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打开中韩通道的秘密使者???
忘不掉血染的历史,却有一颗永远的中国心
人生难断。沧桑如海。
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也就是卢泰愚召见韩晟昊的这天深夜,这位年愈花甲的老人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他那颗饱经创伤的心又走回过去,追溯着昔日的风霜雨雪,回味着酸甜苦辣的人生,仿佛又置身于那种凄风苦雨的岁月,自己又变了那只枪口下的惊兔……
他永远忘不了那血腥的一幕。他至今还记得,母亲顶着满头白发站在院子里向他挥手的情景。他甚至能想象出来,爱他如掌上明珠的三叔惨死于乱棒下的惨状……
但,岁月毕竟太久远了。昔日的青春少年早已步入了花甲之年。他那颗凝聚着沉重历史的心,已不再年轻气盛,不再靠情感的好恶来左右自己的行动了。他毕竟是阅尽沧桑的老人了。
坦率地讲,他对共产党没有好感,对国民党更没有好感,可是对那个曾让他刻骨铭心的民族啊,却有着永远的中国心!
无论他冤死过多少次,无论他受过多少委屈与磨难,可他的心,却永远不会变,永远属于那个生他养他的祖国……
几十年来,国外好多情报机关十分赏识他的才干,多次想重金收买他,企图让他充当**间谍,为本国效命,都被他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请你们不要再打我韩晟昊的主意!我韩某人绝不会干那种背叛老祖宗的卑鄙勾当!”
“韩先生,你不背叛老祖宗,可老祖宗早就背叛你了!共产党对你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难道你就那么健忘吗?”对方不无嘲讽地激将他。
“我当然没得健忘症!”韩晟昊则反唇相讥,“我当然忘不了那一切!可我爹娘生就我一身硬骨、傲骨,就是没给我生出一块出卖民族利益的贱骨头!请你给我出去!再不出去,我可要下逐客令了!”
那些一心想收买他的外国情报人员,虽然深感遗憾,可又不能不为这位一身铮铮傲骨、视金钱为粪土的中国人,所深深地折服了。
在韩国,外国人是很排斥中国人的。
一次,当着众多人的面,一位傲慢的美国医生向韩晟昊发难,问他:“请问韩先生,您吃没吃过中药?”
韩晟昊说:“吃过,大部分中国人都吃过。”
美国医生摇头叹道:“no,no,吃中药会得肝病的!”
韩晟昊反问:“请问,美国有没有肝病?”
对方回答:“当然有。”
韩晟昊发问:“你们不吃中药,肝病是怎么得的?是耶稣赐给你的吗?中国的料理中百分之七十是中药材。有些植物进厨房是食物,进药房就是药材。难道中国十几亿人都得肝病了吗?”
对方无言以对,抖动着二郎腿半天无语。
韩晟昊却不甘示弱地冒出一句粗话:“别以为你们美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
对方听不懂这句中国话,反问一句,“什么……是香的?”弄得满场哄堂大笑。
韩晟昊这个人心高气傲,容不得他人半点贬低自己的国家。
早在六十年代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九**年十月间,韩国在光州市举行一次十三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友好亲善会”。在大会开幕式上,几百人团团就座,大会会长向各国来宾宣布入会国的名单,当念到倒数第二位是台湾时,做为台湾代表团成员的韩晟昊,当即站起来质问会长:“请问会长先生,为什么把我们排在倒第二位?按照英文字母也不应该排在倒第二?这是为什么?”
众目之下,如此胆识也真够可以的了,仅为了一个名单的排序问题。
“是按国力排的!”会长回答。
“难道锡兰小岛也比中国强大吗?”韩晟昊当即质问。
众目睽睽,大会会长觉得十分尴尬,脸上很挂不住,就斥责他说:“你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参加请出去,不许在这捣乱!”
话音一落,韩晟昊“呼”地站了起来,留下一句,“那好,你自己和你自己亲善吧!我们走!”转身走人,呼呼啦啦带走了二三十名中国人,把这刚刚开始的大会搞得好不难堪。
几名工作人员忙追出来向他赔礼道歉,一再挽留他,却被他一口回绝了。
“等我们国家强大了,再来参加你们的亲善会吧!”说罢,昂首挺胸扬长而去,表现出一种大丈夫不甘受辱的气概。
大会为此推迟了一个多小时,韩晟昊终究没有再去与他们“亲善”。为这件事,那位会长后来受到了韩国有关部门的处分。
可是回到家里,这位有泪不轻弹的刚烈男儿,却顿时大雨滂沱……
他仰天长叹:我的国家呀国家,你什么时候能强大起来?什么时候能让炎黄子孙们挺起腰杆做人?能让我们为你扬眉吐气地骄傲一把啊?
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哭,哭得泪洒长衫。
仅为了一个国际友好亲善会的名单排序问题……
傲骨是为自己长的,更是为民族长的。无论是一个小人物还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是如此。
数年前,韩国曾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国际狮子会……
在开幕式的餐桌上,几百名各国来宾在谈笑风生中纷纷落座。韩晟昊也在其中。
饭菜端上来了。这时,狮子会会长(韩国某膏药会社社长)一见上来的是中国菜,竟嘲讽地说了一句:“你们怎么一来就吃这种小脚菜?”
韩晟昊顿时停止了动作,冷眼盯着那家伙……
有人忙说:“哎哎,别那么说,现在中国哪还有小脚了?”
那人不识趣,又说:“即使现在没有了,可现在的中国人都是小脚养的,做出来的玩儿艺都带着一股小脚的臭味!不信你们尝……”
一个“尝”字没等出口,只听“稀哩哗啦”一声巨响,盘碗翻飞,一桌子饭菜全部扣在那个口出恶言的家伙身上……
韩晟昊暴怒了。他指着那人的鼻子,怒斥道:“我让你尝尝小脚的饭菜到底臭不臭?让你知道知道小脚人的厉害!我问你,你看过小脚什么样子?你了解小脚人的历史吗?你有什么权力侮辱我们中国人的国格?哪个民族没有缺点?难道你们高丽的缺点还少吗?还要我一一来列举吗?我告诉你,小脚中国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你再敢侮辱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可别怪我韩某人不客气!”说完,拂袖而去。
一帮人出来拉他,百般劝说,都被他断言拒绝了。
他再次拒绝了这次国际会议,并且退出了狮子会的组织。
“鸟都知道爱惜自己的羽毛,难道我一个堂堂中国人,能不爱惜自己的人格和国格吗?我听不着便罢,只要我听到了,就绝不许任何人玷污我们中国人的半点国格!哪管他是总统我都不能饶了他!”
这就是这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永远的中国心!
几年前,韩国在大田举行一次世界博览会。会后,有华侨气愤地告诉韩晟昊,说中国展厅有人在那里卖国宝呢。韩晟昊听了立即赶到中国展厅,果然看见有人在卖一件巨大的百龙砚,不禁怦然心动……
这爿巨砚漆黑如墨,油光闪烁,雕工精细,造型奇美。
它长二米四十五,宽一米三十五,高零点四五米。巨砚上面有九十九条小龙扭曲盘绕,伸颈吐须,维妙维肖。另有两条大龙昂首摆尾,吞云吐雾,气势磅礴。整爿巨砚可谓巧夺天工,妙趣横生,浑然天成。这巨砚实为罕见,真可堪称国宝!
当时,几名韩国富商正爱不释手地与卖主讨价还价呢。
韩晟昊急忙拨开众人来到卖主面前,开口并不问价,而是对他们一顿训斥,“你们是哪来的?为什么把这么贵重的砚台卖掉?你们知道卖掉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再也回不到中国人手里了!懂吗?这砚要多少钱?”
“四万美元!”几个卖主忙报出价钱。
“好,这砚我买下了!走,跟我取钱去!”韩晟昊当即拍板买下了这爿巨砚。
“等等,我给你五万美金!”
“我给你六万!”
几个富商急忙抬高价码想撬行,却被韩晟昊两句话顶了回去,“你给他八万他们也不敢卖!
这是中国的文物,只能卖给中国人!要卖给你们,中国法律会制裁他们的!”
“是是是,我们只能卖给中国人!”几个卖主忙点头称是。
其实,韩晟昊能动用了什么中国法律?他只不过是出于自己生ing爱石,更是为了不让这件国宝遗失他人之手罢了。
他立即带人取钱买下了这这爿巨砚。
至今,这件稀世罕见的巨大百龙砚,就摆在韩晟昊的医院大厅里,成为人见人赞、人见人爱的旷世珍宝。
一九九六年九月,作者去汉城送审这部书稿时,曾亲眼目睹了韩老先生干出的另一件令人拍手叫绝的事。
几个月前,韩晟昊与现代汽车公司江南支店,预定了一台韩国产的顶级轿车,按合同应在八月十四日交货,两年付清车款。但在十三日这天,韩晟昊夫人接到江南支店打来的电话,说不能按期付货了,要拖后几个月,原因是保险会社不给外国人保险了云云。
韩晟昊得知后勃然大怒,操起电话就对江南支店的经理说:“你听着,我限你明天三点之前必须把车给我送到,否则我就撤你的职,割你的脑袋!你记住了,我叫韩、晟、昊!”
说完“啪”地撂了电话。
他所以发这么大的脾气当然是有来由的。他掌握了他们内部走后门的情况。当时,现代产的高档车很走俏,购买一辆要等好几个月,低档车却卖不出去。江南支店的工作人员走后门,把他这辆到期的高档车转手卖给了别人,以为他一个外国人好欺负,压他几个月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想到韩老先生从不受这份窝囊气,竟要割人家经理的“脑袋”……
当晚八点多钟,韩晟昊已经洗完澡准备休息了,江南支店经理却亲临驾到,进门就向老头作揖谢罪,“对不起,韩博士,请您多多原谅!是手下人不懂法,做出这种事来……为这事,我们业务组和事务组都打起来了!”
“那是你们内部的事情,与我无关!我买的是车,按时送车来什么事都没有!不按时送来,咱们就没完!”韩晟昊冷冷地说。
“韩博士,对不起,请您高抬贵手……”那位经理连连作揖,他当然知道韩老先生在韩国的威力,弄不好真要“割头”的。
“起来!在我家用不着来这套!”韩晟昊制止他说,“我要求你们按着法律守约,明天三点之前必须把车给我送到!我要让你们知道,中国人是**、讲理、讲人情的,但不是好欺负的!”他心里却说了一句,“你们不要狗眼看人低!”
“是是是,是是是!明天下午三点,我一定准时送到!”经理急忙点头称是。
第二天下午两点五十分,一辆现代产的顶级轿车乖乖地送到了韩老先生门外。
真让人开心,这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可是,有的时候人能争回脸面,有的时候却连几根汗毛都争不回来。
有一次,韩晟昊带着妻女到复国寺去游玩。这里有千年古刹,山水相倚,风光旖旎秀丽,是韩国的第一观光地。韩晟昊平时工作太忙,一家三口难得如此闲暇,一起出来参观古刹,洗海水浴,住进新罗酒店的高级宾馆,游兴正浓……
可是,晚间下楼去餐厅吃晚饭时,却见一帮人围着墙上的几十幅照片,指指点点、嘲讽地议论着什么……
“瞧,这就是中国!谁还去观光?让我们去看他们的臭厕所啊?”
“应该让他们中国人自己来看看,看看他们伟大的五千年古国……”
韩晟昊不禁怦然心动,凑近一看,顿时满脸汗颜。他一把拽过妻女转身就走,连饭也顾不得吃了。
女儿忙喊:“阿爸怎么不吃饭了?”
“不吃了,我们马上离开这里!”
女儿被他拽得趔趔趄趄地满腹不快,连喊:“不嘛!我要吃饭!我饿了!”
他顾不得女儿的喊叫,一直把娘俩拽回到房间里……
原来墙上挂着几十幅照片,全是揭露中国脏厕所及环境污染的照片。
就在这天夜里,韩老先生一夜没落枕,挥笔疾书,一气呵成,一气写出了上万字的大骂中国厕所的文章……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乎?》
他在文章中写道:“气急则猛,辱极则勇。……我为什么要指责中国的‘臭便所’?为什么要批判中国人的‘脏文化’?事出有因,受辱过度。因此,不顾招忌,文字刻薄。不揣冒昧,议论泼辣。只是恨铁不钢,并非有意诽谤!你们不知道,被辱被侮的情景与场面,它使我心肺爆炸,生不如死啊!”
可想而知,当一个人看到自己民族的丑陋,被外国人堂而皇之地贴到墙上,像展览什么影展画展似的展览着,就像当年洋人扯着中国人的长辫子大喊“猪尾巴!猪尾巴!”一样,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这位自尊心极强的老人,怎能受得了这种侮辱?
当时,他真想上去一把撕下那些可恶的照片,可他知道,即使撕掉照片也撕不掉自己民族的丑陋,更撕不掉外国人对你国家的轻视。与其让别人骂,还不如自己骂。自己骂是自责自检!别人骂是嘲讽挖苦耻笑!自己骂索性骂个淋漓尽致,骂个痛快!
他所以大骂,一半是为了民族自检,一半是为了恨铁不成钢!
来韩几十年,他第一次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面对几十幅货真价实的照片,他实在无理可辩,只能眼睁睁地让人家任意挖苦、百般奚落自己的国家,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了。
第二天清晨,他领着极不情愿的妻子和爱女,匆匆地返回了汉城,结束了远没有开始的夏天休假。
也许,没有人会理解他那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但是,听听他的一番肺腑之言,也许就能理解他那强烈的爱我中华之心,并为之肃然起敬了。
当台湾在大使馆得知他偷偷地为中共干事,充当“中共地下大使”的角色时,曾派人质问他:“韩晟昊,你是吃国民党的奶水长大的,现在却为共产党干事,你这不是忘恩负义吗?难道你被共产党迫害得家败人亡、妻离子散,一天之内死了三四口人的事实,你也忘了吗?”
韩晟昊却坦然地回答道:
“没错,我的家族是死了好几口人,我也是九死一生。但那都是过去了。如果我们老韩家都死光了,能使这个民族强大起来,我也心甘情愿了!我认为我不是在为哪个政党做事,而是在为民族做事!世界上什么事都是暂短的,唯独民族是永存的!祖国的强大牵扯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台湾再强大,它代替不了中国!中国版图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都在大陆。只有大陆强大了,中国才算强大!老夫已经到了老朽之年,不能为国家干什么大事了,如果能在中韩邦交方面做点贡献,使中国少一个‘敌人’,多一位朋友,那么,我个人那点恩恩怨怨又算得了什么呢?”
好一颗海外游子的拳拳之心!明镜可鉴。
听了他的这番肺腑之言,人们会作何感想?
是斥责他的忘恩负义,还是钦佩他崇高的民族主义精神?
是嘲讽他“投共叛台”,还是高扬他博大坦荡的襟怀?
前不久,**分子叫嚣***的声浪很高,***依仗美国势力当上了**分子的“代言”总统。当时,这位侠肝义胆的老人气坏了,不怕身遭不测,以《韩华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筹备会》代表的名义,自成文章,严厉谴责**分子分裂祖国领土的丑恶行径。
他在题为《民族自尊何在?两岸相斗俱伤》的文章中义愤填膺地写道:
“敬爱的侨胞们:
日月无光,天昏地暗,中国人的灵魂让狗吃了!……分裂国土称英雄,勾结美帝为光荣,不去民主和平统一,而去投靠美国独立!可气死了中国人了!一股民族的愤怒,一片爱族的心声,无处呼吁,无处发表,只能印成传单。谨告侨胞,我们要为民族团结而努力,我们要为国土统一而奋斗!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为何要派美国军舰来保护?台湾当局选举台湾的总统,为何要美国军舰来看守保护?这是中国人来选总统?还是美国人来选台湾州长?真是欺人太甚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何在?中国人的国格何在?中华魂何在?……”
尽管文章中的措辞过于激烈,甚至有些言过其实,却表现出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情怀。
文章写完之后没处发表,他就自印成小报到处散发。此举自然不被人理解,甚至有人嘲笑他没事干吃饱撑的。他听了怆然一笑,摇摇头,继续我行我素。
此举是让人难以理解。
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即使长命百岁又能活多少年?台湾独不独立与他有何相干?他一个海外华侨,祖国统不统一对他来说,都是一样过着富裕而平静的生活,何必伤这份脑筋呢?然而,他生命的闪光之处就在于此!
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更多关注的往往是自己囊中的币子,手中的权利,以及自身的前途命运。别说一个毫无政治背景的七十老翁,就是身居高位的要人,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呢?
然而,一位年已古稀的海外老人,却有一颗非同寻常的爱我中华之心。他这颗心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会被人歪曲,可他依然故我,痴心不改,一直这样傻乎乎地爱着,也许要永远爱下去……
艰难的骨肉团聚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日,也就是卢泰愚召见韩晟昊的第二天清晨,一夜未合眼的韩老先生,早早地走出卧室,来到阳台外的草坪上,坐到一只乳白色的铁茶几旁,点着一支烟,慢慢地吸着……
此刻,东方未晓,薄雾轻漫,空气中散发着早春的泥土芳香。
老先生抬头望一眼西北方向的天空,微微叹息一声“嗨……”
他知道,那个方向就是自己的祖国。
不知不觉地,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去年第一次回国的情景中……
去年,也是春天,比现在晚一个月。
对于韩晟昊来说,八年前那次去美国goldenstateuniversity大学,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听到了令他万分震惊的消息。
“中国改革开放了,好多历史冤案都平反了!”
他从两个中国留学生的嘴里,第一次听到了有关祖国的消息,第一次听到“改革开放”这个新名词,好不新奇!
几十年来,中、韩两国虽然近在咫尺,但因关系欠佳,一直老死不相往来,彼此都封锁着对方的消息,所以他很少得到中国方面的信息。
这消息使他又惊又喜又不敢相信,一股强烈的思乡情绪,顿时攫住了这颗浪迹海外四十年的游子之心……
他立即挥笔疾书,给家乡吉林长白县梨田村发去一封急信,信封上写着“韩早先家信”。信中写的第一句话是,“亲人们,我还活着!”落款写着美国一位朋友的地址。当时中韩之间不许通讯,一切信件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所以只好绕道美国转递。
可是,这封寄托着四十年情思的家信,却如泥牛入海,一连四年杳无音讯。
后来,他又接连发了十几封信,封封都成了无影的风,来去无踪。
他感到莫大失望,心里发出痛心的悲叹:难道老韩家几十口人都死光了?都不在人世了吗?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一九八四年秋天,却突然收到美国转来的一封信,他急不可待地拆开一看,是大姐夫写来的,他激动不已,急切地看下去……
“你父母已经故去,妻儿下落不明……”
天啊,苦苦渴盼了四十年的家信,却送来一个令他心碎的消息。
他捧着渴盼了四十年的家信,肝肠欲断,长哭不已,像木雕般地钉在窗前……他泪眼朦胧地望着西北方向,发出悲痛欲绝的呼唤:妻儿啊,你们在哪里?我的儿女们,你们在哪里?你们可曾听到了父亲的呼唤?爸爸好想你们啊!
人越老越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思乡情结。
他清楚记得儿子小时候的模样,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长脸,大眼睛,两只眼睛像火炭似的,亮晶晶的。他们爷俩儿长得像极了。想来,两个儿女都该是人到中年了。
他哪里知道,就在他接到这封家信的第二年……
也就是一九八六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虽然早春在即,但北国的黑龙江却依然是白雪皑皑,一片严冬的景象。
这天上午,在七台河北兴农场通往桦南曙光农场三百多公里的公路上,正风驰电掣般地跑着一辆摩托……摩托上坐着一个雪人似的中年人,他就是韩晟昊的儿子。
公路上全是冰雪,飞驰的摩托随时可能翻到沟里。但是,刚刚得知父亲消息的儿子,却顾不得这些,玩命似地向着三百多公里外的大姨家里奔去。
就在几分钟前,他从一个同学的嘴里得知,失踪多年的父亲来过信,正在寻找他们母子的下落,听说大姨夫知道这消息。于是就驾驶着摩托,一口气跑了三百多公里,来找大姨夫问个究竟。
原来,一直得不到妻儿下落的韩晟昊,曾给长白县政府写过信,请政府帮助他寻找自己的骨肉。长白县政府领导在大会上宣布:“韩早先走后扔下两个孩子,你们谁知道他们的下落,请立即通知我们!”
这消息后来传到了韩晟昊的大姨子家里。
此时,大病卧床的大姨夫,本打算把这消息尽快告诉韩晟昊的孩子,正在这时,一个满脸冻起大泡的“雪人”突然闯了进来,进门就喊:“大姨夫,我爸爸的信在哪儿?”
从大姨夫的嘴里,他终于证实了听来的消息……
“你父亲给你大姑来过好多封信,打听你们的下落……”
于是,韩晟昊的儿子立即登上去吉林长白县的列车……
他一下火车,一位老人一眼认出了他,惊喜地大喊:“哎呀呀不得了啦!老韩家又有人了!你一定是韩早先的儿子吧?”
是的,他就是韩早先的儿子。他们父子长的太像了,简直就是一个人的再现。只可惜他们彼此相隔千山万水,父子四十年未谋一面……
可是,面对寻上门来的侄子,姑姑却一口否认韩晟昊来过信,更矢口否认寄来过美金。
其实,姑姑早在六年前就收到了韩晟昊的来信,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一直没有把这消息告诉侄子,回信还说“妻儿下落不明”。是缘于她们妯娌之间早的的不睦,还是什么其他原因?这就不得知而了。最后在侄子大发脾气的情况下,姑姑才不得不拿出一沓凝聚着父亲苦苦思念的信件……
捧着这沓厚厚的书信,韩晟昊的儿子百感交集地放声大哭……
他哭,哭自己的亲姑姑,为什么父亲早在六年前就来信寻找他们,却至今还不想告诉他?
他哭,因为父亲,他们母子三人遭受了多少磨难?要过饭,挨过批斗。为了躲避那个二流子男人的迫害,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二人不得不连夜出逃,逃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大荒。要不是遇到一位善良老成、二等残废的继父,待他们如同己出,每月靠五十六元的工资供养他们兄妹六人,他和妹妹真不知会走到哪一步?
他哭,初中毕业的他,以一米四十九的身高,七十九斤重的小身板,参军入伍了。大家都叫他“苞米粒”。可这小小“苞米粒”却因表现突出,被选送进长春空军卫生学校,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空军医学院,就在部队正准备重用他时,却突然发现他父亲有逃往国外的重大历史问题,因而被遣送回原籍,从此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当过农场炊事员、职业猎手、校医,后来成了一名优秀教师……
他哭,能歌善舞的妹妹考上了总政歌舞团,穿上军装马上就要奔赴北京了,却因父亲的历史问题被拉了回来。她不甘心,又考上了新疆歌舞团,可是又被一纸“政治问题”追了回来……
他哭,辛苦一辈子的母亲遭受了多少磨难?
他曾感慨万端地写下这样一首小诗:
“七峰岗下,马鞍山上,泥鳅河畔,
哪里没洒下我的热汗?
何处没响起我清脆的猎枪声?
我这一双脚啊,
曾幸福地走过天安门广场,
南京路上也曾走过几趟。
今天又在这爬山越岭,明天又将去向何方?”
然而,过去的毕竟是过去了,得知父亲下落的喜悦,荡涤着以往的一切……
没过多久,一封凝聚着儿子对父亲深切思念的信件,绕道美国,终于落到了韩老先生手里。
“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我是你的儿子啊!……”
苦苦渴盼了四十年,终于盼来了儿子的消息!
老先生老泪纵横,放声大哭。
这高兴的泪水,干流也流不完!
他手捧儿子的信,轻轻抚摸着信上的字迹,嘴里喃喃自语:“我的儿啊,我的儿……”
他仿佛在抚摸着儿子的小脸,在他的记忆里,儿子仍然是四十年前的儿子,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小家伙。
他立刻给儿子挥书一封,这样写道:
“四十年骨肉分离,四十年天各一方!今天见到你的来信,方知你们还活在世上。你的字多像我的字,文笔也和我的一样。我的儿啊,你可知道爸爸想你们想断肠……”
紧接着,他又收到了女儿的来信……
儿子再来信时,告诉他一个令他万分震惊的消息:他被冤枉了四十年的“国民党特务”的案件,已被彻底平反了!
四十年沉冤,一日昭雪。
韩晟昊再也坐不住了,他要立即回国!
但当时的中韩关系仍然是两座冰山。两国人民之间不得有直接交往,只好来个曲线回国。他向韩国外交部递交了去美国讲学的申请,这边,让一位经营古董书店的朋友吕其本,跑到香港,找到香港中艺公司一位很有门路的朋友,向他介绍了韩晟昊在国外的成就,以及要回国探亲的打算。那位朋友欣然同意帮办一切入境手续。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年逾花甲的韩晟昊终于登上了开往香港的飞机。
当飞机穿越黄海、东海,飞行到临近中国的上空时,他那颗久违了祖国的心,兴奋得都快颤栗了。他俯在舷窗上,急切地俯视着机翼下的河流、山川……但因飞行太高,云层又厚,时常隔断他望眼欲穿的视线。
四月二十三日中午,韩晟昊在吕其本及那位香港朋友的陪同下,终于从香港跨进了阔别四十年的国门……
到了广州,他们问他,您是坐飞机去北京还是坐火车去?
他竟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是中国人。我要坐火车穿过中原。我要好好地看一看中国!”
“我要好好地看看一中国!”这是他渴盼了四十年的心愿啊。
第一次坐上中国的软卧火车,第一次穿过中原,在四十四个小时的行程中,他两眼几乎每时每刻都系在车窗外……
四十年了,他无时不在幻想着这一时刻,回来好好看一看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甚至想过,让我回来看一眼祖国的山水,然后让我死去我都瞑目了!
他原以为自己这个被共产党追捕的“要犯”,再也不能踏进国门,再也回不到自己的祖国了。没想到今天,他却被热情地接了回来!
人世沧桑,世事多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车窗外是一片南国景色,不时有泥泞肮脏的小街一闪即逝……
但他觉得,无论怎样脏乱都备感亲切,毕竟是自己的祖国,再丑再脏的母亲也是母亲啊!
四月二十四日早七点,北京火车站。
“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面对白发苍苍的结发妻子,面对人到中年的儿子,面对走时还在襁褓中、现已步入中年的女儿,面对众多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面孔,这位浪迹天涯四十年的游子,顿时老泪纵横,泪如雨下……
“爸爸——”
“早先——”
“孩子——”
“淑珍——”
一双泪眼对着众多双泣不成声的泪眼……
十几双手伸向一双颤颤巍巍的老手……
四十年了,天各一方,生死不明,今天忽然团聚……
站台上,众多来来往往的旅客都停足伫步,惊望着这一幕催人泪下的骨肉团聚图……
这次回国,给他最大宽慰的不仅是亲人的亲情,更有国家统战部、政协、侨联、北京市政府等许多部门的热情款待。他和一家人被公费安排在北京饭店的高级宾馆里,统战部给他配备了一台奔驰00的专车。有人专程陪他们全家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统战部、政协、侨联、北京市政府等领导,都分别宴请了他。
这次回国,整个接待规格之高,待他之热情,简直使他受宠若惊,甚至有些惴惴不安了。
一个当年被共产党追捕的“要犯”,今天却成为共产党的座上宾,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开放,社会的前进啊!
巧遇“仇敌”
在北京市政协领导宴请他的餐桌上,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这天晚间,北京市政协领导宴请韩晟昊一家。当一位老先生满面笑容地向韩晟昊走来,伸手与他相握的刹那,他突然觉得此人面熟,而且仿佛觉得这人对自己的一生似乎起过重要作用!但时隔久远,一时又想不起来究竟在哪见过?
宴会开始后,宾主在热情的寒暄中频频举杯。但,韩晟昊的心却不时地溜出宴席外,回到自己坎坷的人生路上,极力搜寻着眼前这个似曾相识的人物……
他不时地偷眼打量着那位老先生,想从他那满头白发、同样刻着岁月印迹的脸上,寻回一些记忆……忽然,他想起来了,就从那双慈祥而深邃的眼睛上,忽然想起来的!是他!就是他——一个决定了自己一生命运的人!
但他不敢冒昧,人世苍茫,长相相似的人多得很。再说,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哪能这么巧就遇上他呢?
“老先生,您在东北呆过吗?”韩晟昊开始试探自己的判断。
“何止是呆过啊?我在东北工作了二十八年。”满头白发的老先生慢悠悠地笑答。
“在长白县工作过吗?”韩晟昊想进一步证实。
“在那工作了四年。”
真是“冤家路窄”。
韩晟昊顿时明白了,他就是判我“死刑”的人!
历史简直是捉弄人的玩艺。世界真是太小太小了。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转来转去,一对四十年的“仇敌”竟转到了一张餐桌上,而且肩并肩地坐在一起,在这呼朋唤友地推杯换盏呢!这对人世间的许多事情,该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往事如潮,历历在目,猛烈撞击着这颗花甲之心。
四十年了,他何曾忘过那一幕幕?挨打的情景历历在目,甚至听到自己被挂在房梁上惨不忍睹的喊叫声,看到了自己像野人一样,在长白山里东藏西躲的狼狈样……
此时,他心跳加快,血液上涌,恍如梦中……
但是,他毕竟是在人世间走过六十多个春秋的老人了。那颗像钟摆一样摆了六十多年的心,终于能关住自己的嘴巴,让眼前的盛情继续下去,让人们手中的酒杯,继续频频地举起又放下……
一句话,他不愿扫大家的兴!
毫无所知的那位老先生,仍然笑容可掬地频频让酒,继续与老博士亲切攀谈,感慨人生短暂,风云易变……
老博士也不时地叩首称是,但却很少发表高见,少了以往那种健谈甚丰的神侃劲头。对于初次相识他的人,不了解他的个性,自然不会有这份敏感,还以为他就是这样一个沉思多于言表的老人呢。
然而……
宴席终于结束了,两位饱经历史沧桑的老人,同坐到一张沙发上,开始了肩挨肩地闲聊。韩老先生这才扯入憋了一晚间的正题。
“老先生,土改时您在长白县吗?”
“在啊。我当时在那担任县政委。”老先生坦然地答道。
“请问您一件事,我一直不明白,‘五一暴动’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个姓韩的头子您认识他不?”
老先生轻轻一笑,说:“‘五一暴动’是当年长白地区,国民党特务企图推翻共产党的一次阴谋活动,被我们提前破获了。姓韩的头子跑掉了,为这事我写了好多次检查呢!”
“老先生,你好好看看,那个跑掉的姓韩的头子像不像我?”
春花秋实。
历史老人抛出的两颗玻璃球,终于相撞了,撞起一团令人眼花缭乱的火花。
老先生微微一怔,仔细端详着眼前这张皱纹横生的脸,迟疑地说:“我只见过他两次,记不起来了……”
“那个姓韩的头子就是我,韩、早、先!”
所有的眼睛都顿时惊愕了,都惊诧地盯着两颗相撞的玻璃球……
老先生怔怔地望着眼前的韩老先生,从那刻有六十年风风雨雨的脸上,仔细寻找着那个风华少年的痕迹,眉眼、嘴角、眼睛……啊,他终于认出来了。不,准确地说,是猜出来了。是他!真的是他!就是那个被判做“死刑”最后逃跑了的韩早先!
历史,在此刻凝固了。时间,定格在两张似曾相识的脸上——
一位白发苍苍。一位满面风霜。
过去的一切毕竟是历史造成的,不是哪个人的责任。
两双浸透了四十年风雨的手,不知不觉地伸向对方,不约而同地紧紧地握到一起。两双悲痛交加而又不知所措的眼睛,渐渐容满了沉甸甸的泪水。两颗跳动了半个多世纪的苍老之心,终于不由自主地抱到一起,许久许久没有分开……
一个曾是审判者。
一个曾是被审判的“死刑犯”。
四十年后的今天,两个人跨越了历史的障碍,紧紧地相拥相抱……
此刻,屋里所有的眼睛都被这历史的巧合震撼出泪水,一时没有了说话声,只有轻轻的抽泣。
“对不起,韩老先生,”过了许久,那颗歉疚的心首先打破历史的沉默,声音颤抖地道出一句四十年前的歉意,“当时我……”
“不,您不必解释!”这位受了四十年冤枉的老人摆手制止了他,竟说出一番令人感佩的肺腑之言,表现出一种高风亮节的胸怀。
“你我两家本没有仇恨。那是历史的误会,是我们民族的不幸,是大历史造成的,不是你我个人之间的事情!如果我早生五十年,不会发生这种事,晚生五十年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我们现在都是年事已高,阅历亦多,不再是当年的小毛孩子了。我不怨共产党,更不怨您老先生!”
“不,那个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当时是县政委……”
“不要说这种话,那个责任谁都负不起,只能交给大历史去负吧!我们生长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谁也逃不过去的!当时的情况,共产党不那么干也保不住江山。我不希望报复,不愿意看到流血,更不愿再看到我们民族兄弟之间你杀我砍了!我只希望中华民族不要再你争我斗,大家精诚团结,搞好建设,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
“说得好啊!”两位老人再次紧紧地拥抱。
那位老先生感怀地说道:“韩老先生有如此胸怀,我这颗老朽之心也就释然了!”
相逢一笑解千“仇”,何况他们二人并无仇恨可言。
他和他,都只不过是历史老人手中的两只小玩偶,就像韩晟昊手中用来活动筋骨的两块小石头一样,只看历史老人想玩弄谁罢了。当时,历史老人阴差阳错地选择了韩晟昊,所以才有了这番经历。如果选择了别人,不也同样如此吗?
后来,韩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们年岁已高,阅历亦多,顾全大我,以德报怨。你我俩家,本无冤仇,敌友相逢,必有奇缘。我们把责任交给大历史,将血仇化为生死兄弟。此后,老先生视我子女如同己出,视我家族为至亲,无微不至。我祈愿老先生,珍惜玉体,健康长寿。”
一个历史性的“误会”,一对四十年的“仇敌”,就在两位老人博大胸襟的包容下,如此释然了。
今日相逢一笑,掩盖了多少血泪辛酸
那天清晨,晨曦微露,几丝晨露飘落到韩老先生稀疏的头发上。他仰坐在草坪的躺椅上,微闭双目,思绪仍然驰骋在往昔的岁月中……
记得上次回乡,在一棵美人松下,他同儿子照了一张小照,松美人瘦,树大山小。尽管是春意浓浓,却有一种秋风秋雨秋思之感。时隔四十年的骨肉,如今肩挨肩地站在一起,是路人?是亲人?还是父子?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儿子在照片后面题了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喜归家乡看青松,
树大山小动我情,
随风起舞你不会,
顶天立地多威风!”
他知道儿子是在写他,写他这个犟老头子的爸爸!可他当了几天爸爸?又尽了几天为父的义务?可这又怨谁呢?他何尝不想当一个好爸爸?何尝不希望儿女缠绕膝下,尽享天伦之乐啊?但一切都不尽人愿,他,依然在浪迹天涯。
记得在与家人合影的全家福上,儿子写下这样一行小诗:
“何谓天伦之乐?
何谓骨肉团圆?
今日相逢一笑,
掩盖了多少血泪辛酸?”
是啊,今日相逢一笑,掩盖了多少血泪辛酸?
上次回国,他从妻子那里了解到她们娘仨艰难的人生经历,他知道他们活得不容易。他自己活得更不容易。双方都活得不容易……
后来,他跑到北大荒北兴农场去看望孩子的养父。他和他,两个同为一个女人丈夫的男人,躺在一铺土炕上,聊着说不完的心里话。他很感谢这位与妻同床共枕四十载的男人,要不是他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两个儿女拉扯成人,真不知孩子会走到哪一步?
当孩子的养父说对不住他,让孩子跟自己姓了,要让孩子重新把姓改为韩姓时,他却一口回绝了。
“老哥,不要说这种话,是我对不住你。这多年要不是你培养两个孩子读书,他们哪能出息成人?至于姓啥能咋的?姓名算啥?不就是个记号吗?他们既然跟你姓了,就让他们姓去好了。姓啥不都是国家的人嘛?我们不都是给国家养的吗?”
当时,他和他都落泪了。看得出来,那是个好男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语迟言少,但他比自己更知道疼妻子。他为妻子知足了,跟这个男人过日子也许比跟自己幸福。
上次回乡探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最高的礼遇,全家十几口人坐着大巴,浩浩荡荡地开进县里,回到村里。县长、区长、村长,所有的大小官员都倾城出动,来欢迎他们。很是风光,很是耀祖光宗。
过后他才知道,这是国务院直接下达的指示,要求各地一定要接待好他。
四十年前的“要犯”,四十年后的“要人”……
人世间的事情,是多么难以想象啊。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今天!
可是,风光只有风吹去。
离去时,当他孤孤单单独自一人坐在回程的飞机上,他那颗孤寂的心,又被一种莫名的失落团团包围着,一时难以解脱。
他审视起自己的一生,有多少欢乐可言?又有多少幸福可叹?至今,虽然貌似成功,事业有成,韩国总统都要高看一眼,可自己到底又拥有什么呢?回国一看,妻子是人家的,孩子是人家的,他们虽然对自己十分热情,但却激不起亲情。这边呢?另一个中国太太和两个儿女远在美国,大女儿秀君自杀了,大儿子立虎在一次学生反日示威中被打成半傻半呆的残废,身边只有一个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心思的韩国太太……再看看自己的国家,国力差,还很落后,何时才能赶上人家先进国家?而自己已经老朽了,难能为国家效力了,只能望国兴叹而无能为力……
唉,老夫老矣,不中用喽。
然而思前想后,恰是这种自怨自艾之情愫,使老人最后下定决心:出使中国,为打开冰冻四十年的中韩关系充当破冰船,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最欣赏于谦这首咏石灰的诗。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恰恰是他个性的写照。
也许,人们不了解此时此刻他所处的政治环境,更不会了解他自身的处境,所以,也就无从理解他此时的真实心态了。
人所共知,朝鲜战争以后,韩国与台湾一直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兄弟关系。韩国始终是台湾**的海外大本营。众多旅韩华侨出于种种原因,都跟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韩晟昊本人过去又是一个**急先锋,现在却要以“基辛格”的角色出使中国,游说中韩邦交之事宜,广大侨胞对他会做何感想?台湾当局对他又会做出何等反应?各国的**华人又会持什么态度?再说,国际上南北韩的对峙,又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一切都不堪设想!
但,于谦的那句诗恰恰表明了韩老先生的个性: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为打开冰冻四十年的中韩通道充当破冰船
这位胸襟博大而忧国忧民的老人,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为打开中韩通道而充当破冰船,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但他内心仍然有许多顾虑,自己离开祖国几十年了,过去一直是**人士,现在却要以“基辛格”的角色,去游说中韩邦交之事,中国当局能信任我吗?不会把我当成**间谍呀?
一连几天,他挖空心思寻找打通中国关系的途径,最后想到老朋友吕其本。吕其本是中华书局的老板,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跑大陆,跑香港,或许能有些门路。于是就把老吕找来商量,问他有没有能联系山东上层的途径?
“有啊!香港日东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张锡九,是山东的政协委员,我和他很要好,他肯定能认识山东的上层人物!我们可以把他请来嘛。”吕其本说道。
“太好了,立即请他来汉城!”韩晟昊流露出难以言表的兴奋。
几天后,香港日东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张锡九先生飞来汉城,住进距离新东和汉医院一步之隔的太阳宾馆。
三月中旬的一天傍晚,三双炎黄子孙的手紧紧地握到一起了。
三人一拍即合,都愿为打开中韩坚冰而竭尽全力!三人研究决定,让张锡九先生先飞往山东试探,看看对方的态度再决定下一步的举措。
几天后,张锡九带着令人大喜过望的消息飞回汉城。
“山东非常欢迎您去。我们马上去山东!”
于是,三位使者带着打开中韩通道的美好宏愿,跨越“冰冻”四十年的大海,绕道香港,立即飞往齐鲁大地……
四月初的齐鲁大地,虽说不像南国那样繁花似锦,却也茵茵吐绿,到处是鹅黄绒般的浓浓春意了,使人见了顿生醉意。
三位使者迎着醉人的春意,飞落到山东省府济南市。
春意醉人,齐鲁父母官的盛情更是醉人。
三位使者被安排在接待国宾的宾馆——千佛山舜耕宾馆。
巧得很,韩晟昊被安排在69房间,恰恰与卢泰愚的“69宣言”同一个数字。不知是巧合,还是上苍的有意暗示?
主人待客之热情,令三位使者受宠若惊。山东省省长姜春云出面宴请,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会长李瑜、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武钟恕等领导坐陪。
席间,觥筹交错,笑语声声,不时响起山东大汉们爽朗而开心的笑声。说起来,韩晟昊也算是半个山东汉子呢。他父辈是山东诸城人。
山东诸城,是个人杰地灵之地,多出文豪英雄。家喻户晓的刘罗锅,文坛巨匠臧克家,都出于山东诸城。这大概是借于大文豪苏东坡在此当过县令之风水吧。苏老先生流传千古的绝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写于此。不过,诸城也出过败类,康生、江青也都出于斯。
既然是老乡,酒桌上自然就多了几分乡里乡亲的亲情,少了几分待客的客套。这越发使双方的感情更为融洽,更为真诚。
此行所获得的成效出乎三位使者所料。
韩晟昊与李瑜、武钟恕等同志多次洽谈、磋商,最后达成一致的共识:双方以韩国与山东为基地,中韩两国开始秘密的经济交流。双方约定:近期将互派经贸代表团进行考察。但根据当前的国际政治背景,各自要严守机密,不得报道出去,以防贻误大事!
当时,韩晟昊代表韩国与山东签署了中(山东)韩民间贸易协议书草案。
三位使者在山东小住一周,在李瑜等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济南、潍坊、青岛、威海、烟台等城市,领略了正在改革开放中的齐鲁风貌。还去了济宁,瞻仰了孔老夫子的家庙,走进林木森森的孔林、孔庙,领略了天下第一夫子的威严与庄重。在孔夫子庙前,韩老先生还燃了一炷香,以示对千古夫子的崇敬与爱戴。
临离去时,韩晟昊收到李瑜同志以中国国际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的名义,郑重地交给他的一份聘书,聘他为山东省驻韩国的代表,聘书上这样写道:“为开展山东省与韩国民间经济贸易合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分会特聘请您(韩晟昊)为驻韩国(当时称南朝鲜)的代表。”
一任在身,自然就有了它的责任与使命。
不能不承认,山东的父母官们很有眼力,选中了这样一位免费为其效劳的干将,那是韩国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了这点。山东与韩国的诸多项合作项目,很多都是韩老先生从中牵线搭桥的。
李瑜还以中国国际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长的名义,向韩晟昊递交了邀请韩方代表团赴山东考察的邀请书……
来山东仅此一周,但离去时,这里已是花市繁忙、花红柳绿了。
时令的变化真是太快了。
至此,中韩之间冰冻四十年的坚冰,终于开始松动了。人们听到了冰峰消融的悄裂声,细细听来,已隐约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
这恰恰预示了那句格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类就是从分分合合中走过来的……
回去时,三位使者感到莫大欣慰,事情终于有了可喜的开端。
韩晟昊带着初战告捷的喜悦回到汉城,向卢泰愚汇报了与中方谈判的情况,并将山东之行的书面材料,“中国山东省访问归国报告书”递交给卢泰愚。
卢泰愚听完他的汇报非常高兴,紧握住老朋友的手,连声称赞:“好,非常好!您干得非常出色,大为成功!我代表韩国政府向您表示感谢!”
卢泰愚上任以来,最动心事的一件国际大事就是如何打开北方外交,尤其是打开中国外交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可喜的开端,他当然高兴了。
韩晟昊听了卢泰愚的赞扬,又像以往一样哈哈大笑,说:“过奖过奖!现在才刚刚起步,中韩邦交还没有成功,哪能称谢?即使成功那天,也用不着谢呀?那边是生我的中国,这边是养我的韩国,中间又有您这个老朋友如此重托,我为这样两个国家干点儿事情,还不是应该的吗?”
“好,说得好!不愧是我的老朋友!”卢泰愚赞扬道。
接下来,卢泰愚向韩晟昊谈起考察团的人选问题。他提议让大宇、现代、晓星等韩国几家大企业的总裁都参加,由青瓦台政务秘书朴哲彦负责组团,让韩晟昊和金复东(卢泰愚的二舅子)任顾问,大宇总裁任团长。另外还有安企部、外交部及国家经贸部门的几位官员陪同。
后来,韩国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决议案,迅速成立起由十五人组成的经贸考察团,尽快赴山东进行考察!
出访名单被“偷梁换柱”
韩国政府决定,以金复东、韩晟昊为顾问,以大宇总裁金宇中为团长、晓星物产社长许祯旭为副团长的十五人山东经贸考察团,准备六月初抵达山东。
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韩晟昊发现,在青瓦台拟定的出访名单中,明明写着韩晟昊和金复东为本团顾问,是韩晟昊亲自发传真传给山东的,包括行程日期在内,可是山东却发来传真问他:“考察团的名单上,为什么没有韩晟昊?”
韩晟昊觉得蹊跷,发往山东的传真明明写着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一经电波传递,唯独把他这个打开中韩通道的大媒人给丢掉了?岂不怪哉?
韩晟昊以为是笔下有误,忙晕头把自己给忙忘了,可又发现副团长的名字也有了变故,这才恍然大悟:其中必有什么名堂?可这名堂究竟出自何处?他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将这份偷梁换柱的名单,交给了青瓦台政务秘书朴哲彦。
朴哲彦很快查出了结果,事情远不像韩晟昊想得那么简单。
原来,青瓦台某部有人偷偷搞了个“狸猫换太子”,把这位牵线搭桥人的名字给换掉了,换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直接用传真传给了山东。
朴哲彦对此大发雷霆,把几个暗中搞名堂的人好顿训斥,让他们来向韩晟昊赔礼道歉。几个人只好乖乖地来向韩晟昊鞠躬致歉,把韩晟昊的名字又补传过去。
出师未捷就遭到如此不恭。
对于满腔热情的韩晟昊来说,就像往炽热的火盆里泼了一盆冷水,更像不小心吞吃了一根鱼刺。
令人费解,也令人寒心。
他韩老头担着被台湾暗算,被亲台分子谩骂、打击,甚至掉脑袋的危险,自己掏腰包地飞来飞去,为中韩邦交奔走呼号,牵线搭桥。到头来,两国首脑还没等握手言和,这边,他的名字却从代表团的名单上被勾掉了,岂不是没等过河就想拆桥吗?
按着韩晟昊的个性,本想甩手一走了之,既然不用我这座桥,就让你们自己游过鸭绿江去好了!但他毕竟是受卢泰愚总统之托,总不能一时意气用事耽误了大事,只好忍着满腹不快随团起程了。
六月十日,由韩国大宇、晓星、三星等一批企业精英及负有重要使命的人物组成的经贸考察团,踏着六月骄阳,秘密抵达香港。
时至今日,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的近邻,终于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冰冷面孔,双方露出了试探性的微笑。韩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正式经贸考察团,带着兴奋与不安的双层心理,踏上了中国大地。
韩国代表团抵达香港后,被韩国驻香港领事馆工作人员安排在希尔顿大酒店。可是,当韩晟昊看到驻港官员给他的行程方案及组团名单时,心里顿时又冒出一股火气。
整个行程全变了,由原来双方商定的汉城——香港——北京——济南——青岛——威海——烟台的山东之行,变成了香港——上海——青岛——济南——北京——沈阳之行,多了一个省份。
不仅如此,韩晟昊发现,自己的名字被列为出访名单的最后一个,成为该团出访人员的一个“小尾巴”,就像他是来沾光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而不是带着韩国总统的重托,奔走游说于两国之间,一手架起这座中韩互访桥梁的重要使者!
韩晟昊心中暗暗憋气,觉得这事情做得很不名誉。这次来访明明是山东邀请的,现在不经过山东一方同意,就擅自修改了行程路线,甚至连我也不告知一声!山东那方会作何感想?人家怪罪下来怎么办?出了问题谁负责?既然你们不把我放在眼里,那好,我可以退出你们的访问团,你们自己去考察好了!他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闭门谢客,把二十几个人全部晾在会议室里。
老先生又上来了倔脾气。
他这一走可急坏了一帮随行人员,更吓傻了几个更改计划的人。他们连忙捧着鲜花、水果来赔礼道歉,“对不起,韩博士!我们一时做得失礼,请您多多包涵!”
韩老先生不予理睬,坐在沙发上把玩着手中的两块小石头,撞击出清脆的“啪啪”响声。几个人满脸尴尬,只好无言地退出去。
几个人一出屋,韩晟昊立刻示意服务员,把水果和鲜花送回去,并说:“请你转告他们,我韩晟昊不接受他们的礼物!”
金复东觉得很对不住韩老先生,把几个擅自更改方案的人臭骂了一顿,转头来安抚韩晟昊,“韩博士,您千万别跟他们一般见识!请您看在卢大总统的情面上,忍耐点,还是以大局为重吧!回去我再找他们算账!”
这番话越发引出韩老先生的一肚子火气。
“他们这是干什么?左一次右一次地搞名堂!别以为我韩晟昊回不起国了,来坐你们的蹭车?告诉你金将军(金复东过去曾在部队任高职,大家都叫他将军),要不是看在卢大总统的情面上,要不是看在中韩邦交的事情上,我韩某人早不干了!我才不受这份夹板气呢!我图希的是什么?”
“是啊是啊,他们实在太不像话了!回头我再收拾他们!韩博士,看在卢大总统的情面上,请您一定要顾全大局,让这次考察访问圆满成功吧!”
“我是想让他圆满成功,可他们总在里面搞名堂,让你不愉快,你让我怎么办?山东那方真要提出异议怎么办?”
“这……”金复东一时语塞。
中韩双方的小小误会
这话果真让韩老先生言中了。
山东并没有提出异议。可是,韩国代表团从香港抵达上海机场之后,竟在酷暑难熬的候机室里,空着肚子苦苦等了七个多小时。一帮从未受过如此委屈的官员们,个个大汗淋漓,满腹牢骚,冲韩晟昊直翻眼皮。齐鲁公司负责带队的一位科长也是一筹莫展地站在那里。
七个小时后,这帮饥渴难当的代表团成员才登上飞机,晚九点抵达海滨城市青岛。
前来机场迎接韩国第一个经贸代表团的,只有青岛市的一位副市长,省里的官员一个没到,连发邀请函的李瑜先生都没到机场,仅用一辆大巴拉着这帮韩国经贸界的头面人物,住进了一家中档宾馆。
而且,青岛的官员对韩国代表团成员说:“我们青岛只负责接待你们三天,三天后送你们去广州。然后你们愿意去哪都行,我们就不管了!”
一听到这话,金复东、韩晟昊等人方感到事情不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山东省的长官一个没出来迎接?而且有人又说出了这番话?”金复东一脸焦急地问韩晟昊。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韩晟昊更是心急如焚,整个事情都是他一手操办的,现在却出现了这种差头,他当然比谁都着急。
“这是你的国家,也是你一手联系来访问的!我们必须见到山东省的最高领导!你看怎么办好?”
韩晟昊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夜,一个不解的谜团缠绕着十五个人的心。
韩晟昊更是如卧针毡,整夜辗转反侧,山东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跟上次来访时大不一样!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他始终理不出个头绪,直到东方露出了乳白色的晨光,仍然毫无睡意,索性起床来到宾馆门口,想出去转转,散散心,可是门口静悄悄的没开大门,只好在走廊里来回走走。
他分析,十有八九是山东要给韩国代表团点“颜色”看看……
他分析的一点没错。
第二天上午,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武钟恕,见到韩晟昊的第一句话就问他:“听说你们要去沈阳?”
“嗨,武主任,您不知道……”韩晟昊立刻把韩方一些人未经他同意,擅自修改行程方案一事,一一向他道来。
武钟恕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他说以为是韩老头从中搞名堂呢。于是,他说带韩老先生立刻去见李瑜会长,要把情况向李瑜汇报。韩晟昊听说李瑜会长已经到了,不禁感到很吃惊,他以为李瑜一直没来青岛呢。
其实李瑜会长早就到了,只是没有到机场去接韩国代表团罢了。
见到李瑜,韩晟昊就把自己受夹板气的事,向他如实道来……
李瑜听罢,当即做出决定:“既然是这样,你和外办的同志马上去济南,把情况直接向省长汇报,争取恢复第一个方案!我在这里陪金复东和其他代表团成员!”
于是,在两位保安人员及外事办同志的陪同下,一身疲惫的韩晟昊,当晚九点又登上去济南的列车。
尽管是别人惹出来的麻烦,到头来还得他这个牵线人去化解。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哐当哐当”的车轮声,敲击着韩晟昊的耳鼓。他整夜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山东省长能不能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如果不同意怎么办?
第二天凌晨四点,韩晟昊抵达济南,又住进舜耕宾馆,不过不是69房间。
上午十一点钟,韩晟昊走进山东省省长的会客室……
“您好!韩先生辛苦了。”姜春云省长微笑着与韩老先生握手。
“哪里哪里?事情没有做好,给您添麻烦了!”韩晟昊忙说。
双方寒暄过后,韩晟昊将更改访问路线的前因后果,一一向省长道来,意在取得山东领导的谅解。
姜春云省长说并不知道情况这么复杂,至于会谈问题,明天中午十二点之前答复他。
当晚,山东省政府领导以很高的规格宴请了韩晟昊。可是,面对丰盛的菜肴,韩老先生却食之无味,心系重任,压力重重。山东省领导到底持什么态度?能不能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与韩方会谈?此次出访,能否完成卢泰愚总统的重托?一系列的问题缠绕着这颗花甲之心。
这天晚间,留在青岛的韩方代表团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家表态如何处理眼前的尴尬局面,一帮韩国企业精英们,个个满腹牢骚,一肚子怨气,埋怨韩晟昊没有把事情办好,出现了这种难堪的局面!这些人多是韩国企业界的头面人物,都是支撑韩国经济命脉的实力派。他们哪受过这种“冷遇”?一时,都上来了高丽男人爱激动的倔脾气。
嗓子沙哑、满嘴起大泡的金复东是该团的核心人物,他首先表示,坚决回去,不谈了!不再见中方的任何领导!立刻走人,回国!
一帮企业要人见金复东一表态,也都纷纷表态要走人,立刻回国!亮出拎包走人的架势!
眼看着这场来之不易的会谈,还没等走到谈判桌前就要夭折了。这双伸过大海的手,还没等相握,又要缩回去……如果真是这样,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哪?
就在这关键时刻,在该团负有特殊使命的一个重要人物站了起来,他就是名为贸易协会国际部长,实为安企部某课长的金完植先生。此人非同一般,精明干练,精通中、英、韩等多国语言,后来出任韩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官员。
他说:“我认为,我们现在不能回去!我们必须等韩博士回来!在这次出访问题上,我们韩方是有责任的。本来是山东邀请我们来考察的,可我们不经山东同意,就擅自修改了行程路线,而且还多了一个省份,这难免使山东对我们产生意见!因此,我们一定要等韩博士见到山东领导之后,看看他们的态度,再决定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这番话说到了实质问题,使代表团成员稍稍冷静下来,纷纷落定了嗔怨情绪,都静候着韩老先生的游说。
此时,济南这头的韩老先生比谁都焦急,他深知韩国人的个性,既怕山东那边不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又怕韩方这头一气之下走人。所以,一连数次跟金复东通电话,问大家的情绪怎么样?安抚大家别着急,一定要静候他的消息。
金复东心急如焚地问他那边的情况怎么样?能不能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
韩晟昊回答:“现在还不好说,让明天上午十二点听结果!”
金复东说:“请您转告山东省省长,就说我们就跟山东谈,再不接触其他省的人了!”
“好,我一定转达!请您转告大家一定不要着急,要等候我的消息!……哎,金将军,您千万不要贪杯呀!”临放下电话,韩晟昊不得不叮嘱一句。
临出来时,卢泰愚曾叮嘱韩晟昊,让他监督金复东,不要让他在酒桌上贪杯,以免贻误了大事。卢泰愚这个二舅哥有学识,有能力,唯有一个毛病就是,见酒必喝,喝酒必醉。因此令韩晟昊十分担心,不得不在电话里叮嘱几句。他知道中国人热情好客,肯定顿顿有酒相陪,金复东自然是不会少喝的。
结果还好,没有等到第二天中午,山东省领导就通知韩晟昊说,山东同意韩方的意见,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
阿弥陀佛!这位一连数天寝食无安、如履薄冰般游说于中韩两国之间的秘密使者,终于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大气,一颗焦灼而沉重的心,方才有了一点儿着落。
至此,中韩双方因误会而出现的一点儿小小缝隙,终于在这位使者的游说下,化作觥筹交错、友好和谐的笑声了。
地球村里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的
近邻,终于露出试探性的微笑
几天后,韩国代表团经由威海、莱阳、烟台来到了济南市。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这座地球村里,两家四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的近邻,终于怀着拘谨而又友好的态度,坐到了一张谈判桌前,从而结束了咄咄逼人的“高寒”阶段,开始了春风和煦的“温带”时期。
它虽然貌似一个国家与一个省的交往,实则是结束了一个时代——中韩两国冷冻了四十年的时代!代之而来的是,韩国打开了中国的一扇窗口,中国打开了一个韩国。从而给中韩双方的经贸交流,带来了互惠互利的可喜成果。
上午十点,西装革履的会谈双方带着一种久违的期待,沉稳而谨慎地走进山东省政府的会议大厅,相互不失身分地微笑点头,轻轻握手,缓缓落座到谈判桌前,开始了具有历史性的会谈……
山东出席会谈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会长李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副会长兼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副董事长刘紫宸、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武钟恕、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家祥等人。
韩方一行十五人全部就座。
从这时开始,这位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方才被推到应有的位置上,成为这次出访团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此刻,韩晟昊显得尤为兴奋,多少天来的辛劳、委屈、忧心……一切一切,毕竟没有付之东流,终于把两国代表聚到了谈判桌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会谈。不过,随之他又有些担心,会谈到底能不能成功?中韩双方能否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他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心里暗暗笑了,觉得自己这个瘦小的肩膀将要挑起两个国家的担子,一头是自己的母国,一头是寄养自己的“父”国,不禁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会谈开始后,因为有韩老先生在中间说明情况及补充调和,会谈双方从感情上都信得过,因此谈起来比较轻松自如,没有惯常谈判桌上那种拘谨和防范。这对刚从寒冷地带走出来的双方会谈人员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心理上的成功。
首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会长李瑜致欢迎词,金复东致答谢词。双方都谈到目前开展中(山东)韩经济贸易,是双方互惠互利、很有前景的事业,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谈到一些经贸往来的具体事宜……
会谈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着……
一连三天,双方都是在谈判桌前度过的。
三天时间,决定了韩国与山东、乃至中韩两国之间经贸发展的命运。
在这三天里,双方达成了如下决议:
1、双方以民间贸易形式开展经贸活动(中方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的名义,韩方以大韩贸易公社的名义);
、双方贸易人员签证时间为一个月;
、双方分别可在汉城、济南设立经贸分公司;
4、双方分别在韩国的仁川及中国的威海合资成立航运公司,开始中韩海运通道,从而结束绕道香港的海运历史(这是最重要一点);
5、投资保障另议;
6、关税另议;
在中韩经贸史上,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从这三天开始的。
恰是这六项决议,保证了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成功,促使中韩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促成了诸多项合作项目。
可想而知,山东的决策并非是一个省的态度,而是得到中央领导甚至是关键人物的首肯。否则,一个省的首脑是不敢涉足这块冻土带的。何况,它还牵扯到一些人所共知的国际间的敏感问题……
因此说,韩国打开山东等于打开了全中国!
山东打开韩国,等于打开了“亚洲四小龙”的一条“小龙”!
后来,韩国安企部的金完植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这次出访,把中韩邦交的基础打好了!”
但这一切,都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任何新闻媒介披露出去。
六月十八日,姜春云省长以民间商会顾问的名义会见了韩国代表团,与代表团全体成员合影留念,并向韩老先生赠送了礼品。
韩国代表团的此次山东之行,获得了圆满成功。
在韩国代表团的告别宴会上,有着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金复东先生,高唱起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为了唱好这首歌,他在韩国足足练习了一个月。这位韩国总统的代言人,乘酒兴正酣,一展歌喉,给中国朋友留下了雄浑而优美的歌声: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离开山东之前,韩晟昊悄悄问武钟恕:“山东领导到底同不同意他们去辽宁?要不同意就算了,别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同意!怎么能不同意?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武钟恕自然代表着山东省领导的态度。
看来,当初青岛有人说出的那番“逐客令”,显然是为了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罢了,并非真就要把他们送往广州。这大概也是一种外交手段的需要吧?
得到山东方面的首肯之后,韩晟昊这才带团飞往沈阳。
难得为祖国“吹”一把
辽宁的热情绝不亚于山东。
副省长亲自到机场迎接。省长***出面宴请。紧接着就用数辆轿车载着这些企业精英们,去参观沈阳最大的铁工厂及辽河一带的一座油田……
这座油田并不算大,在中国众多油田中是小字辈。但却使贫油的韩国大总裁们吓了一跳,惊诧不已,悄声问韩晟昊,“怎么?中国这么落后还有这么大的油田?”
韩老先生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戏谑道:“你以为是在你们韩国呀?什么都是小巧玲珑。中国地大物博。这座油田算老几呀?差远了,比起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的大油田,它是小儿科!你们没见过大庆油田吧?嘿,那才叫大开眼界呢!浩瀚无垠,一望无际,地下全是油海,一百年都开采不完!地面上全是一排排的磕头机!”
韩老先生可算找到一把炫耀自己祖国的机会,仅凭去年回国时听来的一点中国油田情况,就滔滔不绝地吹起牛来。其实他也没去过大庆,只是偶尔听亲属们说说而已。不过,经他这么一吹,越发使这帮韩国总裁们惊叹不已,交口称赞了,“啊呀,中国真了不起!”“真不起呀!”
“你们才知道了不起呀?嘿,了不起的事多着哪!慢慢你就知道了!”韩晟昊难得炫耀一把祖国,越发得意地吹嘘起来。
这时,有人悄声问韩晟昊:“韩博士,您刚才说磕头机……什么叫磕头机?难道采油还要磕头吗?”
“哈哈哈……”韩晟昊听了又是一阵大笑,心想,看来再聪明的人也有愚蠢的时候,再先进的国家也有落后的地方啊。他用手一指,眼前一台貌似“磕头”的抽油机,正一下一下冲着大地磕头呢。“那不是嘛,正向土地爷日夜磕头,求他赏油呢!”
“噢呀呀!啊哈哈哈……”那人听罢难为情地大笑起来。
韩晟昊也跟着大笑,笑得十分开心,像个老顽童似的。他难得为祖国骄傲一把。
此刻,展现在眼前的油田、工厂、车轮下的高速公路,以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给这帮对中国一无所知的韩国企业精英们,带来一种震撼。他们不得不重新刮目相看这个十几亿人口的近邻了。
一路上,韩晟昊又滔滔不绝地讲着中国的现状及未来的前景,听得这帮总裁们既兴奋、又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参与心理。他们都看准了这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因此,在后来的谈判桌上,韩国代表团再也不敢摆出以“亚洲四小龙”自居的架式,而是表现出一种真诚合作、积极热情的态度。
当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肮脏、落后,甚至目不忍睹的一面,但这些来访人员毕竟是见多识广的有识之士,他们能透过这些暂时的现象,看到中国充满实力的明天——
明天——中国将是不可低估的实力雄厚的强国!
当然,他们锐利的目光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庞大的、可喜而又“可怕”的商品倾销市场……
这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辽宁省分会,又聘请韩老先生为名誉顾问。
韩国代表团离开辽宁后,到北京又小住了三天。
在北京期间,韩国的几大总裁分头各自行动。他们纷纷“抢”金复东和韩晟昊,抢金复东是为了政治需要,抢韩晟昊是为了工作需要。
三天时间,韩晟昊几乎是在宴请与被宴请的酒桌上度过的。
三天后抵达香港。
跨出国门的刹那,韩晟昊长出一口大气,此行不辱使命,终于圆满完成了卢泰愚交办的第一项任务。
无论是对韩国还是对中国来说,韩国代表团的这次出访,都是一次成功的、历史性的访问。
在香港,有人微笑着来找金复东请功,请他在卢大总统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说说此行的功绩……
金复东却说:“当然可以美言了!不过,有些人在背后对韩博士搞小动作,我也要向卢大总统汇报汇报!韩博士为你们做出这么大贡献,你们却对他……”
“啊呀呀,金将军,请您千万嘴下留情!千万留情啊!”那人急忙向金复东连连作揖。
时至今日,中韩两国之间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了。人们仿佛听到了悦耳的潺潺流水声。这是地球村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虽然它仍然细若游丝,却比任何导弹的呼啸,比战斗机的轰鸣更有震撼力。
因为它是人类永恒的渴盼——
回韩国之后,卢泰愚对韩晟昊的这次出访大为赞赏,称他是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并与他商量了如何进一步打开中韩关系的方案。
一架震撼朝鲜半岛的香港客机
八月十五日下午六时,汉城。
天宇浩瀚,晚霞如烟,天空明丽而高远。
一架来自香港的客机从空中徐徐下落,接近机场跑道的刹那,庞大的机身随着一阵隆隆作响的巨大冲力,掀起一股呼啸的气浪,仿佛震撼了整个朝鲜半岛……
这是一架普通的香港客机,却载着一帮非同寻常的客人。
近百年来,中国第一个经贸代表团抵达了南部朝鲜半岛。
此刻,金复东和韩晟昊匆匆走下一辆轿车,快步向候机室的大门走去,临进门的瞬间,两人不约而同地相视对望一眼,心照不宣地笑笑。
为了这次山东代表团来访的接待问题,韩国上层着实大伤了一番脑筋,到底如何接待这次来访的中国客人?金复东到不到机场迎接?不去吧,有失礼仪,对不住山东官员。去吧,又怕新闻媒介曝光,引起复杂的国际事端,把两国刚刚诞生的婴儿,扼杀在乍暖犹寒的摇篮里,从而推迟两家近邻的握手言和……
韩国的记者可不同于中国。中国的记者是按着领导意图行事,在韩国可就大不相同了。韩国的记者是天马行空、无孔不入的天王老子!只要有新闻可抢,他们就像突如其来的天兵天将,玉皇大帝都奈何不了他,只能乖乖地缴械投降,是杀是砍,是褒是贬,由他们揉搓去了!有几位下野的总统,就是被记者小如针尖的笔头“弹劾”得体无完肤,最后“死无葬身之地”的。
最后,经官方人士再三研究,决定金复东还是去机场迎接,否则太失礼仪。只是一定要高度保密,不得走露半点儿风声,免得让长着大章鱼一般灵敏触角的记者们,闻风而至,那就大大地坏事了!
还好,机场大厅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走动,看样子没有记者,两人这才稍稍放宽了心。
可是,当两个人推开贵宾室的屋门,哇!糟糕!
贵宾室里,上百名电台、电视台、各大报的天兵天将们,早已恭候在此,都大张着相机与摄像机的镜头,正恭候着山东代表团的大驾光临呢!
坏了坏了,这帮无孔不入的记者到底还是来了!金复东心里叫苦不迭。
在中(山东)韩双方签定的六项决议中,第一项就是“双方以民间贸易形式开展经贸活动”。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蒙上国家参与的政治色彩,排除国内外的注意力,因而才冠上“民间”二字写入决议的。
现在记者一出现,问题就复杂了。尽管韩国政府给金复东安上一个“大韩贸易振兴公社顾问”的头衔,因其与卢泰愚的特殊关系,最容易让新闻媒体造成国家介入的“错觉”了。面对眼前突然出现的局面,金复东只好悄悄对韩晟昊低语一句:“一切都拜托您了!”说完,拨开众多极力想从他嘴里撬出金矿的记者们,快步向贵宾室的里间走去,里间有一扇通往外面的小门。
当以李瑜为团长的中国山东代表团一行十四人,在韩晟昊及大韩贸易公社社长等人的陪同下,款步走进贵宾室,苦等了一两个小时的近百名记者,顿时蜂拥而上,连连抢拍着这半个世纪来的第一个镜头……
山东代表团的副团长是,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省商会副会长商振永,山东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武钟恕。其他成员有,山东省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梁树威、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张家绍、香港华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照明、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傅希元、山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李德明、山东省机械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梁凯军等十几人。
令韩国上层最担心的问题终于发生了,到底让记者们抢去了这特大新闻!
金复东从便门出去后,乘车直奔青瓦台去求援……
青瓦台立即发出指令,马上派人向各大新闻单位的主编、台长们恳求:“为了国家的利益,请你们千万不要把中国来访的消息报道出去!”
但是,独立行使新闻权的各大新闻媒体,并没有因为青瓦台长官的恳求而放过这条特大新闻。
当晚,mbc电视台首当其冲,头条新闻就播出了这条特大新闻:谈笑风生的韩晟昊陪同李瑜等中国代表团成员,缓缓地向镜头前走来,走进了韩国的千家万户……
第二天,汉城的各大报、电台、电视台全部报导了这一消息。
一时,中国山东商团来访一事,成了韩国街谈巷议的特大新闻。
不过,为了国家的利益,这些天马行空的记者们还算笔下留情,没有搞更多的宣传,只报道了山东省商贸代表团来韩考察的简短新闻,因此也就没有引起国际上的大波大澜。民间往来,非官方接触,当然也就没有更多的非议可议了。
中国代表团下榻于汉城市五星级希尔顿宾馆。
宴请、寒暄过后,八月十六日,中(山东)韩双方怀着进一步落实六项决议的夙愿,一连三天坐到谈判桌前……
山东代表团的十四名成员全部在座。
韩方参加洽谈的有:内务部、外交部、法务部、劳动部、交通部、安企部等几大部门的课长及十大企业的代表,共十几名实权在握的人物,都参加了洽谈。
韩晟昊仍然参席陪同,在中间做些“调和”工作。
洽谈进行得极其顺利,六项决议全部落实完毕,接下来就看如何实施了。
这次中国商贸团的到来,对于韩国人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各大企业的总裁们,都纷纷争抢着要与山东商贸团洽谈。中国商贸团成了韩国各大企业的抢手货。
一位国际有识之士很早就曾预言:有一天,韩国要靠中国来“养活”!
这话说得可能过于武断,言过其实。但韩国这一“弹丸”之地,其资源的贫乏程度并不比日本强多少。韩国不能不考虑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它在各方面消费的吞吐量都是不可估量的。
就说日本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好多濒临倒闭的企业,靠连唬带骗,把一些过时的徐娘半老的旧设备,重新包装粉饰一番,然后羞羞答答地装做“淑女”嫁到中国,从而救活了多少企业?
聪明过人的韩国企业家们,岂能没有这番眼光与心计吗?
山东代表团的这次来访,无异是为中韩双方刚刚架起的经贸桥梁,铆上了最后合拢的一颗铆钉,致使多少年来一直渴望过桥的中韩两国人民,欢呼雀跃着冲上桥去,奔向互惠互利的合作彼岸……
作为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韩晟昊先生也将载入中韩外交的史册。
难为好人
韩老先生这一生,最大的优点是认真,最大的缺点也是认真。
他的人生特点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干得有声有色,干得大功告成!
而且,他的缺点在于有求必应。
但是,人世间的好多事情,并非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能左右的。因此,他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他在总结自己人生教训时,也谈到了这点。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韩通道的各个关节,韩晟昊一连三次飞山东,飞北京,除了那次随团出访之外,全是他自己掏腰包(他不愿为几个小钱跑到青瓦台去报账)。不仅如此,他还要充当两面难为“好人”的角色……
自从中(山东)韩双方签属了经贸合作六项决议之后,韩国的好多企业都盯上了中国这块宝地,自然就盯上了这位打开中韩通道的牵线人。中韩双方都看中了他的通天能量,都想让他为自己促成一些事情。
韩星企业会长来找他,要他帮助联络北京一家老牌制药厂,意在获得该厂的韩国代理权。他扔下半年多没好好开业的医院,带领韩星企业会长及给朴正熙当过主治医的金博士,一同飞往北京。
到北京后,在一位老朋友的引见下,见到了该医药集团总经理,同他谈及代理权一事,对方却说:“我们厂的设备老化,需要更新。你们如果愿意合作,先出资一千万(美元),帮助我们更新设备,然后再谈合作问题!”
于是,双方应付了事地草签了一份意向书。签完意向书,中方拿出价值二百万韩币的药物样品,不是奉送,而是要当场交币子。碍于脸面,韩晟昊只好拿出相当于二百万韩币的人民币垫上……
后来,韩国最大一家集团公司总裁一连几次来找韩晟昊,说要与中方合资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投资三百万美元,要包揽山东和汉城的全部贸易业务,请韩晟昊出任董事长,要他出百分之十的股份资金。
韩晟昊说:“不行!我既不会做生意,又不懂英文,连个英文名字都不会签!怎么当董事长?我不可能把医院扔下跑到香港去做生意!我是医生,离开医院我毫无用处!再说,我也没有那么大一笔款子啊!”
韩老先生确实没有那么大一笔款子,他说过,“我不缺钱,但我没有大钱!”
他确实没有大钱。他有了钱也不看重,东一笔,西一笔,像天女散花似的。这种大手大脚的人,当然是攒不住钱的。但没人相信他没有大钱,连中国不少想拉他投资的人都背他而去,说他不爱国,说他是守财奴,不肯出钱投资!
他心里只能叫苦不迭,冤枉。
出请中国残奥会代表团
一九八八年,对于只有四千万人口的小小韩国来说,是幸运的一年,是把它的光辉形象推向世人瞩目的一年。是年,在汉城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紧接着,又要在汉城举办残疾人奥运会。
但最近一段时间,韩国残联主席高贵男和残奥会主席朴世直两位长官,却显得寝食无安,心焦如焚。
还有二十几天就要点燃残奥圣火了,可是中国这个体育大国却一直杳无音讯,去信、去电报都概不回答。如果中、苏两个体育大国都不参加这届残奥会,就等于举办了一次盛大宴会,却没有请来最重要的客人。这不能不是天大的遗憾,这会使残奥会声势大减的。两位主持此项工作的长官,当然要坐不住了。
于是,一个电话就把韩老先生请到了新南山酒店,两位长官满脸焦灼地直言相求:“中国一直没来消息,急死人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不来参加残奥会?韩博士,只好请您亲自出马跑一趟北京了,能不能请来中国代表团,全靠您了!拜托了!”
一句拜托,又把这位花甲老人打发到北京,开始了一番奔波游说。
到北京第三天,韩老先生就同中国残联刘副主席坐到了一张餐桌上。
毕竟是中国人,容易沟通,几句话就道出了真情。
“我们提出要增加三名选手,韩方不同意,说是残疾人的旅馆已经建好了,不好增加名额,所以我们……”
“不就是要求增加三名选手吗?好吧,我请求韩方同意!”韩晟昊当即说道。
“你能要求他们同意?”对方一脸狐疑。
“丝毫没问题,我回宾馆就给他们打电话!”
一个电话,立即打到日夜等候消息的朴世直手里,回话的声音都带着惊喜的“ok”声!
其实,韩晟昊从朴世直那里,早就领来了尚方宝剑,五人之内他完全有权决定。
当韩晟昊把这一决定告诉给中方残联时,他们仍然是一脸疑惑……
“这样吧,你们派人去韩国谈判。我们马上就走!”韩晟昊说。
“不行,我们去韩国得请示上级,残联主席邓朴方去了南方。我们明天答复你!”
第二天,中方提出:“我们派五个人去韩国谈判增加运动员的名额问题,你看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但必须立即走!不能再拖了,再拖就来不及了!”韩晟昊说。
“可我们的签证一时下不来……”
“对不起,那我先走一步,我到香港把你们入韩的事情全部安排好!”
十天后,韩晟昊在汉城机场迎来了中国残联五人代表团。
十月十五日,第八届残奥圣火在汉城体育场熊熊燃起……
在残奥会上,中国残疾健儿连连大显身手。他们用残疾之躯,屡屡把五星红旗托向汉城上空。八十二名选手共夺取了十七枚金牌。人均获奖牌数名列世界前茅。大有一种为在不久前“兵败汉城”、仅获五枚金牌的中国体育健儿们,“报仇雪恨”之味道!
然而,没有人会知道,在中国残疾健儿大出风头的背后,一位花甲老人为此所付出的一切……
老人家只是偶尔来到赛场看台上,坐下来,以一颗永远的中国心,观看着比赛,每每看到中国运动员跑在前面,他就会像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又喊又叫。当他看到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升向蓝天之际,他那写满辛酸的眼角会不由自主地闪烁着泪花……
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上,韩老先生曾以个人名义在汉城乐天大酒店,宴请了三十几位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
此后,经过韩老先生的努力,中国济南市与韩国水原市结为友好城市;北京崇文区与汉城的中浪区结为友好区域……
从此,这位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成了中国同胞出访韩国的一个必访之人。人们牵线搭桥来找他;遇难遭灾来求他;卖假药被罚款了来找他;身无分文流落街头来乞求他;某项合作打不通关节了来请他……
他成了装载中国人的一叶小舟,求救的人都向他伸出求援之手。
他呢,一如既往,有求必应。一看到同胞向他伸手求救,必定会使出自己浑身的解数,去为其奔波、游说、大解私囊,为人家找关系、挖门路、走后门……
不少中国企业通过韩老先生之手,与韩国企业搭上了关系;
许多中国人通过韩老先生的门路,打开了韩国的生路;
反之,许多韩国人也通过韩老先生的关系,打开了中国的生财之道……
不过,时间一久,门路一打开,也就没有几个人再想到这位老人了。
他的小舟只是救急时用的。
事后,他仍然回到他那摆着各种黑色水石、幽静淡雅的医院里,继续当他的院长,继续为患者一丝不苟地号脉、看病、开药方……
后来,一九**年的五、六月间,韩老先生受卢泰愚之托,再次飞来北京,进一步游说中韩邦交一事,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没有什么结果。
为此,韩老先生深感遗憾。
(未完待续)
人生难断。沧桑如海。
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也就是卢泰愚召见韩晟昊的这天深夜,这位年愈花甲的老人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他那颗饱经创伤的心又走回过去,追溯着昔日的风霜雨雪,回味着酸甜苦辣的人生,仿佛又置身于那种凄风苦雨的岁月,自己又变了那只枪口下的惊兔……
他永远忘不了那血腥的一幕。他至今还记得,母亲顶着满头白发站在院子里向他挥手的情景。他甚至能想象出来,爱他如掌上明珠的三叔惨死于乱棒下的惨状……
但,岁月毕竟太久远了。昔日的青春少年早已步入了花甲之年。他那颗凝聚着沉重历史的心,已不再年轻气盛,不再靠情感的好恶来左右自己的行动了。他毕竟是阅尽沧桑的老人了。
坦率地讲,他对共产党没有好感,对国民党更没有好感,可是对那个曾让他刻骨铭心的民族啊,却有着永远的中国心!
无论他冤死过多少次,无论他受过多少委屈与磨难,可他的心,却永远不会变,永远属于那个生他养他的祖国……
几十年来,国外好多情报机关十分赏识他的才干,多次想重金收买他,企图让他充当**间谍,为本国效命,都被他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请你们不要再打我韩晟昊的主意!我韩某人绝不会干那种背叛老祖宗的卑鄙勾当!”
“韩先生,你不背叛老祖宗,可老祖宗早就背叛你了!共产党对你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难道你就那么健忘吗?”对方不无嘲讽地激将他。
“我当然没得健忘症!”韩晟昊则反唇相讥,“我当然忘不了那一切!可我爹娘生就我一身硬骨、傲骨,就是没给我生出一块出卖民族利益的贱骨头!请你给我出去!再不出去,我可要下逐客令了!”
那些一心想收买他的外国情报人员,虽然深感遗憾,可又不能不为这位一身铮铮傲骨、视金钱为粪土的中国人,所深深地折服了。
在韩国,外国人是很排斥中国人的。
一次,当着众多人的面,一位傲慢的美国医生向韩晟昊发难,问他:“请问韩先生,您吃没吃过中药?”
韩晟昊说:“吃过,大部分中国人都吃过。”
美国医生摇头叹道:“no,no,吃中药会得肝病的!”
韩晟昊反问:“请问,美国有没有肝病?”
对方回答:“当然有。”
韩晟昊发问:“你们不吃中药,肝病是怎么得的?是耶稣赐给你的吗?中国的料理中百分之七十是中药材。有些植物进厨房是食物,进药房就是药材。难道中国十几亿人都得肝病了吗?”
对方无言以对,抖动着二郎腿半天无语。
韩晟昊却不甘示弱地冒出一句粗话:“别以为你们美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
对方听不懂这句中国话,反问一句,“什么……是香的?”弄得满场哄堂大笑。
韩晟昊这个人心高气傲,容不得他人半点贬低自己的国家。
早在六十年代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九**年十月间,韩国在光州市举行一次十三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友好亲善会”。在大会开幕式上,几百人团团就座,大会会长向各国来宾宣布入会国的名单,当念到倒数第二位是台湾时,做为台湾代表团成员的韩晟昊,当即站起来质问会长:“请问会长先生,为什么把我们排在倒第二位?按照英文字母也不应该排在倒第二?这是为什么?”
众目之下,如此胆识也真够可以的了,仅为了一个名单的排序问题。
“是按国力排的!”会长回答。
“难道锡兰小岛也比中国强大吗?”韩晟昊当即质问。
众目睽睽,大会会长觉得十分尴尬,脸上很挂不住,就斥责他说:“你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参加请出去,不许在这捣乱!”
话音一落,韩晟昊“呼”地站了起来,留下一句,“那好,你自己和你自己亲善吧!我们走!”转身走人,呼呼啦啦带走了二三十名中国人,把这刚刚开始的大会搞得好不难堪。
几名工作人员忙追出来向他赔礼道歉,一再挽留他,却被他一口回绝了。
“等我们国家强大了,再来参加你们的亲善会吧!”说罢,昂首挺胸扬长而去,表现出一种大丈夫不甘受辱的气概。
大会为此推迟了一个多小时,韩晟昊终究没有再去与他们“亲善”。为这件事,那位会长后来受到了韩国有关部门的处分。
可是回到家里,这位有泪不轻弹的刚烈男儿,却顿时大雨滂沱……
他仰天长叹:我的国家呀国家,你什么时候能强大起来?什么时候能让炎黄子孙们挺起腰杆做人?能让我们为你扬眉吐气地骄傲一把啊?
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哭,哭得泪洒长衫。
仅为了一个国际友好亲善会的名单排序问题……
傲骨是为自己长的,更是为民族长的。无论是一个小人物还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是如此。
数年前,韩国曾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国际狮子会……
在开幕式的餐桌上,几百名各国来宾在谈笑风生中纷纷落座。韩晟昊也在其中。
饭菜端上来了。这时,狮子会会长(韩国某膏药会社社长)一见上来的是中国菜,竟嘲讽地说了一句:“你们怎么一来就吃这种小脚菜?”
韩晟昊顿时停止了动作,冷眼盯着那家伙……
有人忙说:“哎哎,别那么说,现在中国哪还有小脚了?”
那人不识趣,又说:“即使现在没有了,可现在的中国人都是小脚养的,做出来的玩儿艺都带着一股小脚的臭味!不信你们尝……”
一个“尝”字没等出口,只听“稀哩哗啦”一声巨响,盘碗翻飞,一桌子饭菜全部扣在那个口出恶言的家伙身上……
韩晟昊暴怒了。他指着那人的鼻子,怒斥道:“我让你尝尝小脚的饭菜到底臭不臭?让你知道知道小脚人的厉害!我问你,你看过小脚什么样子?你了解小脚人的历史吗?你有什么权力侮辱我们中国人的国格?哪个民族没有缺点?难道你们高丽的缺点还少吗?还要我一一来列举吗?我告诉你,小脚中国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你再敢侮辱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可别怪我韩某人不客气!”说完,拂袖而去。
一帮人出来拉他,百般劝说,都被他断言拒绝了。
他再次拒绝了这次国际会议,并且退出了狮子会的组织。
“鸟都知道爱惜自己的羽毛,难道我一个堂堂中国人,能不爱惜自己的人格和国格吗?我听不着便罢,只要我听到了,就绝不许任何人玷污我们中国人的半点国格!哪管他是总统我都不能饶了他!”
这就是这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永远的中国心!
几年前,韩国在大田举行一次世界博览会。会后,有华侨气愤地告诉韩晟昊,说中国展厅有人在那里卖国宝呢。韩晟昊听了立即赶到中国展厅,果然看见有人在卖一件巨大的百龙砚,不禁怦然心动……
这爿巨砚漆黑如墨,油光闪烁,雕工精细,造型奇美。
它长二米四十五,宽一米三十五,高零点四五米。巨砚上面有九十九条小龙扭曲盘绕,伸颈吐须,维妙维肖。另有两条大龙昂首摆尾,吞云吐雾,气势磅礴。整爿巨砚可谓巧夺天工,妙趣横生,浑然天成。这巨砚实为罕见,真可堪称国宝!
当时,几名韩国富商正爱不释手地与卖主讨价还价呢。
韩晟昊急忙拨开众人来到卖主面前,开口并不问价,而是对他们一顿训斥,“你们是哪来的?为什么把这么贵重的砚台卖掉?你们知道卖掉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再也回不到中国人手里了!懂吗?这砚要多少钱?”
“四万美元!”几个卖主忙报出价钱。
“好,这砚我买下了!走,跟我取钱去!”韩晟昊当即拍板买下了这爿巨砚。
“等等,我给你五万美金!”
“我给你六万!”
几个富商急忙抬高价码想撬行,却被韩晟昊两句话顶了回去,“你给他八万他们也不敢卖!
这是中国的文物,只能卖给中国人!要卖给你们,中国法律会制裁他们的!”
“是是是,我们只能卖给中国人!”几个卖主忙点头称是。
其实,韩晟昊能动用了什么中国法律?他只不过是出于自己生ing爱石,更是为了不让这件国宝遗失他人之手罢了。
他立即带人取钱买下了这这爿巨砚。
至今,这件稀世罕见的巨大百龙砚,就摆在韩晟昊的医院大厅里,成为人见人赞、人见人爱的旷世珍宝。
一九九六年九月,作者去汉城送审这部书稿时,曾亲眼目睹了韩老先生干出的另一件令人拍手叫绝的事。
几个月前,韩晟昊与现代汽车公司江南支店,预定了一台韩国产的顶级轿车,按合同应在八月十四日交货,两年付清车款。但在十三日这天,韩晟昊夫人接到江南支店打来的电话,说不能按期付货了,要拖后几个月,原因是保险会社不给外国人保险了云云。
韩晟昊得知后勃然大怒,操起电话就对江南支店的经理说:“你听着,我限你明天三点之前必须把车给我送到,否则我就撤你的职,割你的脑袋!你记住了,我叫韩、晟、昊!”
说完“啪”地撂了电话。
他所以发这么大的脾气当然是有来由的。他掌握了他们内部走后门的情况。当时,现代产的高档车很走俏,购买一辆要等好几个月,低档车却卖不出去。江南支店的工作人员走后门,把他这辆到期的高档车转手卖给了别人,以为他一个外国人好欺负,压他几个月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想到韩老先生从不受这份窝囊气,竟要割人家经理的“脑袋”……
当晚八点多钟,韩晟昊已经洗完澡准备休息了,江南支店经理却亲临驾到,进门就向老头作揖谢罪,“对不起,韩博士,请您多多原谅!是手下人不懂法,做出这种事来……为这事,我们业务组和事务组都打起来了!”
“那是你们内部的事情,与我无关!我买的是车,按时送车来什么事都没有!不按时送来,咱们就没完!”韩晟昊冷冷地说。
“韩博士,对不起,请您高抬贵手……”那位经理连连作揖,他当然知道韩老先生在韩国的威力,弄不好真要“割头”的。
“起来!在我家用不着来这套!”韩晟昊制止他说,“我要求你们按着法律守约,明天三点之前必须把车给我送到!我要让你们知道,中国人是**、讲理、讲人情的,但不是好欺负的!”他心里却说了一句,“你们不要狗眼看人低!”
“是是是,是是是!明天下午三点,我一定准时送到!”经理急忙点头称是。
第二天下午两点五十分,一辆现代产的顶级轿车乖乖地送到了韩老先生门外。
真让人开心,这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可是,有的时候人能争回脸面,有的时候却连几根汗毛都争不回来。
有一次,韩晟昊带着妻女到复国寺去游玩。这里有千年古刹,山水相倚,风光旖旎秀丽,是韩国的第一观光地。韩晟昊平时工作太忙,一家三口难得如此闲暇,一起出来参观古刹,洗海水浴,住进新罗酒店的高级宾馆,游兴正浓……
可是,晚间下楼去餐厅吃晚饭时,却见一帮人围着墙上的几十幅照片,指指点点、嘲讽地议论着什么……
“瞧,这就是中国!谁还去观光?让我们去看他们的臭厕所啊?”
“应该让他们中国人自己来看看,看看他们伟大的五千年古国……”
韩晟昊不禁怦然心动,凑近一看,顿时满脸汗颜。他一把拽过妻女转身就走,连饭也顾不得吃了。
女儿忙喊:“阿爸怎么不吃饭了?”
“不吃了,我们马上离开这里!”
女儿被他拽得趔趔趄趄地满腹不快,连喊:“不嘛!我要吃饭!我饿了!”
他顾不得女儿的喊叫,一直把娘俩拽回到房间里……
原来墙上挂着几十幅照片,全是揭露中国脏厕所及环境污染的照片。
就在这天夜里,韩老先生一夜没落枕,挥笔疾书,一气呵成,一气写出了上万字的大骂中国厕所的文章……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乎?》
他在文章中写道:“气急则猛,辱极则勇。……我为什么要指责中国的‘臭便所’?为什么要批判中国人的‘脏文化’?事出有因,受辱过度。因此,不顾招忌,文字刻薄。不揣冒昧,议论泼辣。只是恨铁不钢,并非有意诽谤!你们不知道,被辱被侮的情景与场面,它使我心肺爆炸,生不如死啊!”
可想而知,当一个人看到自己民族的丑陋,被外国人堂而皇之地贴到墙上,像展览什么影展画展似的展览着,就像当年洋人扯着中国人的长辫子大喊“猪尾巴!猪尾巴!”一样,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这位自尊心极强的老人,怎能受得了这种侮辱?
当时,他真想上去一把撕下那些可恶的照片,可他知道,即使撕掉照片也撕不掉自己民族的丑陋,更撕不掉外国人对你国家的轻视。与其让别人骂,还不如自己骂。自己骂是自责自检!别人骂是嘲讽挖苦耻笑!自己骂索性骂个淋漓尽致,骂个痛快!
他所以大骂,一半是为了民族自检,一半是为了恨铁不成钢!
来韩几十年,他第一次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面对几十幅货真价实的照片,他实在无理可辩,只能眼睁睁地让人家任意挖苦、百般奚落自己的国家,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了。
第二天清晨,他领着极不情愿的妻子和爱女,匆匆地返回了汉城,结束了远没有开始的夏天休假。
也许,没有人会理解他那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但是,听听他的一番肺腑之言,也许就能理解他那强烈的爱我中华之心,并为之肃然起敬了。
当台湾在大使馆得知他偷偷地为中共干事,充当“中共地下大使”的角色时,曾派人质问他:“韩晟昊,你是吃国民党的奶水长大的,现在却为共产党干事,你这不是忘恩负义吗?难道你被共产党迫害得家败人亡、妻离子散,一天之内死了三四口人的事实,你也忘了吗?”
韩晟昊却坦然地回答道:
“没错,我的家族是死了好几口人,我也是九死一生。但那都是过去了。如果我们老韩家都死光了,能使这个民族强大起来,我也心甘情愿了!我认为我不是在为哪个政党做事,而是在为民族做事!世界上什么事都是暂短的,唯独民族是永存的!祖国的强大牵扯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台湾再强大,它代替不了中国!中国版图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都在大陆。只有大陆强大了,中国才算强大!老夫已经到了老朽之年,不能为国家干什么大事了,如果能在中韩邦交方面做点贡献,使中国少一个‘敌人’,多一位朋友,那么,我个人那点恩恩怨怨又算得了什么呢?”
好一颗海外游子的拳拳之心!明镜可鉴。
听了他的这番肺腑之言,人们会作何感想?
是斥责他的忘恩负义,还是钦佩他崇高的民族主义精神?
是嘲讽他“投共叛台”,还是高扬他博大坦荡的襟怀?
前不久,**分子叫嚣***的声浪很高,***依仗美国势力当上了**分子的“代言”总统。当时,这位侠肝义胆的老人气坏了,不怕身遭不测,以《韩华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筹备会》代表的名义,自成文章,严厉谴责**分子分裂祖国领土的丑恶行径。
他在题为《民族自尊何在?两岸相斗俱伤》的文章中义愤填膺地写道:
“敬爱的侨胞们:
日月无光,天昏地暗,中国人的灵魂让狗吃了!……分裂国土称英雄,勾结美帝为光荣,不去民主和平统一,而去投靠美国独立!可气死了中国人了!一股民族的愤怒,一片爱族的心声,无处呼吁,无处发表,只能印成传单。谨告侨胞,我们要为民族团结而努力,我们要为国土统一而奋斗!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为何要派美国军舰来保护?台湾当局选举台湾的总统,为何要美国军舰来看守保护?这是中国人来选总统?还是美国人来选台湾州长?真是欺人太甚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何在?中国人的国格何在?中华魂何在?……”
尽管文章中的措辞过于激烈,甚至有些言过其实,却表现出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情怀。
文章写完之后没处发表,他就自印成小报到处散发。此举自然不被人理解,甚至有人嘲笑他没事干吃饱撑的。他听了怆然一笑,摇摇头,继续我行我素。
此举是让人难以理解。
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即使长命百岁又能活多少年?台湾独不独立与他有何相干?他一个海外华侨,祖国统不统一对他来说,都是一样过着富裕而平静的生活,何必伤这份脑筋呢?然而,他生命的闪光之处就在于此!
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更多关注的往往是自己囊中的币子,手中的权利,以及自身的前途命运。别说一个毫无政治背景的七十老翁,就是身居高位的要人,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呢?
然而,一位年已古稀的海外老人,却有一颗非同寻常的爱我中华之心。他这颗心常常不被人理解,甚至会被人歪曲,可他依然故我,痴心不改,一直这样傻乎乎地爱着,也许要永远爱下去……
艰难的骨肉团聚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日,也就是卢泰愚召见韩晟昊的第二天清晨,一夜未合眼的韩老先生,早早地走出卧室,来到阳台外的草坪上,坐到一只乳白色的铁茶几旁,点着一支烟,慢慢地吸着……
此刻,东方未晓,薄雾轻漫,空气中散发着早春的泥土芳香。
老先生抬头望一眼西北方向的天空,微微叹息一声“嗨……”
他知道,那个方向就是自己的祖国。
不知不觉地,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去年第一次回国的情景中……
去年,也是春天,比现在晚一个月。
对于韩晟昊来说,八年前那次去美国goldenstateuniversity大学,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听到了令他万分震惊的消息。
“中国改革开放了,好多历史冤案都平反了!”
他从两个中国留学生的嘴里,第一次听到了有关祖国的消息,第一次听到“改革开放”这个新名词,好不新奇!
几十年来,中、韩两国虽然近在咫尺,但因关系欠佳,一直老死不相往来,彼此都封锁着对方的消息,所以他很少得到中国方面的信息。
这消息使他又惊又喜又不敢相信,一股强烈的思乡情绪,顿时攫住了这颗浪迹海外四十年的游子之心……
他立即挥笔疾书,给家乡吉林长白县梨田村发去一封急信,信封上写着“韩早先家信”。信中写的第一句话是,“亲人们,我还活着!”落款写着美国一位朋友的地址。当时中韩之间不许通讯,一切信件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查,所以只好绕道美国转递。
可是,这封寄托着四十年情思的家信,却如泥牛入海,一连四年杳无音讯。
后来,他又接连发了十几封信,封封都成了无影的风,来去无踪。
他感到莫大失望,心里发出痛心的悲叹:难道老韩家几十口人都死光了?都不在人世了吗?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一九八四年秋天,却突然收到美国转来的一封信,他急不可待地拆开一看,是大姐夫写来的,他激动不已,急切地看下去……
“你父母已经故去,妻儿下落不明……”
天啊,苦苦渴盼了四十年的家信,却送来一个令他心碎的消息。
他捧着渴盼了四十年的家信,肝肠欲断,长哭不已,像木雕般地钉在窗前……他泪眼朦胧地望着西北方向,发出悲痛欲绝的呼唤:妻儿啊,你们在哪里?我的儿女们,你们在哪里?你们可曾听到了父亲的呼唤?爸爸好想你们啊!
人越老越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思乡情结。
他清楚记得儿子小时候的模样,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长脸,大眼睛,两只眼睛像火炭似的,亮晶晶的。他们爷俩儿长得像极了。想来,两个儿女都该是人到中年了。
他哪里知道,就在他接到这封家信的第二年……
也就是一九八六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虽然早春在即,但北国的黑龙江却依然是白雪皑皑,一片严冬的景象。
这天上午,在七台河北兴农场通往桦南曙光农场三百多公里的公路上,正风驰电掣般地跑着一辆摩托……摩托上坐着一个雪人似的中年人,他就是韩晟昊的儿子。
公路上全是冰雪,飞驰的摩托随时可能翻到沟里。但是,刚刚得知父亲消息的儿子,却顾不得这些,玩命似地向着三百多公里外的大姨家里奔去。
就在几分钟前,他从一个同学的嘴里得知,失踪多年的父亲来过信,正在寻找他们母子的下落,听说大姨夫知道这消息。于是就驾驶着摩托,一口气跑了三百多公里,来找大姨夫问个究竟。
原来,一直得不到妻儿下落的韩晟昊,曾给长白县政府写过信,请政府帮助他寻找自己的骨肉。长白县政府领导在大会上宣布:“韩早先走后扔下两个孩子,你们谁知道他们的下落,请立即通知我们!”
这消息后来传到了韩晟昊的大姨子家里。
此时,大病卧床的大姨夫,本打算把这消息尽快告诉韩晟昊的孩子,正在这时,一个满脸冻起大泡的“雪人”突然闯了进来,进门就喊:“大姨夫,我爸爸的信在哪儿?”
从大姨夫的嘴里,他终于证实了听来的消息……
“你父亲给你大姑来过好多封信,打听你们的下落……”
于是,韩晟昊的儿子立即登上去吉林长白县的列车……
他一下火车,一位老人一眼认出了他,惊喜地大喊:“哎呀呀不得了啦!老韩家又有人了!你一定是韩早先的儿子吧?”
是的,他就是韩早先的儿子。他们父子长的太像了,简直就是一个人的再现。只可惜他们彼此相隔千山万水,父子四十年未谋一面……
可是,面对寻上门来的侄子,姑姑却一口否认韩晟昊来过信,更矢口否认寄来过美金。
其实,姑姑早在六年前就收到了韩晟昊的来信,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一直没有把这消息告诉侄子,回信还说“妻儿下落不明”。是缘于她们妯娌之间早的的不睦,还是什么其他原因?这就不得知而了。最后在侄子大发脾气的情况下,姑姑才不得不拿出一沓凝聚着父亲苦苦思念的信件……
捧着这沓厚厚的书信,韩晟昊的儿子百感交集地放声大哭……
他哭,哭自己的亲姑姑,为什么父亲早在六年前就来信寻找他们,却至今还不想告诉他?
他哭,因为父亲,他们母子三人遭受了多少磨难?要过饭,挨过批斗。为了躲避那个二流子男人的迫害,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二人不得不连夜出逃,逃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大荒。要不是遇到一位善良老成、二等残废的继父,待他们如同己出,每月靠五十六元的工资供养他们兄妹六人,他和妹妹真不知会走到哪一步?
他哭,初中毕业的他,以一米四十九的身高,七十九斤重的小身板,参军入伍了。大家都叫他“苞米粒”。可这小小“苞米粒”却因表现突出,被选送进长春空军卫生学校,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空军医学院,就在部队正准备重用他时,却突然发现他父亲有逃往国外的重大历史问题,因而被遣送回原籍,从此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当过农场炊事员、职业猎手、校医,后来成了一名优秀教师……
他哭,能歌善舞的妹妹考上了总政歌舞团,穿上军装马上就要奔赴北京了,却因父亲的历史问题被拉了回来。她不甘心,又考上了新疆歌舞团,可是又被一纸“政治问题”追了回来……
他哭,辛苦一辈子的母亲遭受了多少磨难?
他曾感慨万端地写下这样一首小诗:
“七峰岗下,马鞍山上,泥鳅河畔,
哪里没洒下我的热汗?
何处没响起我清脆的猎枪声?
我这一双脚啊,
曾幸福地走过天安门广场,
南京路上也曾走过几趟。
今天又在这爬山越岭,明天又将去向何方?”
然而,过去的毕竟是过去了,得知父亲下落的喜悦,荡涤着以往的一切……
没过多久,一封凝聚着儿子对父亲深切思念的信件,绕道美国,终于落到了韩老先生手里。
“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我是你的儿子啊!……”
苦苦渴盼了四十年,终于盼来了儿子的消息!
老先生老泪纵横,放声大哭。
这高兴的泪水,干流也流不完!
他手捧儿子的信,轻轻抚摸着信上的字迹,嘴里喃喃自语:“我的儿啊,我的儿……”
他仿佛在抚摸着儿子的小脸,在他的记忆里,儿子仍然是四十年前的儿子,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小家伙。
他立刻给儿子挥书一封,这样写道:
“四十年骨肉分离,四十年天各一方!今天见到你的来信,方知你们还活在世上。你的字多像我的字,文笔也和我的一样。我的儿啊,你可知道爸爸想你们想断肠……”
紧接着,他又收到了女儿的来信……
儿子再来信时,告诉他一个令他万分震惊的消息:他被冤枉了四十年的“国民党特务”的案件,已被彻底平反了!
四十年沉冤,一日昭雪。
韩晟昊再也坐不住了,他要立即回国!
但当时的中韩关系仍然是两座冰山。两国人民之间不得有直接交往,只好来个曲线回国。他向韩国外交部递交了去美国讲学的申请,这边,让一位经营古董书店的朋友吕其本,跑到香港,找到香港中艺公司一位很有门路的朋友,向他介绍了韩晟昊在国外的成就,以及要回国探亲的打算。那位朋友欣然同意帮办一切入境手续。
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年逾花甲的韩晟昊终于登上了开往香港的飞机。
当飞机穿越黄海、东海,飞行到临近中国的上空时,他那颗久违了祖国的心,兴奋得都快颤栗了。他俯在舷窗上,急切地俯视着机翼下的河流、山川……但因飞行太高,云层又厚,时常隔断他望眼欲穿的视线。
四月二十三日中午,韩晟昊在吕其本及那位香港朋友的陪同下,终于从香港跨进了阔别四十年的国门……
到了广州,他们问他,您是坐飞机去北京还是坐火车去?
他竟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是中国人。我要坐火车穿过中原。我要好好地看一看中国!”
“我要好好地看看一中国!”这是他渴盼了四十年的心愿啊。
第一次坐上中国的软卧火车,第一次穿过中原,在四十四个小时的行程中,他两眼几乎每时每刻都系在车窗外……
四十年了,他无时不在幻想着这一时刻,回来好好看一看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甚至想过,让我回来看一眼祖国的山水,然后让我死去我都瞑目了!
他原以为自己这个被共产党追捕的“要犯”,再也不能踏进国门,再也回不到自己的祖国了。没想到今天,他却被热情地接了回来!
人世沧桑,世事多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车窗外是一片南国景色,不时有泥泞肮脏的小街一闪即逝……
但他觉得,无论怎样脏乱都备感亲切,毕竟是自己的祖国,再丑再脏的母亲也是母亲啊!
四月二十四日早七点,北京火车站。
“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面对白发苍苍的结发妻子,面对人到中年的儿子,面对走时还在襁褓中、现已步入中年的女儿,面对众多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面孔,这位浪迹天涯四十年的游子,顿时老泪纵横,泪如雨下……
“爸爸——”
“早先——”
“孩子——”
“淑珍——”
一双泪眼对着众多双泣不成声的泪眼……
十几双手伸向一双颤颤巍巍的老手……
四十年了,天各一方,生死不明,今天忽然团聚……
站台上,众多来来往往的旅客都停足伫步,惊望着这一幕催人泪下的骨肉团聚图……
这次回国,给他最大宽慰的不仅是亲人的亲情,更有国家统战部、政协、侨联、北京市政府等许多部门的热情款待。他和一家人被公费安排在北京饭店的高级宾馆里,统战部给他配备了一台奔驰00的专车。有人专程陪他们全家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统战部、政协、侨联、北京市政府等领导,都分别宴请了他。
这次回国,整个接待规格之高,待他之热情,简直使他受宠若惊,甚至有些惴惴不安了。
一个当年被共产党追捕的“要犯”,今天却成为共产党的座上宾,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开放,社会的前进啊!
巧遇“仇敌”
在北京市政协领导宴请他的餐桌上,却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这天晚间,北京市政协领导宴请韩晟昊一家。当一位老先生满面笑容地向韩晟昊走来,伸手与他相握的刹那,他突然觉得此人面熟,而且仿佛觉得这人对自己的一生似乎起过重要作用!但时隔久远,一时又想不起来究竟在哪见过?
宴会开始后,宾主在热情的寒暄中频频举杯。但,韩晟昊的心却不时地溜出宴席外,回到自己坎坷的人生路上,极力搜寻着眼前这个似曾相识的人物……
他不时地偷眼打量着那位老先生,想从他那满头白发、同样刻着岁月印迹的脸上,寻回一些记忆……忽然,他想起来了,就从那双慈祥而深邃的眼睛上,忽然想起来的!是他!就是他——一个决定了自己一生命运的人!
但他不敢冒昧,人世苍茫,长相相似的人多得很。再说,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哪能这么巧就遇上他呢?
“老先生,您在东北呆过吗?”韩晟昊开始试探自己的判断。
“何止是呆过啊?我在东北工作了二十八年。”满头白发的老先生慢悠悠地笑答。
“在长白县工作过吗?”韩晟昊想进一步证实。
“在那工作了四年。”
真是“冤家路窄”。
韩晟昊顿时明白了,他就是判我“死刑”的人!
历史简直是捉弄人的玩艺。世界真是太小太小了。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转来转去,一对四十年的“仇敌”竟转到了一张餐桌上,而且肩并肩地坐在一起,在这呼朋唤友地推杯换盏呢!这对人世间的许多事情,该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往事如潮,历历在目,猛烈撞击着这颗花甲之心。
四十年了,他何曾忘过那一幕幕?挨打的情景历历在目,甚至听到自己被挂在房梁上惨不忍睹的喊叫声,看到了自己像野人一样,在长白山里东藏西躲的狼狈样……
此时,他心跳加快,血液上涌,恍如梦中……
但是,他毕竟是在人世间走过六十多个春秋的老人了。那颗像钟摆一样摆了六十多年的心,终于能关住自己的嘴巴,让眼前的盛情继续下去,让人们手中的酒杯,继续频频地举起又放下……
一句话,他不愿扫大家的兴!
毫无所知的那位老先生,仍然笑容可掬地频频让酒,继续与老博士亲切攀谈,感慨人生短暂,风云易变……
老博士也不时地叩首称是,但却很少发表高见,少了以往那种健谈甚丰的神侃劲头。对于初次相识他的人,不了解他的个性,自然不会有这份敏感,还以为他就是这样一个沉思多于言表的老人呢。
然而……
宴席终于结束了,两位饱经历史沧桑的老人,同坐到一张沙发上,开始了肩挨肩地闲聊。韩老先生这才扯入憋了一晚间的正题。
“老先生,土改时您在长白县吗?”
“在啊。我当时在那担任县政委。”老先生坦然地答道。
“请问您一件事,我一直不明白,‘五一暴动’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个姓韩的头子您认识他不?”
老先生轻轻一笑,说:“‘五一暴动’是当年长白地区,国民党特务企图推翻共产党的一次阴谋活动,被我们提前破获了。姓韩的头子跑掉了,为这事我写了好多次检查呢!”
“老先生,你好好看看,那个跑掉的姓韩的头子像不像我?”
春花秋实。
历史老人抛出的两颗玻璃球,终于相撞了,撞起一团令人眼花缭乱的火花。
老先生微微一怔,仔细端详着眼前这张皱纹横生的脸,迟疑地说:“我只见过他两次,记不起来了……”
“那个姓韩的头子就是我,韩、早、先!”
所有的眼睛都顿时惊愕了,都惊诧地盯着两颗相撞的玻璃球……
老先生怔怔地望着眼前的韩老先生,从那刻有六十年风风雨雨的脸上,仔细寻找着那个风华少年的痕迹,眉眼、嘴角、眼睛……啊,他终于认出来了。不,准确地说,是猜出来了。是他!真的是他!就是那个被判做“死刑”最后逃跑了的韩早先!
历史,在此刻凝固了。时间,定格在两张似曾相识的脸上——
一位白发苍苍。一位满面风霜。
过去的一切毕竟是历史造成的,不是哪个人的责任。
两双浸透了四十年风雨的手,不知不觉地伸向对方,不约而同地紧紧地握到一起。两双悲痛交加而又不知所措的眼睛,渐渐容满了沉甸甸的泪水。两颗跳动了半个多世纪的苍老之心,终于不由自主地抱到一起,许久许久没有分开……
一个曾是审判者。
一个曾是被审判的“死刑犯”。
四十年后的今天,两个人跨越了历史的障碍,紧紧地相拥相抱……
此刻,屋里所有的眼睛都被这历史的巧合震撼出泪水,一时没有了说话声,只有轻轻的抽泣。
“对不起,韩老先生,”过了许久,那颗歉疚的心首先打破历史的沉默,声音颤抖地道出一句四十年前的歉意,“当时我……”
“不,您不必解释!”这位受了四十年冤枉的老人摆手制止了他,竟说出一番令人感佩的肺腑之言,表现出一种高风亮节的胸怀。
“你我两家本没有仇恨。那是历史的误会,是我们民族的不幸,是大历史造成的,不是你我个人之间的事情!如果我早生五十年,不会发生这种事,晚生五十年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我们现在都是年事已高,阅历亦多,不再是当年的小毛孩子了。我不怨共产党,更不怨您老先生!”
“不,那个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当时是县政委……”
“不要说这种话,那个责任谁都负不起,只能交给大历史去负吧!我们生长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谁也逃不过去的!当时的情况,共产党不那么干也保不住江山。我不希望报复,不愿意看到流血,更不愿再看到我们民族兄弟之间你杀我砍了!我只希望中华民族不要再你争我斗,大家精诚团结,搞好建设,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
“说得好啊!”两位老人再次紧紧地拥抱。
那位老先生感怀地说道:“韩老先生有如此胸怀,我这颗老朽之心也就释然了!”
相逢一笑解千“仇”,何况他们二人并无仇恨可言。
他和他,都只不过是历史老人手中的两只小玩偶,就像韩晟昊手中用来活动筋骨的两块小石头一样,只看历史老人想玩弄谁罢了。当时,历史老人阴差阳错地选择了韩晟昊,所以才有了这番经历。如果选择了别人,不也同样如此吗?
后来,韩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们年岁已高,阅历亦多,顾全大我,以德报怨。你我俩家,本无冤仇,敌友相逢,必有奇缘。我们把责任交给大历史,将血仇化为生死兄弟。此后,老先生视我子女如同己出,视我家族为至亲,无微不至。我祈愿老先生,珍惜玉体,健康长寿。”
一个历史性的“误会”,一对四十年的“仇敌”,就在两位老人博大胸襟的包容下,如此释然了。
今日相逢一笑,掩盖了多少血泪辛酸
那天清晨,晨曦微露,几丝晨露飘落到韩老先生稀疏的头发上。他仰坐在草坪的躺椅上,微闭双目,思绪仍然驰骋在往昔的岁月中……
记得上次回乡,在一棵美人松下,他同儿子照了一张小照,松美人瘦,树大山小。尽管是春意浓浓,却有一种秋风秋雨秋思之感。时隔四十年的骨肉,如今肩挨肩地站在一起,是路人?是亲人?还是父子?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儿子在照片后面题了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喜归家乡看青松,
树大山小动我情,
随风起舞你不会,
顶天立地多威风!”
他知道儿子是在写他,写他这个犟老头子的爸爸!可他当了几天爸爸?又尽了几天为父的义务?可这又怨谁呢?他何尝不想当一个好爸爸?何尝不希望儿女缠绕膝下,尽享天伦之乐啊?但一切都不尽人愿,他,依然在浪迹天涯。
记得在与家人合影的全家福上,儿子写下这样一行小诗:
“何谓天伦之乐?
何谓骨肉团圆?
今日相逢一笑,
掩盖了多少血泪辛酸?”
是啊,今日相逢一笑,掩盖了多少血泪辛酸?
上次回国,他从妻子那里了解到她们娘仨艰难的人生经历,他知道他们活得不容易。他自己活得更不容易。双方都活得不容易……
后来,他跑到北大荒北兴农场去看望孩子的养父。他和他,两个同为一个女人丈夫的男人,躺在一铺土炕上,聊着说不完的心里话。他很感谢这位与妻同床共枕四十载的男人,要不是他含辛茹苦地把自己的两个儿女拉扯成人,真不知孩子会走到哪一步?
当孩子的养父说对不住他,让孩子跟自己姓了,要让孩子重新把姓改为韩姓时,他却一口回绝了。
“老哥,不要说这种话,是我对不住你。这多年要不是你培养两个孩子读书,他们哪能出息成人?至于姓啥能咋的?姓名算啥?不就是个记号吗?他们既然跟你姓了,就让他们姓去好了。姓啥不都是国家的人嘛?我们不都是给国家养的吗?”
当时,他和他都落泪了。看得出来,那是个好男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语迟言少,但他比自己更知道疼妻子。他为妻子知足了,跟这个男人过日子也许比跟自己幸福。
上次回乡探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最高的礼遇,全家十几口人坐着大巴,浩浩荡荡地开进县里,回到村里。县长、区长、村长,所有的大小官员都倾城出动,来欢迎他们。很是风光,很是耀祖光宗。
过后他才知道,这是国务院直接下达的指示,要求各地一定要接待好他。
四十年前的“要犯”,四十年后的“要人”……
人世间的事情,是多么难以想象啊。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今天!
可是,风光只有风吹去。
离去时,当他孤孤单单独自一人坐在回程的飞机上,他那颗孤寂的心,又被一种莫名的失落团团包围着,一时难以解脱。
他审视起自己的一生,有多少欢乐可言?又有多少幸福可叹?至今,虽然貌似成功,事业有成,韩国总统都要高看一眼,可自己到底又拥有什么呢?回国一看,妻子是人家的,孩子是人家的,他们虽然对自己十分热情,但却激不起亲情。这边呢?另一个中国太太和两个儿女远在美国,大女儿秀君自杀了,大儿子立虎在一次学生反日示威中被打成半傻半呆的残废,身边只有一个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心思的韩国太太……再看看自己的国家,国力差,还很落后,何时才能赶上人家先进国家?而自己已经老朽了,难能为国家效力了,只能望国兴叹而无能为力……
唉,老夫老矣,不中用喽。
然而思前想后,恰是这种自怨自艾之情愫,使老人最后下定决心:出使中国,为打开冰冻四十年的中韩关系充当破冰船,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最欣赏于谦这首咏石灰的诗。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恰恰是他个性的写照。
也许,人们不了解此时此刻他所处的政治环境,更不会了解他自身的处境,所以,也就无从理解他此时的真实心态了。
人所共知,朝鲜战争以后,韩国与台湾一直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兄弟关系。韩国始终是台湾**的海外大本营。众多旅韩华侨出于种种原因,都跟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韩晟昊本人过去又是一个**急先锋,现在却要以“基辛格”的角色出使中国,游说中韩邦交之事宜,广大侨胞对他会做何感想?台湾当局对他又会做出何等反应?各国的**华人又会持什么态度?再说,国际上南北韩的对峙,又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一切都不堪设想!
但,于谦的那句诗恰恰表明了韩老先生的个性: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为打开冰冻四十年的中韩通道充当破冰船
这位胸襟博大而忧国忧民的老人,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为打开中韩通道而充当破冰船,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但他内心仍然有许多顾虑,自己离开祖国几十年了,过去一直是**人士,现在却要以“基辛格”的角色,去游说中韩邦交之事,中国当局能信任我吗?不会把我当成**间谍呀?
一连几天,他挖空心思寻找打通中国关系的途径,最后想到老朋友吕其本。吕其本是中华书局的老板,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跑大陆,跑香港,或许能有些门路。于是就把老吕找来商量,问他有没有能联系山东上层的途径?
“有啊!香港日东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张锡九,是山东的政协委员,我和他很要好,他肯定能认识山东的上层人物!我们可以把他请来嘛。”吕其本说道。
“太好了,立即请他来汉城!”韩晟昊流露出难以言表的兴奋。
几天后,香港日东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张锡九先生飞来汉城,住进距离新东和汉医院一步之隔的太阳宾馆。
三月中旬的一天傍晚,三双炎黄子孙的手紧紧地握到一起了。
三人一拍即合,都愿为打开中韩坚冰而竭尽全力!三人研究决定,让张锡九先生先飞往山东试探,看看对方的态度再决定下一步的举措。
几天后,张锡九带着令人大喜过望的消息飞回汉城。
“山东非常欢迎您去。我们马上去山东!”
于是,三位使者带着打开中韩通道的美好宏愿,跨越“冰冻”四十年的大海,绕道香港,立即飞往齐鲁大地……
四月初的齐鲁大地,虽说不像南国那样繁花似锦,却也茵茵吐绿,到处是鹅黄绒般的浓浓春意了,使人见了顿生醉意。
三位使者迎着醉人的春意,飞落到山东省府济南市。
春意醉人,齐鲁父母官的盛情更是醉人。
三位使者被安排在接待国宾的宾馆——千佛山舜耕宾馆。
巧得很,韩晟昊被安排在69房间,恰恰与卢泰愚的“69宣言”同一个数字。不知是巧合,还是上苍的有意暗示?
主人待客之热情,令三位使者受宠若惊。山东省省长姜春云出面宴请,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会长李瑜、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武钟恕等领导坐陪。
席间,觥筹交错,笑语声声,不时响起山东大汉们爽朗而开心的笑声。说起来,韩晟昊也算是半个山东汉子呢。他父辈是山东诸城人。
山东诸城,是个人杰地灵之地,多出文豪英雄。家喻户晓的刘罗锅,文坛巨匠臧克家,都出于山东诸城。这大概是借于大文豪苏东坡在此当过县令之风水吧。苏老先生流传千古的绝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写于此。不过,诸城也出过败类,康生、江青也都出于斯。
既然是老乡,酒桌上自然就多了几分乡里乡亲的亲情,少了几分待客的客套。这越发使双方的感情更为融洽,更为真诚。
此行所获得的成效出乎三位使者所料。
韩晟昊与李瑜、武钟恕等同志多次洽谈、磋商,最后达成一致的共识:双方以韩国与山东为基地,中韩两国开始秘密的经济交流。双方约定:近期将互派经贸代表团进行考察。但根据当前的国际政治背景,各自要严守机密,不得报道出去,以防贻误大事!
当时,韩晟昊代表韩国与山东签署了中(山东)韩民间贸易协议书草案。
三位使者在山东小住一周,在李瑜等同志的陪同下,考察了济南、潍坊、青岛、威海、烟台等城市,领略了正在改革开放中的齐鲁风貌。还去了济宁,瞻仰了孔老夫子的家庙,走进林木森森的孔林、孔庙,领略了天下第一夫子的威严与庄重。在孔夫子庙前,韩老先生还燃了一炷香,以示对千古夫子的崇敬与爱戴。
临离去时,韩晟昊收到李瑜同志以中国国际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的名义,郑重地交给他的一份聘书,聘他为山东省驻韩国的代表,聘书上这样写道:“为开展山东省与韩国民间经济贸易合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分会特聘请您(韩晟昊)为驻韩国(当时称南朝鲜)的代表。”
一任在身,自然就有了它的责任与使命。
不能不承认,山东的父母官们很有眼力,选中了这样一位免费为其效劳的干将,那是韩国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了这点。山东与韩国的诸多项合作项目,很多都是韩老先生从中牵线搭桥的。
李瑜还以中国国际对外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长的名义,向韩晟昊递交了邀请韩方代表团赴山东考察的邀请书……
来山东仅此一周,但离去时,这里已是花市繁忙、花红柳绿了。
时令的变化真是太快了。
至此,中韩之间冰冻四十年的坚冰,终于开始松动了。人们听到了冰峰消融的悄裂声,细细听来,已隐约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
这恰恰预示了那句格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类就是从分分合合中走过来的……
回去时,三位使者感到莫大欣慰,事情终于有了可喜的开端。
韩晟昊带着初战告捷的喜悦回到汉城,向卢泰愚汇报了与中方谈判的情况,并将山东之行的书面材料,“中国山东省访问归国报告书”递交给卢泰愚。
卢泰愚听完他的汇报非常高兴,紧握住老朋友的手,连声称赞:“好,非常好!您干得非常出色,大为成功!我代表韩国政府向您表示感谢!”
卢泰愚上任以来,最动心事的一件国际大事就是如何打开北方外交,尤其是打开中国外交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可喜的开端,他当然高兴了。
韩晟昊听了卢泰愚的赞扬,又像以往一样哈哈大笑,说:“过奖过奖!现在才刚刚起步,中韩邦交还没有成功,哪能称谢?即使成功那天,也用不着谢呀?那边是生我的中国,这边是养我的韩国,中间又有您这个老朋友如此重托,我为这样两个国家干点儿事情,还不是应该的吗?”
“好,说得好!不愧是我的老朋友!”卢泰愚赞扬道。
接下来,卢泰愚向韩晟昊谈起考察团的人选问题。他提议让大宇、现代、晓星等韩国几家大企业的总裁都参加,由青瓦台政务秘书朴哲彦负责组团,让韩晟昊和金复东(卢泰愚的二舅子)任顾问,大宇总裁任团长。另外还有安企部、外交部及国家经贸部门的几位官员陪同。
后来,韩国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决议案,迅速成立起由十五人组成的经贸考察团,尽快赴山东进行考察!
出访名单被“偷梁换柱”
韩国政府决定,以金复东、韩晟昊为顾问,以大宇总裁金宇中为团长、晓星物产社长许祯旭为副团长的十五人山东经贸考察团,准备六月初抵达山东。
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韩晟昊发现,在青瓦台拟定的出访名单中,明明写着韩晟昊和金复东为本团顾问,是韩晟昊亲自发传真传给山东的,包括行程日期在内,可是山东却发来传真问他:“考察团的名单上,为什么没有韩晟昊?”
韩晟昊觉得蹊跷,发往山东的传真明明写着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一经电波传递,唯独把他这个打开中韩通道的大媒人给丢掉了?岂不怪哉?
韩晟昊以为是笔下有误,忙晕头把自己给忙忘了,可又发现副团长的名字也有了变故,这才恍然大悟:其中必有什么名堂?可这名堂究竟出自何处?他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将这份偷梁换柱的名单,交给了青瓦台政务秘书朴哲彦。
朴哲彦很快查出了结果,事情远不像韩晟昊想得那么简单。
原来,青瓦台某部有人偷偷搞了个“狸猫换太子”,把这位牵线搭桥人的名字给换掉了,换上了另外一个人的名字,直接用传真传给了山东。
朴哲彦对此大发雷霆,把几个暗中搞名堂的人好顿训斥,让他们来向韩晟昊赔礼道歉。几个人只好乖乖地来向韩晟昊鞠躬致歉,把韩晟昊的名字又补传过去。
出师未捷就遭到如此不恭。
对于满腔热情的韩晟昊来说,就像往炽热的火盆里泼了一盆冷水,更像不小心吞吃了一根鱼刺。
令人费解,也令人寒心。
他韩老头担着被台湾暗算,被亲台分子谩骂、打击,甚至掉脑袋的危险,自己掏腰包地飞来飞去,为中韩邦交奔走呼号,牵线搭桥。到头来,两国首脑还没等握手言和,这边,他的名字却从代表团的名单上被勾掉了,岂不是没等过河就想拆桥吗?
按着韩晟昊的个性,本想甩手一走了之,既然不用我这座桥,就让你们自己游过鸭绿江去好了!但他毕竟是受卢泰愚总统之托,总不能一时意气用事耽误了大事,只好忍着满腹不快随团起程了。
六月十日,由韩国大宇、晓星、三星等一批企业精英及负有重要使命的人物组成的经贸考察团,踏着六月骄阳,秘密抵达香港。
时至今日,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的近邻,终于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冰冷面孔,双方露出了试探性的微笑。韩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正式经贸考察团,带着兴奋与不安的双层心理,踏上了中国大地。
韩国代表团抵达香港后,被韩国驻香港领事馆工作人员安排在希尔顿大酒店。可是,当韩晟昊看到驻港官员给他的行程方案及组团名单时,心里顿时又冒出一股火气。
整个行程全变了,由原来双方商定的汉城——香港——北京——济南——青岛——威海——烟台的山东之行,变成了香港——上海——青岛——济南——北京——沈阳之行,多了一个省份。
不仅如此,韩晟昊发现,自己的名字被列为出访名单的最后一个,成为该团出访人员的一个“小尾巴”,就像他是来沾光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而不是带着韩国总统的重托,奔走游说于两国之间,一手架起这座中韩互访桥梁的重要使者!
韩晟昊心中暗暗憋气,觉得这事情做得很不名誉。这次来访明明是山东邀请的,现在不经过山东一方同意,就擅自修改了行程路线,甚至连我也不告知一声!山东那方会作何感想?人家怪罪下来怎么办?出了问题谁负责?既然你们不把我放在眼里,那好,我可以退出你们的访问团,你们自己去考察好了!他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闭门谢客,把二十几个人全部晾在会议室里。
老先生又上来了倔脾气。
他这一走可急坏了一帮随行人员,更吓傻了几个更改计划的人。他们连忙捧着鲜花、水果来赔礼道歉,“对不起,韩博士!我们一时做得失礼,请您多多包涵!”
韩老先生不予理睬,坐在沙发上把玩着手中的两块小石头,撞击出清脆的“啪啪”响声。几个人满脸尴尬,只好无言地退出去。
几个人一出屋,韩晟昊立刻示意服务员,把水果和鲜花送回去,并说:“请你转告他们,我韩晟昊不接受他们的礼物!”
金复东觉得很对不住韩老先生,把几个擅自更改方案的人臭骂了一顿,转头来安抚韩晟昊,“韩博士,您千万别跟他们一般见识!请您看在卢大总统的情面上,忍耐点,还是以大局为重吧!回去我再找他们算账!”
这番话越发引出韩老先生的一肚子火气。
“他们这是干什么?左一次右一次地搞名堂!别以为我韩晟昊回不起国了,来坐你们的蹭车?告诉你金将军(金复东过去曾在部队任高职,大家都叫他将军),要不是看在卢大总统的情面上,要不是看在中韩邦交的事情上,我韩某人早不干了!我才不受这份夹板气呢!我图希的是什么?”
“是啊是啊,他们实在太不像话了!回头我再收拾他们!韩博士,看在卢大总统的情面上,请您一定要顾全大局,让这次考察访问圆满成功吧!”
“我是想让他圆满成功,可他们总在里面搞名堂,让你不愉快,你让我怎么办?山东那方真要提出异议怎么办?”
“这……”金复东一时语塞。
中韩双方的小小误会
这话果真让韩老先生言中了。
山东并没有提出异议。可是,韩国代表团从香港抵达上海机场之后,竟在酷暑难熬的候机室里,空着肚子苦苦等了七个多小时。一帮从未受过如此委屈的官员们,个个大汗淋漓,满腹牢骚,冲韩晟昊直翻眼皮。齐鲁公司负责带队的一位科长也是一筹莫展地站在那里。
七个小时后,这帮饥渴难当的代表团成员才登上飞机,晚九点抵达海滨城市青岛。
前来机场迎接韩国第一个经贸代表团的,只有青岛市的一位副市长,省里的官员一个没到,连发邀请函的李瑜先生都没到机场,仅用一辆大巴拉着这帮韩国经贸界的头面人物,住进了一家中档宾馆。
而且,青岛的官员对韩国代表团成员说:“我们青岛只负责接待你们三天,三天后送你们去广州。然后你们愿意去哪都行,我们就不管了!”
一听到这话,金复东、韩晟昊等人方感到事情不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山东省的长官一个没出来迎接?而且有人又说出了这番话?”金复东一脸焦急地问韩晟昊。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韩晟昊更是心急如焚,整个事情都是他一手操办的,现在却出现了这种差头,他当然比谁都着急。
“这是你的国家,也是你一手联系来访问的!我们必须见到山东省的最高领导!你看怎么办好?”
韩晟昊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夜,一个不解的谜团缠绕着十五个人的心。
韩晟昊更是如卧针毡,整夜辗转反侧,山东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跟上次来访时大不一样!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他始终理不出个头绪,直到东方露出了乳白色的晨光,仍然毫无睡意,索性起床来到宾馆门口,想出去转转,散散心,可是门口静悄悄的没开大门,只好在走廊里来回走走。
他分析,十有八九是山东要给韩国代表团点“颜色”看看……
他分析的一点没错。
第二天上午,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武钟恕,见到韩晟昊的第一句话就问他:“听说你们要去沈阳?”
“嗨,武主任,您不知道……”韩晟昊立刻把韩方一些人未经他同意,擅自修改行程方案一事,一一向他道来。
武钟恕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他说以为是韩老头从中搞名堂呢。于是,他说带韩老先生立刻去见李瑜会长,要把情况向李瑜汇报。韩晟昊听说李瑜会长已经到了,不禁感到很吃惊,他以为李瑜一直没来青岛呢。
其实李瑜会长早就到了,只是没有到机场去接韩国代表团罢了。
见到李瑜,韩晟昊就把自己受夹板气的事,向他如实道来……
李瑜听罢,当即做出决定:“既然是这样,你和外办的同志马上去济南,把情况直接向省长汇报,争取恢复第一个方案!我在这里陪金复东和其他代表团成员!”
于是,在两位保安人员及外事办同志的陪同下,一身疲惫的韩晟昊,当晚九点又登上去济南的列车。
尽管是别人惹出来的麻烦,到头来还得他这个牵线人去化解。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哐当哐当”的车轮声,敲击着韩晟昊的耳鼓。他整夜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山东省长能不能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如果不同意怎么办?
第二天凌晨四点,韩晟昊抵达济南,又住进舜耕宾馆,不过不是69房间。
上午十一点钟,韩晟昊走进山东省省长的会客室……
“您好!韩先生辛苦了。”姜春云省长微笑着与韩老先生握手。
“哪里哪里?事情没有做好,给您添麻烦了!”韩晟昊忙说。
双方寒暄过后,韩晟昊将更改访问路线的前因后果,一一向省长道来,意在取得山东领导的谅解。
姜春云省长说并不知道情况这么复杂,至于会谈问题,明天中午十二点之前答复他。
当晚,山东省政府领导以很高的规格宴请了韩晟昊。可是,面对丰盛的菜肴,韩老先生却食之无味,心系重任,压力重重。山东省领导到底持什么态度?能不能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与韩方会谈?此次出访,能否完成卢泰愚总统的重托?一系列的问题缠绕着这颗花甲之心。
这天晚间,留在青岛的韩方代表团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家表态如何处理眼前的尴尬局面,一帮韩国企业精英们,个个满腹牢骚,一肚子怨气,埋怨韩晟昊没有把事情办好,出现了这种难堪的局面!这些人多是韩国企业界的头面人物,都是支撑韩国经济命脉的实力派。他们哪受过这种“冷遇”?一时,都上来了高丽男人爱激动的倔脾气。
嗓子沙哑、满嘴起大泡的金复东是该团的核心人物,他首先表示,坚决回去,不谈了!不再见中方的任何领导!立刻走人,回国!
一帮企业要人见金复东一表态,也都纷纷表态要走人,立刻回国!亮出拎包走人的架势!
眼看着这场来之不易的会谈,还没等走到谈判桌前就要夭折了。这双伸过大海的手,还没等相握,又要缩回去……如果真是这样,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哪?
就在这关键时刻,在该团负有特殊使命的一个重要人物站了起来,他就是名为贸易协会国际部长,实为安企部某课长的金完植先生。此人非同一般,精明干练,精通中、英、韩等多国语言,后来出任韩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官员。
他说:“我认为,我们现在不能回去!我们必须等韩博士回来!在这次出访问题上,我们韩方是有责任的。本来是山东邀请我们来考察的,可我们不经山东同意,就擅自修改了行程路线,而且还多了一个省份,这难免使山东对我们产生意见!因此,我们一定要等韩博士见到山东领导之后,看看他们的态度,再决定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这番话说到了实质问题,使代表团成员稍稍冷静下来,纷纷落定了嗔怨情绪,都静候着韩老先生的游说。
此时,济南这头的韩老先生比谁都焦急,他深知韩国人的个性,既怕山东那边不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又怕韩方这头一气之下走人。所以,一连数次跟金复东通电话,问大家的情绪怎么样?安抚大家别着急,一定要静候他的消息。
金复东心急如焚地问他那边的情况怎么样?能不能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
韩晟昊回答:“现在还不好说,让明天上午十二点听结果!”
金复东说:“请您转告山东省省长,就说我们就跟山东谈,再不接触其他省的人了!”
“好,我一定转达!请您转告大家一定不要着急,要等候我的消息!……哎,金将军,您千万不要贪杯呀!”临放下电话,韩晟昊不得不叮嘱一句。
临出来时,卢泰愚曾叮嘱韩晟昊,让他监督金复东,不要让他在酒桌上贪杯,以免贻误了大事。卢泰愚这个二舅哥有学识,有能力,唯有一个毛病就是,见酒必喝,喝酒必醉。因此令韩晟昊十分担心,不得不在电话里叮嘱几句。他知道中国人热情好客,肯定顿顿有酒相陪,金复东自然是不会少喝的。
结果还好,没有等到第二天中午,山东省领导就通知韩晟昊说,山东同意韩方的意见,同意恢复第一个方案!
阿弥陀佛!这位一连数天寝食无安、如履薄冰般游说于中韩两国之间的秘密使者,终于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大气,一颗焦灼而沉重的心,方才有了一点儿着落。
至此,中韩双方因误会而出现的一点儿小小缝隙,终于在这位使者的游说下,化作觥筹交错、友好和谐的笑声了。
地球村里两家老死不相往来的
近邻,终于露出试探性的微笑
几天后,韩国代表团经由威海、莱阳、烟台来到了济南市。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这座地球村里,两家四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的近邻,终于怀着拘谨而又友好的态度,坐到了一张谈判桌前,从而结束了咄咄逼人的“高寒”阶段,开始了春风和煦的“温带”时期。
它虽然貌似一个国家与一个省的交往,实则是结束了一个时代——中韩两国冷冻了四十年的时代!代之而来的是,韩国打开了中国的一扇窗口,中国打开了一个韩国。从而给中韩双方的经贸交流,带来了互惠互利的可喜成果。
上午十点,西装革履的会谈双方带着一种久违的期待,沉稳而谨慎地走进山东省政府的会议大厅,相互不失身分地微笑点头,轻轻握手,缓缓落座到谈判桌前,开始了具有历史性的会谈……
山东出席会谈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会长李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副会长兼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副董事长刘紫宸、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武钟恕、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家祥等人。
韩方一行十五人全部就座。
从这时开始,这位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方才被推到应有的位置上,成为这次出访团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此刻,韩晟昊显得尤为兴奋,多少天来的辛劳、委屈、忧心……一切一切,毕竟没有付之东流,终于把两国代表聚到了谈判桌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会谈。不过,随之他又有些担心,会谈到底能不能成功?中韩双方能否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他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心里暗暗笑了,觉得自己这个瘦小的肩膀将要挑起两个国家的担子,一头是自己的母国,一头是寄养自己的“父”国,不禁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会谈开始后,因为有韩老先生在中间说明情况及补充调和,会谈双方从感情上都信得过,因此谈起来比较轻松自如,没有惯常谈判桌上那种拘谨和防范。这对刚从寒冷地带走出来的双方会谈人员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心理上的成功。
首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会长李瑜致欢迎词,金复东致答谢词。双方都谈到目前开展中(山东)韩经济贸易,是双方互惠互利、很有前景的事业,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接下来谈到一些经贸往来的具体事宜……
会谈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着……
一连三天,双方都是在谈判桌前度过的。
三天时间,决定了韩国与山东、乃至中韩两国之间经贸发展的命运。
在这三天里,双方达成了如下决议:
1、双方以民间贸易形式开展经贸活动(中方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省分会的名义,韩方以大韩贸易公社的名义);
、双方贸易人员签证时间为一个月;
、双方分别可在汉城、济南设立经贸分公司;
4、双方分别在韩国的仁川及中国的威海合资成立航运公司,开始中韩海运通道,从而结束绕道香港的海运历史(这是最重要一点);
5、投资保障另议;
6、关税另议;
在中韩经贸史上,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从这三天开始的。
恰是这六项决议,保证了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成功,促使中韩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促成了诸多项合作项目。
可想而知,山东的决策并非是一个省的态度,而是得到中央领导甚至是关键人物的首肯。否则,一个省的首脑是不敢涉足这块冻土带的。何况,它还牵扯到一些人所共知的国际间的敏感问题……
因此说,韩国打开山东等于打开了全中国!
山东打开韩国,等于打开了“亚洲四小龙”的一条“小龙”!
后来,韩国安企部的金完植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这次出访,把中韩邦交的基础打好了!”
但这一切,都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任何新闻媒介披露出去。
六月十八日,姜春云省长以民间商会顾问的名义会见了韩国代表团,与代表团全体成员合影留念,并向韩老先生赠送了礼品。
韩国代表团的此次山东之行,获得了圆满成功。
在韩国代表团的告别宴会上,有着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金复东先生,高唱起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为了唱好这首歌,他在韩国足足练习了一个月。这位韩国总统的代言人,乘酒兴正酣,一展歌喉,给中国朋友留下了雄浑而优美的歌声: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离开山东之前,韩晟昊悄悄问武钟恕:“山东领导到底同不同意他们去辽宁?要不同意就算了,别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同意!怎么能不同意?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武钟恕自然代表着山东省领导的态度。
看来,当初青岛有人说出的那番“逐客令”,显然是为了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罢了,并非真就要把他们送往广州。这大概也是一种外交手段的需要吧?
得到山东方面的首肯之后,韩晟昊这才带团飞往沈阳。
难得为祖国“吹”一把
辽宁的热情绝不亚于山东。
副省长亲自到机场迎接。省长***出面宴请。紧接着就用数辆轿车载着这些企业精英们,去参观沈阳最大的铁工厂及辽河一带的一座油田……
这座油田并不算大,在中国众多油田中是小字辈。但却使贫油的韩国大总裁们吓了一跳,惊诧不已,悄声问韩晟昊,“怎么?中国这么落后还有这么大的油田?”
韩老先生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戏谑道:“你以为是在你们韩国呀?什么都是小巧玲珑。中国地大物博。这座油田算老几呀?差远了,比起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的大油田,它是小儿科!你们没见过大庆油田吧?嘿,那才叫大开眼界呢!浩瀚无垠,一望无际,地下全是油海,一百年都开采不完!地面上全是一排排的磕头机!”
韩老先生可算找到一把炫耀自己祖国的机会,仅凭去年回国时听来的一点中国油田情况,就滔滔不绝地吹起牛来。其实他也没去过大庆,只是偶尔听亲属们说说而已。不过,经他这么一吹,越发使这帮韩国总裁们惊叹不已,交口称赞了,“啊呀,中国真了不起!”“真不起呀!”
“你们才知道了不起呀?嘿,了不起的事多着哪!慢慢你就知道了!”韩晟昊难得炫耀一把祖国,越发得意地吹嘘起来。
这时,有人悄声问韩晟昊:“韩博士,您刚才说磕头机……什么叫磕头机?难道采油还要磕头吗?”
“哈哈哈……”韩晟昊听了又是一阵大笑,心想,看来再聪明的人也有愚蠢的时候,再先进的国家也有落后的地方啊。他用手一指,眼前一台貌似“磕头”的抽油机,正一下一下冲着大地磕头呢。“那不是嘛,正向土地爷日夜磕头,求他赏油呢!”
“噢呀呀!啊哈哈哈……”那人听罢难为情地大笑起来。
韩晟昊也跟着大笑,笑得十分开心,像个老顽童似的。他难得为祖国骄傲一把。
此刻,展现在眼前的油田、工厂、车轮下的高速公路,以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给这帮对中国一无所知的韩国企业精英们,带来一种震撼。他们不得不重新刮目相看这个十几亿人口的近邻了。
一路上,韩晟昊又滔滔不绝地讲着中国的现状及未来的前景,听得这帮总裁们既兴奋、又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参与心理。他们都看准了这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因此,在后来的谈判桌上,韩国代表团再也不敢摆出以“亚洲四小龙”自居的架式,而是表现出一种真诚合作、积极热情的态度。
当然,他们也看到了中国肮脏、落后,甚至目不忍睹的一面,但这些来访人员毕竟是见多识广的有识之士,他们能透过这些暂时的现象,看到中国充满实力的明天——
明天——中国将是不可低估的实力雄厚的强国!
当然,他们锐利的目光更多关注的是中国庞大的、可喜而又“可怕”的商品倾销市场……
这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辽宁省分会,又聘请韩老先生为名誉顾问。
韩国代表团离开辽宁后,到北京又小住了三天。
在北京期间,韩国的几大总裁分头各自行动。他们纷纷“抢”金复东和韩晟昊,抢金复东是为了政治需要,抢韩晟昊是为了工作需要。
三天时间,韩晟昊几乎是在宴请与被宴请的酒桌上度过的。
三天后抵达香港。
跨出国门的刹那,韩晟昊长出一口大气,此行不辱使命,终于圆满完成了卢泰愚交办的第一项任务。
无论是对韩国还是对中国来说,韩国代表团的这次出访,都是一次成功的、历史性的访问。
在香港,有人微笑着来找金复东请功,请他在卢大总统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说说此行的功绩……
金复东却说:“当然可以美言了!不过,有些人在背后对韩博士搞小动作,我也要向卢大总统汇报汇报!韩博士为你们做出这么大贡献,你们却对他……”
“啊呀呀,金将军,请您千万嘴下留情!千万留情啊!”那人急忙向金复东连连作揖。
时至今日,中韩两国之间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了。人们仿佛听到了悦耳的潺潺流水声。这是地球村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虽然它仍然细若游丝,却比任何导弹的呼啸,比战斗机的轰鸣更有震撼力。
因为它是人类永恒的渴盼——
回韩国之后,卢泰愚对韩晟昊的这次出访大为赞赏,称他是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并与他商量了如何进一步打开中韩关系的方案。
一架震撼朝鲜半岛的香港客机
八月十五日下午六时,汉城。
天宇浩瀚,晚霞如烟,天空明丽而高远。
一架来自香港的客机从空中徐徐下落,接近机场跑道的刹那,庞大的机身随着一阵隆隆作响的巨大冲力,掀起一股呼啸的气浪,仿佛震撼了整个朝鲜半岛……
这是一架普通的香港客机,却载着一帮非同寻常的客人。
近百年来,中国第一个经贸代表团抵达了南部朝鲜半岛。
此刻,金复东和韩晟昊匆匆走下一辆轿车,快步向候机室的大门走去,临进门的瞬间,两人不约而同地相视对望一眼,心照不宣地笑笑。
为了这次山东代表团来访的接待问题,韩国上层着实大伤了一番脑筋,到底如何接待这次来访的中国客人?金复东到不到机场迎接?不去吧,有失礼仪,对不住山东官员。去吧,又怕新闻媒介曝光,引起复杂的国际事端,把两国刚刚诞生的婴儿,扼杀在乍暖犹寒的摇篮里,从而推迟两家近邻的握手言和……
韩国的记者可不同于中国。中国的记者是按着领导意图行事,在韩国可就大不相同了。韩国的记者是天马行空、无孔不入的天王老子!只要有新闻可抢,他们就像突如其来的天兵天将,玉皇大帝都奈何不了他,只能乖乖地缴械投降,是杀是砍,是褒是贬,由他们揉搓去了!有几位下野的总统,就是被记者小如针尖的笔头“弹劾”得体无完肤,最后“死无葬身之地”的。
最后,经官方人士再三研究,决定金复东还是去机场迎接,否则太失礼仪。只是一定要高度保密,不得走露半点儿风声,免得让长着大章鱼一般灵敏触角的记者们,闻风而至,那就大大地坏事了!
还好,机场大厅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走动,看样子没有记者,两人这才稍稍放宽了心。
可是,当两个人推开贵宾室的屋门,哇!糟糕!
贵宾室里,上百名电台、电视台、各大报的天兵天将们,早已恭候在此,都大张着相机与摄像机的镜头,正恭候着山东代表团的大驾光临呢!
坏了坏了,这帮无孔不入的记者到底还是来了!金复东心里叫苦不迭。
在中(山东)韩双方签定的六项决议中,第一项就是“双方以民间贸易形式开展经贸活动”。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蒙上国家参与的政治色彩,排除国内外的注意力,因而才冠上“民间”二字写入决议的。
现在记者一出现,问题就复杂了。尽管韩国政府给金复东安上一个“大韩贸易振兴公社顾问”的头衔,因其与卢泰愚的特殊关系,最容易让新闻媒体造成国家介入的“错觉”了。面对眼前突然出现的局面,金复东只好悄悄对韩晟昊低语一句:“一切都拜托您了!”说完,拨开众多极力想从他嘴里撬出金矿的记者们,快步向贵宾室的里间走去,里间有一扇通往外面的小门。
当以李瑜为团长的中国山东代表团一行十四人,在韩晟昊及大韩贸易公社社长等人的陪同下,款步走进贵宾室,苦等了一两个小时的近百名记者,顿时蜂拥而上,连连抢拍着这半个世纪来的第一个镜头……
山东代表团的副团长是,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省商会副会长商振永,山东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武钟恕。其他成员有,山东省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梁树威、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张家绍、香港华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照明、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傅希元、山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李德明、山东省机械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梁凯军等十几人。
令韩国上层最担心的问题终于发生了,到底让记者们抢去了这特大新闻!
金复东从便门出去后,乘车直奔青瓦台去求援……
青瓦台立即发出指令,马上派人向各大新闻单位的主编、台长们恳求:“为了国家的利益,请你们千万不要把中国来访的消息报道出去!”
但是,独立行使新闻权的各大新闻媒体,并没有因为青瓦台长官的恳求而放过这条特大新闻。
当晚,mbc电视台首当其冲,头条新闻就播出了这条特大新闻:谈笑风生的韩晟昊陪同李瑜等中国代表团成员,缓缓地向镜头前走来,走进了韩国的千家万户……
第二天,汉城的各大报、电台、电视台全部报导了这一消息。
一时,中国山东商团来访一事,成了韩国街谈巷议的特大新闻。
不过,为了国家的利益,这些天马行空的记者们还算笔下留情,没有搞更多的宣传,只报道了山东省商贸代表团来韩考察的简短新闻,因此也就没有引起国际上的大波大澜。民间往来,非官方接触,当然也就没有更多的非议可议了。
中国代表团下榻于汉城市五星级希尔顿宾馆。
宴请、寒暄过后,八月十六日,中(山东)韩双方怀着进一步落实六项决议的夙愿,一连三天坐到谈判桌前……
山东代表团的十四名成员全部在座。
韩方参加洽谈的有:内务部、外交部、法务部、劳动部、交通部、安企部等几大部门的课长及十大企业的代表,共十几名实权在握的人物,都参加了洽谈。
韩晟昊仍然参席陪同,在中间做些“调和”工作。
洽谈进行得极其顺利,六项决议全部落实完毕,接下来就看如何实施了。
这次中国商贸团的到来,对于韩国人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各大企业的总裁们,都纷纷争抢着要与山东商贸团洽谈。中国商贸团成了韩国各大企业的抢手货。
一位国际有识之士很早就曾预言:有一天,韩国要靠中国来“养活”!
这话说得可能过于武断,言过其实。但韩国这一“弹丸”之地,其资源的贫乏程度并不比日本强多少。韩国不能不考虑中国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它在各方面消费的吞吐量都是不可估量的。
就说日本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好多濒临倒闭的企业,靠连唬带骗,把一些过时的徐娘半老的旧设备,重新包装粉饰一番,然后羞羞答答地装做“淑女”嫁到中国,从而救活了多少企业?
聪明过人的韩国企业家们,岂能没有这番眼光与心计吗?
山东代表团的这次来访,无异是为中韩双方刚刚架起的经贸桥梁,铆上了最后合拢的一颗铆钉,致使多少年来一直渴望过桥的中韩两国人民,欢呼雀跃着冲上桥去,奔向互惠互利的合作彼岸……
作为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韩晟昊先生也将载入中韩外交的史册。
难为好人
韩老先生这一生,最大的优点是认真,最大的缺点也是认真。
他的人生特点是,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干得有声有色,干得大功告成!
而且,他的缺点在于有求必应。
但是,人世间的好多事情,并非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能左右的。因此,他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他在总结自己人生教训时,也谈到了这点。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韩通道的各个关节,韩晟昊一连三次飞山东,飞北京,除了那次随团出访之外,全是他自己掏腰包(他不愿为几个小钱跑到青瓦台去报账)。不仅如此,他还要充当两面难为“好人”的角色……
自从中(山东)韩双方签属了经贸合作六项决议之后,韩国的好多企业都盯上了中国这块宝地,自然就盯上了这位打开中韩通道的牵线人。中韩双方都看中了他的通天能量,都想让他为自己促成一些事情。
韩星企业会长来找他,要他帮助联络北京一家老牌制药厂,意在获得该厂的韩国代理权。他扔下半年多没好好开业的医院,带领韩星企业会长及给朴正熙当过主治医的金博士,一同飞往北京。
到北京后,在一位老朋友的引见下,见到了该医药集团总经理,同他谈及代理权一事,对方却说:“我们厂的设备老化,需要更新。你们如果愿意合作,先出资一千万(美元),帮助我们更新设备,然后再谈合作问题!”
于是,双方应付了事地草签了一份意向书。签完意向书,中方拿出价值二百万韩币的药物样品,不是奉送,而是要当场交币子。碍于脸面,韩晟昊只好拿出相当于二百万韩币的人民币垫上……
后来,韩国最大一家集团公司总裁一连几次来找韩晟昊,说要与中方合资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投资三百万美元,要包揽山东和汉城的全部贸易业务,请韩晟昊出任董事长,要他出百分之十的股份资金。
韩晟昊说:“不行!我既不会做生意,又不懂英文,连个英文名字都不会签!怎么当董事长?我不可能把医院扔下跑到香港去做生意!我是医生,离开医院我毫无用处!再说,我也没有那么大一笔款子啊!”
韩老先生确实没有那么大一笔款子,他说过,“我不缺钱,但我没有大钱!”
他确实没有大钱。他有了钱也不看重,东一笔,西一笔,像天女散花似的。这种大手大脚的人,当然是攒不住钱的。但没人相信他没有大钱,连中国不少想拉他投资的人都背他而去,说他不爱国,说他是守财奴,不肯出钱投资!
他心里只能叫苦不迭,冤枉。
出请中国残奥会代表团
一九八八年,对于只有四千万人口的小小韩国来说,是幸运的一年,是把它的光辉形象推向世人瞩目的一年。是年,在汉城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紧接着,又要在汉城举办残疾人奥运会。
但最近一段时间,韩国残联主席高贵男和残奥会主席朴世直两位长官,却显得寝食无安,心焦如焚。
还有二十几天就要点燃残奥圣火了,可是中国这个体育大国却一直杳无音讯,去信、去电报都概不回答。如果中、苏两个体育大国都不参加这届残奥会,就等于举办了一次盛大宴会,却没有请来最重要的客人。这不能不是天大的遗憾,这会使残奥会声势大减的。两位主持此项工作的长官,当然要坐不住了。
于是,一个电话就把韩老先生请到了新南山酒店,两位长官满脸焦灼地直言相求:“中国一直没来消息,急死人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不来参加残奥会?韩博士,只好请您亲自出马跑一趟北京了,能不能请来中国代表团,全靠您了!拜托了!”
一句拜托,又把这位花甲老人打发到北京,开始了一番奔波游说。
到北京第三天,韩老先生就同中国残联刘副主席坐到了一张餐桌上。
毕竟是中国人,容易沟通,几句话就道出了真情。
“我们提出要增加三名选手,韩方不同意,说是残疾人的旅馆已经建好了,不好增加名额,所以我们……”
“不就是要求增加三名选手吗?好吧,我请求韩方同意!”韩晟昊当即说道。
“你能要求他们同意?”对方一脸狐疑。
“丝毫没问题,我回宾馆就给他们打电话!”
一个电话,立即打到日夜等候消息的朴世直手里,回话的声音都带着惊喜的“ok”声!
其实,韩晟昊从朴世直那里,早就领来了尚方宝剑,五人之内他完全有权决定。
当韩晟昊把这一决定告诉给中方残联时,他们仍然是一脸疑惑……
“这样吧,你们派人去韩国谈判。我们马上就走!”韩晟昊说。
“不行,我们去韩国得请示上级,残联主席邓朴方去了南方。我们明天答复你!”
第二天,中方提出:“我们派五个人去韩国谈判增加运动员的名额问题,你看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但必须立即走!不能再拖了,再拖就来不及了!”韩晟昊说。
“可我们的签证一时下不来……”
“对不起,那我先走一步,我到香港把你们入韩的事情全部安排好!”
十天后,韩晟昊在汉城机场迎来了中国残联五人代表团。
十月十五日,第八届残奥圣火在汉城体育场熊熊燃起……
在残奥会上,中国残疾健儿连连大显身手。他们用残疾之躯,屡屡把五星红旗托向汉城上空。八十二名选手共夺取了十七枚金牌。人均获奖牌数名列世界前茅。大有一种为在不久前“兵败汉城”、仅获五枚金牌的中国体育健儿们,“报仇雪恨”之味道!
然而,没有人会知道,在中国残疾健儿大出风头的背后,一位花甲老人为此所付出的一切……
老人家只是偶尔来到赛场看台上,坐下来,以一颗永远的中国心,观看着比赛,每每看到中国运动员跑在前面,他就会像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又喊又叫。当他看到五星红旗随着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升向蓝天之际,他那写满辛酸的眼角会不由自主地闪烁着泪花……
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上,韩老先生曾以个人名义在汉城乐天大酒店,宴请了三十几位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
此后,经过韩老先生的努力,中国济南市与韩国水原市结为友好城市;北京崇文区与汉城的中浪区结为友好区域……
从此,这位打开中韩通道的使者,成了中国同胞出访韩国的一个必访之人。人们牵线搭桥来找他;遇难遭灾来求他;卖假药被罚款了来找他;身无分文流落街头来乞求他;某项合作打不通关节了来请他……
他成了装载中国人的一叶小舟,求救的人都向他伸出求援之手。
他呢,一如既往,有求必应。一看到同胞向他伸手求救,必定会使出自己浑身的解数,去为其奔波、游说、大解私囊,为人家找关系、挖门路、走后门……
不少中国企业通过韩老先生之手,与韩国企业搭上了关系;
许多中国人通过韩老先生的门路,打开了韩国的生路;
反之,许多韩国人也通过韩老先生的关系,打开了中国的生财之道……
不过,时间一久,门路一打开,也就没有几个人再想到这位老人了。
他的小舟只是救急时用的。
事后,他仍然回到他那摆着各种黑色水石、幽静淡雅的医院里,继续当他的院长,继续为患者一丝不苟地号脉、看病、开药方……
后来,一九**年的五、六月间,韩老先生受卢泰愚之托,再次飞来北京,进一步游说中韩邦交一事,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没有什么结果。
为此,韩老先生深感遗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