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震动朝堂
两人聊了一路,一直走到宁家染坊门口,才依依不舍地分开。在旁人看来,就像是一对关系甚笃的好闺蜜,谁能知道她们今天才正式认识呢?
“香儿妹妹,那晚上我在染坊门口等你。”
“好啊宛青姐姐,我进去啦,你快去忙吧。”
临走前,两人还约着等香儿下工后,一起去夜市逛逛。
宛青的计划是先和香儿熟稔起来,然后再找机会跟她摊牌,不然一上来就告诉她,我抢了你未婚夫,还不得把人家小姑娘气死啊?
闺蜜计划初步成功,宛青的心情十分愉悦,哼着小调去集市买了一些生活的必需品。
从今天开始,她终于不用再看别人脸色,可以自己安排生活了。
……
京城,皇宫。
辉煌的金銮殿上,满朝文武正在等待皇帝上朝。不知为何,今天皇上来的稍迟了一些,有些官员打着哈欠,有些则在窃窃私语,已然有点不耐烦了。
但等到皇上和皇后在贴身太监的簇拥下上朝后,所有人立刻打起精神,双腿站得笔直。
早朝先是谈论了一些日常的国事,近来风调雨顺、举国安定,也没什么大事件。满朝文武各抒己见后,按照惯例也该退朝了。
但此时武皇却突然金口一开,朗声说道:“既然各位爱卿无事启奏,朕倒是有一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朕来晚了一会儿,也是因为看了这封从晋州送来的加急文书,耽误了一会工夫。来啊,把文章给诸位爱卿念一念。”
太监总管刘公公上前一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柬,当众朗读起来。
虽说是一篇文章,但实为两篇,因为这是两道考题的回答。
宣读完毕后,见满朝文武都被震惊得哑口无言,武皇微微一笑,目光扫视全场,问道:“诸位爱卿对这文章中提到的国策,有何见解?”
见无人开口,大皇子瑞王上前一步,躬身说道:“父皇,关于文中所说的南北榜和分省定额,儿臣仔细想了一下,确实有可行之处。但后面的开凿大运河之说……实在过于惊世骇俗,而且风险极大,搞不好劳民伤财还徒劳一场。”
“工部尚书,你觉得呢?”武皇面无表情,又转向另一侧问道。
父皇的淡漠让瑞王有些紧张,他的想法是不看好开凿运河的,但并不知父皇的意思,若是与其观点冲突,可能会招致不满。
武皇正值壮年,至今仍未立储,导致他们这些皇子平时的言行举止都战战兢兢的,生怕给父皇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谁不想继承皇位啊?
工部尚书许攸之左胯一步,出列后弯腰说道:“回禀陛下,臣认为运河一事,乍一听确实匪夷所思,但细想后又觉得有一定可行性。不过实施起来一定会遇到很多阻力,文章中虽列举了一些,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但也只是九牛一毛。运河工程的实际开展难度,定会远远超出想象。”
“如此浩荡的工程,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朕只想问你,倘若真的开凿运河,有几成把握建成?”
武皇能这么问,说明他心中是有开凿运河想法的,这让瑞王的心顿时凉了一半。
许攸之思考片刻,如实答道:“若是现在动工,只有五成把握不到。但如果按文中所说,近几年趁着国家休养生息,先开始筹备资源、招募人才,待这些完成以后,应该能有八成以上的把握。”
武皇又看向另一侧,问道:“王相,你认为开通运河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收益,真能如文中所说吗?”
站在百官第一排的一位满鬓花白的老人上前一步,咳了几声后,用略显虚弱的声音说道:“臣认为远不止如此,这篇文章还是保守了。”
“哦?”武皇的目光一凝,顿时来了兴致,“这么说,王相认为此举可行?”
王相道:“确为良策,但能否成行,就得看许大人的意思了。”
武皇当即点了点头,再次开口道:“许爱卿,朕给你工部一个月的时间,列出一份开通大运河的详细计划,包括成本、时间,都给朕算清楚。一个月之后,此事再拿到朝堂上讨论。”
许攸之急忙领命:“臣遵旨。”
“崔爱卿,关于南北榜一事,朕也给你们礼部一个月时间评估,若是可行,明年春闱便可直接落实。”
“臣遵旨。”礼部尚书崔冲上前领旨。
“咳咳,陛下,敢问这篇文章是何人所作?”王相突然开口问道。
武皇回道:“是今年的晋州解元,叫陈……陈什么来着?”
“回陛下,此人叫陈容。”刘公公小声提醒道。
“对,陈容。这个名字朕好像在哪听过?”
此时皇后开口道:“陛下,臣妾从晋州回来后,跟您提过此人。”
“原来是他!”武皇的瞳孔骤缩,表情十分震惊。
他当然记得皇后提过的那个小子。
什么晋州第一才子、小诗仙、晋州解元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朱明月的心上人。
将来朱明月肯定要认祖归宗,恢复公主身份,那这小子很可能就是当朝驸马啊!不过现在看起来,他好像确实有些才华,如果将来能中个状元,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王相,你认为此人如何?”武皇郑重地问道。
王相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没接触过,臣不敢妄下定论。但从此篇文章来看,他日若入朝堂,是个可用之才。”
武皇轻轻颔首,若有所思地说道:“朕还听闻,此人是武国历史上第一个三科满分之人。就连王相当初,也在策论上扣了分吧?”
一听这话,王相也有些惊讶,稍微愣了片刻才答道:“臣愚钝,的确是扣在策论上。”
武皇呵呵一笑:“王相若是愚钝,这世上还有聪明人吗?”
这时国子监祭酒赵无垢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启奏道:“启禀陛下,微臣在晋州和陈容有过接触,此子年纪轻轻却文采十分了得,在当地有小诗仙的美誉。微臣拜读过他的诗集,确实惊为天人。另外,他还擅长推理断案,曾在晋州协助官府破获两桩杀人大案。”
此话一出,让身后百官一阵哗然。
“竟有如此奇才?难怪……”
武皇想的是,难怪明月会青睐于他,此人颇有朕年轻时的风采。
“赵爱卿,下朝后把诗集给朕送来,朕也拜读一下。”
“微臣遵旨。”
朝堂上关于陈容的讨论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还只是乡试的解元,如果将来他连会试都过不了,再有才华也没办法入朝为官,最多走特例敕封个闲职。
今天最高兴的当属赵无垢了,他很庆幸自己慧眼识人,早早地就招揽了陈容。只要此人不是忘恩负义之徒,将来必定会成为自己的得意门生。连皇上和王相都对他赞叹有加,能当这小子的老师,多有面子啊!
此时的陈容还不知道,他的乡试答卷,竟然震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堂。
“香儿妹妹,那晚上我在染坊门口等你。”
“好啊宛青姐姐,我进去啦,你快去忙吧。”
临走前,两人还约着等香儿下工后,一起去夜市逛逛。
宛青的计划是先和香儿熟稔起来,然后再找机会跟她摊牌,不然一上来就告诉她,我抢了你未婚夫,还不得把人家小姑娘气死啊?
闺蜜计划初步成功,宛青的心情十分愉悦,哼着小调去集市买了一些生活的必需品。
从今天开始,她终于不用再看别人脸色,可以自己安排生活了。
……
京城,皇宫。
辉煌的金銮殿上,满朝文武正在等待皇帝上朝。不知为何,今天皇上来的稍迟了一些,有些官员打着哈欠,有些则在窃窃私语,已然有点不耐烦了。
但等到皇上和皇后在贴身太监的簇拥下上朝后,所有人立刻打起精神,双腿站得笔直。
早朝先是谈论了一些日常的国事,近来风调雨顺、举国安定,也没什么大事件。满朝文武各抒己见后,按照惯例也该退朝了。
但此时武皇却突然金口一开,朗声说道:“既然各位爱卿无事启奏,朕倒是有一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朕来晚了一会儿,也是因为看了这封从晋州送来的加急文书,耽误了一会工夫。来啊,把文章给诸位爱卿念一念。”
太监总管刘公公上前一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柬,当众朗读起来。
虽说是一篇文章,但实为两篇,因为这是两道考题的回答。
宣读完毕后,见满朝文武都被震惊得哑口无言,武皇微微一笑,目光扫视全场,问道:“诸位爱卿对这文章中提到的国策,有何见解?”
见无人开口,大皇子瑞王上前一步,躬身说道:“父皇,关于文中所说的南北榜和分省定额,儿臣仔细想了一下,确实有可行之处。但后面的开凿大运河之说……实在过于惊世骇俗,而且风险极大,搞不好劳民伤财还徒劳一场。”
“工部尚书,你觉得呢?”武皇面无表情,又转向另一侧问道。
父皇的淡漠让瑞王有些紧张,他的想法是不看好开凿运河的,但并不知父皇的意思,若是与其观点冲突,可能会招致不满。
武皇正值壮年,至今仍未立储,导致他们这些皇子平时的言行举止都战战兢兢的,生怕给父皇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谁不想继承皇位啊?
工部尚书许攸之左胯一步,出列后弯腰说道:“回禀陛下,臣认为运河一事,乍一听确实匪夷所思,但细想后又觉得有一定可行性。不过实施起来一定会遇到很多阻力,文章中虽列举了一些,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案,但也只是九牛一毛。运河工程的实际开展难度,定会远远超出想象。”
“如此浩荡的工程,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朕只想问你,倘若真的开凿运河,有几成把握建成?”
武皇能这么问,说明他心中是有开凿运河想法的,这让瑞王的心顿时凉了一半。
许攸之思考片刻,如实答道:“若是现在动工,只有五成把握不到。但如果按文中所说,近几年趁着国家休养生息,先开始筹备资源、招募人才,待这些完成以后,应该能有八成以上的把握。”
武皇又看向另一侧,问道:“王相,你认为开通运河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收益,真能如文中所说吗?”
站在百官第一排的一位满鬓花白的老人上前一步,咳了几声后,用略显虚弱的声音说道:“臣认为远不止如此,这篇文章还是保守了。”
“哦?”武皇的目光一凝,顿时来了兴致,“这么说,王相认为此举可行?”
王相道:“确为良策,但能否成行,就得看许大人的意思了。”
武皇当即点了点头,再次开口道:“许爱卿,朕给你工部一个月的时间,列出一份开通大运河的详细计划,包括成本、时间,都给朕算清楚。一个月之后,此事再拿到朝堂上讨论。”
许攸之急忙领命:“臣遵旨。”
“崔爱卿,关于南北榜一事,朕也给你们礼部一个月时间评估,若是可行,明年春闱便可直接落实。”
“臣遵旨。”礼部尚书崔冲上前领旨。
“咳咳,陛下,敢问这篇文章是何人所作?”王相突然开口问道。
武皇回道:“是今年的晋州解元,叫陈……陈什么来着?”
“回陛下,此人叫陈容。”刘公公小声提醒道。
“对,陈容。这个名字朕好像在哪听过?”
此时皇后开口道:“陛下,臣妾从晋州回来后,跟您提过此人。”
“原来是他!”武皇的瞳孔骤缩,表情十分震惊。
他当然记得皇后提过的那个小子。
什么晋州第一才子、小诗仙、晋州解元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朱明月的心上人。
将来朱明月肯定要认祖归宗,恢复公主身份,那这小子很可能就是当朝驸马啊!不过现在看起来,他好像确实有些才华,如果将来能中个状元,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王相,你认为此人如何?”武皇郑重地问道。
王相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没接触过,臣不敢妄下定论。但从此篇文章来看,他日若入朝堂,是个可用之才。”
武皇轻轻颔首,若有所思地说道:“朕还听闻,此人是武国历史上第一个三科满分之人。就连王相当初,也在策论上扣了分吧?”
一听这话,王相也有些惊讶,稍微愣了片刻才答道:“臣愚钝,的确是扣在策论上。”
武皇呵呵一笑:“王相若是愚钝,这世上还有聪明人吗?”
这时国子监祭酒赵无垢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启奏道:“启禀陛下,微臣在晋州和陈容有过接触,此子年纪轻轻却文采十分了得,在当地有小诗仙的美誉。微臣拜读过他的诗集,确实惊为天人。另外,他还擅长推理断案,曾在晋州协助官府破获两桩杀人大案。”
此话一出,让身后百官一阵哗然。
“竟有如此奇才?难怪……”
武皇想的是,难怪明月会青睐于他,此人颇有朕年轻时的风采。
“赵爱卿,下朝后把诗集给朕送来,朕也拜读一下。”
“微臣遵旨。”
朝堂上关于陈容的讨论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还只是乡试的解元,如果将来他连会试都过不了,再有才华也没办法入朝为官,最多走特例敕封个闲职。
今天最高兴的当属赵无垢了,他很庆幸自己慧眼识人,早早地就招揽了陈容。只要此人不是忘恩负义之徒,将来必定会成为自己的得意门生。连皇上和王相都对他赞叹有加,能当这小子的老师,多有面子啊!
此时的陈容还不知道,他的乡试答卷,竟然震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