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四大名着
现在再要他去打一个天下,都未必能做到。但谁知道那天湖上的风向突然变了呢。
老天爷终于站在他这边一回了!
永乐皇帝朱棣想到后人给了他一个称号“风系大魔导师”,由字观义,大概和他每次反败为胜都与大风有关。
这么一说,真正的风系大魔导师应该是他爹才对,他只是从父皇那儿遗传到一点天赋。果然是最爱的儿子。
糊糊:“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退而写书。
读书人和读书人是不一样的,罗贯中这一写书后劲可就大了。比如随手一写就是四大名着,比如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朱元璋信誓旦旦,“他能怎么埋,鼓动人造反?”
糊糊:“先前说过罗贯中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入过张士诚幕府,造过反,有军旅经历,擅长写战争场面。
明朝中叶《三国演义》逐渐在民间传播,到明朝末期传播得越广。
后金的建立者,满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格外喜欢看《三国演义》,甚至公开宣称,打败明朝的就是靠《三国演义》。
《清史稿》记载,本朝未入关之先,以翻译《三国演义》为兵略。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国演义》是努尔哈赤的军事指导手册。
努尔哈赤为何喜欢看《三国演义》呢?作为外族之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更容易接受语气用词更通俗的小说,尤其是带有很多军事谋略色彩的小说。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虽好,未必看得懂,也不一定适合辽东的情况。
皇太极继位后,立即将《三国演义》翻译成为满文,要求文武大臣都要学习,也就是让这本书成为正式的谋略典籍。最典型的战略手段是,效仿刘备桃园三结义,自己效仿刘备,将蒙古科尔沁部落效仿为关羽等。对于明朝的降将,效仿曹操笼络关羽的故事,给予各种优待等。
在努尔哈赤手上,《三国演义》属于纯军事典籍。到了皇太极时期,《三国演义》就成了谋略大全。”
银河系系花:一个反贼的终极愿望终于实现了。
痴人说梦:隔了几百年,罗贯中的政治倾向早就说不清了。说他反明吧,明朝建立后老老实实写书;说他反元,旧主张士诚投降了元朝;说他站张士诚吧,他又中途辞职了。
火树银花:只能说清朝刚开始的路子够野的,别人拿小说当消遣,他拿小说当兵书。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作者毕竟是有实操经验的人。
事件走向让历朝历代的人大呼看不懂。众所周知,明朝之后入住中原的是满清。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打法什么样,几百年不曾改变,骑着马挥着刀冲着长城来。谁想到后头他们讲谋略兵法,还是从一本小说上学来的。
嬴政知晓先秦时诸子百家有一小说家,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小说家们知道日后会有这么“辉煌”的一幕吗?
刘彻决定现在忘掉《汉武故事》,期待《三国演义》,让他未来的帝国双壁能读一读最好。
李世民:“将赤壁之战写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确有可取之处。”
满清真能靠一本小说打下一个偌大的江山,将历朝历代着书的武将置于何地,比如眼前这一个。
李靖好奇后世兵书与当代有何不同,《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最大可能是明朝兵书,《三国演义》一本以谋略为主的小说也能灭国?不止一点点好奇了。
朱元璋现在终于知道世上有比乞丐当皇帝更神奇的事了,就是靠小说灭国,灭的还是他的国。比起抓捕罗贯中,更好奇的是他究竟怎么写的,才能在赤壁之战中插入鄱阳湖水战,还把原主的风头给盖过去。
清朝众人不能说天幕说的不对,也不能说全对,八旗入主中原真不是靠一本小说,是各种条件的累加。当然高皇帝和太宗皇帝对《三国演义》手不释卷是事实,他们也确实从中汲取知识。
罗贯中此时此刻若是懂后世网络语言,大概会说一句,家人们谁懂啊,我因为书写得太好,不得不跑路了。
他只是科举不得,写点小说养家糊口而已,至于闹这么大吗?
戚继光既高兴所着兵书留名于后世,又惋惜在“实操”中没比过一本小说。
妻子王氏在一旁道:“我这儿有《三国演义》,看么?”
糊糊:“我们常说的四大名着,是明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清朝的《红楼梦》。
罗贯中可能写过一本半,另外半本就是《水浒传》。
据传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水浒传》或为二人合着,亦或施耐庵去世后,罗贯中继续编着。
甚至传说《水浒传》的名字都是罗贯中取的,施耐庵最开始取的名字是《江湖豪客传》,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
‘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
两人不仅是师生,也是同僚,都曾在张士诚幕府任职。
《水浒传》在明初一度成为成为禁书,不是因为他们先前的工作经历,而是因为《水浒传》是一本真真正正讲造反的书。
北宋末年,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朝廷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教员曾经评价,《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当然不是夸赞梁山好汉看得清形势,认得准朝廷正统。
因为还有后半句,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化用一句话,小说没有国界,但小说家是有国界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一个三国,一个宋朝背景,却不约而同启用同一个原型,最后却写出截然不同的形象。”
老天爷终于站在他这边一回了!
永乐皇帝朱棣想到后人给了他一个称号“风系大魔导师”,由字观义,大概和他每次反败为胜都与大风有关。
这么一说,真正的风系大魔导师应该是他爹才对,他只是从父皇那儿遗传到一点天赋。果然是最爱的儿子。
糊糊:“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退而写书。
读书人和读书人是不一样的,罗贯中这一写书后劲可就大了。比如随手一写就是四大名着,比如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
朱元璋信誓旦旦,“他能怎么埋,鼓动人造反?”
糊糊:“先前说过罗贯中不是一般的读书人,入过张士诚幕府,造过反,有军旅经历,擅长写战争场面。
明朝中叶《三国演义》逐渐在民间传播,到明朝末期传播得越广。
后金的建立者,满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格外喜欢看《三国演义》,甚至公开宣称,打败明朝的就是靠《三国演义》。
《清史稿》记载,本朝未入关之先,以翻译《三国演义》为兵略。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国演义》是努尔哈赤的军事指导手册。
努尔哈赤为何喜欢看《三国演义》呢?作为外族之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更容易接受语气用词更通俗的小说,尤其是带有很多军事谋略色彩的小说。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虽好,未必看得懂,也不一定适合辽东的情况。
皇太极继位后,立即将《三国演义》翻译成为满文,要求文武大臣都要学习,也就是让这本书成为正式的谋略典籍。最典型的战略手段是,效仿刘备桃园三结义,自己效仿刘备,将蒙古科尔沁部落效仿为关羽等。对于明朝的降将,效仿曹操笼络关羽的故事,给予各种优待等。
在努尔哈赤手上,《三国演义》属于纯军事典籍。到了皇太极时期,《三国演义》就成了谋略大全。”
银河系系花:一个反贼的终极愿望终于实现了。
痴人说梦:隔了几百年,罗贯中的政治倾向早就说不清了。说他反明吧,明朝建立后老老实实写书;说他反元,旧主张士诚投降了元朝;说他站张士诚吧,他又中途辞职了。
火树银花:只能说清朝刚开始的路子够野的,别人拿小说当消遣,他拿小说当兵书。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作者毕竟是有实操经验的人。
事件走向让历朝历代的人大呼看不懂。众所周知,明朝之后入住中原的是满清。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打法什么样,几百年不曾改变,骑着马挥着刀冲着长城来。谁想到后头他们讲谋略兵法,还是从一本小说上学来的。
嬴政知晓先秦时诸子百家有一小说家,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小说家们知道日后会有这么“辉煌”的一幕吗?
刘彻决定现在忘掉《汉武故事》,期待《三国演义》,让他未来的帝国双壁能读一读最好。
李世民:“将赤壁之战写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确有可取之处。”
满清真能靠一本小说打下一个偌大的江山,将历朝历代着书的武将置于何地,比如眼前这一个。
李靖好奇后世兵书与当代有何不同,《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最大可能是明朝兵书,《三国演义》一本以谋略为主的小说也能灭国?不止一点点好奇了。
朱元璋现在终于知道世上有比乞丐当皇帝更神奇的事了,就是靠小说灭国,灭的还是他的国。比起抓捕罗贯中,更好奇的是他究竟怎么写的,才能在赤壁之战中插入鄱阳湖水战,还把原主的风头给盖过去。
清朝众人不能说天幕说的不对,也不能说全对,八旗入主中原真不是靠一本小说,是各种条件的累加。当然高皇帝和太宗皇帝对《三国演义》手不释卷是事实,他们也确实从中汲取知识。
罗贯中此时此刻若是懂后世网络语言,大概会说一句,家人们谁懂啊,我因为书写得太好,不得不跑路了。
他只是科举不得,写点小说养家糊口而已,至于闹这么大吗?
戚继光既高兴所着兵书留名于后世,又惋惜在“实操”中没比过一本小说。
妻子王氏在一旁道:“我这儿有《三国演义》,看么?”
糊糊:“我们常说的四大名着,是明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清朝的《红楼梦》。
罗贯中可能写过一本半,另外半本就是《水浒传》。
据传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水浒传》或为二人合着,亦或施耐庵去世后,罗贯中继续编着。
甚至传说《水浒传》的名字都是罗贯中取的,施耐庵最开始取的名字是《江湖豪客传》,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
‘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
两人不仅是师生,也是同僚,都曾在张士诚幕府任职。
《水浒传》在明初一度成为成为禁书,不是因为他们先前的工作经历,而是因为《水浒传》是一本真真正正讲造反的书。
北宋末年,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朝廷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教员曾经评价,《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当然不是夸赞梁山好汉看得清形势,认得准朝廷正统。
因为还有后半句,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化用一句话,小说没有国界,但小说家是有国界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一个三国,一个宋朝背景,却不约而同启用同一个原型,最后却写出截然不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