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孙元化并没有搭话,而是心中思考着一些问题。
虽然他一开始被杨三生的那句话震撼到了,但实际上,守军因为夜晚而分散,再加上通讯断绝,想要在夜晚把走散的人聚集在一起是一件很困难事。
因此,孙元化的内心同时也在做着剧烈的挣扎,他在纠结是否帮助杨三生解决目前的困顿。
一旦他帮助杨三生解决了荷兰人,届时,杨三生在夺取了荷兰人的舰队后,实力将更加强大,明军水师将更加不是杨三生麾下舰队的对手。
可如果他不帮助杨三生消灭眼前的这些荷兰人的话,这些荷兰人很可能占领笨港。
并且奴役和屠杀笨港的百姓,甚至就连他自己的性命都会堪忧。
孙元化对自己的生命可以不在乎,但是,面对那些即将遭到荷兰人屠杀的百姓时,他又怎能忍心看在眼里。
“放箭!”
领头的士兵再一次的下令反击。
可是,荷兰人早已有防备,一部分荷兰士兵迅速举盾格挡箭矢,几十支稀稀疏疏的箭矢根本无法对荷兰人造成什么伤害。
而海盗起身拉弓射箭,荷兰人的火绳枪又再一次开火,不少刚刚才把箭矢射出去的弓手瞬间就被子弹击中,倒地哀嚎。
“孙先生!这里守不住了,我会带人冲上去,给先生争取逃离的机会!”
领头的士兵眼看着弓箭手越来越少,已经无法再对荷兰人形成威胁,顿时扭头对着孙元化决绝道。
看着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孙元化很感动。
这些人并不是他麾下的士兵,更不是因为他曾经身居高位,而是因为杨三生曾叮嘱过这些士兵,他孙元化乃是笨港未来的希望。
孙元化没有多说什么,在这一刻,他留下也没用,反而还会是这些士兵的负担,所以他必须离开,才不会让这些士兵的牺牲白白浪费。
“孙先生,今后犬子在书院就多多拜托了。”
领头的士兵对着孙元化说完这句话,趁着荷兰人正在装填火绳枪子弹时,率先冲了出去。
此刻,孙元化的心情更加复杂,这些生活在笨港的人,虽然不属于大明治下的子民。
但他们依然是汉人,更热爱他们脚下的土地,愿意为了脚下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刻,孙元化下定决心,不能让这些人白白牺牲。
就算他对杨三生有所不满,但也不能对这些百姓不闻不问,他必须要把这些荷兰人给赶出去。
………………………………
清晨,热兰遮城昨夜的大火也被从海上急忙赶来的杨三生带人灭掉。
虽然大火烧掉了热兰遮城,城内大部分民用建筑,但却保留下了城内重要建筑物,例如铸炮场和制枪厂,以及造船厂(只能维修盖伦船,没有建造盖伦船的设备和技术骨干,目前亚洲能制造盖伦船的船厂最近的都在印度。)
如今整座热兰遮城都被杨三生麾下的士兵控制,只有总督府内还有一两百残余的荷兰人在负隅顽抗。
但杨三生并没有下令强攻,毕竟他还需要这些荷兰人为他服务,让这些荷兰人教授他麾下的工匠如何制作精良的火炮、枪支等技术。
“何斌在哪?”
带着上千人把热兰遮城的议会厅团团包围,杨三生对着身边的人问道。
“回禀少统领,何斌正在俘虏营中盘问那些被俘的红夷。”
高平在一旁回答道。
“让他立刻过来,告诉里面那些红夷,让他们缴械投降,否则,我将用火炮把这里夷为平地!”
虽说现在攻下热兰遮城的议会厅对杨三生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肯定会造成不少人员伤亡。
再加上,他还需要更多的活口,所以让懂荷语的何斌来劝降总督府里面的荷兰人肯定是最佳的选择。
不多久,何斌就一路小跑来到杨三生的身边。
………………………………
片刻后。
何斌小心翼翼的来到议会厅的围墙外,用荷语向里面的荷兰人劝降。
此时,议会厅内的荷兰人早就人心惶惶,毕竟谁都不是真的想战死在这里,要是能够活命的话,谁又不愿意活下去呢。
然而,语言不通是他们彼此之间的障碍,万一他们因为语言不通,贸然走出去,说不得就会被外面的海盗杀死,因此,他们只能逗留在议会厅内继续顽抗。
此时的何斌正与荷兰人说着杨三生听不懂的语言,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何斌回身向着杨三生跑去。
“少统领,荷兰人要求用赎金赎买他们的人身自由,并给他们几艘船只,让他们可以顺利的返回巴达维亚。”
何斌把荷兰人的要求说了出来。
“你去告诉他们,要想活命就立刻出来投降,并且必须在这里给我工作五年,当然,这五年内我会给予他们相应的工资,其他的条件一律免谈!”
杨三生果断的否决。
杨三生才不会给这些荷兰人谈什么条件,要想走的话,可以,必须把他们的看家本领给交出来。
否则,他花这么多心思把热兰遮城打下来的意义又是什么。
得到杨三生的答复,何斌再一次的来到议会厅的围墙下,把杨三生的要求说了出来。
荷兰人在议会厅内经过短暂的交流,最终还是打开了大门,一个个双手高举过头顶,一脸丧气的模样排队走了出来。
随着城内最后的一批荷兰人投降。
整个热兰遮城落入了杨三生的囊中,并且还有周边十余万被荷兰人残酷剥削的高山族人和汉人子民。
当插在热兰遮城总督府的荷兰旗帜被人毫不留情的扔在地上,昨晚那些被战斗吵醒,来到热兰遮城城外看热闹的百姓纷纷欢呼雀跃。
庆祝着荷兰人的残酷统治结束,也庆祝着新的开始。
杨三生也立刻召集郭怀一、何斌还有希南安等大员岛周围所有被荷兰人剥削的汉人代表和高山族代表前来热兰遮城议事。
并重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
虽然他一开始被杨三生的那句话震撼到了,但实际上,守军因为夜晚而分散,再加上通讯断绝,想要在夜晚把走散的人聚集在一起是一件很困难事。
因此,孙元化的内心同时也在做着剧烈的挣扎,他在纠结是否帮助杨三生解决目前的困顿。
一旦他帮助杨三生解决了荷兰人,届时,杨三生在夺取了荷兰人的舰队后,实力将更加强大,明军水师将更加不是杨三生麾下舰队的对手。
可如果他不帮助杨三生消灭眼前的这些荷兰人的话,这些荷兰人很可能占领笨港。
并且奴役和屠杀笨港的百姓,甚至就连他自己的性命都会堪忧。
孙元化对自己的生命可以不在乎,但是,面对那些即将遭到荷兰人屠杀的百姓时,他又怎能忍心看在眼里。
“放箭!”
领头的士兵再一次的下令反击。
可是,荷兰人早已有防备,一部分荷兰士兵迅速举盾格挡箭矢,几十支稀稀疏疏的箭矢根本无法对荷兰人造成什么伤害。
而海盗起身拉弓射箭,荷兰人的火绳枪又再一次开火,不少刚刚才把箭矢射出去的弓手瞬间就被子弹击中,倒地哀嚎。
“孙先生!这里守不住了,我会带人冲上去,给先生争取逃离的机会!”
领头的士兵眼看着弓箭手越来越少,已经无法再对荷兰人形成威胁,顿时扭头对着孙元化决绝道。
看着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孙元化很感动。
这些人并不是他麾下的士兵,更不是因为他曾经身居高位,而是因为杨三生曾叮嘱过这些士兵,他孙元化乃是笨港未来的希望。
孙元化没有多说什么,在这一刻,他留下也没用,反而还会是这些士兵的负担,所以他必须离开,才不会让这些士兵的牺牲白白浪费。
“孙先生,今后犬子在书院就多多拜托了。”
领头的士兵对着孙元化说完这句话,趁着荷兰人正在装填火绳枪子弹时,率先冲了出去。
此刻,孙元化的心情更加复杂,这些生活在笨港的人,虽然不属于大明治下的子民。
但他们依然是汉人,更热爱他们脚下的土地,愿意为了脚下的土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一刻,孙元化下定决心,不能让这些人白白牺牲。
就算他对杨三生有所不满,但也不能对这些百姓不闻不问,他必须要把这些荷兰人给赶出去。
………………………………
清晨,热兰遮城昨夜的大火也被从海上急忙赶来的杨三生带人灭掉。
虽然大火烧掉了热兰遮城,城内大部分民用建筑,但却保留下了城内重要建筑物,例如铸炮场和制枪厂,以及造船厂(只能维修盖伦船,没有建造盖伦船的设备和技术骨干,目前亚洲能制造盖伦船的船厂最近的都在印度。)
如今整座热兰遮城都被杨三生麾下的士兵控制,只有总督府内还有一两百残余的荷兰人在负隅顽抗。
但杨三生并没有下令强攻,毕竟他还需要这些荷兰人为他服务,让这些荷兰人教授他麾下的工匠如何制作精良的火炮、枪支等技术。
“何斌在哪?”
带着上千人把热兰遮城的议会厅团团包围,杨三生对着身边的人问道。
“回禀少统领,何斌正在俘虏营中盘问那些被俘的红夷。”
高平在一旁回答道。
“让他立刻过来,告诉里面那些红夷,让他们缴械投降,否则,我将用火炮把这里夷为平地!”
虽说现在攻下热兰遮城的议会厅对杨三生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肯定会造成不少人员伤亡。
再加上,他还需要更多的活口,所以让懂荷语的何斌来劝降总督府里面的荷兰人肯定是最佳的选择。
不多久,何斌就一路小跑来到杨三生的身边。
………………………………
片刻后。
何斌小心翼翼的来到议会厅的围墙外,用荷语向里面的荷兰人劝降。
此时,议会厅内的荷兰人早就人心惶惶,毕竟谁都不是真的想战死在这里,要是能够活命的话,谁又不愿意活下去呢。
然而,语言不通是他们彼此之间的障碍,万一他们因为语言不通,贸然走出去,说不得就会被外面的海盗杀死,因此,他们只能逗留在议会厅内继续顽抗。
此时的何斌正与荷兰人说着杨三生听不懂的语言,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何斌回身向着杨三生跑去。
“少统领,荷兰人要求用赎金赎买他们的人身自由,并给他们几艘船只,让他们可以顺利的返回巴达维亚。”
何斌把荷兰人的要求说了出来。
“你去告诉他们,要想活命就立刻出来投降,并且必须在这里给我工作五年,当然,这五年内我会给予他们相应的工资,其他的条件一律免谈!”
杨三生果断的否决。
杨三生才不会给这些荷兰人谈什么条件,要想走的话,可以,必须把他们的看家本领给交出来。
否则,他花这么多心思把热兰遮城打下来的意义又是什么。
得到杨三生的答复,何斌再一次的来到议会厅的围墙下,把杨三生的要求说了出来。
荷兰人在议会厅内经过短暂的交流,最终还是打开了大门,一个个双手高举过头顶,一脸丧气的模样排队走了出来。
随着城内最后的一批荷兰人投降。
整个热兰遮城落入了杨三生的囊中,并且还有周边十余万被荷兰人残酷剥削的高山族人和汉人子民。
当插在热兰遮城总督府的荷兰旗帜被人毫不留情的扔在地上,昨晚那些被战斗吵醒,来到热兰遮城城外看热闹的百姓纷纷欢呼雀跃。
庆祝着荷兰人的残酷统治结束,也庆祝着新的开始。
杨三生也立刻召集郭怀一、何斌还有希南安等大员岛周围所有被荷兰人剥削的汉人代表和高山族代表前来热兰遮城议事。
并重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