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凤回朝后,国家政务一律下放到了东宫,还是如监国一样。二凤已经没有心思继续处理朝政了,他忙着和朝臣们商议有关李承乾继位的安排呢。经过大半个月的商议,求神问卦后,把这个禅位日期定在了夏季六月六日,俗称六六大顺。
    二凤的这一举措,直接把东宫给搞懵了。搞得人家东宫官厅所有人,纷纷从咸阳连夜赶回来,重新回到东宫官厅。之后,三省六部这些部门,都开始转交自己手里的事务了。但他们每天都会继续来值班的,坐着喝茶都行。防的就是东宫哪里搞不清楚,他们也在可以给他们提点。
    至于尽不尽心?你不废话吗?这都是自家孩子。见到自己都是要叔叔伯伯的喊,自家的崽子也在里面,你对别人家的孩子上心,人家也对你的孩子上心,很浅显的道理。
    立政殿,二凤闲散的躺在殿外晒太阳,李承乾被二凤一道口谕就给叫了过来。李承乾如今也忙啊,二凤开始摆烂了,本来二凤该批阅查阅的奏折,全tm一股脑送东宫了可还行?!
    李承乾看着舒服惬意的二凤,顿时心里有些不平衡了:“父皇,这太阳晒着舒服吗?”
    二凤很不解风情的点头:“嗯,舒服啊!今日天晴,实在是一个睡大觉的好日子。”
    李承乾对此哑口无言,你说直接怼他?犯不着,那叫没大没小,有失礼仪。
    二凤:“叫你来,是让你准备一下名单,朕帮你把把关。”
    “名单?”
    “如今打算继续干的人不多,所以你小子提前安排好各部门的人手。黄安,把那份名单交给太子。”
    李承乾接过名单打开一看,打算继续为他效力的老臣子还真不多!就连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俩恩师,都直接提桶跑路了。岑文本、许敬宗、郑仁基、郝处俊、刘德威、刘弘基、崔艺玄、张行成、崔仁师、卢承庆、卢宽、崔敦礼、赵仁本、韩瑗、杨师道、孙伏伽、上官仪、苏亶、李道宗、苏定方、薛万彻这些人。朝堂上,几乎走了大半。
    李承乾皱眉:“这世家的几个不识趣啊。”
    二凤躺着惬意说道:“人嘛,正常的。何况,那几个人还都年轻,谁想这么早就安享晚年?”
    李承乾表示很淦!这好用的,基本上都跑了,果然真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没法子,李承乾只能自己去琢磨了。这新老资历的安排,也是有讲究的。老人有经验,新人有能力,而且新人还是自己的嫡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丽正殿内,李承乾一个人也对于这庞大的名单感到头疼。因此,他把郑丽婉给拉过来帮忙了。两人先是研究名单,随即商议了一会儿。
    郑丽婉:“老人带新人,中间自己人。”
    李承乾也点了点头,目前这样的安排是最为妥当的了。随即,按照两人对老人们的印象,这一份份任职安排名单,也就出炉了。
    中书省方面,中书令薛元超、许敬宗,中书侍郎岑文本、房遗爱,起居舍人张行成、于立政,通事舍人封言道、刘玄象、唐河上、李德奖、刘弘基,主书戴至德、褚彦甫、张梁客、陈政德,主事长孙冲、李德謇、屈突诠、马周,右散骑常侍刘仁景、杜荷,右谏议大夫阎玄?、虞昶、赵喧、高正业。
    门下省方面,侍中郝处俊、高至行,门下侍郎阎泰、郑仁基,左散骑常侍刘德威、张洛客,左谏议大夫李道宗、张大素、程处嗣、尉迟宝林,给事中韩瑗、杨师道、上官仪、苏亶,录事张文瓘、杜正伦、李崇义、李灵夔,主事李震、段珪。
    尚书省方面,左右仆射屈突寿、韦思谦,左右丞房遗直、李思文。
    六部方面,吏部尚书李崇真、户部尚书长孙涣、礼部尚书李思文、兵部尚书刘仁轨、刑部尚书李景仁、工部尚书刘玄育。吏部司、主爵司、司勋司、考功司左郎中陈贤德、褚彦冲、长孙嘉庆、高至行。户部司杜爱同、段瓒,度支司唐同人、来敬业,金部司段瓘、高纯行,仓部司李德奖、魏书玉。礼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左郎中萧钺、温挺、高履行、张大象。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唐松龄、杜构、杨豫之、刘齐贤。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左郎中,陈玄德、杜荷、萧锴、刘玄意。刑部司员外郎崔敦礼。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左右郎中,唐蒙、崔艺玄,刘仁实、崔仁师,李晦、卢承庆,程处弼、卢宽。
    御史台方面,御史大夫赵仁本,御史中丞殷峤、殷元。
    九寺方面,太府寺、司农寺、宗正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卿与少卿,刘仁景、唐善识,来庆远、唐蒙,李景恒、李元裕,长孙嘉元、柴令武,段俨、于慎言,温振、刘仁实,李奉诫、阎庄,孙伏伽、辛茂将。
    火器司方面,火器监改由贾宝志出任,开花令和散弹令,照旧由杨瑞丰、林明福担任。
    郑丽婉看了看这份名单,随即开口道:“家父与礼部尚书对调一下。”
    李承乾对此能怎么办?只能照办。按常理来说,老一辈几乎都是升迁或者平任。但郑丽婉,对于自己的老父亲,给的安排是不升反降。这保护的意思很明显,清闲简单且不沾染任何朝廷的斗争方面。
    注意,唐朝门下侍郎正四品上,六部尚书正三品。品阶提高,但实际上还是明升暗降了。理由很简单,门下侍郎在门下省,能直接接触决策层次。而礼部尚书只有执行权力,听话办事。而礼部基本上都是和礼仪活动相关,因此可以说是一个只要办好事,就不用担心出问题的好差事。待遇好,破事少,而且也不容易卷入权力斗争当中。
    吏部尚书讲究人情世故、察言观色,户部尚书讲究斤斤计较、大公无私,兵部尚书讲究缝合圣意、小心翼翼,刑部尚书讲究责任担当、能力优秀。礼部尚书只要恪守本职,严谨细心就成。所以,这个正三品的待遇,活少清闲,最适合养老了,将来退休也能捞到一份美名和恩惠给后人。
    二凤拿到名单,一眼就瞅见了礼部尚书郑仁基。对此,二凤笑而不语。郑仁基当了两朝通事舍人,按理说这新朝来临,而且也可以留任,怎么着也得是往上面走一步的。但没法子,儿媳妇要这么安排,他这个当公公的也说不了什么,何况礼部尚书这个职务,交给郑仁基也没有什么问题。给了待遇没给相应的权力罢了,多大点事啊?郑仁基也不小了,比二凤还要年长。安享晚年,功成身退也是好事,算是郑丽婉为人子女尽尽孝心。
    “丽婉丫头也真是的,不过郑仁基办理礼部差事,也妥当,朕没什么意见。不过,世家这几个,你小子全给踢出三省了,会不会太过了?而且,个个连六部都混不上。”
    “能上朝听政,已经很不错了。”
    二凤对此笑而不语,能够理解。新皇继位,这期间是一个空档期,可以给新皇很多空间操作。这个规矩,是历朝历代都默认的,哪怕是权臣这种人,也只能硬着头皮不开腔。而遇到一个强势、根基扎实、手腕超群的新君,那更没法子了,乃至之后新朝稳定后,新君要干啥,他们哪怕是权臣也没法子了。
    准确来说,世家的这几个人,能继续在中央任职,可以说是李承乾这个太子爷为数不多的仁慈和慈悲了。毕竟人家资历和能力放在那里,也的确够格,李承乾眼光再挑剔,也只能这样了。而且,还是那句话...二凤和小李对世家不待见,主要是主张和利益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以大唐为基础出发。
    不要小看世家,世家限制皇权有时候也是好事。真到外敌入侵中原,朝廷无力,世家架空皇权后,第一时间想的是自己出力,先守住这个基业。世家眼里的基业不属于任何朝代,只属于这片大地和他们自己。唐朝时期,世家大族嫡系一脉,君子风范还是有的,可以是敌人,但也有自己的一份傲骨和原则。而这个是世代传承教导出来的,一般的文官没那条件。
    这也是李承乾为什么这么久以来,都没有把世家彻底捏死的原因,顶多是把世家赶出去,但不会要了世家的命。世家大族有时候比所谓的文官集团要靠谱的多,文官那些都属于纯粹的利益豺狼,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自己的祖宗,更别说自己的民族了。
    大唐忙碌,但周边诸国也开始跟着忙起来了。原因很简单,赶快去露脸,跪舔大唐新君博得好印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承乾当皇帝,那真就是说干啥就干啥,说打你就打你,随便胡扯一个理由就行。战争借口?师出有名?打赢了想怎么给对面安罪名就怎么安!死人,没法辩解!旁人,更不会为死人伸冤!
    大家不约而同的派遣使臣前往大唐,准备参加大唐新君的继位仪式。以往,朝代更迭,往往意味着虚弱时期,因为要换人,中原王朝的国力会受到很大的短暂影响。可你看看李承乾这位爷,自带班底,上来就能稳住大唐。再说了,谁敢去偷袭李承乾?不说大唐如今这么大,你想要一战灭掉大唐,简直扯淡不说。一旦李承乾转过头,给你一巴掌,你估计就歇菜了。李承乾手底下可是实实在在有三万东宫五军作为常备力量的,哪怕一时间没法调动大唐,但调动咸阳和五军来收拾你,都足够把你打死在那里摆着了。
    李承乾来到立政殿,日常的跑来寒暄问暖自己的尊贵老妈。长孙皇后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你小子都要继位了,还三天两头往本宫这里跑作甚?”
    “母后您瞧您说的话,儿臣这是不忘慈母。老头子也是,当上甩手掌柜了,带着三省六部一起摆烂了。”
    长孙皇后无奈摇头:“摆烂是何意思?”
    “躺平了。”
    “躺平?”
    “就是开始不作为了,荒废政事了。”
    长孙皇后狠狠地朝着李承乾脑门一指头:“你个小祖宗真是你父皇的冤家,成天就挤兑他。”
    李承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儿臣这是给他老人家一点压力感,再努努力,更上一层楼嘛。”
    长孙皇后顿时一脸问号。好家伙,古往今来都是长辈督促晚辈的,到二凤和小李这里,反过来了可还行?儿子督促老子努力!
    这时,杨妃也来了,在殿外请求入殿。这不禁让长孙皇后和小李都一脸问号,杨妃来这里做什么?
    “臣妾拜见皇后,见过太子殿下。”
    长孙皇后笑着起身,拉着杨妃落座:“杨妃今日前来,可是有何要事吗?”
    杨妃含笑点头:“娘娘,臣妾的确是有事相求。但,此事也关乎太子殿下。”
    长孙皇后点头:“杨妃但说无妨,若有道理,本宫也自当支持。”
    杨妃看向李承乾:“殿下,臣妾听闻您有意对愔儿委以重任?”
    李承乾瞬间了然于心,点头:“娘娘,承乾的确有此意思。娘娘的担心,承乾明白。但,承乾今日也当着母后的面,为愔弟正名。愔弟自打随承乾去了咸阳,后跟随恪弟到洛阳,不说功绩显着,但也踏实做事,有些许气候与成绩。这方面,恪弟更有发言权。因此,娘娘的担忧,是多余的。”
    杨妃点了点头:“既然殿下也如此认为,那臣妾也安心了。但,臣妾还是希望,殿下能够对愔儿严格一些。”

章节目录

承明之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嘟嘟嘟233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嘟嘟嘟233并收藏承明之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