,将军何必怕他们?让我前去会会他们。”
    夏侯惇见是鲜卑将领宇文鲎,心中暗喜,却故意摇头道:“周瑜趁虚入青州,全仗徐盛、丁奉统兵,唐咨尚且不敌,恐将军也不能胜。”
    宇文鲎大怒道:“唐咨不过是仗着世子崇信,有什么本事,我一只手就能赢他。我此去定将那二人脑袋割下,一个当酒壶,一个当夜壶。”
    钟缙久随夏侯惇,早已领会其意,劝道:“宇文将军武艺高强,弓马娴熟,确实强过唐将军十倍,有他出马,丁奉、徐盛必败无疑。”
    宇文鲎脸上泛起红光,抱拳道:“魏王收留我们,又封官赏赐,这等大恩无以为报,请将军让我杀敌立功吧!”
    夏侯惇沉吟道:“宇文将军所言倒也有理,东吴最缺骑兵,见到诸位或许早已吓破了胆。”
    宇文鲎傲然笑道:“我们鲜卑马蹄踏过的地方,必叫他寸草不生。”
    钟缙在一旁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宇文将军若杀此二人,犹断周郎两臂,则吴兵不足为惧。”
    近年来夏侯惇对无人可用感触最深,闻言大笑道:“钟将军言之有理,除掉周瑜羽翼,任他足智多谋,无人可用,也是枉然。”
    遂命宇文鲎为先锋,领鲜卑亲兵前去破敌,自领精兵一万随后接应,田豫、王凌押送粮草辎重随后。
    看大军扬长而去,王凌忧心道:“夏侯将军不听良谋,恐又被周瑜算计。”
    田豫也眉头紧皱,先前失了青州,夏侯惇对他一直不肯重用,一旦献策,便以青州之事取笑他,无奈叹道:“夏侯将军性情急躁,汝南之伤、博望之败犹不能改,人言岂能劝之?你我各尽其责,但凭天意而已。”
    他当初追随刘备,矢志兴汉,奈何因母病逝服丧,三年间河北风云突变,最终无奈归曹,本以为殊途同归,终有一日能同殿为臣,再与刘备相见。
    未料曹操野心与日俱增,刘备也不幸殁于荆州,听闻消息心有戚戚,如今曹操位高权重,文武大多加入魏室,自己成了外臣,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王凌眸子里的光也渐渐变黯,太原王氏世代公卿,叔父王允为除董卓历经艰险,最终舍身殉国,何等慷慨壮烈,不想多年以后,曹操竟比董卓更甚。
    初闻曹操进爵魏王,王凌大感失望,本要辞官退隐,却被曹丕苦心挽留,大受感动,决心为魏国效命,到了军中,方知局势远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一阵寒风吹过,泰山顶上隐约传来悠扬的钟声,二人一起抬头望去,遥想当年汉武泰山封禅,自此西域诸国、四夷之民都将中原人称作“汉人”。
    那时的大汉君臣、文武官员、天下百姓是何等荣耀?
    不禁同时想起如日中天的刘琦,眼看汉室中兴有望,曹氏大失人心,莫非果真刘氏气运未绝,炎汉又要中兴?

章节目录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长弓挽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弓挽月并收藏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