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开会商议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这些镇民大多衣不蔽体,头发散乱,身上脏兮兮的,散发着恶臭之气。
    周松见赵福生看到镇上这样的情况,深怕她心中不满,连忙召来差役,让他们将人赶走。
    差役大声吆喝,把这群看热闹的百姓各自驱赶走。
    周松陪笑道:
    “不知道大人这么快要来屯里,如果早知道,就会洒扫街道,勒令他们不得外出。”
    赵福生摇了摇头。
    她想起自己不久前的宝知县之行,县中百姓虽说也看得出来较为贫困,但也不像万安县治下情况这么严重。
    按理来说朝廷内务不归她管,而是庞知县的职责。
    可朝廷放弃此处后,这里就是她的地盘,她问周松:
    “你治下的这五里店屯情况如何?”
    “托大人的福,五里店屯的情况因为靠近万安县,要比其他村镇日子好过许多。”周松连忙答道。
    赵福生不想听他说这样的官话,从镇上百姓的生活状态,看起来并不像是‘日子好过’的样子。
    她想了想,将先前说愿意搬家的差役召来跟前问话。
    那差役战战兢兢,被她点名之后露出害怕的神情,战战兢兢的跟在马车一侧。
    赵福生问他:
    “你叫什么?在哪里居住?当差多久了?”
    那差役年约三十左右,身材中等,却有些瘦。
    一套不合身的差役制服穿在身上,许多地方已经磨得发毛了,看上去已经传承了不少年头的样子。
    他听到赵福生问话,还有些不知所措,直到周松瞪他:
    “大人问你话,你还不老老实实说。”
    差役连忙应了数声,这才道:
    “回大人的话,我姓王,家里行二,人家都称我王二,我家就住镇上,我爹当年、当年曾在屯里任差役,后面年纪大了,我接了我爹的活。”
    “子承父业。”
    赵福生说道。
    王二见她态度温和,似是与自己闲话家常,心中的不安逐渐压下,便点了点头,有些腼腆道:
    “我们村镇府衙中,许多人都是这样的。”
    “你们在府衙当值,一年俸禄多少?”赵福生不疾不徐的发问。
    王二就道:
    “一年到手约二两五钱银子。”
    周松在一旁听得频频擦汗,不知赵福生问话的目的是什么,只能不停陪着笑脸,由差役扶着跟在马车一侧,走得颇为吃力。
    “你家几口人?”赵福生再问。
    “我父亲已经去世,家母目前还在,家里妻子生了三个孩子,共与两个弟弟一家分家不分户的生活。”
    “母亲跟谁居住?”赵福生笑着问。
    她语气温和,半点儿驭鬼者的阴冷与压迫也不见,且问的都是家常小事,王二紧绷的心弦逐渐放松:
    “母亲现在跟我住。”
    赵福生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你家一共六口人。”
    “是了。”说起母亲、妻儿,王二的脸上露出笑容。
    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不迭的又将脸绷住,露出紧绷之色。
    “你三个孩子是儿是女?多大岁数了?”
    赵福生再问。
    她的这些问题奇怪极了。
    她是镇魔司新上任的令司,此次前往蒯良村也是为了村中鬼案,可这位令司办完案子后,对鬼案赘述不多,反倒似是对差役们的生活更感兴趣。
    老屯长百思不得其解,但又不敢打断对话,只得亦步亦趋跟在车驾旁,听着二人交谈。
    “一共两儿一女,大的九岁,最小的是女儿,刚三岁。”王二也有些不安,但赵福生问的都是家常小事,也没什么怪异之处。
    他偷偷看了擦汗的老屯长一眼,又规规矩矩的答了。
    “这个年纪,刚好是读书识字的岁数啊。”赵福生故意叹了一声。
    王二顿时就笑了:
    “那哪能读得起书?将来若能平安成长,接替我的职位便能养家糊口了——”
    他说完之后,便见赵福生皱了下眉。
    这位万安县实际的掌权者似是沉默了片刻,车队气氛一下僵住。
    王二有些害怕,下意识的转头去看周松:
    “周大人——”
    “喊你小子不要胡说!”周松顿时骂他。
    “没有胡说。”
    赵福生很快收敛了自己外展的神情,露出笑意,摇了摇头。
    她其实并非因王二说错了话而恼怒。
    王二的话代表了此时许多百姓的现状,她听完心中感慨。
    可偏偏因为她身份的缘故,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牵动周围人的心,所以使得旁人对她格外察言观色,她的言行被放大,一个小表情都能令周围的人惶恐不已。
    赵福生定了定神,说道:
    “你孩子还小,家里还有其他营生吗?”
    “我、我母亲平日替人浆洗衣服,城外还有些土地,我家、我家婆娘时常掇弄,也能有些收获。”王二感到不安,深怕自己说错了什么惹来大祸,每一言每一字都格外斟酌,语速变得有些缓慢,明显开始思考:
    “几个孩子也帮着做些事,偶尔婆娘织些布,接些绣活。”
    这是镇中许多人家的常态,赵福生看向周屯长,老屯长瞬间压力山大,点头道:
    “他家的情况已经算好的。”
    “每年税收呢?”赵福生问道。
    “因为是为公门办事的差役,税收比普通人少收三成,他家一年六口人,一年算下来,一共要收二两多银子。”周屯长道。
    王二的俸禄共有二两五钱,相当于一年营收有大半都要缴纳税务,一家人的吃喝全靠妻子、老母额外与人帮佣做填补。
    普通人生活困苦,生儿育女之后无力教育,将来孩子长大,仍走父母老路。
    穷困没有出头之日。
    难怪这王二听到搬进蒯良村的地界后,能免镇魔司税务,竟然连村庄闹鬼都不怕了。
    赵福生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
    半晌后,她才说道:
    “如果是这样,搬进蒯良村,对你确实有好处。”
    “这小子贪婪,想占便宜。”
    周屯长陪着笑说了一句,王二被吐槽了也不尴尬,反倒露出笑容。
    “如果真能免三年税,我在镇中办差,家里倒不用担忧,说不定托大人的福,攒几年银子,将来两个儿子成婚,生了孙子,孙子还能读书,不走我们的老路。”
    他说起将来,终于挺起了胸,眼里竟然多了几分亮光。
    其他差役听他这样一说,也有些意动。
    “你不怕鬼吗?”赵福生反问。
    “大人不是说已经将鬼收了吗?”
    王二毫不犹豫的道。
    这些百姓每年缴纳庞大的镇魔司税收,对镇魔司的人的话深信不疑——兴许是他们不敢怀疑,也不敢去深思这些人说假话的后果,怕窥探到无尽绝望的以后,便下意识的信了,甚至这样的差役比普通人更相信镇魔司驱鬼办案的本事。
    赵福生突然之间觉得压力很重。
    她丧失了继续说话的兴致,直到马车回到镇上驿馆后都没有再出声过。
    周松既感恐惧又有些慌乱,一路连瞪了王二好几眼,怪这小子嘴上没把门的,将大人物惹怒。
    村镇的饭菜称不上豪华,甚至有些寒酸,但这位老屯长已经尽力了。
    席间古建生偷偷溜到赵福生身边,向她解释道:
    “上个月中,县里的庞大人曾来这里收过税。”
    五里店屯并非富裕屯镇。
    尤其是随着万安县被朝廷逐渐放弃,县里官员、士绅提前得到消息的,已经早做打算。
    而消息落后的百姓一无所知,还困守县城中。
    城里百姓都尚且如此,其余村镇消息落加不通,周松等人对朝廷安排一无所知,因此暂时乡镇尚算平静。
    万安县镇魔司的令司主事更迭换代后,庞知县迅速开始管理县中内务,早前七八月在秋收后已经派县中人前往万安县治下各乡镇收过税钱了。
    周松作为一屯之长,每年面对要缴纳的税钱半点儿不敢放松,早就准备好了,顺利将这一关熬过。
    为了缴纳这一大笔税钱,屯中差役已经三个月没放晌银了。
    大家裤腰带勒得很紧,整治这一桌席面虽说仍不像话,但周屯长实在无能为力了。
    万安县治下这样的情况还很多,五里店屯相对要好些,至少没有欠县城府衙的税钱。
    张传世也小声的道:
    “有些乡镇欠了不少钱,当地官员焦头烂额的,深怕哪天命都丢了。”
    “……”
    赵福生无言以对。
    五里店屯的情况可以昭示出万安县目前的困境,赵福生要走的路还远得很。
    她在五里店屯稍作休整,晌午之后便准备启程回县中。
    临行前她看着点头哈腰的老屯长,叮嘱他在办完蒯良村案子后,一定要前往万安县镇魔司向她汇报。
    老屯长不敢马虎,一一点头应下了。
    这位老屯长年纪不轻了,作为一屯之长,他对朝廷来说无疑是称职的——每年税收半点儿不含糊。
    可是应付了朝廷,下头差役的俸禄仍要补足,欠下的亏空他拿什么填补?最终仍有从百姓处征收。
    她想起入镇时那些头大、腹大却四肢瘦如柴杆的镇民,镇上的人尚且活成这样,村中那些人又该如何生活?
    这一趟蒯良村之行令赵福生心情颇差。
    她看到了自己治下村庄百姓的真实面貌,庄四娘子及蒯村、庄村百姓之死已经让她很是不舒服。
    鬼案倒是容易了结,随着她驭鬼有成,将来封神榜、地狱一旦开启,厉鬼倒是好应付,可是促使厉鬼复苏的缘故则是因为环境所导致的。
    根源不改,光是办鬼案,只是治标治本罢了。
    “唉——”她叹息了一声,无力的摆了摆手:
    “走。”
    回程的路上,赵福生兴致不高,古建生看出来了,便与范无救、武少春二人小声道:
    “大人好像不太开心。”
    “没有啊。”
    范无救摇了摇头:
    “我没看出来。”
    “二愣子!”张传世在一旁听得分明,‘嗤’笑了一声。
    范无救闻言大怒,想要跟他争个高下,但随即想到这老头儿驭使了鬼船,心中忌惮,强行忍下这口气:
    “大人挺高兴的。”
    “大人半天没说话了。”武少春也道。
    他是老实人,也跟古建生说一样的话,范无救顿时坐直身体,猜测:
    “莫非是五里店屯饭菜不好吃的缘故,让大人心情不好了?”
    ……
    几人小声讨论,张传世并没有加入其中,他双手交握放在脑后,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讥讽神情逐渐消散,表情罕见的变得有些严肃。
    回到万安县时,天色已经擦黑了。
    赵福生这一次再回来,庞知县等人早就得到消息,已经赶到了镇魔司中。
    范必死站在府衙前迎接,当看到两辆马车远远归来,车停后看到自己的弟弟从马车上下来时,他一颗悬了数天的心终于落回原处。
    他并没有急于去与范无救说话,而是守在了赵福生的车前。
    当看到赵福生打开车门出来的一刹那,他脸上露出笑容,正欲说话,赵福生道:
    “蒯良村的鬼案已经解决了!”
    她话音一落,全场顿时响起惊呼。
    无论是庞知县还是县中官吏、乡绅以及府衙内的杂役,听闻这话的时候脸上俱都露出惊喜交加的神色。
    自赵福生离去后,笼罩在万安县镇魔司内的阴影随着她这句话一下就消散了。
    此时的赵福生是万安县当之无愧的掌权者。
    从她掌控万安县镇魔司以来,她已经连办了六桩大案,且她此时状态稳定,神情温和,并没有露出因为连办鬼案而导致自身驭使的鬼物失控的趋势,这无疑是令得庞知县等人更加的信服。
    众人簇拥着她下马车,当车内蒯满周也跟着下车时,范必死愣了愣,但并没有多说什么。
    蒯满周跟在赵福生身边,望了望四周,随即拉住了赵福生的手。
    赵福生并没有将她甩开,而是牵着她,在门口站了半晌。
    “大人在看什么?”
    张传世跟在她身后,见她驻足不前,小声的问了一句。
    说话时,他的目光顺着赵福生的视线看去,见她的眼神落到了镇魔司的门牌坊上。
    此时正值酉时三刻(下午17:45左右),日头偏西,夕阳的余晖落到了镇魔司大门牌坊上,照出上面三个大字:镇魔司。
    这个招牌比以往似是要更亮一些,仿佛上面的蒙尘被擦净。
    张传世的喉结滑动,目光闪了两下,正欲说话,赵福生似是与他闲话家常:
    “老张,当初你抱着账本来要债,想要的就是这块招牌吧?”
    张传世心神恍惚,听闻她说话,下意识的就点头:
    “是——”
    话一说出口,他随即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心中如掀起惊涛骇浪,立即脸色就变了,拼命的摇头:
    “不是,大人说笑了,我拿这招牌来干什么?不是!不是!”
    心虚的人话总是特别的多。
    赵福生笑了笑:
    “不管你是不是,反正万安县的这块招牌是取不走喽。”
    她说完这话,才牵着蒯满周进府衙,不再与张传世多说。
    众人跟在赵福生身后进大厅。
    听到她再办完了鬼案,大家都感到十分兴奋,以庞知县等人为首,张罗着要在县中酒楼预订席桌,为赵福生接风洗尘。
    县中士绅对赵福生信心十足,且见她状态稳定,都异常开心。
    赵福生经历了这一桩鬼案,身体倒不是十分疲倦,可精神却觉得累。
    但她不愿拂逆了众人热情。
    如今万安县的现状,也确实需要一些庆贺调动县城中众人的热情,因此她并没有拒绝,而是任由于维德等人商议置办席桌之事。
    她知道范必死肯定好奇这一次鬼案始末,因此吩咐范无救口述此次鬼案,由范必死记录。
    将其他人暂时打发去做各自的事后,她招了庞知县及其师爷,还有古建生一起前往另一侧偏厅说事。
    “这一次郑河让你一共押送了多少黄金前来?”
    赵福生一坐定后,便开门见山,问起了古建生此行运送的钱财。
    “大人之前在宝知县办了案子后,当地徐雅臣及众乡绅加郑副令在内,一共认捐了三万四千两黄金。”
    古建生听闻她说起正事,也跟着神情严肃:
    “郑大人对大人的事一向很放在心上,因此搜罗了自己所有的身家,连带向帝京的家人也发了信函请求筹款,这一个半月中,一共筹集了6000两黄金,加士绅们一共筹集了7000,因此总共押运了1万3千两。”
    他说道:
    “除此之外,还预备了一部分价值一万两的米粟稻谷,用以抵债,不知大人允不允许。”
    赵福生听闻这话,脸上露出笑意,点了点头:
    “当然可以。”
    她看向庞知县:
    “如今县里人口不多,郑河送来的米粟稻谷,可以留一部分用以填充县里库存,多余粮食可以变卖出去。”
    庞知县听闻这话,愣了一愣:
    “卖去哪里?”
    县中如今人口不多,这两个月县中刚收了一批税,还没有归入府库,宝知县如果再运送来价值一万两金的稻谷米粟,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万安县中的米粮商贩本身就所剩不多,都是一些老熟人,收来收去,不就是左手腾右手吗?还不如以赵福生的名义令这些士绅捐银子。
    “可以卖到外县去。”
    赵福生答道。
    金银虽好,可在这样的世道中,粮食始终才是百姓根本,也是硬通货币之一。
    郑河这一次除了送来金银之外,还送来粮食,可见是有意要讨她欢心。
    “外县?”庞知县愣了一愣:
    “如果是这样,不如请郑副令帮忙将粮食换成金银,岂不是更方便?”
    “不一样。”
    赵福生摇头:
    “到时可以雇佣人手送出去,这也是与外界商人往来的契机。”
    万安县被朝廷放弃后,许多商户及士绅早就嗅到了味道,相继抛弃了这里。
    就算赵福生走马上任后连办了数桩大案,使得此地鬼案频的情况得到了稳定,可消息未必外传,就是传扬开来了,人家也不一定相信。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但如果以经商贸易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会降低一部分商人的戒心,一旦商贸往来,自然会带来人口的流动性。
    “雇佣人手也是为百姓提供一份养家糊口的出路,杜绝一部分人作奸犯科的冲动与可能。”
    赵福生想起蒯良村惨案的缘由。
    这桩案子是典型的由环境、人为因素导致的厉鬼复苏,再致使村子被尽屠的例子。
    今天仍然小加更哈。
    5.4k的大更,最近写日常其实状态挺好的,至少每天打工没有戴上痛苦面具~~~
    礼貌性求月票,有就投,没有就算了……
    不想投给我也行……
    我就是棉花一样软弱的人……

章节目录

我在异世封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莞尔wr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莞尔wr并收藏我在异世封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