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248
时启程去晋中之类。
何恭笑,“亲家都好,这月中就启程去晋中了。亲家老爷叫我给娘你代个好儿,还有咱们县书院这就建好了,我估计也快招生考试了,冯氏族中也有几个孩子要过来念书,到时跟咱们阿念阿冽的也是个伴儿。”
何老娘不解,“这话说得怪,冯家姑奶奶嫁到丰宁县去了,现在冯家就冯二爷守着家业,在冯亲家膝下尽孝,冯二奶奶生了一堆丫头片子,还没儿子呢,哪里来的孩子过来考书院?”
余嬷嬷端上茶,何恭连忙接了,呷一口道,“这关系说来也不远,是姐夫亲大伯家的孙子,还有别的族亲的几个孩子。我说了,既来了碧水县,住咱家就行,考试不比别的,咱们毕竟熟门熟路,他们来了,起码不必为吃住费心,就是去考试,到时与阿念阿冽一道也方便的。”
对于考试的孩子,何老娘还是很宽厚的,何况亲戚之间互有帮衬不算啥,何老娘点头,“这也是。”
沈氏道,“那要提前收拾屋子了。”
何恭喝了半盏茶,将茶盏搁一畔的高几上,道,“这也不急,就是考试的时候要过来住几日,到时收拾出三间屋子也够使了。”
沈氏点头记心里。
说起收拾屋子的话,沈氏另有思量,抽空与丈夫商量道,“家里时常来人,子衿与咱们住一进,是当初她年岁小非要自己睡,便叫她睡的西耳房,如今她渐大了,未免不便。我想着,老太太住的第三进的屋子,瞧着也宽敞,不如叫子衿搬后头与老太太、三丫头同住,以后出入也便宜。”何家老祖宗在建宅子的时候目光长远,主要是这年头儿,等闲人家三五个孩子都是寻常,何家老祖宗委屈没料到他这一支硬是n代单传,故此,这三进的宅子建的比寻常三进要宽敞。寻常三进宅子的第三进都是一排低矮的后罩房,何家这套宅子的第三进却是实实在在的添了一重院落,与主院所在的第二进是一样的建设,坐北朝南三间正房带两间耳房,东西厢俱全,故此,宽敞的很。
“这也好。”他闺女如今住的是正房的西耳房,那时何子衿小,非要自己住,只得由了她,为了就近照看方便,才叫闺女住的西耳房。后来,阿念何冽住的便是东耳房,何恭道,“不如将咱们这院儿的东厢收拾出来,让阿念阿冽挪到东厢房去,孩子们也都大了。”
“我也是这样想。”沈氏道,“西厢就照旧给子衿做花房吧。”
夫妻两个商议好了,沈氏再与何老娘说,何老娘没啥意见,琢磨了一回道,“我这院子,东厢给三丫头住了,西厢是厨房,还有周婆子在住,再有你的酱缸什么的也满当。你嬷嬷住在我东边儿的耳房,我这隔间儿没人住,丫头片子东西多,便将隔间儿连带着西耳房,一并给她住吧。”正好可就近教导一下丫头片子过日子的道理。
何子衿也没啥意见,何子衿搬家的时候,阿念还帮着整理箱子啥的,贴心的了不得。等阿念阿冽搬屋子,何子衿被请去帮忙布置房间,毕竟女孩子审美人上好一些,屋子摆设啥的,还是女孩子更细致。尤其,东厢是三间,除了进门的小厅外,还有两间能做卧室。阿念阿冽决定,两人还在一间屋子睡,把剩下的一间收拾成书房。说是书房,除了书架书案之类,何子衿还找出一张老榻摆进去,将这榻擦洗干净,铺上新做的棉垫子,再左右摆两个引枕,中间放张小炕桌,一套茶具,就是个休息说话儿的地方。倘有客人过来,将小炕桌啥的一收,便暂时可做客房。何子衿还免费的送他们好几盆茉莉蔷薇驱蚊草,熏熏屋子啥的。
待搬好屋子,何子衿又做了回烤鸭,各家送了送,还有朝云道长那里多送了一份藤萝糕。何子衿是亲自去了一趟朝云观,当然,有小福子雇了车跟着。阿念是很想陪他家子衿姐姐一道去的,奈何现在何恭看他们功课看的紧,先前何恭去冯家,阿念阿冽完成留的课业后放了两日假,这会儿是再难放假的。于是,只得眼巴巴的看着小福子陪他家子衿姐姐去了。
虽然何子衿没啥信仰,不过,这并不忍碍她与朝云道长之间的来往。朝云道长对于何子衿的到来也是挺欢迎的。主要是,何子衿常时不时的给他送东西,哪怕不能亲至,也会叫仆人送来。礼多人不怪么,尽管没啥贵重物,可这时日久了,朝云道长又跟沈素相识,故而对何子衿的感观很不错。
何子衿笑着将食盒打开,“在家闲做了几样吃食,送给道长品尝。”
朝云道长依旧最喜欢藤萝饼,烤鸭只是略尝了尝,明显没啥兴趣。朝云道长赞,“这藤萝饼做的有点儿意思了。”
何子衿抿嘴笑,“能得道长赞一句,可见我这藤萝饼做的还成。”
朝云道长留何子衿在道观用午饭,还道,“小徒弟去河里捞河虾了,一会儿你带一篓走,正对时令。”
何子衿笑,“河虾搁韭菜油爆就好吃,便是直接放盐水煮,也别有滋味。”
两人说了一回美食,何子衿才说起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她想跟朝云道长打听一下书院的事儿。碧水县的书院快建好了,就建在了芙蓉山上。
而且,地皮没用钱,朝云观送的。
……
好吧,这年头儿,宗教场所的财力就是这般牛叉!
甭以为道观就是清苦之地了,其实,稍有名头儿的道观啥的,都不差钱。譬如朝云观,半个芙蓉山是他家的。当然,与朝云观名声相仿的芙蓉寺在产业上也丝毫不比朝云观差,芙蓉寺周围上千亩的肥田便是寺里产业。
而且,除了山头田亩收入,这两家还有香火法事之类的收成,委实富户。
所以,县里看好了建书院的地方,还得跟地主朝云观买地,朝云道长神仙中人,大袖一挥,送你吧。不得不说,朝云道长为碧水县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次来,何子衿就是跟朝云道长打听书院外头要不要建房子的事,朝云道长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道,“先试着建一些铺面儿,就是不知好赖了。”
何子衿道,“芙蓉寺外也有许多铺子,书院虽是建在山上,好在只是山腰,并不算高。要是您建了铺面儿,能不能给我留两间?”
朝云道长笑,“我与你舅舅相熟,难为你个小女娃这一年到头的时常孝敬我,到时建好了你只管过来。”由于早就羡慕芙蓉寺外那一排老秃驴们建的商铺,每年收租的银子就海了去,而且,老秃驴们宣传有道,每年还固定有大型商业活动——庙会!再者,碧水县每五天一次的大集市也是摆那儿附近。虽然朝云道长自诩道家法术不比他佛家法术差,但在财力上,朝云道长还是觉着有所不如的。这也没法子,他这观是建在山上,观里产业也多在山上。不比芙蓉寺,虽
分卷阅读248
-
分卷阅读248
时启程去晋中之类。
何恭笑,“亲家都好,这月中就启程去晋中了。亲家老爷叫我给娘你代个好儿,还有咱们县书院这就建好了,我估计也快招生考试了,冯氏族中也有几个孩子要过来念书,到时跟咱们阿念阿冽的也是个伴儿。”
何老娘不解,“这话说得怪,冯家姑奶奶嫁到丰宁县去了,现在冯家就冯二爷守着家业,在冯亲家膝下尽孝,冯二奶奶生了一堆丫头片子,还没儿子呢,哪里来的孩子过来考书院?”
余嬷嬷端上茶,何恭连忙接了,呷一口道,“这关系说来也不远,是姐夫亲大伯家的孙子,还有别的族亲的几个孩子。我说了,既来了碧水县,住咱家就行,考试不比别的,咱们毕竟熟门熟路,他们来了,起码不必为吃住费心,就是去考试,到时与阿念阿冽一道也方便的。”
对于考试的孩子,何老娘还是很宽厚的,何况亲戚之间互有帮衬不算啥,何老娘点头,“这也是。”
沈氏道,“那要提前收拾屋子了。”
何恭喝了半盏茶,将茶盏搁一畔的高几上,道,“这也不急,就是考试的时候要过来住几日,到时收拾出三间屋子也够使了。”
沈氏点头记心里。
说起收拾屋子的话,沈氏另有思量,抽空与丈夫商量道,“家里时常来人,子衿与咱们住一进,是当初她年岁小非要自己睡,便叫她睡的西耳房,如今她渐大了,未免不便。我想着,老太太住的第三进的屋子,瞧着也宽敞,不如叫子衿搬后头与老太太、三丫头同住,以后出入也便宜。”何家老祖宗在建宅子的时候目光长远,主要是这年头儿,等闲人家三五个孩子都是寻常,何家老祖宗委屈没料到他这一支硬是n代单传,故此,这三进的宅子建的比寻常三进要宽敞。寻常三进宅子的第三进都是一排低矮的后罩房,何家这套宅子的第三进却是实实在在的添了一重院落,与主院所在的第二进是一样的建设,坐北朝南三间正房带两间耳房,东西厢俱全,故此,宽敞的很。
“这也好。”他闺女如今住的是正房的西耳房,那时何子衿小,非要自己住,只得由了她,为了就近照看方便,才叫闺女住的西耳房。后来,阿念何冽住的便是东耳房,何恭道,“不如将咱们这院儿的东厢收拾出来,让阿念阿冽挪到东厢房去,孩子们也都大了。”
“我也是这样想。”沈氏道,“西厢就照旧给子衿做花房吧。”
夫妻两个商议好了,沈氏再与何老娘说,何老娘没啥意见,琢磨了一回道,“我这院子,东厢给三丫头住了,西厢是厨房,还有周婆子在住,再有你的酱缸什么的也满当。你嬷嬷住在我东边儿的耳房,我这隔间儿没人住,丫头片子东西多,便将隔间儿连带着西耳房,一并给她住吧。”正好可就近教导一下丫头片子过日子的道理。
何子衿也没啥意见,何子衿搬家的时候,阿念还帮着整理箱子啥的,贴心的了不得。等阿念阿冽搬屋子,何子衿被请去帮忙布置房间,毕竟女孩子审美人上好一些,屋子摆设啥的,还是女孩子更细致。尤其,东厢是三间,除了进门的小厅外,还有两间能做卧室。阿念阿冽决定,两人还在一间屋子睡,把剩下的一间收拾成书房。说是书房,除了书架书案之类,何子衿还找出一张老榻摆进去,将这榻擦洗干净,铺上新做的棉垫子,再左右摆两个引枕,中间放张小炕桌,一套茶具,就是个休息说话儿的地方。倘有客人过来,将小炕桌啥的一收,便暂时可做客房。何子衿还免费的送他们好几盆茉莉蔷薇驱蚊草,熏熏屋子啥的。
待搬好屋子,何子衿又做了回烤鸭,各家送了送,还有朝云道长那里多送了一份藤萝糕。何子衿是亲自去了一趟朝云观,当然,有小福子雇了车跟着。阿念是很想陪他家子衿姐姐一道去的,奈何现在何恭看他们功课看的紧,先前何恭去冯家,阿念阿冽完成留的课业后放了两日假,这会儿是再难放假的。于是,只得眼巴巴的看着小福子陪他家子衿姐姐去了。
虽然何子衿没啥信仰,不过,这并不忍碍她与朝云道长之间的来往。朝云道长对于何子衿的到来也是挺欢迎的。主要是,何子衿常时不时的给他送东西,哪怕不能亲至,也会叫仆人送来。礼多人不怪么,尽管没啥贵重物,可这时日久了,朝云道长又跟沈素相识,故而对何子衿的感观很不错。
何子衿笑着将食盒打开,“在家闲做了几样吃食,送给道长品尝。”
朝云道长依旧最喜欢藤萝饼,烤鸭只是略尝了尝,明显没啥兴趣。朝云道长赞,“这藤萝饼做的有点儿意思了。”
何子衿抿嘴笑,“能得道长赞一句,可见我这藤萝饼做的还成。”
朝云道长留何子衿在道观用午饭,还道,“小徒弟去河里捞河虾了,一会儿你带一篓走,正对时令。”
何子衿笑,“河虾搁韭菜油爆就好吃,便是直接放盐水煮,也别有滋味。”
两人说了一回美食,何子衿才说起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她想跟朝云道长打听一下书院的事儿。碧水县的书院快建好了,就建在了芙蓉山上。
而且,地皮没用钱,朝云观送的。
……
好吧,这年头儿,宗教场所的财力就是这般牛叉!
甭以为道观就是清苦之地了,其实,稍有名头儿的道观啥的,都不差钱。譬如朝云观,半个芙蓉山是他家的。当然,与朝云观名声相仿的芙蓉寺在产业上也丝毫不比朝云观差,芙蓉寺周围上千亩的肥田便是寺里产业。
而且,除了山头田亩收入,这两家还有香火法事之类的收成,委实富户。
所以,县里看好了建书院的地方,还得跟地主朝云观买地,朝云道长神仙中人,大袖一挥,送你吧。不得不说,朝云道长为碧水县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次来,何子衿就是跟朝云道长打听书院外头要不要建房子的事,朝云道长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道,“先试着建一些铺面儿,就是不知好赖了。”
何子衿道,“芙蓉寺外也有许多铺子,书院虽是建在山上,好在只是山腰,并不算高。要是您建了铺面儿,能不能给我留两间?”
朝云道长笑,“我与你舅舅相熟,难为你个小女娃这一年到头的时常孝敬我,到时建好了你只管过来。”由于早就羡慕芙蓉寺外那一排老秃驴们建的商铺,每年收租的银子就海了去,而且,老秃驴们宣传有道,每年还固定有大型商业活动——庙会!再者,碧水县每五天一次的大集市也是摆那儿附近。虽然朝云道长自诩道家法术不比他佛家法术差,但在财力上,朝云道长还是觉着有所不如的。这也没法子,他这观是建在山上,观里产业也多在山上。不比芙蓉寺,虽
分卷阅读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