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传统手术仍是主流,跳跃转移也许是淋巴扩散
    比如最常见的术后胸腔积液,甚至发生液体气胸等问题。
    有医生认为摘除一边的肺,对患者的身体影响极小。这肯定是比较片面的认知。
    一个成年人的双肺重量约为一千克左右。
    李敬生见过肺比较小的人,目测重量仅有五六百克。
    他们的全肺重量仅相当于人家右肺的重量。
    肺的大小与患者的身高、体重都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肺的大小都是根据本人的身高体重,‘量身定制’。
    有些肥胖人士,会发现稍微爬个楼梯或者上个坡,就累得气喘吁吁。
    这与身体变胖了以后,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与氧气有关。
    原来的肺,只需供应110斤的身体所需要的氧气消耗。这人身体变胖了以后,肺还是原来的肺,但是已经需要供应150斤的身体耗氧量。
    这时候它就会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
    特别是这具身体运动时,耗氧量增加,它供氧会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于是身体的主人喘粗气,通过大口呼吸,用力吸气来提升它的呼吸功能。
    与心脏一样,肺活量越锻炼越强。
    这个患者摘除了左肺的一个肺叶,目前还不知道是上肺叶还下肺叶。
    但是可以肯定,这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如今,患者的肺癌复发,转移到了左肺的另一个肺叶上。
    患者的左肺能否保住,还很难说。
    切掉整个左肺后,这位患者今后干稍重一点的活,上楼梯,都会出现喘不过气的症状。
    左肺总共有八个肺段。
    得了肺癌后,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决定切除整个病变肺叶,还是只需要切除部分肺段就行了。
    就像肠道手术一样,能够为患者多保留一些正常肺组织,肯定就会多保留。
    也有个别医生为了省事,可能会大刀阔斧,直接切整个肺叶。
    这种只图省事的医生,终究只是极少数。
    “李医生,手术切口已经划好了,你来操刀吧!”
    章主任对他的培养力度很大。
    随着李敬生在手术中展露出来的手术技能越来越多,章主任对他的外科手术能力算是有着一个全面了解。
    遇到合适的锻炼机会,往往会给他加担子,让他来执刀。
    这种手术中的放权可是极为难得。
    因为操作中有着巨大的风险,而且不可控。上级医生一般不敢轻易放权。
    也就是看李敬生表现突出,在以往的手术中行事沉稳,技能优秀,章主任这才愿意给他机会。
    “谢谢章主任栽培!”
    李敬生也不推辞,执刀按照划好的刀位直接切下去。
    切左肺叶一般不做大开胸手术,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往往会选择从肋间作切口。
    必要时,可截断一根肋骨。
    如果是做心脏手术,那那需要劈开胸骨。
    需要开胸的手术,都属于大手术了,基本上都是四级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不过哪怕是大开胸,也不用害怕。
    现在的开胸手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开胸治疗后,一般只需一百多天就能基本康复。
    很多严重的疾病,医生提出开胸手术的方案时,不必有太多的顾虑。
    肯定还是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哪怕在漂亮国,发生心脏骤停之类的急重症,仍然以开胸的传统手术方式为主。
    微创、介入这些,在面对很多疾病时会表现得比较无力。
    现在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追求微创、介入治疗,这对传统手术是一大挑战。
    但是传统手术依然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主要手段。
    很多人听风就是雨,认为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了潮流,哪怕得的病明明需要开胸开腹,但是患者死活要求医生做微创。
    偏偏还有一些医院为了追求业绩,会刻意迎合患者,鼓励微创手术与介入治疗。
    最终手术做完了,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许多并发症,后遗症。
    患者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护。
    这也是目前的医学界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当那些传统手术受到挤压,微创,介入成为主流治疗手段时,真正受损失的是患者。
    等到治完了,根本没人为患者的损失买单。
    医院赚了钱,医生赚到了声誉,只有患者倒了血霉。
    李敬生按严格章程,净手,抹消毒液,然后戴手套,穿手术衣,站到主刀位上开始给患者切开胸腔。
    章主任团队的其他医生密切配合,没有一人有意见。
    相反,他们看着李敬生从容不迫的一层层切开患者的胸部皮层、脂肪层、肌层……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佩李敬生。
    包括章主任在内,没有一人可以做到这么少的出血量。
    李敬生的刀感太敏锐了。
    而且对人体解剖学极为了解,能够避开那些大一点的血管与神经,确保手术安全。
    打开患者的肺腔后,可以看到患者的左肺下叶缺失。
    应该是上次手术切除。
    经过查探,李敬生在患者的左肺上叶上舌段位置发现了一颗肿瘤。
    直径约为3厘米左右。
    可以看到,它已经侵犯到了周围的正常肺叶组织。
    “李医生,帮忙好好诊断一下,看看这位患者的肺癌复发到底是什么原因。”
    章主任与团队的几位医生也开始深入研究。
    他们与李敬生一起展开讨论。
    “上次的手术把整个肺下叶都给切除了,现在长的瘤子在左肺上叶上舌段,我个人认为手术器械沾染到了癌细胞,导致肿瘤复发的可能非常小。
    手术没有切干净,导致复发的可能同样很小。
    因为发生的部位是在左肺叶上舌段。
    周围的血管、淋巴都没有发现明显被浸润的迹象。所以,我个人认为,患者的肺癌复发,很可能是上次手术时,这里就已经有了癌变病灶。
    只是体积很小,所以被忽视了。
    切掉左肺下叶后,可能刺激到了这处病灶,从而导致它在极短的时间快速生长,完成突变。”
    李敬生仔细观察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个人也比较倾向于李医生的意见。你们呢?”
    章主任询问手下几位医生的意见。
    “也有可能是通过淋巴浸润转移。我看到过一篇专门研究肺癌淋巴转移的论文,其中就提到,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患者的肺癌肿瘤呈跳跃性。切除整个肺叶,甚至左、右一边的肺部后,经过实验室检查与分析,最终认定发生在非相邻区域的肺癌肿瘤,是通过淋巴扩散,这才出现跳跃型病灶。”
    二助唐医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唐医生是个闷罐子,平时不爱多言。
    但是他的学识极为渊博,而且涉猎的知识面极广。
    在讨论病情时,唐医生不鸣则矣,往往都是一鸣惊人。
    “在实践中,确实遇到过一些病灶近距离跳跃的肺癌患者,病理活检时,更倾向于淋巴扩散。我认为李医生与老唐分析的都很有道理。”
    一助贺医生,说话永远是这么左右逢缘。
    平时讨论病因时,贺医生从不当面反驳任何人的意见。
    “上次有病灶没被发现,被忽视,这一点基本上可以肯定。因为这颗肿瘤有三厘米大了,在八个月时间内,如果不是早就有了病灶,一般很难长到这么大。
    如果真是淋巴扩散导致,那么这次手术恐怕需要切掉整个左肺,然后还有必要再做一遍淋巴清扫。”
    章主任做了一个总结发言。
    也是给出指导性的手术意见。
    “我支持章主任的方案,这次要做就做彻底。把左肺摘除,虽说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考虑到肿瘤复发的风险,摘掉左肺是值得的。”
    贺医生跟着发言。
    病因基本明确,手术方案也定下来了,接下来没什么好说的,摘除左肺,清扫周围所有淋巴。
    然后又对周围区域进行检查,没发现肺癌转移或扩散的新病灶。
    “章主任,摘除左肺已经完成,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再探查右肺?”
    李敬生今天跑过来参与手术,捞到了绝大部分手术任务。
    对他个人的手术经验提升,好处巨大。
    特别是切除整个左肺,难度不小,几乎全部由他操刀主持。
    “右肺拍过片子检查,没发现问题。从这边探查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没必要再折腾,关腔吧!”

章节目录

苟在诊所练医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江边鱼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边鱼翁并收藏苟在诊所练医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