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由于太过震惊,姜团特别想转头去看看,他的乖侄儿是不是被调换了。然而,沉重的头冠阻碍了他的行动。
也幸亏有头冠,让他高冷的形象没有功亏一篑,在别人眼里他依旧是那个高傲的福王。
姜善没有发现姜团瞬间的惊讶,他的注意力已经到了姜怀身上。
对方说完话,他涨红的脸迅速变白,脑子迅速清醒过来,自己这是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啊!
陛下和太子对突然出现的姜团宠爱有加,他在不忿什么?这不会让姜团难堪,只会让自己被陛下和太子厌恶。
想到这些,他立刻把那些嫉妒收起来,扬起笑脸,恢复之前的状态。
“怎能劳烦太子,我就是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经过这个小小的插曲,四个名义上的哥哥怕再管不住自己的嘴,说些什么引起姜启和姜怀的不满,又和姜团寒暄了几句,赶紧结束这次的见面。
这四个人站到边上,下一波人来了,不过也不能算是下一波,只能说是第二波的延续。
这批和姜团见礼的人,是那兄弟四人的孩子们。姜启有十一个孩子,他的弟弟们也不遑多让,谁家孩子都不少。
看着这乌泱泱一群孩子,他整个人都麻了,自己什么时候近距离接触过这么多孩子啊!
他从来没有体会过,发礼物还能发累的感觉,今天算是体会到了。据宁玲说在场的还不是全部,有一些孩子太小没来。
想到大大小小站在一起的孩子,姜团终于知道为什么研究基因的学者会说,在现代每五十个国人里面,就有一个大汉老刘家的血脉,因为老刘家太能生了!
看看为国生子的汉景帝吧,不仅有被称为汉武大帝的儿子刘彻,还有长沙定王刘发。
刘发有些人可能不熟悉,被称为“大魔导师”、“位面之子”、为大汉续命的汉光武帝刘秀,总熟悉了吧,那就是对方的后代子孙。
除了上面两位,汉景帝在繁衍血脉方面有一个更厉害的儿子,那就是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儿子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刘备的中山靖王刘胜。
不说前两个,就说那个能生一百多个儿子的刘胜,就为老刘家的基因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也知道为什么有的朝代,单单是养皇家的子孙,就能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
看看大夏,这才到第二代已经有了这么多孩子,未来再努力努力,万一再出个刘胜那样的猛人,真的会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情况发生。
国家要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子孙后代可不就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不过大夏要是像大汉那样延续个几百年,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也会有学者说,每五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姜启的后人呢!
姜团在心里自娱自乐,手上的动作却没停,把准备好的礼物一个个给这群“侄子、侄女们”送过去,等送完他的脸都已经僵了。
毕竟对着孩子,他实在无法像对待大人那样一直板着脸,对这个笑笑,对那个笑笑,他的脸不笑僵了才怪。
趁着孩子们转身离开的功夫,他张大嘴巴动了动,舒缓了一下自己的肌肉,迎接下一波人的到来。
好在这次来跟他打招呼的,是他比较熟悉的一些大臣,不用再带着假笑,正常交流就行。
由于人太多,为了节省时间姜团认识的一些大臣,比如丞相卫绰、御史大夫苏昭、太尉宗政赫等人一起过来。
看到他脸上的疲惫,走在前面的卫绰刚要问候一声,就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王爷,您这是累了吗?要不要歇息一下?”
卫绰等人转身一看,郁渊正面带一个比姜团还要僵硬的笑容,压低自己的声音,既温柔又别扭的说着关心的话。
几位大臣认识郁渊多年,尤其是宗政赫,他跟着姜启一起打天下时,为了兵器和铠甲没少跟对方打交道。
当时对方跟他说话的态度是什么样来着,爱搭不理、极其不耐、态度强硬?好像都有,唯独现在这种强装温柔可人的样子,他一次都没见过。
好吧,他们理解。姜团弄出来那么多东西,让郁渊无比开心。听说对方最近都以府衙为家了,他们还能说什什么?
被郁渊问候,姜团揉了揉自己僵硬的脸庞:“累倒是没那么累,就是不太习惯,我从来没有一次性和这么多人打过招呼、说过话。
说实话,折腾一趟下来,我其实记住名字和长相的都没几个。”
“王爷不必担心那些都不重要,王爷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
郁渊说完这句话,在场大臣们看对方的眼神更不对了。什么叫不重要,这话要是被陛下那几个弟弟听到,不知道又会闹出来什么事。
这么多年了,这人说话还是只顾自己不太知道分寸。要不是陛下知人善任、爱护有加,像郁渊这样的人,不知道已经被人暗地里打多少次了。
不过对方自从成了少府之后,在公众场合开口的时候已经很少,怎么今天的话如此之多?
就算是面对可以让他学习很多新东西的姜团,也不至于这样啊?
大臣们环视了一下,哦,郁冲不在啊!看来今天是没有帮着圆场的儿子在,对方又想讨好姜团,这才恢复了以往的说话风格。
对于郁冲的去向,在场的大臣们明白怎么回事,知道事情需要保密,谁也不会再在这种公众场合特意提起对方,况且他们还挺喜欢看郁渊这个样子。
风水轮流转,以前都是他们对着郁渊说好话,现在对方也要扬起僵硬的笑容对着别人说好话,怎么不让人心情愉悦?
不远处的其他人不知道大臣们之间奇妙的氛围,他们只看到大夏最顶尖的几位大臣,跟姜团有说有笑气氛融洽。
姜启的四个弟弟看到这种场景,心里的酸楚更多了,他们上赶着跟那些大臣说话,那些人都不愿理理他们。
现在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小子,竟然和那些大臣关系不错,凭什么?
也幸亏有头冠,让他高冷的形象没有功亏一篑,在别人眼里他依旧是那个高傲的福王。
姜善没有发现姜团瞬间的惊讶,他的注意力已经到了姜怀身上。
对方说完话,他涨红的脸迅速变白,脑子迅速清醒过来,自己这是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啊!
陛下和太子对突然出现的姜团宠爱有加,他在不忿什么?这不会让姜团难堪,只会让自己被陛下和太子厌恶。
想到这些,他立刻把那些嫉妒收起来,扬起笑脸,恢复之前的状态。
“怎能劳烦太子,我就是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经过这个小小的插曲,四个名义上的哥哥怕再管不住自己的嘴,说些什么引起姜启和姜怀的不满,又和姜团寒暄了几句,赶紧结束这次的见面。
这四个人站到边上,下一波人来了,不过也不能算是下一波,只能说是第二波的延续。
这批和姜团见礼的人,是那兄弟四人的孩子们。姜启有十一个孩子,他的弟弟们也不遑多让,谁家孩子都不少。
看着这乌泱泱一群孩子,他整个人都麻了,自己什么时候近距离接触过这么多孩子啊!
他从来没有体会过,发礼物还能发累的感觉,今天算是体会到了。据宁玲说在场的还不是全部,有一些孩子太小没来。
想到大大小小站在一起的孩子,姜团终于知道为什么研究基因的学者会说,在现代每五十个国人里面,就有一个大汉老刘家的血脉,因为老刘家太能生了!
看看为国生子的汉景帝吧,不仅有被称为汉武大帝的儿子刘彻,还有长沙定王刘发。
刘发有些人可能不熟悉,被称为“大魔导师”、“位面之子”、为大汉续命的汉光武帝刘秀,总熟悉了吧,那就是对方的后代子孙。
除了上面两位,汉景帝在繁衍血脉方面有一个更厉害的儿子,那就是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儿子的后代中有一个叫刘备的中山靖王刘胜。
不说前两个,就说那个能生一百多个儿子的刘胜,就为老刘家的基因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也知道为什么有的朝代,单单是养皇家的子孙,就能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
看看大夏,这才到第二代已经有了这么多孩子,未来再努力努力,万一再出个刘胜那样的猛人,真的会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情况发生。
国家要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子孙后代可不就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不过大夏要是像大汉那样延续个几百年,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也会有学者说,每五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姜启的后人呢!
姜团在心里自娱自乐,手上的动作却没停,把准备好的礼物一个个给这群“侄子、侄女们”送过去,等送完他的脸都已经僵了。
毕竟对着孩子,他实在无法像对待大人那样一直板着脸,对这个笑笑,对那个笑笑,他的脸不笑僵了才怪。
趁着孩子们转身离开的功夫,他张大嘴巴动了动,舒缓了一下自己的肌肉,迎接下一波人的到来。
好在这次来跟他打招呼的,是他比较熟悉的一些大臣,不用再带着假笑,正常交流就行。
由于人太多,为了节省时间姜团认识的一些大臣,比如丞相卫绰、御史大夫苏昭、太尉宗政赫等人一起过来。
看到他脸上的疲惫,走在前面的卫绰刚要问候一声,就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王爷,您这是累了吗?要不要歇息一下?”
卫绰等人转身一看,郁渊正面带一个比姜团还要僵硬的笑容,压低自己的声音,既温柔又别扭的说着关心的话。
几位大臣认识郁渊多年,尤其是宗政赫,他跟着姜启一起打天下时,为了兵器和铠甲没少跟对方打交道。
当时对方跟他说话的态度是什么样来着,爱搭不理、极其不耐、态度强硬?好像都有,唯独现在这种强装温柔可人的样子,他一次都没见过。
好吧,他们理解。姜团弄出来那么多东西,让郁渊无比开心。听说对方最近都以府衙为家了,他们还能说什什么?
被郁渊问候,姜团揉了揉自己僵硬的脸庞:“累倒是没那么累,就是不太习惯,我从来没有一次性和这么多人打过招呼、说过话。
说实话,折腾一趟下来,我其实记住名字和长相的都没几个。”
“王爷不必担心那些都不重要,王爷只要照顾好自己就行。”
郁渊说完这句话,在场大臣们看对方的眼神更不对了。什么叫不重要,这话要是被陛下那几个弟弟听到,不知道又会闹出来什么事。
这么多年了,这人说话还是只顾自己不太知道分寸。要不是陛下知人善任、爱护有加,像郁渊这样的人,不知道已经被人暗地里打多少次了。
不过对方自从成了少府之后,在公众场合开口的时候已经很少,怎么今天的话如此之多?
就算是面对可以让他学习很多新东西的姜团,也不至于这样啊?
大臣们环视了一下,哦,郁冲不在啊!看来今天是没有帮着圆场的儿子在,对方又想讨好姜团,这才恢复了以往的说话风格。
对于郁冲的去向,在场的大臣们明白怎么回事,知道事情需要保密,谁也不会再在这种公众场合特意提起对方,况且他们还挺喜欢看郁渊这个样子。
风水轮流转,以前都是他们对着郁渊说好话,现在对方也要扬起僵硬的笑容对着别人说好话,怎么不让人心情愉悦?
不远处的其他人不知道大臣们之间奇妙的氛围,他们只看到大夏最顶尖的几位大臣,跟姜团有说有笑气氛融洽。
姜启的四个弟弟看到这种场景,心里的酸楚更多了,他们上赶着跟那些大臣说话,那些人都不愿理理他们。
现在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小子,竟然和那些大臣关系不错,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