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夏允彝
崇祯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水师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师。
崇祯很高兴,下令将蒙古人送来的羊分出一百只外加一些银子,犒赏水师。
蒙古人数次南下都没能讨到便宜后,各部纷纷改变之前硬抢的策略。
首先是漠北的喀尔喀部。
他们直接遣使呈贡,希望进一步扩大与大明的贸易。
犒赏水师的一百只羊就是他们不远千里送过来的,一并送来的还有牛和战马。
数量虽然不是很多,却有诚意。
鄂尔多斯部和西土默特部虽然没遣使呈贡,却给边军送去了牛羊,希望他们给朝廷递个话,请求开展边关互市贸易。
蒙古察哈尔部就惨了。
不但打了败仗,还损失了很多人口,牛羊以及其他物资。
他们的高层不敢与大明往来,底下的牧民却一个劲的往边关互市的地方跑。
察哈尔部首领阿布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到。
打又打不过,再不让牧民换粮食的话,他这个首领将遭遇信任危机。
科尔沁和东土默特部离着建奴比较近,他们想和大明做生意也做不成,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皇爷,建奴会在水师上增加投入吗?”王承恩记完旨意的内容后问。
崇祯缓缓摇头。
他不清楚建奴会不会在水师上搞军备竞赛。
搞军备竞赛的话最好。
不搞竞赛他也有办法,届时没事就让水师去辽南转悠。
当巨大的战船和漆黑的炮口出现在岸边,建奴会不头疼?
能不上当?
这是阳谋,建奴就算猜出真相也得硬着头皮加大水师投入。
“告诉袁枢接下来每个月都要去辽南一趟,有船打船,没船打就搞小规模登陆偷袭。”
“登陆后只杀建奴,不占土地。”
“八旗兵来了就跑,八旗兵撤了再来,让他们疲于奔命。”
“奴婢遵旨。”王承恩拿起笔快速记了下来。
安排完这些事后,崇祯起身就要回后宫休息。
咚咚咚。
殿外响起慌乱的脚步声。
崇祯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小太监迈着碎步跑了过来。
到达殿门口时他双手高高举起,跪地道:“启禀皇爷,太子殿下命人从南京送来的六百里加急。”
“念。”崇祯倒背着手,有种不好的预感。
为了不影响运力,一般情况下崇祯和太子往来书信不用加急。
现在太子用六百里加急送信显然是遇到了大麻烦。
王承恩急忙接过信,拆开后念了起来:“开矿大案案情错综复杂,又涉及朝廷命官。儿臣不敢怠慢,于是命伴读太监丘致中去扬州府查案,丘致中乘船去往扬州府时不慎落水淹死。”
念到这,王承恩停下来用眼角余光偷看崇祯的表情。
崇祯先是愣了下,随后笑出了声:“落水淹死...呵呵,有趣啊,实在有趣!”
落水的戏码在别的朝代或许不常见,但是在大明朝太常见了。
正史上明朝有两位皇帝落水,并导致最终死亡。
第一个是明武宗朱厚照。
第二个是崇祯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
老子都穿越了,南方那些人还玩这一套呢?
“继续念!”崇祯冷哼一声吩咐道。
王承恩咽了口唾沫,拿着信件接着念。
信写的很长,内容也很多。
奉命查案的丘致中由于死的太过蹊跷,再加上死的时间非常敏感,所以在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
马士英为首的“清流”指责凶手是黄宗羲、张煌言或者他们背后的人。
他们背后还能有谁?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是也!
史可法无奈进行反击,表示与此事无关,并暗指马士英贼喊捉贼。
朱慈烺无法分辨谁对谁错,只能暂时搁置他们的私人恩怨,并打算派人去扬州府重新调查案子。
可南京朝堂上的官员没一个人敢去查案。
不去肯定没事,去了没准就会死。
那只看不见的黑手让所有人都产生了恐惧,包括朱慈烺。
大明太子都产生了恐惧感,南京城内不知情的官员更是人心惶惶。
他们不等入夜就命家丁锁好院门,并安排人彻夜值守。
早起上朝时要求南京五城兵马的士兵跟随保护,否则就告假休息。
更有甚者索性住到衙门里,主打一个为国殉职。
朱慈烺有心不查,可事情造成的影响太大了,又涉及到几位朝廷命官。
不查清楚没法给官员和百姓交代。
朱慈烺没有办法,只能写信向崇祯求援。
念完信件的内容后,王承恩轻手轻脚地将信放到龙书案上,打算悄悄离开不打扰崇祯思路。
“王承恩。”崇祯忽然开口。
“奴婢在!”王承恩被吓了一跳,猫着腰回答。
“让吏部尚书邱瑜来一趟。”
“奴婢这就派人去送信。”
不多时,大明朝吏部尚书匆匆走进大殿。
看到崇祯凝重的表情后,邱瑜心里一沉,以为自己举荐的官员犯了事。
他急忙快步向前施礼:“臣邱瑜参见陛下。”
“免礼,”崇祯挥了挥手,“邱瑜。”
“臣在。”
“你是大明朝的吏部尚书,官员们的履历早就熟记于心了吧?”崇祯问。
“臣对在京所有官员,各地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略知一二。”
“五品以下呢?”
“除非有突出才能者,否则人员太多,臣记不过来。”邱瑜面有愧色。
崇祯点了点头,想了一会后问道:“你帮朕找一个人。”
“陛下请讲。”
“此人距离南直隶扬州府不太远,官职品级无所谓,但是一定要耿直且擅长断案!南京的开矿案闹大了,整个南京人心惶惶,必须把案子快速查清。”崇祯说出了要求。
在崇祯的授意下,王承恩将丘致中的死告诉了邱瑜。
邱瑜顿感事态的严重性,他抬头看向大殿的屋顶,嘴里不停地重复崇祯的要求:“距离扬州府不太远...任何官职品级都可以...耿直且擅长断案?”
有了!
“陛下,臣心里有一人选,不知是否符合陛下的条件?”
“什么人?”
“浙江行省杭州府通判夏允彝!”邱瑜说道,“夏允彝是我朝十年进士,先是任福建长乐知县。任职期间他体恤民情,惩办恶商劣绅,尤善决疑狱。其他县有疑案,府、州都命他去审理,闽中称他为“神明”。”
“当年吏部从全国选出七位政绩突出者入朝觐见,夏允彝就是其中之一。”
“我朝十五年夏允彝因母丧回家丁忧。”
“我朝十九年夏允彝丁忧结束,吏部因其功绩升其为杭州府通判。”
崇祯很高兴,下令将蒙古人送来的羊分出一百只外加一些银子,犒赏水师。
蒙古人数次南下都没能讨到便宜后,各部纷纷改变之前硬抢的策略。
首先是漠北的喀尔喀部。
他们直接遣使呈贡,希望进一步扩大与大明的贸易。
犒赏水师的一百只羊就是他们不远千里送过来的,一并送来的还有牛和战马。
数量虽然不是很多,却有诚意。
鄂尔多斯部和西土默特部虽然没遣使呈贡,却给边军送去了牛羊,希望他们给朝廷递个话,请求开展边关互市贸易。
蒙古察哈尔部就惨了。
不但打了败仗,还损失了很多人口,牛羊以及其他物资。
他们的高层不敢与大明往来,底下的牧民却一个劲的往边关互市的地方跑。
察哈尔部首领阿布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到。
打又打不过,再不让牧民换粮食的话,他这个首领将遭遇信任危机。
科尔沁和东土默特部离着建奴比较近,他们想和大明做生意也做不成,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皇爷,建奴会在水师上增加投入吗?”王承恩记完旨意的内容后问。
崇祯缓缓摇头。
他不清楚建奴会不会在水师上搞军备竞赛。
搞军备竞赛的话最好。
不搞竞赛他也有办法,届时没事就让水师去辽南转悠。
当巨大的战船和漆黑的炮口出现在岸边,建奴会不头疼?
能不上当?
这是阳谋,建奴就算猜出真相也得硬着头皮加大水师投入。
“告诉袁枢接下来每个月都要去辽南一趟,有船打船,没船打就搞小规模登陆偷袭。”
“登陆后只杀建奴,不占土地。”
“八旗兵来了就跑,八旗兵撤了再来,让他们疲于奔命。”
“奴婢遵旨。”王承恩拿起笔快速记了下来。
安排完这些事后,崇祯起身就要回后宫休息。
咚咚咚。
殿外响起慌乱的脚步声。
崇祯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小太监迈着碎步跑了过来。
到达殿门口时他双手高高举起,跪地道:“启禀皇爷,太子殿下命人从南京送来的六百里加急。”
“念。”崇祯倒背着手,有种不好的预感。
为了不影响运力,一般情况下崇祯和太子往来书信不用加急。
现在太子用六百里加急送信显然是遇到了大麻烦。
王承恩急忙接过信,拆开后念了起来:“开矿大案案情错综复杂,又涉及朝廷命官。儿臣不敢怠慢,于是命伴读太监丘致中去扬州府查案,丘致中乘船去往扬州府时不慎落水淹死。”
念到这,王承恩停下来用眼角余光偷看崇祯的表情。
崇祯先是愣了下,随后笑出了声:“落水淹死...呵呵,有趣啊,实在有趣!”
落水的戏码在别的朝代或许不常见,但是在大明朝太常见了。
正史上明朝有两位皇帝落水,并导致最终死亡。
第一个是明武宗朱厚照。
第二个是崇祯的兄长,明熹宗朱由校。
老子都穿越了,南方那些人还玩这一套呢?
“继续念!”崇祯冷哼一声吩咐道。
王承恩咽了口唾沫,拿着信件接着念。
信写的很长,内容也很多。
奉命查案的丘致中由于死的太过蹊跷,再加上死的时间非常敏感,所以在南京引起了轩然大波。
马士英为首的“清流”指责凶手是黄宗羲、张煌言或者他们背后的人。
他们背后还能有谁?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是也!
史可法无奈进行反击,表示与此事无关,并暗指马士英贼喊捉贼。
朱慈烺无法分辨谁对谁错,只能暂时搁置他们的私人恩怨,并打算派人去扬州府重新调查案子。
可南京朝堂上的官员没一个人敢去查案。
不去肯定没事,去了没准就会死。
那只看不见的黑手让所有人都产生了恐惧,包括朱慈烺。
大明太子都产生了恐惧感,南京城内不知情的官员更是人心惶惶。
他们不等入夜就命家丁锁好院门,并安排人彻夜值守。
早起上朝时要求南京五城兵马的士兵跟随保护,否则就告假休息。
更有甚者索性住到衙门里,主打一个为国殉职。
朱慈烺有心不查,可事情造成的影响太大了,又涉及到几位朝廷命官。
不查清楚没法给官员和百姓交代。
朱慈烺没有办法,只能写信向崇祯求援。
念完信件的内容后,王承恩轻手轻脚地将信放到龙书案上,打算悄悄离开不打扰崇祯思路。
“王承恩。”崇祯忽然开口。
“奴婢在!”王承恩被吓了一跳,猫着腰回答。
“让吏部尚书邱瑜来一趟。”
“奴婢这就派人去送信。”
不多时,大明朝吏部尚书匆匆走进大殿。
看到崇祯凝重的表情后,邱瑜心里一沉,以为自己举荐的官员犯了事。
他急忙快步向前施礼:“臣邱瑜参见陛下。”
“免礼,”崇祯挥了挥手,“邱瑜。”
“臣在。”
“你是大明朝的吏部尚书,官员们的履历早就熟记于心了吧?”崇祯问。
“臣对在京所有官员,各地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略知一二。”
“五品以下呢?”
“除非有突出才能者,否则人员太多,臣记不过来。”邱瑜面有愧色。
崇祯点了点头,想了一会后问道:“你帮朕找一个人。”
“陛下请讲。”
“此人距离南直隶扬州府不太远,官职品级无所谓,但是一定要耿直且擅长断案!南京的开矿案闹大了,整个南京人心惶惶,必须把案子快速查清。”崇祯说出了要求。
在崇祯的授意下,王承恩将丘致中的死告诉了邱瑜。
邱瑜顿感事态的严重性,他抬头看向大殿的屋顶,嘴里不停地重复崇祯的要求:“距离扬州府不太远...任何官职品级都可以...耿直且擅长断案?”
有了!
“陛下,臣心里有一人选,不知是否符合陛下的条件?”
“什么人?”
“浙江行省杭州府通判夏允彝!”邱瑜说道,“夏允彝是我朝十年进士,先是任福建长乐知县。任职期间他体恤民情,惩办恶商劣绅,尤善决疑狱。其他县有疑案,府、州都命他去审理,闽中称他为“神明”。”
“当年吏部从全国选出七位政绩突出者入朝觐见,夏允彝就是其中之一。”
“我朝十五年夏允彝因母丧回家丁忧。”
“我朝十九年夏允彝丁忧结束,吏部因其功绩升其为杭州府通判。”