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生觉得患者能活到这么大年龄,并且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疾病,说明先天性疾病的可能非常低。
    那就是后天性。
    后天性最常见的是过敏性紫癜,药物性紫癜,还有感染性紫癜。
    这个患者身体出现紫癜之前,曾因为头痛,咽痛,发热,服用过两种药物。
    首先怀疑的肯定是药物性紫癜。
    还有,过敏性紫癜一般不会伴随血小板减少。
    药物性紫癜则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
    但是也有不出现的。
    李敬生发现平时养成为患者着想,少开检查的好习惯,还是挺不错的。
    此刻在诊断这个病例时,他能感受到自己的优势。
    当然,这也与他的诊所条件简陋,没办法做一些检查有关系。
    他给人诊病,一般都是查体,然后根据需要,看看是否需要查个b超或x线。
    甚至就连血常规这些检查都没办法做。
    这个患者的血小板存在明显减少。
    发病之前,应该是正常的,不然早就出现紫癜或者皮下出血了。
    血小板减少应该是患者出血的主因。
    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能达到100以上,高的可以接近300。
    这个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才八十多,肯定是有问题的。
    那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呢?
    李敬生开始抽丝剥茧式的逐一辨证。
    第262章 逐一排除,换个思路得出的诊断
    通过血常规,基本已经明确紫癜原因为血小板减少,导致患者皮下出血。
    现在已经基本排除了先天血液疾病的可能。
    然后三种后天常见紫癜原因都值得怀疑。
    因为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根据过敏性紫癜一般不伴随血小板减少这一特征,能够初步把过敏性紫癜排除。
    那就只剩下药物性紫癜与感染性紫癜。
    想要确定是哪一种紫癜,李敬生没有急着再申请新的检查,而是从血小板减少入手,进一步深入分析。
    此时此刻,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医学生在学校学的那点教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李敬生平时喜欢看书,在医学知识这一块,他自认为还算学识比较渊博。
    但是在临床上遇到这种非擅长领域的疑难疾病,他有些捉襟见肘。
    绞尽脑汁苦苦回忆着关于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原发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可出现严重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血小板通常少于20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
    儿童最为常见。
    这个患者的年龄接近六十岁,血小板目前是80左右。
    他初步将急性型排除。
    然后再来说说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现此病多为青年,发病率女性要多于男性。
    通常表现为发病缓慢,血小板在30到80之间最为常见。
    但是这个病,血小板大于50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故而,与这个患者也有不符之处。
    李敬生的诊断到这里,并没有陷入困境。
    血小板减少并不止原发型这一类,还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他努力回忆着关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医学知识。
    幸好昨天把医师等级升到了副主任级别,现在进行诊断时如有神助,许多尘封已久的医学知识,只要想到了,纷纷被唤醒。
    人体的大脑最为神秘,被开发不到10%。
    很多都处于沉睡状态。
    而且脑细胞有着自己的一套新旧更替机制。很多记忆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变得模糊,这时候需要重新温习或者唤醒这一部分记忆,得到加深与巩固。
    这也是为什么刻骨铭心的瞬间,我们哪怕时隔数十年也不会忘记的原因。
    因为这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往往很容易多次被唤醒。
    但是枯燥的知识学过后,如果用不上,可能会一直扔在记忆的宝库中不管它。
    然后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淡忘。
    李敬生的医生等级提升,感觉所有学过的医学知识都被唤醒。这些记性得到了加强。
    而且诊断时,那种全局观更加凸显。
    主治医师诊断,一般只局限于自己擅长的那个领域,最多就是偶尔触及其它细分领域。
    副主任医师诊断,则已经有了很强的全局观,对人体的九大系统,三大循环,皆是了然于胸。往往在诊断疾病时可以跨域诊断,触类旁通。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可分为药物性、感染性、免疫性、血液病几大类。”
    他成功唤醒了这一类别的医学知识。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既可以是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是免疫性的。
    如果是对骨髓抑制,常伴有贫血、白细胞减少。
    如果是免疫性常发生于再次用药后,一般表现为突发,血小板功能障碍。
    比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贮存池病等等。
    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初步将免疫性出问题的可能排除。
    再想到患者的血常规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为21左右,成年人的白细胞正常计数应该在4到10之间。
    这个明显是大幅升高的。
    如果是骨髓抑制,白细胞应该减少才对,怎么反而大幅上升呢?
    诊断到这里,开始陷入困境。
    能够被评委组选出来当考题的病例,这难度简直就是地狱级。
    估计这种病人扔到一般的三甲医院,直接能够干废好几个‘砖家’了。
    李敬生抬头看向会场的医生们,很多人已经一脸颓败的选择直接放弃。
    就好比一个学历史的,非要让他去答辩经济课题,这纯粹就是虐待人家。
    没人喜欢被虐。
    除了李敬生、连涛这种天生喜欢钻研医学,真正热爱医学的人。
    绝大多数医生选择从医,最开始或许并非热爱,而仅仅只是觉得医生的收入高,社会地位不错,稳定。
    后来工作以后,慢慢发现治病救人可以带来很大成就感,让人很快乐,渐渐热爱上了这一行。
    李敬生再次低头盯住平板电脑,诊断到了这里,眼看着只差最后一两步了,没道理中途放弃。
    他觉得难,别人同样觉得难。
    “得换个角度,不能钻在血小板减少这一个因素里面出不来。”
    李敬生的诊断陷入困境后,他立刻进行调整。
    更换诊断方向。
    钻牛角尖是诊断疑难病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
    说到底,每个医生对自己的诊断、学识,都会自然而然的充满自信。
    即便这个自信有可能是盲目自信,依然会自我安利,无法自拔。
    开诊所的医生不一样。
    特别是自己又当老板又当医生,在诊断各种病例时,总是竭尽所能。
    千方百计也要把病因查出来。
    因为只要查出病因,就能避免出事故,同时还能赚上一大笔治疗费。如果是疑难病例,还能提升诊所的口碑与声誉。
    有这么多的奖励机制,诊所老板们诊断各种疾病都会拼命提升诊断效率。
    “患者最开始的病因是头痛、咽痛、发热,这些症状与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那他会不会是病毒感染呢?”
    李敬生决定从患者的症状入手试试看。
    他盯着患者的皮肤照片仔细查看,并且将其放大,以便能看清细节。
    手背、腿部,全都是大小不等的紫色瘀斑。
    他之前着重查看那些大的紫斑,现在改变思路后,盯着一些细小的紫斑查看。
    “这也有可能不是皮下出血,而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此刻,心血管疾病诊断多少派上了一些用场。

章节目录

苟在诊所练医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江边鱼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边鱼翁并收藏苟在诊所练医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