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脚踏实地,你几个弟弟,年纪轻轻就从军从政,李佑镇守西域,李傥有灭国之功,李儁出使海外,就算是太子,也老老实实跟着王猛学了两年,你身为长子,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这是朕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要不要,你自己看着办。”李跃神色转冷。
    他都把心思打到关西士族身上了。
    说明他和身边的人已经深谙内斗的本质,准备借关东关西之争成势。
    这已经触及李跃当初划下的红线。
    一旦让他成势,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李跃干脆踢的远远的,让他喝几年西北风,凉快凉快再说。
    李跃年纪虽然大了,还没老糊涂。
    “儿臣……领命。”见动真格的了,李仪不敢再造次,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算是他为数不多的长处。
    “去吧。”李跃翻身,裹紧新制的棉被,闭眼休息。
    “儿臣告退。”
    等到李仪出殿后,杨略才从后殿走出,“诸位皇子之中,只怕大殿下最精明。”
    李跃睁开眼,“只是小聪明而已,他那点心思弄得人尽皆知,何其愚也。”
    杨略摇头道:“非也,唯有公然与太子相斗,才会招揽其他不愿臣服太子的势力,大殿下能斗到现在,没被太子一系抓住把柄,足见其能。”
    这话倒是提醒了李跃,一直是李仪在主动进攻。
    李俭反而默默无闻。
    除了李俭的忍让,李仪也有些能力,否则李俭身边的人就不会让他好过。
    “到此为止了,先让他去瀚州冷静冷静,过几年再封去海外。”李跃一阵萧索。
    帝王之家,同室操戈,在所难免……
    铜驼大街,一辆其貌不扬的马车缓缓行驶着,李仪脸上的轻浮之色尽去,“父皇终究还是没同意,可惜了先生的妙计。”
    “这一去漠北,不知多少年才能回返。”权翼一脸怅然之色。
    投奔李仪麾下的陇右豪强势力,都是权翼拉拢过来的。
    求封陇右也是出自他的谋略。
    权翼纵横天下多年,深谙各种权谋之道,李仪想要成事,唯一可能就是借关西士族之力,可惜被皇帝轻易识破。
    “也许是我操之过急了,去瀚州也好,能远离父皇的耳目,若能一统大漠,二十年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也。”李仪不再掩饰,逐渐露出枭雄气概。
    而一个枭雄,永远不会放弃定下的目标。
    权翼眼珠一转,“能与中原相抗者,草原也!殿下英明,臣观玄菟郡王,亦非甘于人下之人,此去漠北,或可与他结交,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玄菟郡王李傥杀伐决断,北海一战成名,但因杀俘、霸占代国嫔妃之事,颇受朝野诟病。
    既然受朝野诟病,就肯定与太子走不到一块儿去。
    相对而言,李傥在辽东崛起,威胁更大。
    辽东与漠北一结盟,成功几率大增。
    二十年,足够他们未雨绸缪了。
    “哈哈,先生果然本王之智囊也。”
    第七百七十四章 天下
    吴会豪强拿到新装备和战马,气势都不一样,一路南下,大梁海军紧随其后,水陆并进,前后夹击,所向披靡。
    林邑国节节败退,不断向南退走。
    邓遐率一万精锐先行占领沿海港口,抓捕当地土人为奴,修建营寨,又从营寨扩建为坞堡。
    坞堡一立起来,等于站稳脚跟,有了后方基地。
    江东的人力物力从海上源源不绝的输送过来。
    一个小小的林邑自然不是对手。
    周止作为吴会士族的武宗,极富韬略,没有着急进攻南方丛林,也是先站稳脚跟,训练山越人,以他们为前驱,一口一口蚕食内陆。
    山越人在平原上打不赢吴会豪强,却极擅山林作战,对付林邑人绰绰有余。
    不到半年,基本占领林邑,林邑国残存势力向内陆溃散,难成气候。
    其后,吴会豪强们纷纷在各自的划定的地盘上建造坞堡。
    而他他们的坞堡建起来时,大梁最大的港口金兰城已经屹立在南海之滨。
    朝廷顺势设立安南都护府,以邓遐为征南将军,安南都护。
    大梁的海军没有止步于此,开始向南洋和天竺进发。
    东面,随着辽东海军的持续袭扰,百济、高句丽、新罗不断衰弱,大量人口被掳掠至北海,修建城池。
    北地苦寒,俘虏过去,十不存一。
    据不完全统计,洪兴七年至洪兴十一年这五年间,冻死、累死的倭国、新罗、百济奴隶多达二十万人。
    一座座沾染异族血泪的城池坞堡耸立在北海之滨,同时也带来了畸形的繁华。
    燕然郡王、征北将军李仪赴任之后,立即展现杰出的治理能力,城池周边非但可以放牧,还被迁徙而来的中原人开垦出了农田。
    耕、牧、渔、猎,四位一体,迁徙到瀚州的梁国百姓日子过得并不差。
    李仪招募漠北诸族义从,组建一支由蛮族构成的精锐部曲,号燕然铁骑,虽然只有四千人,无一不是草原上的勇士,在对其他部落的战争中,从无一败。
    短期内将瀚州以北以西的大片草原收入囊中,治下牧民多达两万帐篷。
    与代国的粗疏管理不同,李仪在瀚州建立学校,强制各豪酋的子嗣入学,学习汉言以及儒家经典。
    还设置监察使,监督各部,颁布律法,移风易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部族。
    诸部一旦稍有异动,四千燕然铁骑眨眼即至,鸡犬不留。
    种种手段,宽猛相济,将草原诸部收拾的服服帖帖。
    奴隶们还修建了一条北海、燕然、代州的官道,沿途建造坞堡为驿站,加强与中原的联系,使北海的牛羊、皮货能快速卖到中原,中原的茶、布、书籍等物资能输送到北海。
    除此之外,李仪还在北海之滨修建了一座行宫,以作大梁皇帝避暑之用。
    “北海风光别具一格,夏秋尤胜,儿臣建此行宫,略表心意……”
    李跃读着李仪送来的奏表,心中一阵宽慰,几个儿子都还算有出息。
    李仪到了北海,就像变了一个人。
    李跃原本想让他凉快几年后再踢到海外,如今看来,漠北没有他,绝不会有今日盛况。
    李仪已经成为漠北的顶梁柱,动了他,漠北会跟着震动。
    而且别人上去,未必能镇得住场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陛下,崔都督与玄菟郡王上表,准备攻打高句丽。”一旁的王猛拱手道。
    “也差不多到时候,高句丽不灭,朕寝食难安。”
    环顾大梁周边只剩下一个高句丽了。
    辽东经营这么多年,等的就是今日,如今粮草充足,装备齐全,士气高昂,只差朝廷一声令下。
    一山不容二虎,辽东大地上不允许还有其他国家存在。
    不过李傥的进攻并不顺利。
    高句丽同样准备充足,城池坚固,士卒还算剽悍。
    这一战打了大半年,李傥只捞到了几个边境小城,士卒伤亡颇重。
    不过高句丽伤亡更大。
    李傥上表请求朝廷调拨工匠,打造巨型投石车“万人敌”。
    立即在兵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万人敌是大梁的核心机密,从上至下,每一个工匠都在兵部和工部同时挂名,还在洛阳城单独开了一坊供他们居住,明有宿卫军护卫,暗有校事府照看,安全等级不在宗室之下。
    以桓冲为首的兵部官员坚决反对辽东军拥有万人敌。
    “此乃国之重器,若为边军所有,他日辽东有叛,中原城池何以拒之?”
    甚至有人直接怀疑李傥攻高句丽是假,索要万人敌是真。
    攻灭代国后,李傥的种种恶行让朝野上下深为忌惮。
    “太子意下如何?”李跃直接将难题抛给李俭。
    “儿臣以为,用兵之要,人心、器械二则不可或缺,兄长为国征战,有万人敌之助能剿灭高句丽,肃清辽东,此有利于国家。”李俭倒是大度。
    他大度,李跃不能不为以后着想,“万人敌可以给,工匠就免了。”
    万人敌可以拆卸,走水路运过去不难。
    一百二十架万人敌拆卸装船,从水路进入东海,然后进入辽东。
    即便有万人敌之助,李傥在辽东的战事也没有想象当中的顺利。
    仍是互相拉扯。
    朝中有人借机弹劾李傥养寇自重。
    “高句丽自西汉立国至今四百余年,非寻常小国可比,李傥虽然战胜,也没有战败,何必急于一时?”李跃无比淡定。
    灭一国不是灭一个部落。
    高句丽的韧性不是代国这种部落联合可以比的,人家正处于国势的上升期,高句丽小兽林王继位后,励精图治,颁布律法,引佛门为国教,设置太学,改革军队,国家力量得到加强。
    又联合南面的新罗、百济,组成了三国联盟。
    可以说李傥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高句丽,还有百济和新罗。
    每次正面大战,百济和新罗都会侧面袭扰。
    李跃非但没有怪罪李傥,还令马顾、沈劲、卢循等海军支援,又从中原调拨过去大量的军械粮草。
    灭国之战,若是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就只能靠国力碾压。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横刀十六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苍穹之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苍穹之鱼并收藏横刀十六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